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文艺学导论
QQ咨询:
有路璐璐:

文艺学导论

  • 作者:吴中杰
  •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9034011
  • 出版日期:2007年01月01日
  • 页数:315
  • 定价:¥26.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文艺学导论》是一本简明扼要、体系完整、适应课堂教学需要的文艺理论基础课教材。
    《文艺学导论》共分五编二十章,从本质论、创作论、作品论、鉴赏论、发展论五个方面,介绍了文艺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融进了西方文艺理论的诸多精华,涵盖了近年来学术研究的各种新成果。
    《文艺学导论》既是一部普及性的文学理论课教材,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学术性,适合大专院校学生和文学爱好者阅读,也适合文学研究者做参考。
    文章节选
    **章文艺的审美本质
    我们研究文艺学,首先要说明的一个问题便是:文艺是什么?这不是引导大家从定义出发去死抠概念,而是为了先弄清文艺质的规定性,然后才能从它的基本性质出发,去考察各方面的问题。黑格尔说得好:“我们要用科学的方法去进行研究,所以我们就必须从研究艺术美的概念开始。只有把这个概���阐明了之后,我们才能把这门科学的各部分划分开来,因而把它的全部计划定出。”①
    从研究定义着手与从实际出发并不矛盾。“什么是文艺”的定义,正是从文学艺术具体实际中寻找出来的带规律性的东西。不能把对定义的研究斥为脱离实际的学院派作风。定义是客观事物质的规定性,而模糊质的规定性,便会违反客观规律,走向片面性。当然,对定义的研究本身必须从实际出发,脱离实际凭空想出来的定义是站不住脚的,但定义一旦正确地从实际中抽象出来,它就会支配全局,所以我们在讨论问题时,又不能离开定义。
    这里必须区分两种不同的范畴和方法。一是研究,一是叙述。马克思总结他写作《资本论》的经验道:“当然,在形式上,叙述方法必须与研究方法不同。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式,探寻这些形式的内在联系。只有这项工作完成以后,现实的运动才能适当地叙述出来。这点一旦做到,材料的生命一旦观念地反映出来,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好像是一个先验的结构了。”②这就是说,在研究阶段,必须充分占有材料,一切从实际出发;而一旦寻找到现实运动的内在联系,材料的生命便观念地反映出来,而用叙述方法呈现出来的就好像是一个先验的结构,当然,它其实是有现实内容的。
    黑格尔的《美学》有着巨大的历史感,也就是说,具有丰富的现实内容。但他在叙述时,却是先搞清美的定义,而全书的理论体系,也就是在“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个基本定义上构建的。其他的美学家和文艺学家,也都对美和艺术的本质有自己的理解,并由于对这个基本问题的理解的不同,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理论体系。
    既然本质论关系到文艺理论的各个方面,那么,我们也只能从探讨文艺的本质定义开始,来展开全书的论述。**节再现论和表现论
    古往今来,对于文艺本质问题的见解,真是众说纷纭。理论家们以各种哲学观点为依据,从各个角度加以观察,提出各种看法。但*主要的有两大派:一派是再现论,一派是表现论。再现论认为文艺是客观现实的再现,表现论认为文艺是作家心灵的表现,两派的见解有根本上的不同。
    再现论起源很早,*有名的是古
    ……
    目录
    绪论文艺学研究的对象、任务和方法
    **节文艺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一、总观全局,系统考察
    二、外部关系与内部关系
    三、稳定性与发展观
    第二节文艺学研究方法论
    一、方法论的意义
    二、坚持唯物史观与兼收其他方法
    三、独立学科与综合科学
    四、普遍规律与民族特色

    **编本质论
    **章文艺的审美本质
    **节再现论和表现论
    一、再现论二、表现伦
    三、对于再现论和表现论的历史评价
    第二节人对现实的审美观照
    一、科学反映与艺术反映
    二、客观现实与人化的自然
    三、再现与表现的统一

    第二章情感与形象的融合
    **节文艺的形象性
    一、写人与格物
    二、以形象反映社会生活
    三、艺术形象的特点
    四、形象与议论
    第二节文艺的情感性
    一、文章之作,本乎情性
    二、情感与理智的关系
    第三节各门艺术的特征
    一、艺术的分类
    二、音乐艺术的特征
    三、绘画艺术的特征
    四、语言艺术的特征

    第三章文艺的社会功能
    **节文艺对社会的影响
    一、批判的武器与武器的批判
    二、干预生活与改造灵魂
    第二节文艺的审美教育作用
    一、文艺的认识作用
    二、文艺的教育作用
    三、文艺的审美作用

    第四章文艺的社会联系
    **节文艺与哲学的关系
    一、哲学对文艺的影响
    二、文艺对哲学的丰富和发展
    三、学诗者以识为主
    第二节文艺与宗教的关系
    一、宗教利用文艺传经布道
    二、宗教思想影响文艺思想
    第三节文艺与政治的关系
    一、政治对文艺的需要
    二、文艺不能超脱政治
    三、无产**的政治与文艺

    第二编创作论
    **章文艺创作的现实基础
    **节生活是文艺的**源泉
    一、心动,还是幡动?
    二、从观念出发,还是从生活实际出发?
    第二节生活是作家的学校
    一、深入生活、熟悉生活
    二、熟悉生活的不同途径

    第二章文艺创作的主体意识
    **节创作主体的能动性
    一、主体对客体的渗透
    二、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
    三、主体意识的发挥与创作自由
    第二节创作主体的创造能力
    一、观察力
    二、审美力
    三、想象力
    四、表现力

    第三章文艺创作的提炼与加工
    **节文艺的典型性
    一、典型性是文艺创作的基本法则
    二、典型:以独特的个性反映社会关系的本质
    三、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
    第二节典型人物的创造
    一、专用一个人为模特儿
    二、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
    第三节典型形态的历史演变
    一、从神和超人到普通人形象
    二、从过实描写到如实描写
    三、从类型化到个性化
    四、从单一性到丰富性

    第四章创作过程中的思维活动
    **节形象思维
    一、诗要用形象思维
    二、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共同规律
    三、形象思维的特殊性
    第二节创作灵感
    一、文章天成,妙手可得
    二、灵感是创作思维质的飞跃

    第三编作品论
    **章文学作品的构成
    **节文学作品的内容因素
    一、题材
    二、主题
    第二节文学作品的形式因素
    一、情节
    二、结构
    第三节内容与形式的**结合
    -、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二、意境之美

    第二章文学语言
    **节文学对于语言的要求
    一、文学变革与语言变革
    二、语不惊人死不休
    第二节文学语言的特点
    一、形象性
    一、情感性
    三、音乐性
    第三节文学语言的提炼
    一、将活人的唇舌作为源泉
    二、吸收外国语中有用的成分
    三、择用古语中有生命的东西

    第三章文学作品的体裁
    **节诗歌
    一、诗体之流变
    二、诗歌的特点
    第二节散文
    一、散文文体之流变
    二、散文的特点
    第三节小说
    一、小说文体之流变
    二、小说的特点
    第四节戏剧文学
    一、戏剧文学文体之流变
    二、戏剧文学的特点

    第四章艺术风格论
    **节风格的重要意义
    一、什么是风格
    二、风格是作品成熟的标志
    三、风格的多样化
    第二节风格形成的客观因素
    一、时代特色
    二、民族特色
    三、地方特色
    四、**特色
    五、随体成势
    第三节风格形成的主观因素
    一、创作个性形成的原因
    二、创作个性的发展与艺术风格的变化
    三、风格与人格

    第四编鉴赏论
    **章文艺鉴赏的意义和特点
    **节文艺鉴赏的意义
    一、创作通过鉴赏来实现其价值
    二、鉴赏对于创作的影响
    第二节文艺鉴赏的特点
    一、鉴赏与共鸣
    二、鉴赏是再创造的过程
    第三节鉴赏主体的养成
    一、对象创造了主体
    二、鉴赏主体养成的主观条件

    第二章审美力分析
    **节审美心理机制
    一、审美感知
    二、审美想象
    三、移情作用
    四、审美认识
    第二节美感的差异性与共同性
    一、美感的差异性
    二、美感的共同性
    第三章文艺批评的性质、作用和标准
    **节文艺批评的性质和作用
    一、文艺批评的性质
    二、文艺批评的作用
    第二节文艺批评的标准
    一、批评一定有标准
    二、批评标准的选择
    三、真、善、美的标准

    第四章文艺批评的方法
    **节文艺批评流派述评
    一、印象式批评
    二、诠释式批评
    三、考据式批评
    四、评点式批评
    五、社会历史批评
    六、形式主义批评
    七、新批评派理论
    八、接受美学批评
    九、精神分析批评
    十、原型批评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的批评方法
    一、历史的观点
    二、美学的观点

    第五编发展论
    **章文艺的起源
    **节文艺起源论述评
    一、摹仿说
    二、游戏说
    三、巫术说
    四、劳动说
    第二节文艺起源与人类的审美需要
    一、劳动创造了人,也创造了美感
    二、审美意识与艺术共生共长

    第二章文艺发展与社会发展
    **节文艺发展取决于社会发展
    一、几种文艺发展观
    二、促进文艺发展诸因素
    第二节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不平衡现象
    一、不平衡现象的表现
    二、出现不平衡现象的原因

    第三章文艺思潮与创作方法
    **节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
    一、古典主义
    二、浪漫主义
    第二节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
    一、现实主义
    二、自然主义
    第三节现代主义文艺思潮
    一、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形成二、象征主义
    三、未来主义
    四、表现王义
    五、意识流小说派
    六、荒诞派戏剧
    第四节社会主义文艺思潮
    一、社会主义文艺思潮的形成
    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第四章文艺发展中的继承与借鉴
    **节批判地继承民族文艺遗产
    一、文艺发展的继承性
    二、对过去的文艺必须加以批判地审查
    第二节文化交流与文艺发展
    一、各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
    二、放出眼光,挑选占有

    后记
    改版后记


    ……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