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中医辨证学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中医辨证学

  • 作者:王忆勤 丛书 何裕民总 合著者 陈群
  • 出版社: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0724418
  • 出版日期:2007年01月01日
  • 页数:109
  • 定价:¥23.2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中医辨证学》对各种辨证方法进行归纳、整理,首先以表里、虚实、寒热分类立证,然后以腑脏系统为核心有机地联系起来,推演出各种合理的组合。
    文章节选
    中医辨证学是研究分析病情资料,辨别证候的一门学科,它是由基础理论过渡到临床各科的桥梁学科。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辨证和论治是相互环扣的两个相联过程。辨证是将四诊所收集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概括出疾病的病因、病机、病性及病位,推断内在的病理变化,以获得对疾病的病理性认识。 二十年来,中医基础学科的合理分化与重组以及相应的分化教材编写工作,一直是中医高等教育改革的**之一,也一直是中医高等教育事业的基本建设之一。从1984年起,我校(上海中医药大学)就一直发动全校师生从事这方面的努力探索与实践,1987年版的系列分化教材先后一共用了十多年,取得了一些经验与教训。走进21世纪,中医高等教育理应开创新的局面,理应在原先探索实践的基础上,继续大胆地往前走。为此,在**教育部及**中医药管理局的大力支持,我校有关领导的具体指导下,以我校一批年轻教授为核心,组织各省市院校一些学科精英,共同编写了本套新的系列分化教材,以期对近二十年来的教材分化经验有所总结,并对迈向新世纪中医高等���育教材编写工作有所启迪。这套新系列教材编写的基本宗旨是:尽可能按学科本身性质的研究范围适作分化与重新整合,尽可能地汲取历史中医学术之精华,努力介绍当代中医大学生所必须的基本知识,并力求避免在这一过程中的表达含混不清和不必要的过分重叠,以真正反映学科特点,时代特征。由于本系列教材的主编大多为40岁左右的年轻教授,常创新有余,功底尚浅,再加上学科分化与整合工作难度之大,许多问题常仁智互见,因此,不足以改纰缪之处在所难免。热忱祈望广大读者对这套系列分化教材提出宝贵意见,使之日臻完善。
    目录
    绪论
    总论
    **章 辨证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章 审症、辨证、诊病的中医诊断体系
    第三章 辨证学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四章 中医辨证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各论
    **章 八纲辨证
    **节 表里辨证
    一、表证
    二、里证
    三、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要点
    第二节 寒热辨证
    一、寒证
    二、热证
    三、寒证与热证的鉴别要点
    第三节 虚实辨证
    一、虚证
    二、实证
    三、虚证与实证的鉴别要点
    第四节 阴阳辩证
    一、亡阴证
    二、亡阳证
    第五节 八纲证候间的关系
    一、证候相兼
    二、证候错杂
    三、证候转化
    四、证候真假
    第二章 脏腑辨证
    **节 心与小肠病辨证
    一、心气虚证
    二、心阳虚证
    三、心阳暴脱证
    四、心阴虚证
    五、心血虚证
    六、心火亢盛证
    七、痰迷心窍证
    八、痰火扰神证
    九、小肠实热证
    十、瘀阻脑络证
    十一、心脉痹阻证
    第二节 肝胆病辨证
    一、肝血虚证
    二、肝阴虚证
    三、肝气郁结证
    四、肝火上炎证
    五、肝胆湿热证
    六、寒凝肝脉证
    七、胆郁痰扰证
    八、肝阳上亢证
    九、肝风内动证
    第三节 脾与胃病辨证
    一、脾气虚证
    二、脾阳虚证
    三、中气下陷证
    四、脾不统血证
    五、脾阴虚证
    六、胃阴虚证
    七、寒湿困脾证
    八、湿热蕴脾证
    九、食滞胃脘证
    十、胃阳虚证
    十一、胃寒证
    附:常见中医证侯鉴别诊断

    ……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