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简明比较文学教程
QQ咨询:
有路璐璐:

简明比较文学教程

  • 作者:孙景尧
  • 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34383052
  • 出版日期:2007年01月01日
  • 页数:230
  • 定价:¥2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比较文学是从欧洲传入的一门国际性文学研究学科,也是改革开放后在国内稳步发展的新兴综合学科,而且还是高校中文专业规定要开设的教学主干课程。
    由于比较文学研究对象和研究者视野的国际性和综合性,因此它与欧洲近现代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密切相关。马克思说:“世界商业和世界市场是在16世纪开始资本的近代生活史的。”经历了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运动和资产**启蒙运动的欧洲,由于牛顿的力学、伽伐尼与伏特的电学、瓦特的机械学等科技大发展,一方面促进了物质生产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又使社会科学和认识方式有了巨大的突破:面对现实世界的科学观察与实验,归纳逻辑打破了经院神学及其演绎逻辑的垄断,因果联系进化说取代了“天意安排说”。
    文章节选
    二、编写提纲
    这是关系到上述研究材料的提炼与论文质量高低的必不可少的工作,也是一项严肃的理性活动,“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那里”是学术研究的大忌。事实上,编写提纲的过程既是对前阶段研究材料的提炼加工过程,又是进一步综合、归纳、演绎的升华过程。这些都需要遵循学术研究的基本逻辑规律和要求,把握好理论的运用、资料的分类、选用的标准和论断的分寸等,为论文的研究撰写编织蓝图。为此,论文提纲的编写,就应清晰地反映出即将完成的论文面貌雏形,尤其是它的结构框架、逻辑层次,这一决定论文成败及其价值意义的关键,应基本设定。阅读钱锺书《管锥编》的**篇“论易之三名--一字多义之同时合用,,①,就不难发现其结构框架和逻辑层次,十分合理又精当严密。论文的结构由四大段和中间的过渡小段组成。从“易”字含有三义:简易、变易与不易开始,正面例举儒家、佛家的论述,和反面例举欧洲哲学家黑格尔的论述,论证了一字多义和多意“一言”,是东西方三大思想文化体系共同都有的“名理”同识。接着一大段辨析了文字使用时,只取一义和含有数意的区别,提出“同时合训,虚涵二意,,的义理规律。中间一小段的过渡,是将之转入文学创作规律的探讨。后两大段,则以中西三大文化的经典实例,步步深入地论证了一字两义、一字三义等的同时合用的“诗艺”规律。伴随这一结构,其逻辑层次则依次为,先从中西哲学思想上提出与认定命题,辨析并论述义理;过渡到文学后,再从前面已论证的义理上,使用中西文学文论来论证“一字多义之同时合用”的诗艺规律。认真阅读钱锺书先生的论著,对我们学习掌握论文提纲及其逻辑结构的设定,是很有启油的。
    比较文学的由来、学习意义,以及本教材的使用
    比较文学是从欧洲传入的一门国际性文学研究学科,也是改革开放后在国内稳步发展的新兴综合学科,而且还是高校中文专业规定要开设的教学主干课程。
    由于比较文学研究对象和研究者视野的国际性和综合性,因此它与欧洲近现代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密切相关。马克思说:“世界商业和世界市场是在16世纪开始资本的近代生活史的。”①经历了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运动和资产**启蒙运动的欧洲,由于牛顿的力学、伽伐尼与伏特的电学、瓦特的机械学等科技大发展,一方面促进了物质生产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又使社会科学和认识方式有了巨大的突破:面对现实世界的科学观察与实验,归纳逻辑打破了经院神学及其演绎逻辑的垄断,因果联系进化说取代了“天意安排说”。尤其是地理大发现,使欧洲人的眼光,由原来的地中海区域视野拓展为世界性的“球型视野”。这些就为现代欧洲比较文学学科的形成,从视野、认知、思维模式和研究方式上,都奠定了基础和条件。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指出的:“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②
    目录
    前言比较文学的由来、学习意义。以及本教材的使用
    **章 比较文学的学科特性和相关概念
    **节 比较文学的学科特性
    第二节 比较文学的名称与实质
    第三节 比较文学的相关概念

    第二章 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种类和任务
    **节 对象与范围
    第二节 种类的划分
    第三节 任务与目的

    第三章 比较文学的学理逻辑
    **节 “比较”和“**性”
    第二节 **性与影响研究
    第三节 **性与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

    第四章 比较文学的历史及其“方法之道”
    **节 西方比较文学的历史与贡献
    第二节 中国古代比较文学的独特方法:“格义”与“况义”
    第三节 中西比较文学历史及其方法之道的启示

    第五章 比较文学研究的“知识装备”和研究步骤
    **节 “知识装备”
    第二节 科研案头准备
    第三节 研究撰写论文

    第六章 传统的影响研究
    **节 “片甲不留”之战和法国影响研究的盛行
    第二节 渊源学及其研究举隅
    第三节 流传学及其研究举隅
    第四节 媒介学及其研究举隅

    第七章 后起的平行研究
    **节 “比较文学危机”和研究领域的拓展
    第二节 文类学及其研究举隅
    第三节 主题学及其研究举隅
    第四节 比较诗学及其研究举隅

    第八章 文学与其他学科关系的研究
    **节 文学与其他艺术的比较研究举隅
    第二节 文学与宗教关系研究举隅
    第三节 文学与自然科学研究举隅

    第九章 比较文学研究的新发展
    **节 比较文学视域中的形象学
    第二节 比较文学视域中的文学翻译研究
    第三节 比较文学视域中的流散文学研究
    第四节 比较文学视域中的副文学研究

    第十章 全球多元文化语境中的比较文学(代结语)
    一、国际比较文学界的新存亡之说
    二、国内比较文学研究的信用危机
    三、比较文学的新挑战以及发展的新机遇

    ……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