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等教育正进行面向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的改革。工科高等院校改革的核心目标之一是培养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中具有高质量创新设计能力的人才,而机械原理课程在培养学生创新设计能力方面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以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及可视化教学成为现实,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变革又对教学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教材是参考高等学校工科机械原理与设计课程教学指导小组1999年下发的《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第三稿)和1998年3月的《**理工大学机械原理教学改革指南》,面向21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特点和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结合近年不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以多媒体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以及本校课程设计学时及内容的重新调整,配合本校近年开发的《机械原理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CAITOMM》和《计算机辅助机构设计》软件,在李德锡主编的《机械原理》教材(东北大学出版社,1993)基础上重新编写的,适用于机械类各专业,授课学时为50~65学时。本书以机械运动方案设计为主线,分析与设计紧密结合。在下述几方面有所侧重:
1.根据面向21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特点和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及机械原理课程的特点。本书加强了机构的结构组成理论、结构分析、机构的同性异型演化及机械运动方案设计等方面的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意识和机械系统运动方案的设计能力。
2.为了适应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结合我们近年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实践和课程设计改革,本书以解析法为主,删除了机构运动分析的图解法、简单机构动态静力分析的图解法。将凸轮机构轮廓曲线的设计的反转法和应用平面回转矩阵设计的解析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不再区分图解法和解析法。同时保留了按连杆机构的二、三个给定位置设计四杆机构及摩擦分析的图解法。
3.配合本教研室开发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及不断发展的多媒体教学技术,本书对运动变换相对简单的齿轮机构一章又做了进一步的删减;删去了组合机构一章,在其他常用机构一章中对其简介。增加了空间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机器人机构及摩擦机构在机械传动中的应用等内容,并对机械运动方案设计的内容有所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