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唐前道教仪式史纲
QQ咨��:
有路璐璐:

唐前道教仪式史纲

  • 作者:吕鹏志
  • 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社
  • ISBN:9787101062830
  •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01日
  • 页数:313
  • 定价:¥42.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唐前道教仪式史纲》完整地论述了道教仪式在唐代以前的历史演变过程,认为,在五世纪以前,天师道仪式与南方方士仪式各自发展,到东晋时期互相产生影响。自五世纪以降,融摄南方方士传统、天师道和佛教的灵宝科仪兴起,且因刘宋陆修静加工整理而变得更加成熟完善,新旧各种道教传统大都借鉴或仿效灵宝科仪,道教仪式向灵宝化的方向发展。南方和北方的道教仪式原有较大差异,至北朝后期,北方道教几乎全盘采纳南方灵宝化的道教仪式,南北道教仪式基本上趋于一致。《唐前道教仪式史纲》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必将对该领域的研究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文章节选
    第二章 教团道教仪式的滥觞——束汉天师道仪式
    教团道教仪式发端于东汉后期兴起的天师道(又称“五斗米道”)。天师道是道教史上*早出现的教团组织,大多数人都认为它的创立是道教正式形成的标志。有关东汉天师道的现存史料非常有限,主要是正史、道书、佛教护教著作和碑刻等书面文献。研究束汉天师道仪式不能不从这些史料人手,但利用时应对它们的可信程度做审慎的考察。束汉天师道史料至少有两方面的问题值得我们注意。一方面是这些史料的记载有不少歧异,已导致现代学者在若干问题上难以取得共识。例如,天师道经典记载汉安元年(142)五月一日太上老君于西蜀鹤鸣山降授张陵正一盟威之道,这个带有传说色彩的事件一直被许多人视为天师道和道教史的开端。但也有人认为张陵创教之说不可信,所谓“(张)陵死,子(张)衡行其道,(张)衡死,(张)鲁亦行之”(1)的三张传授世系有颇多疑点。灵帝中平元年(184)于巴郡发动叛乱的张修纔是五斗米道的真正教首。数年后张��与张修受益州牧刘焉的派遣,联合占领汉中。张鲁杀掉张修,承袭了张修的教法,并对其做了增饰,在汉中建立了延续近三十年的独立宗教王国。张陵创教的神话及三张传道世系极可能是张鲁或其徒裔编造的,目的是掩盖张修创立五斗米道的史实,抬高张鲁在五斗米道中的地位。这两种看法之所以大相径庭,主要是因为各自依据的史料不尽相同,或对同一史料的理解不一样。 这部开拓性的著作出自我的朋友和合作者吕鹏志之手,我很高兴为之作序,这也是我的分内之事。他的书实现了我本人曾有的一个计划。那是在工985年,当时时机尚不成熟,我写了一篇题为《汉唐道教仪式史导论》的论文,很不完整。随后我越来越多地转向实地调查,先是调查道教仪式,然后调查乡村社会,直到2000年开始在高等研究学院任教后,纔转回来研究早期道教仪式史。由此产生了若干成果,包括2006年用法语撰写的关于唐前道教仪式简史的著作,不久之后将要发表。在此期间,自2002年起吕鹏志大部分时间都在巴黎。他参加了我的研讨班,我们经常交流信息,互相修正对深奥难解甚至存在讹误的文献的误读,还就双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
    我们的一大分歧点是灵宝科仪在道教史上的确切地位。他深感是灵宝科仪发明了道教仪式的对称性基本结构,而我则同样强烈地感到这种结构可以追溯到早期天师道,而灵宝经只不过采用了它,并在其中添加了新的佛教仪式和话语,《太极真人敷灵宝斋戒威仪诸经要诀》就是明证。我们争论发炉仪的起源、土地神在道教章文传递中的职能,以及很多别的问题。我们或是在课堂上,或是通过电子邮件进行辩论,评论彼此正在写作的东西是我们经常采用的方式。
    我是回归当初爱好的早期道教仪式史,吕鹏志则在探索适合他的研究路子。他充满激情地投入到研究中去,系统地通读了日文、法文和英文的相关著述,同时校勘了一些重要文献,比如敦煌写本S.203和灵宝三吁简文。对基本文献的考证工作进展到一定程度后,他继续充满热情地用同样一套方法研究早期佛教仪式和方士仪式。这个新阶段的成果*初提交给2006年工2月我们在巴黎合作组织的早期中国宗教学术会议,现在他将他的长篇大论变成了眼前的这本书。此书是**部有关道教仪式奠基时期的成熟论著,在这个专业领域将受到普遍欢迎。
    目录

    自序
    **章 引言
    第二章 教团道教仪式的滥觞——东汉天师道仪式
    第三章 曹魏天师道仪式的混乱与整顿
    第四章 《抱朴子内篇》所见东晋以前的南方方士传统及其仪式
    第五章 两晋南朝时期的外丹经、“三洞”经与南方方士传统及其仪式的承传和更新
    第六章 东晋、南朝时期天师道对南方方士仪式的影响
    第七章 东晋末刘宋初融摄天师道、佛教和方士传统的灵宝科仪
    第八章 《太上洞渊神咒经》所见五世纪初南方的民间道教仪式
    第九章 刘宋陆修静对灵宝科仪的整理和发展
    第十章 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的天师道及其仪式
    第十一章 北魏寇谦之对天师道的改革与北方天师道仪式的演变
    第十二章 五世纪以降道教法次的逐步形成与道教仪式的发展趋向
    第十三章 南方道教的北传与南北道教科仪的统一——北周道教类书《无上秘要》中的道教仪式
    第十四章 《隋书?经籍志》“道经序”中的道教仪式类型
    第十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术语索引
    ……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