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购物车   | 店铺购物车  
店铺平均得分:99.63 分,再接再厉!!!【查看全部评价】
评分 40分 50分 60分 70分 80分 90分 100分
数量 6 1 2 1 5 12 1995
本店铺共有 0 笔投诉记录,投诉率 0% ,低于平均投诉率 1% 【查看详细】
投诉类型
数量
比例
店主称呼:李老师   联系方式: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7335588169    地址:河南省 郑州市 金水区 金水区龙子湖街道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新校区
促销广告:买书,就上特惠教材旧书店
图书分类
店铺公告
开学季订单量比较大些,按照下单时间顺序发出,多仓发货,如果不便,敬请谅解!

1、本店书籍一般八成新左右,书籍不缺页少页,不影响阅读;一般二手书籍是没有光盘、手册,习题集等,有的话就一起赠送邮寄了,不保证有的;书籍有多封面的新老封面随机发货,内容一致,不影响使用,介意勿拍!
2、书价格很低,有满包邮活动,不指定快递;根据网站的特殊性,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旧书不支持七天无理由退货。
3、全国大部分地区1~3天到达,偏远地区3~5天到达!
4、订单已发货,由于买家原因:买错,不需要,其他,都需要承担发货快递费用6元(首件(多仓另算)),书籍拒收回来,收到后同意退款亲,因为我们发货也是需要给快递公司快递费用的,谁的责任谁承担!
PS:在本店购书的亲们,下单即视为遵守上述约定,有任何问题请麻烦及时联系客服友好协商解决,谢谢!!!
店铺介绍
1、本店书籍一般八成新左右,书籍不缺页少页,不影响阅读;一般二手书籍是没有光盘、手册的等,有的话就一起赠送邮寄了,不保证有的;书籍有多封面的新老封面随机发货,内容一致,不影响使用,介意勿拍!
2、书价格很低,有满包邮活动,多仓发货,不指定快递;根据网站的特殊性,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旧书不支持七天无理由退货。
3、全国大部分地区1~3天到达,偏远地区3~5天到达!
4、订单已发货,由于买家原因:买错,不需要,其他,都需要承担发货快递费用, 书籍拒收回来,收到后同意退款亲,因为我们发货也是需要给快递公司快递费用的,谁的责任谁承担!
5、在本店购书的亲们,下单即视为遵守上述约定,有任何问题请麻烦及时联系客服友好协商解决,谢谢!!!
交易帮助
第一步:选择图书放入购物车。
第二步:结算、填写收货地址。
第三步:担保付款或银行汇款。
第四步:卖家发货。
第五步:确认收货、评价。
作/译者:刘啸霆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
出版日期:1999年01月
ISBN:9787040071351 [十位:7040071355]
页数:336      
定价:¥17.00
店铺售价:¥4.00 (为您节省:¥13.00
店铺库存:5
注:您当前是在入驻店铺购买,非有路网直接销售。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 如何购买
** 关于库存、售价、配送费等具体信息建议直接联系店主咨询。
联系店主: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7335588169
本店已缴纳保证金,请放心购买!【如何赔付?】
买家对店铺的满意度评价:查看更多>>
评分
评价内容
评论人
订单图书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内容提要: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编者在遵循课程内容科学性、创新性、协调性的基础上,注意突出师范教学特点,做到史论结合、详略得当。全书以较小篇幅叙述了科学技术史,**而全面地介绍了现代科学和技术各门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知识构成,以及一些重大的基本问题,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体系的思想。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概论》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基本知识,认清中国科技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而且能够增强科学精神和方法论意识,提高科学素养,扩大创新能力。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适合师范院校本专科学生及相应文化层次的广大读者以及成人教学使用。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图书目录:
绪论
科学技术的含义、结构和功能
**节 科学技术的含义
一、科学
二、技术
三、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第二节 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
一、科学技术的分类结构
二、科学技术的整体结构
第三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一、认识功能
二、生产力功能
三、社会变革功能

**章 古代科学技术
**节 科学技术知识的萌芽
一、工具的制造
二、火的使用
三、原始农业、畜牧业的出现
四、制陶技术与原始手工业的兴起
五、文明的浮现
第二节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一、背景
二、技术
三、科学
四、自然观
五、历史命运
第三节 古希腊罗马的科学技术
一、背景
二、技术
三、科学
四、自然哲学
第四节 古代阿拉伯的科学技术
一、兴起
二、主要贡献
三、历史命运

第二章 近代科学技术
**节 近代科学技术的兴起
一、对中世纪窒息科学的反叛
二、航海探险与近代科学的登场
三、文艺复兴与近代科学的崛起
第二节 近代科学技术革命
一、近代科学革命
二、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
三、**次技术革命
四、经典物理学的成熟与第二次技术革命
第三节 近代科学的全面发展
一、近代数学的发展
二、科学化学的建立
三、生物学的演进
四、近代天文学和地质学的探索
五、近代科学中理性要素的增长

第三章 现代物理学
**节 19世纪末物理学的三大发现
一、X射线的发现
二、放射性的发现
三、电子的发现
四、经典物理学的危机
第二节 相对论物理学
一、**时空观和以太之谜
二、狭义相对论的诞生
三、广义相对论的建立
第三节 量子力学与物质结构理论
一、普朗克能量子假说
二、爱因斯坦光量子论
三、玻尔模型与物质结构理论
四、量子力学的建立
五、核反应研究与基本粒子的不断发现

第四章 现代化学
**节 现代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
一、交叉学科大量涌现
二、从描述性走向推理性
第二节 现代无机化学
一、现代无机化学发展的基本特点
二、现代周期系理论
三、现代化学键理论
四、无机物生产与研制
第三节 现代有机化学
一、理论有机化学
二、有机合成
第四节 现代化学的其它重要分支
一、物理化学
二、分析化学
三、生物化学
四、高分子化学
五、天体化学与地球化学

第五章 现代生物学
**节 遗传学
一、现代遗传学的产生和发展
二、分子生物学的产生
三、细胞生物学的进展
第二节 神经生物学
一、神经系统的结构
二、脑及其功能
三、学习和记忆

第六章 现代天文学和现代地学-
**节 现代天文学
一、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二、星系的起源和演化
三、恒星和太阳系
第二节 现代地学
一、行星地球及其构造
二、地球的起源和演化
三、大地构造学说

第七章 现代数学
**节 现代数学思潮
一、现代数学危机
二、关于数学基础的争论
三、新的数学观念
第二节 现代数学的重大进展
一、应用数学的崛起
二、概率论、数理统计的扩张
三、纯粹数学的发展
第三节 现代数学的新分支
一、数理逻辑
二、模糊数学
三、运筹学

第八章 复杂性科学
**节 系统科学
一、系统论
二、信息论
三、控制论
第二节 非线性科学

第九章 信息技术与激光技术
第十章 生物技术与医药技术
第十一章 材料技术与能源技术
第十二章 空间技术与海洋技术
第十三章 现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第十四章 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第十五章 科教兴国
后记
……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文章节选:
第三节现代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在20世纪的新发展,主要体现在理论有机化学和合成有机化学两大方面的成就:
一、理论有机化学
理论有机化学是由物理化学和有机化学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主要是从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研究和反应机理的研究两个方面去探讨和发展有机化学。从20年代起,这种理论上的突破随着原子结构学说(以电子论为基础)和分子结构学说(以现代化学键理论为**)的建立而开始实现。这种探讨在20~40年代获得重大发展,50年代以后发展更为迅速。
在有机结构理论(**是结构与性能关系)方面,在这个时期获得如下重大成就:
(1)电子理论被引用于有机化学,导致化学键的电子理论与量子理论建立,原子价和化学键本性得以明确;化学键不再是一个学说中的抽象概念,而成为一种实际存在的结构单位,从而解决了有机结构理论中的一个根本问题。
(2)由于化学键(尤其是共价键)本性的阐明,原子与基团间的相互影响的观点与概念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诸如诱导效应、共轭效应与立体效应等均获得了应用电子的科学解释,并且它们的比较强度次序也可加以测定。
(3)有机分子结构与性能间的关系趋向**化和定量化。 在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的时代,向公众传播科学技术知识,阐述科技进步的社会意义,说明科学技术的根本性质,已成为实施**知识创新工程的基础工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政教专业以培养中学政治理论教师为己任,他们的科技教养、科技素质和科技意识的水平,直接关系到未来青少年一代的知识结构和思想品格。因此,编写这样一部教材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高师政教专业教学改革的需要,无疑是一件有眼光的工作。
刘啸霆主编的《现代科学技术概论》作为一部有特定针对性的教材,我认为它有如下几个突出特点:
1.本书以论为纲,抓住科学技术的双重本性--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和科学技术作为社会意识的组成部分,作了较为系统的阐述,使学生从理论上对科学技术在社会文明进步中的杠杆作用建立起正确的观念,这使全书的立论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坚实基础上。
2.本书突破了编史学的传统框架,准确地把握了科学史上的重大事件,其筛选标准是:在科学基本观念上有重大贡献的,在技术一产业革命中起过历史性作用的,对社会文明进步造成重大影响的。作者们严格遵循历史的逻辑,清晰地梳理出科学进步的历史线索,做出了正确的历史分期,并且把每一阶段的变革和进展放在特定的社会经济、政治历史上下文中,向读者提供了一个科学由现’象到本质、由片面到全面、由低级到**、由相对到**的辩证进步图景。
3.本书把科学作为社会进步的源头和先导,并特别着力探索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产业革命的承递关系,从而揭示了科学发现和突破是技术创新的动力源的思想,这为深入理解知识经济时代新的经济进步规律提供了历史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