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南宋思想史(南宋史研究丛书)
QQ咨询:
有路璐璐:

南宋思想史(南宋史研究丛书)

  • 作者:何俊 范立舟 王国平
  •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 ISBN:9787532552573
  •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01日
  • 页数:452
  • 定价:¥70.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南宋思想史》是杭州市社会科学院组织编纂的“南宋史研究丛书”中的一种。南宋是理学思想的成熟期,也是三教合流思潮的盛行期。《南宋思想史》全面探讨了南宋释儒道的发展,特别是对理学思想体系的形成作了细致的梳理。《南宋思想史》还进一步研究民间信仰和社会习俗风尚中反映出来的思想,并进一步探讨社会大众行为与思想家思想的互动,开拓了思想史研究的新视野。
    文章节选
    **章 新学与洛学的消长
    南宋儒学的开始是与宋室南渡前后百年间的王学、洛学的升沉和消长相联系的。任何一种哲学思想的理论意义与历史价值,*终无疑是决定于哲学思想自身的内容,但哲学思想于现实中的升沉与消长,直接的原因则更显见得是由外在的因素所构成。而对于王学与洛学而言,这外在的因素中,尤其重要的是政治与教育。
    **节 新学与洛学的升沉消长
    王安石于熙宁当政以后,他主编的《三经义》深得宋神宗的肯定,神宗讲:“今谈经者言人人殊,何以一道德!卿所撰经义,其以颁行,使学者归一。”于是颁于学官,称《三经新义》,成为科举的依据。这种现象当然为儒学中的其他学派所不喜,只是不能指责皇帝,只能攻击王安石。苏轼尝云:
    王(安石)氏之文,未必不善也,而患在于好使人同己。自孔子不能使人同,颜渊之仁,子路之勇,不能以相移。而王氏欲以其学同天下!但是,凭着政治的权力和科举的导向,王学事实上占了优势。
    这种优势从正面看,是王学的影响极大,所谓“安石(《三经新义》)行,士子以经��于有司,必宗其说,少异,辄不中程”。北宋元丰八年(1085)三月,神宗崩,哲宗立,宣仁太后临朝。五月司马光出山,随后二程兄弟上台(程颢除宗正丞,未行而卒)。元祐元年(1086)二月司马光拜相,三月程颐为通直郎充崇政殿说书,四月再受经筵之命,同月王安石逝于江宁。在这场政治大变动中,熙宁新法虽一一尽废,蔡碓、章悖、吕惠卿也次第罢免,而且尽管司马光对王安石改革后的科举考试形式和以《三经新义》为依据表示不满,但除了新法与人事以外,科举方面没有受到冲击。事实上,司马光对于王安石新学的攻击,在同一政治集团中也受到了批评。 有人将文化比作一条来自老祖宗而又流向未来的河,这是说文化的传统,通过纵向传承和横向传递,生生不息地影响和**着人们的生存与发展;有人说文化是人类的思想、智慧、信仰、情感和生活的载体、方式和方法,这是将文化作为人们代代相传的生活方式的整体。我们说,文化为群体生活提供规范、方式与环境,文化通过传承为社会进步发挥基础作用,文化会促进或制约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力量,已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在人类文化演化的进程中,各种文化都在其内部生成众多的元素、层次与类型,由此决定了文化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来源于其内部生成的多姿多彩;中国文化的历久弥新,取决于其变迁过程中各种元素、层次、类型在内容和结构上通过碰撞、解构、融合而产生的革故鼎新的强大动力。
    中国土地广袤、疆域辽阔,不同区域间因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建构了不同的区域文化。区域文化如同百川归海,共同汇聚成中国文化的大传统,这种大传统如同春风化雨,渗透于各种区域文化之中。在这个过程中,区域文化如同清溪山泉潺潺不息,在中国文化的共同价值取向下,以自己的独特个性支撑着、**着本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目录
    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库总序
    以杭州(临安)为例 还原一个真实的南宋(代序)
    序言
    前言
    **章 新学与洛学的消长
    **节 新学与洛学的升沉消长
    第二节 程门的薪火相传

    第二章 洛学的分流
    **节 道南学派
    一、道南一脉的格物思想及其内在的冲突:杨时、罗从彦、李侗
    第二节 湖湘学派
    一、史学与理学相融及佛教批判:胡安国、胡寅

    第三章 朱子学的形成
    **节 文本、道统与行道
    第二节 在论学中阐释思想
    一、前期论学:确认与传播
    二、后期论学:挑战与回应

    第四章 思想向文化转型
    **节 庆元党禁后的学派整合
    第二节 思想的世俗化:杨简、黄榦、陈淳
    第三节 思想的政治化:真德秀与魏了翁
    第四节 思想的学术化:王柏、金履祥、黄震、王应麟

    第五章 南宋禅宗及其他佛教宗派
    **节 南宋士风与禅宗
    第二节 禅门各宗
    一、临济宗
    二、云门宗
    三、曹洞宗
    第三节 南宋禅宗的形式与思想特质
    第四节 华严宗
    第五节 净土宗
    第六节 天台宗

    第六章 南宋内丹道的发展与成熟及符篆道、净明道的出现
    **节 两宋帝王之崇道
    第二节 南宋内丹道的传承及特质
    第三节 陈抟、张伯端的内丹理论
    第四节 内丹道南宗与内丹中派
    第五节 南宋元符篆道的发展与净明道的出现
    一、神霄派
    二、清微派
    三、天心派
    第六节 净明道的流传与思想特质

    第七章 白莲教与佛教净土信仰及摩尼教之关系
    **节 白莲教与佛教净土信仰
    第二节 白莲教与摩尼教之关系
    第三节 白莲教与宋元下层社会

    第八章 南宋的文化风尚、社会生活及其思想史意义
    **节 民间神鬼信仰
    一、妈祖(天妃)
    二、关羽
    三、门神与灶神
    四、土地与城隍
    第二节 巫术信仰
    第三节 婚丧礼仪习俗
    一、宋元婚礼与习俗
    二、丧葬礼仪习俗
    第四节 风水术的风靡
    第五节 服饰风尚
    第六节 饮食风尚
    第七节 饮酒、饮茶风气的盛行
    后记
    编后语
    ……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