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购物车   | 店铺购物车  
店铺平均得分:99.63 分,再接再厉!!!【查看全部评价】
评分 40分 50分 60分 70分 80分 90分 100分
数量 6 1 2 1 5 11 1972
本店铺共有 0 笔投诉记录,投诉率 0% ,低于平均投诉率 1% 【查看详细】
投诉类型
数量
比例
店主称呼:李老师   联系方式: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7335588169    地址:河南省 郑州市 金水区 金水区龙子湖街道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新校区
促销广告:买书,就上特惠教材旧书店
图书分类
店铺公告
开学季订单量比较大些,按照下单时间顺序发出,多仓发货,如果不便,敬请谅解!

1、本店书籍一般八成新左右,书籍不缺页少页,不影响阅读;一般二手书籍是没有光盘、手册,习题集等,有的话就一起赠送邮寄了,不保证有的;书籍有多封面的新老封面随机发货,内容一致,不影响使用,介意勿拍!
2、书价格很低,有满包邮活动,不指定快递;根据网站的特殊性,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旧书不支持七天无理由退货。
3、全国大部分地区1~3天到达,偏远地区3~5天到达!
4、订单已发货,由于买家原因:买错,不需要,其他,都需要承担发货快递费用6元(首件(多仓另算)),书籍拒收回来,收到后同意退款亲,因为我们发货也是需要给快递公司快递费用的,谁的责任谁承担!
PS:在本店购书的亲们,下单即视为遵守上述约定,有任何问题请麻烦及时联系客服友好协商解决,谢谢!!!
店铺介绍
1、本店书籍一般八成新左右,书籍不缺页少页,不影响阅读;一般二手书籍是没有光盘、手册的等,有的话就一起赠送邮寄了,不保证有的;书籍有多封面的新老封面随机发货,内容一致,不影响使用,介意勿拍!
2、书价格很低,有满包邮活动,多仓发货,不指定快递;根据网站的特殊性,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旧书不支持七天无理由退货。
3、全国大部分地区1~3天到达,偏远地区3~5天到达!
4、订单已发货,由于买家原因:买错,不需要,其他,都需要承担发货快递费用, 书籍拒收回来,收到后同意退款亲,因为我们发货也是需要给快递公司快递费用的,谁的责任谁承担!
5、在本店购书的亲们,下单即视为遵守上述约定,有任何问题请麻烦及时联系客服友好协商解决,谢谢!!!
交易帮助
第一步:选择图书放入购物车。
第二步:结算、填写收货地址。
第三步:担保付款或银行汇款。
第四步:卖家发货。
第五步:确认收货、评价。
作/译者:加藤嘉一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加藤嘉一:致困惑中的年轻人
出版日期:2012年03月
ISBN:9787550610545 [十位:7550610541]
页数:256      
定价:¥29.80
店铺售价:¥6.50 (为您节省:¥23.30
店铺库存:10
注:您当前是在入驻店铺购买,非有路网直接销售。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 如何购买
** 关于库存、售价、配送费等具体信息建议直接联系店主咨询。
联系店主: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7335588169
本店已缴纳保证金,请放心购买!【如何赔付?】
买家对店铺的满意度评价:查看更多>>
评分
评价内容
评论人
订单图书
《加藤嘉一:致困惑中的年轻人》内容提要:
这不是一本鼓吹成功学的书——“鼓吹成功学的青年导师很快会过时”。
作为直接用中文创作、媒体曝光率*高的旅华日本专栏作家,现在的加藤嘉一已然拥有“新青年偶像”、“时代骑士”的称号,但他排斥成功学,他坚信那句话:“成功是毒药。”为此,他特意在本书的引子当中,讲述了自己的“失败史”。
与加藤以往的作品相比,在本书中,他**专门针对年轻人*为关注的求学、生活、奋斗、人生、未来、理想等相关话题,以自己特殊的身份和经历,作为同龄人,坦诚讲述了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希望只是提供一己的判断、适时的提醒、即时的交流、被忽略的信息、更具开放性的方法论,以及另一种思维角度,期望能够给困惑中的年轻人以*大的帮助和建议。
《加藤嘉一:致困惑中的年轻人》图书目录:
CONTENTS 序 致困惑中的年轻人...001
引子 我好像挺失败的...009
**章 文凭不等于文化,上学不等于教育
我很欣赏韩寒的风格和个性...015
**实力取决于底层群体...020
学前教育决定中国未来...023
中国学生为何没礼貌...025
假文凭的土壤...028
中国官员将是弱势群体...033
塑造80后价值观是中国核心利益...035
文凭不等于文化,上学不等于教育...038
第二章 我在北大这些年
感恩北大国关...045
回忆北大...047
北大离清华有多远...051
中国该怎么办北大...058
北大学生打工去吧...063
大学生如何成为公民...065
我与中国:从零开始的八年奋斗...068
第三章 中国青年缺乏公共意识
一位日本青年眼中的中国青年...085
我一直在思考中日青年的距离...087
健康的民族主义...098
中国90后犬儒的微笑...102
第四章 中国人是在崛起还是衰落
致北大学子:中国人是在崛起还是衰落...109
中国男人为什么不如中国女人强势...118
林丹的帅气是综合的、跨越的、立体的...128
中国女性的地位正强有力地赶超中国男性...130
第五章 我可能过于自律
我可能过于自律...137
每一个人都需要的东西...140
黑海的石头:我的人生观...141
大众化的“思想”...142
一个日本80后的中国感言...144
日本青年眼中的中国那些问题...146
让跑步与写作同行...149
第六章 我是谁——Who Am I
信仰变成实用,后果堪忧...155
不必过多“围观”裸婚现象...157
中国城市养孩子成本高得没必要...160
追求大房子背离可持续发展...163
日本的“打工族”幸福吗...165
番外 加藤嘉一*佳现场
三十而立:80后其实不反叛不自信,一直被压抑...170
“父母皆祸害”源自社会不健全...181
对抗父母——80后在软性叛逆...185
我和郑亚旗、栾阔对谈录...189
对话林楚方:谈韩寒谈冯小刚谈AV女优...195
如何认识日本、日本青年及其谋生战略...209
对话封新城...217
我不是什么“日本韩寒”...221
我是为中国卖命的...229
《加藤嘉一:致困惑中的年轻人》文章节选:
文凭不等于文化,上学不等于教育
今年5月上旬,我**次来到中山市。当时是为了参加**电视台有关城市养老问题或政策的节目,当时我们试图比较的两座城市为中国的中山市和日本的长崎市。读者朋友们对“长崎(Nagasaki)”二字也应该不陌生,是大约66年前遭受原子弹袭击的那块地方。
虽然停留的时间很短,不到两天时间,但中山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边做养老节目,边想:“这里真是适合养老和居住的地方。”生活节奏没那么快;房价与其他城市,包括旁边的珠海相比也没那么高;绿色程度较高;市民的幸福指数也没那么低……
“不过,这座城市在实现统筹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前提下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必将面临的*大瓶颈应该是教育问题,即如何培养人才的问题。”其实,中国众多城市,尤其二线、三线城市都正在面临着类似瓶颈。来华八年,经过这些年的观察,我坚决认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也好,科学发展也好,和谐发展也好,只能选择“以人为本,靠人发展”。
这是我第二次访问中山,应中山日报报业集团的邀请参加第三届中山书展。中山持续、积极举办图书展览会符合它未来发展的基本需求。既然我主张教育和人才对一座城市的长远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那么,我愿意提倡,“读书是公民一辈子的事”。如何向市民们提供读书的理由、动机及平台是关键。就“读书”而言,“阅读图书”则是关键。
但愿本届中山书展对该市市民来说将成为认真思考如何阅读、读书的良好契机。我在这里提出本人的核心观点:文凭不等于文化,上学不等于教育。在**经济快速发展,同时众多社会矛盾凸显的复杂时代,中国的老师、家长及孩子们越来越意识到,“文凭不是**管用的,不是所有事情都能靠上学来解决”。
当今年轻人真正该认真培养的是兼顾做人和做事的文化素质,使自己能够依靠双脚走下去的独立思考能力。那么,在培养这些本事的过程中,读书将起到关键的作用。凭借书展带来的好机会,让我们一起思考什么是读书,怎么读书。没有标准答案,你通过折腾思考出来的那个东西,就是你的答案,****,有生命力。
我也简单谈谈我的读书故事,与中山读者们分享。
高中毕业前,我从未阅读过除了教科书以外的图书。身为长跑运动员的我始终忙于跑步,学校功课也做得不好,还忙于打工。我家很贫穷,根本抽不出时间和**去建立阅读习惯。
我出生以来**次读到的课外书竟然是中文书。2003年“非典”高峰时期在北京大学**文化市场以半价购买到了有关日本政治与经济的书。我刚开始学习中文,阅读速度与水平很有限。但毕竟是日本人,汉字基本能看懂,就一下子被文字吸引过来了。
我被那些阐述的文字和结构所吸引,读下去,脑子慢慢地有了从空白变得充满的感觉,就有点像吸烟一样(我不吸烟),上瘾的感觉。**次有了“对阅读上瘾”的直觉,感到很幸福。后来,我每时每刻、去哪里都带着书,读日文、中文、英文,这样比较平衡,避免我的思维方式与知识结构过于偏向日本、中国或美国,尽量培养出国际视野和普世价值观。
应该说,阅读改变了我的命运。2003年,我19岁时遇见阅读后,开始带着逻辑思维处理问题了,带着问题意识观察社会了,带着批判精神探索未来了。后来,我有幸开始在海内外媒体撰写专栏,在电视上发表时政评论。至今,我同时用中日英三种语言进行写作,在表达过程中的一切结构与内容都来源于阅读,把阅读中的体会转换成传播。这是我今天的工作。当然,一个年轻人成长,除了读书,还要靠读人,与人沟通同样能够培养你的做事能力。
2008年7月,我从北大本科毕业后继续读研究生,几乎每天都要在北大校园内上课,讨论,研究。那段时间,我的媒体写作和电视评论的工作量达到高峰,只要在家里,都要面对电脑,只要在外面,都要去电视台评论,根本抽不出时间阅读。
“糟了,这样不行,我脑子里又变回空白!”
于是,我下决心,把家搬到离北大很远的地方,坐地铁加徒步需要一个半小时的公寓。是花钱租的,若住在北大是免费的。记得周围同学都对我说:“加藤,你疯了,怎么花钱搬到离学校那么远的地方?!”
我没有疯,只是冷静下来重建了一下知识生活而已。每天坐地铁三个钟头在北大和新家之间来回,乘坐过程等于阅读的时间。出生在日本的我深知“上车后读书”的习惯,不要轻易打发时间,更不要浪费空间。在东京的地铁里,乘客们基本都在阅读,报纸、图书、资料等。这是很先进的读书文化,已发展为东京市民的生活方式,但愿中国的城市和市民也好好“模仿”它,比如,倘若中山市能够使自己发展成类似的“阅读城”,即市民们尤其热爱阅读图书的城市,那多美好,城市的魅力肯定增加几倍。
我现在居住在北京,坚持在地铁里阅读。虽然北京的地铁既乱又吵,阅读起来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但改变自己比改变环境容易很多,既然选择了,就入乡随俗吧。对于在大都市匆匆忙忙生活的市民来说,阅读无非意味着“缓冲地带”,可以把浮躁、迷茫的心静下来。
(本文曾发表于《中山日报》,2011年7月15日)
感恩北大国关
2008年6月27日上午,我参加了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毕业典礼,并代表外国留学生作了发言。在这里,我想与发言的内容相结合,简单回顾一下我在北大国关(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日子。
终于毕业了。走过来的四年痛并快乐着,但无论如何它是充实的。还记得四年前的情景。对我来说,走进北大国关是人生当中的一大转折。我在日本的时候原来是长跑运动员,直到高三,我没有读过一本教科书以外的书,这样的自己走向中国*高学府北京大学,用中文授课、读书、写作、表达观点等,其困难可想而知。
我**不是好学生。由于课程外的事,包括给媒体写作,采访,各种项目相当繁忙,天天都手忙脚乱,我只好经常旷课,耽误学校的课程。不过,令人欣慰的是,老师和同学们对我都特别好。每当我给老师解释旷课理由,老师都很宽容地对待我,同学们也给我借笔记、补课,告诉我考试**什么的。如果没有他们对我的帮助,我是**不能顺利毕业的,更不可能站在毕业典礼的台上讲话。感谢曾经对我给予过支持与关怀的所有老师和同学。我永远珍惜你们。
能在2004年—2008年这段关键时刻生活在北京,求学于北大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情。今年对中国来说是改革开放30周年,奥运主办年。今天中国的变化巨大,各种各样的要素都在转型当中。能够亲身观察这些事物是很好的经验。至于中日关系,我在华期间,中日关系经历过风雨和曲折,但也很高兴能够亲眼看到两国首脑的互访以及两国共同提出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我以北大国关为基地,向老师们请教,跟同学们讨论各种国际问题,包括中日关系。我真的度过了美好的、幸福的时光。北大国关的“人脉”对我的中国生活来说是*宝贵的财富。
今天是全球化社会,我们都流动着。我也不知道10年后在什么地方生活,我的同学们也应该如此。不过,我由衷希望北大04级国关学院的网络能够发展下去,我很高兴考到已经成立的“同学会”。让我们一起不断推动它,弘扬国关精神,为整个社会的和平与发展作出实在的贡献,以无愧于我们美丽的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作为北大人,更是国关人,我也会用一生关怀中国,推动中国的发展。
(本文写于北京大学勺园,2008年6月27日)
回忆北大
回忆北大,一言难尽。因为,北大给我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我对北大的感情也实在太深了。四年时光既飞快又漫长。其间发生过许多故事,快乐的、痛苦的、开心的、郁闷的。不过,无论如何,它都是充实的。
我先谈一谈对北大的基本印象。北大是既实现了国际化,又具有综合性的学术场所。它从国外吸收了丰富的知识导向性营养,也向国外发出许多中国特色的声音。无论是接受来自国外**人物的访问、国际文化节、北京论坛,还是各种学生交流活动,北大师生正在国际与国内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北大正在与中国改革开放同行,不仅同行,它还引导着“走出去,引进来”这条当代中国谋求发展中的重要方针。北大是独特的、忙碌的、美丽的。
让我谈“北大印象”,众多印象当中,有三点是必须谈的:
首先是老师与朋友。中国人一直对我很热情,北大人更是如此。如果别人问我:“你在中国*大的收获是什么?”我将毫不犹豫地回答:“北大的老师与朋友。”对外汉语学院、预科班的老师帮我打下了坚实的汉语基础,使我能够勇敢地挑战这门难以解读的语言。国际合作部与留学生办公室的老师保障了我在北大*基本、*根本的留学生活,让我能够勇敢地扩大自己的活动范围。国际关系学院以及其他院系的老师给我提供了学术性的指导与平台,因此本来对学术感到陌生的自己能够勇敢地去学习知识,丰富知识,解答知识。国际关系学院的同学给我提供了认真、深刻地讨论热点国际问题的机会,因此我能够勇敢地去加深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以无愧于你们。广泛的北大校友给我提供了了解当代中国精英的环境,因此我能够勇敢地去反思当代日本青年究竟需要什么。总之,你们一向给我的是勇气,是我在北大提升自己、寻找快乐的*大力量。
其次是北京大学和日本东京大学之间的学生交流项目“京论坛”。“京”是北京、东京的“京”,它体现出中日两国青年“共同”的愿望与责任意识。我至今在中国作为制作人、策划人、主持人参与过50个以上的学生交流活动,而京论坛是其中感情*深刻的活动。
京论坛有以下三个特点:一、对等的对话。京论坛的公用语言是英语,我们主张,只有用第三方的语言进行讨论,才能实现对等的沟通。此外,双方的参加访问人数对等,两地开会时间对等、流程性质对等。“对等的对话”对于中日两国民众促进相互理解起到根本性的作用。二、亲身考察。京论坛是“互访性”的交流活动。双方的学生都到当地进行学术讨论及报告会、与学者互动,到企业、政府机构、研究所等进行调研活动。“亲身体会”对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极为重要。三、紧密的社会接触(Social Contact)。我们是学生论坛,自然缺乏许多必要的资源。因此,学生交流活动必须与社会建立紧密并有效的联系。京论坛有广泛的赞助商和支持者,包括大学机构、学者、企业、政府、媒体等。他们给京论坛提供资金、人力、物力、智力等多方面的支持。没有他们的支持,我们是**搞不成的。
我作为创始人之一,从零开始参与几乎全部过程,自己投入的精力与时间也****。2005年,当中日关系陷入首脑互访停止的困境状态,两国国民的感情不断恶化时,北大与东大的学生共同、自发性地发起了举办论坛的*初框架。还记得,在2005年政府管理学院宋磊老师(后来成为京论坛顾问)在讲《日本经济》课时,光华管理学院的学生官乐向我的位置走过来,并对我说:“我有一件事想跟你商量。”从此,京论坛的历史开始了。我跟官乐,还有北大、东大的同学们一起开始策划,一步步推进筹备过程。东大组委会的成员还专门“自费”来北京开会,与北大组委会的成员探讨了怎样才能把京论坛办得更有“个性”。在筹备的过程当中,我们不知究竟交换了几百封电子邮件与文件,付出了多少心血。在两国政治关系不太明朗的情况下,虽然我们也遭到了一系列困难,比如拉赞助、选题、组织运作、媒体宣传等方方面面。但大家始终保持了进取的精神,*终成功地把**届论坛办起来了,确实迈出了**步。随后第二届也取得了圆满成功。**届围绕**保障、经济合作、历史认识以及环境问题四个主题进行了探讨,以报告的形式向社会提出了来自青年的看法与建议。第二届在**届论坛成功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理念,即“共面未来”。而北京即将举办奥运会之际,“京论坛2008”第三届组委会已成立,并在筹备过程当中。相信,2008将成为有所“突破”的一届。
京论坛已成为引起两国各界人士关注,给两国的年轻精英们提供“心连心”交流的平台。我确信,京论坛以及其Network将成为推动中日两国关系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将成为我在中日两国之间表现自己的坚强后盾。我想发自内心地说:“官乐、雅映子,咱们确实做了一件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让我们一起向参与并支持京论坛的所有朋友说谢谢吧……”
*后是未名湖。未名湖很美丽,尤其是傍晚的时候。未名湖很神奇,经常令人沉思。而对我来说,未名湖是跑步、思考的地方。我原来在日本是个专业长跑运动员,虽然来到中国之后已经不做专业训练了,但我在北京也尽量坚持跑步。跑步伴随我成长,所以我每当遇到困难时都有去跑步的习惯,让自己放松一下,这样有利于自己健康的心态。在中国也同样如此。我在北京的生活很忙碌,除了以中国的语言与思维方式所面对的课程之外,我平时还忙于各种媒体活动、社会活动等。我数不清至今接受过多少次媒体采访,至少超过200次了吧。
在媒体上刊登的专栏也不少,接踵而至的提交期限给了我巨大的压力。每当在各种活动、项目上进行策划、制作、开会时都有心理上的压力。在各种研讨会或谈判场合担任同传或交传时,自己也会紧张。说实话,我很多时候都会信心不足,感到不安,想逃避现实。真的,我不是那么坚强的人。但无论做得多么差,我至少走到了今天。为什么?答案在未名湖畔。在北京每一次感到压力,控制不住自己时我都一个人默默地去未名湖,一边跑步,一边让脑子空白,安宁下来,再默默地去思考。不知未名湖挽救了我多少次:“未名湖,我欠你太多了,总有**,我一定要以我的方式回报你。”
遇见北大是一种享受。我即将走出北大,但我也将继续享受作为北大人的幸福感。但这种享受也是带着压力的,因为,既然我是北大人,就要担当北大人的责任。看来,适当的努力是必要的。但愿有**能有信心地说,北大是我的母校。为了那**,我坚持不懈地前进。
(本文写于北京大学未名湖畔,2007年冬)
《加藤嘉一:致困惑中的年轻人》编辑推荐与评论:
日本在华*具话语权专栏作家首部奋斗智慧书 在这不靠谱年代
你困惑,是因为你被裹挟,你没有遵照内心,你不够异类 我们都在路上
加藤嘉一与你促膝深谈
年轻人该怎么活,怎么学,怎么奋斗 一、 全国大学生*关注的日本在华专栏作者、活动策划人、主持人、同声传译、谈判人
二、高校讲座场场爆满,**号召力
三、**专门针对年轻人群体推出专著,观点独特,话语犀利;
四、焦点集中在年轻人求学、生活、奋斗、人生、理想等关注度*大的话题上,以特殊身份、传奇经历、帅气外表、犀利风格,席卷全国
《加藤嘉一:致困惑中的年轻人》作者介绍:
加藤嘉一,1984年出生于日本伊豆,专栏作家、时政评论员。2003年“非典”高峰时期来到中国,从“零”开始在北京生活。学中文,没上补习班,没花一分钱,几乎至母语程度。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毕业,2010年获得硕士学位,曾任北京大学日本留学生会会长,曾为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教师,现为北京大学朝鲜半岛研究**、察哈尔学会、日本庆应义塾大学SFC研究所研究员。
如今,他已然成为中日交流的民间大使,以活动策划人、主持人、同声传译、谈判人等身份促进中日民间交流。2008年5月,胡锦涛主席访日之前在北京大学接见了加藤。2010年10月,加藤获得《新周刊》授予的“时代骑士勋章”。
从2005年4月亲历“反日游行”,加藤开始在**电视台、凤凰卫视、NHK电视台、朝日电视台、《南方**》、《环球时报》等媒体发表言论。他目前在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香港《亚洲周刊》、《广州日报》、《Nikkei Business Online》等开有专栏,是为数不多的直接用中文创作、发表文章的在华日本作家。著有《从伊豆到北京有多远》《中国,我误解你了吗?》《中国的逻辑》《爱国贼》《日本的逻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