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购物车   | 店铺购物车  
店铺平均得分:99.63 分,再接再厉!!!【查看全部评价】
评分 40分 50分 60分 70分 80分 90分 100分
数量 6 1 2 1 5 12 1995
本店铺共有 0 笔投诉记录,投诉率 0% ,低于平均投诉率 1% 【查看详细】
投诉类型
数量
比例
店主称呼:李老师   联系方式: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7335588169    地址:河南省 郑州市 金水区 金水区龙子湖街道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新校区
促销广告:买书,就上特惠教材旧书店
图书分类
店铺公告
开学季订单量比较大些,按照下单时间顺序发出,多仓发货,如果不便,敬请谅解!

1、本店书籍一般八成新左右,书籍不缺页少页,不影响阅读;一般二手书籍是没有光盘、手册,习题集等,有的话就一起赠送邮寄了,不保证有的;书籍有多封面的新老封面随机发货,内容一致,不影响使用,介意勿拍!
2、书价格很低,有满包邮活动,不指定快递;根据网站的特殊性,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旧书不支持七天无理由退货。
3、全国大部分地区1~3天到达,偏远地区3~5天到达!
4、订单已发货,由于买家原因:买错,不需要,其他,都需要承担发货快递费用6元(首件(多仓另算)),书籍拒收回来,收到后同意退款亲,因为我们发货也是需要给快递公司快递费用的,谁的责任谁承担!
PS:在本店购书的亲们,下单即视为遵守上述约定,有任何问题请麻烦及时联系客服友好协商解决,谢谢!!!
店铺介绍
1、本店书籍一般八成新左右,书籍不缺页少页,不影响阅读;一般二手书籍是没有光盘、手册的等,有的话就一起赠送邮寄了,不保证有的;书籍有多封面的新老封面随机发货,内容一致,不影响使用,介意勿拍!
2、书价格很低,有满包邮活动,多仓发货,不指定快递;根据网站的特殊性,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旧书不支持七天无理由退货。
3、全国大部分地区1~3天到达,偏远地区3~5天到达!
4、订单已发货,由于买家原因:买错,不需要,其他,都需要承担发货快递费用, 书籍拒收回来,收到后同意退款亲,因为我们发货也是需要给快递公司快递费用的,谁的责任谁承担!
5、在本店购书的亲们,下单即视为遵守上述约定,有任何问题请麻烦及时联系客服友好协商解决,谢谢!!!
交易帮助
第一步:选择图书放入购物车。
第二步:结算、填写收货地址。
第三步:担保付款或银行汇款。
第四步:卖家发货。
第五步:确认收货、评价。
作/译者:张宗明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自然辩证法概论
出版日期:2003年08月
ISBN:9787030116819 [十位:703011681X]
页数:229      
定价:¥22.00
店铺售价:¥6.60 (为您节省:¥15.40
店铺库存:10
注:您当前是在入驻店铺购买,非有路网直接销售。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 如何购买
** 关于库存、售价、配送费等具体信息建议直接联系店主咨询。
联系店主: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7335588169
本店已缴纳保证金,请放心购买!【如何赔付?】
买家对店铺的满意度评价:查看更多>>
评分
评价内容
评论人
订单图书
《自然辩证法概论》内容提要:
本书是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广泛吸收自然辩证法与医学辩证法研究的新成果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全书除绪论外,共4篇,13章,内容包括自然界的存在和演化、人与自然、科学认识与科学问题、科学事实及其获取方法、科学思维方法、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系统科学方法、科学技术系统、科学技术与社会、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与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观、中西传统自然观的差异与中西医学、中西医方法论比较、中医文化与中医发展等。本书融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和可读性于一体,力求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科技人才理论思维与创新能力的需求。
本书可作为理、工、农、医类院校硕士研究生学习自然辩证法课程的教科书使用,亦可供从事哲学、社会科学、医学、卫生事业管理工作者和其他有兴趣的读者阅读参考。
《自然辩证法概论》图书目录:
前言
绪论
**节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内容和学科性质
一、自然辩证法的的研究对象
二、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内容
三、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
第二节 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
一、自然辩证法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二、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传播与发展
第三节 学习与研究自然辩证法的意义和方法
一、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
二、学习与研究自然辩证法的方法
**篇 自然观
**章 自然界的存在和演化
**节 自然界的物质形态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
二、自然界物质形态的多样性
三、自然界物质形态的统一性
第二节 系统自燃观
一、物质联系的系统方式
二、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基本特点和类型
三、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基本矛盾
第三节 自然界的系统演化
一、自然界的运动与发展
二、自然界物质系统演化的方向性
三、自然界物质系统演化的规律性
第二章 人与自然
**节 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
一、人类的产生
二、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
三、人的新进化
第二节 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
一、天然自然、人工自然
二、人工自然的扩展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
第三节 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一、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二、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
三、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人类的未来
第二篇 科学方法论
第三章 科学认识与科学问题
**节 科学认识系统
一、科学认识的系统构成
二、科学认识的过程
三、科学方法的性质和发展
第二节 科学问题
一、科学问题及其分类
二、科学问题的来源
三、科学研究从问题开始
第三节 科研选题
一、科学问题与科研选题
二、科研选题的基本原则
三、科研选题的一般过程
第四章 科学事实及其获取方法
**节 科学事实
一、科学事实的含义
二、科学事实的特点和作用
第二节 科学观察方法
一、科学观察方法及其类型
二、观察方法的特点及作用
三、科学观察方法的原则
第三节 科学实验方法
一、科学实验方法及其类型
二、科学实验方法的特点及作用
三、科学实验过程的基本步骤
四、实验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第四节 科学观察和实验中的几个认识论问题
一、观察渗透理论
二、仪器与测量问题
三、观察与实验中的机遇
第五章 科学思维方法
**节 科学抽象
一、科学抽象的过程
二、科学概念
三、思想模型
四、理想实验
第二节 逻辑思维方法
一、比较、分类和类比
二、归纳与演绎
三、分析与综合
第三节 非逻辑思维方法
一、形象思维
二、直觉思维
三、创造性思维
第四节 数学方法
一、数学方法及其特点
二、数学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三、数学模型方法与“数学实验”
第六章 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
**节 科学假说
一、科学假说的产生、构成和基本特征
二、建立科学假说的一般方法和原则
三、假说的发展过程及向理论的转化形式
四、假说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五、正确对待不同的科学假说
第二节 科学理论
一、科学理论的基本特征
二、科学理论的逻辑结构
三、构造科学理论体系的一般方法
四、科学理论的评价
第七章 系统科学方法
**节 系统方法的特点与作用
一、系统科学与系统科学方法
二、系统科学方法的特点
三、系统科学方法的作用
第二节 一般系统方法
一、系统分析方法
二、信息方法
三、反馈控制方法
四、黑箱方法
五、功能模拟方法
第三节 自组织理论方法
一、自组织理论
二、自组织理论的方法论启示
第三篇 科学技术观
第八章 科学技术系统
**节 科学技术的性质和体系结构
一、科学的一般性质
二、科学、非科学与伪科学
三、技术的一般特征
四、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五、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
第二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组织
一、科学家与科学共同体
二、科学的社会组织
三、科学的社会支持系统
第三节 科学发展的内在机制
一、科学发展的内在矛盾
二、科学发展的主要形式
三、西方科学哲学几种科学发展模式评述
第九章 科学技术与社会
**节 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条件
一、社会需求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作用
二、社会经济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作用
三、社会政治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保障作用
四、社会文化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导向作用
五、教育对科学技术的根本性作用
六、哲学思维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第二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一、科学技术推进人类物质文明的昌盛
二、科学技术推动人类精神文明的进步
三、科学技术促进制度文明的进展
四、正确树立“科学技术是 **生产力”的观念
五、科教兴国的重大历史使命
第十章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和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观
**节 大科学和高技术
一、高技术及其主要特点
二、大科学及其主要特征
第二节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
一、科学技术发展的加速度趋势
二、科学技术发展的数学化趋势
三、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趋势
四、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化趋势
第三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观
一、对科学技术社会价值的反思
二、评价科学技术的价值观
第四节 现代科学、技术、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一、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
二、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
三、协调发展的基本内容
四、我国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协调问题
附篇 医学辩证法探微
第十一章 中西传统自然观的差异与中西医学
**节 中医与西医
一、中西医概念的形成
二、中西医概念的含义
第二节 元气论与原子论的差异及其对中西医学发展的影响
一、元气论与原子论的形成
二、元气论与原子论的差异
三、元气论与中医学
四、原子论与西医学
五、互补与结合
第三节 中西天人关系与中西医学
一、****与中医学
二、天人分离与西医学
三、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医学模式的转变
第十二章 中西医方法论比较
**节 功能观察与形态解剖
一、司外揣内与功能观察法
二、解剖与形态观察法
第二节 心悟法与科学实验
一、医者,意也
二、科学实验方法
三、近代中医未走实验科学之路的原因分析
第三节 象数方法与数学方法
一、中医象数方法
二、西医数学方法
第四节 辨证论治与辨病沦治
一、外在资料与内在资料
二、横的走向与纵的走向
三、随机性与规范性
四、实用理性与纯粹理性
第十三章 中医文化与中医发展
**节 中医学的文化定位
一、中医学的文化定位及文化内涵
二、科学文化、人文文化与中医发展
第二节 近代中医发展缓慢的方法论原因分析
一、近代中医发展缓慢了
二、实体模型与唯象模型方法
三、实体模型方法的缺失是导致近代中医发展缓慢的方法论根源
四、实体模型方法缺失的社会文化原因
第三节 从多元性认识和发展中医
一、从多元性理解中医
二、从多元性发展中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