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购物车   | 店铺购物车  
店铺平均得分:98.80 分,再接再厉!!!【查看全部评价】
评分 40分 50分 60分 70分 80分 90分 100分
数量 4 1 6 6 11 57 1170
本店铺共有 99 笔投诉记录,投诉率 8% ,高于平均投诉率 1% 【查看详细】
投诉类型
数量
比例
无法联系卖家
4
4%
商品问题
9
9%
发货问题
74
75%
退款问题
12
12%
已解决
99
100%
店主称呼:闽南书城   联系方式: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3400780062    地址:福建省 厦门市 集美区 集美大学体育学院
图书分类
店铺公告
闽南书城
店铺介绍
百吨二手旧教材就等你买
交易帮助
第一步:选择图书放入购物车。
第二步:结算、填写收货地址。
第三步:担保付款或银行汇款。
第四步:卖家发货。
第五步:确认收货、评价。
作/译者:章坚武 出版社: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移动通信(第五版)(内容一致,印次、封面或原价不同,统一售价,随机发货)
出版日期:2017年02月
ISBN:9787560643762 [十位:7560643760]
页数:310      
定价:¥40.00
店铺售价:¥7.00 (为您节省:¥33.00
店铺库存:1
注:您当前是在入驻店铺购买,非有路网直接销售。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 如何购买
** 关于库存、售价、配送费等具体信息建议直接联系店主咨询。
联系店主: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3400780062
本店已缴纳保证金,请放心购买!【如何赔付?】
店主推荐图书:
买家对店铺的满意度评价:查看更多>>
评分
评价内容
评论人
订单图书
《移动通信(第五版)(内容一致,印次、封面或原价不同,统一售价,随机发货)》内容提要:
移动通信是当前发展很快、应用很广和很前沿的通信领域之一。本书共分为八章,主要内容包括概述、移动通信网、 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数字调制技术、 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与GPR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G)。本书是作者十年来为本科生、研究生讲授“移动通信”课程教学经验的总结,在选材上参考了近期新的文献,因而在内容上充分反映了当代移动通信技术的近期新进展,在讲述上内容全面系统,结构严密,概念清晰,理论与工程相结合,可读性强。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通信以及电子信息专业学生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移动通信以及相关专业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移动通信(第五版)(内容一致,印次、封面或原价不同,统一售价,随机发货)》图书目录:
第1章 概述

1.1 移动通信及其特点

1.2 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

1.3 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

1.4 移动通信系统的频段使用

1.5 多址方式

1.5.1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多址方式

1.5.2 不同多址方式的频谱效率

1.6 其他常用技术

1.6.1 均衡技术

1.6.2 分集技术

1.6.3 信道编码技术

1.7 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

1.7.1 全球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

1.7.2 从2G向3G发展

1.7.3 WiMAX(全球微波互联接入)

1.7.4 从3G向4G发展

1.7.5 我国的移动通信发展历程

1.8 第五代移动通信(5G)标准及现状

1.8.1 第五代移动通信(5G)的关键技术

1.8.2 第五代移动通信(5G)标准的进展状况

1.8.3 第五代移动通信(5G)的研发状况

思考题与习题

第2章 移动通信网

2.1 引言

2.2 移动通信体制

2.2.1 大区制移动通信网

2.2.2 小区制(蜂窝)移动通信网

2.3 移动通信的信道结构

2.3.1 话音信道

2.3.2 控制信道

2.4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频率配置

2.5 移动通信环境下的干扰

2.5.1 同频道干扰

2.5.2 邻频道干扰

2.5.3 互调干扰

2.5.4 阻塞干扰

2.5.5 近端对远端的干扰

2.6 蜂窝移动通信网络的频率规划

2.6.1 等频距分配法

2.6.2 信道分配策略

2.6.3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频率规划

2.7 多信道共用技术

2.7.1 话务量与呼损

2.7.2 每个信道能容纳的用户数

2.8 移动性管理

2.8.1 位置管理

2.8.2 切换管理

2.9 无线资源管理技术

2.9.1 功率控制

2.9.2 接入控制

2.9.3 负载(拥塞)控制

2.9.4 信道分配

2.9.5 分组调度

2.10 信道自动选择方式

2.10.1 专用呼叫信道方式

2.10.2 循环定位方式

2.10.3 循环不定位方式

2.10.4 循环分散定位方式

思考题与习题

第3章 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

3.1 VHF、UHF频段的电波传播特性

3.1.1 直射波

3.1.2 视距传播的极限距离

3.1.3 绕射衰耗

3.1.4 反射波

3.1.5 多径衰落

3.1.6 阴影衰落

3.2 电波传播特性的估算

3.2.1 Egli John J.场强计算

3.2.2 奥村(Okumura)模型

3.2.3 Okumura-Hata模型

3.2.4 COST-231 Hata模型

3.2.5 Walfisch-Bertoni模型

3.2.6 COST231-WI模型

3.2.7 SPM模型

3.2.8 微蜂窝系统的覆盖区预测模式

3.3 传输模型的校正——路测

思考题与习题

第4章 数字调制技术

4.1 引言

4.1.1 影响数字调制的因素

4.1.2 数字调制的性能指标

4.1.3 当今蜂窝系统、PCS(个人通信系统)和无绳电话采用的主要调制方式

4.2 线性调制技术

4.2.1 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

4.2.2 差分相移键控(DPSK)

4.2.3 正交相移键控QPSK(4PSK)

4.2.4 偏移四相相移键控(OQPSK)

4.2.5 π/4-QPSK

4.3 恒包络调制技术

4.3.1 *小频移键控(MSK)

4.3.2 高斯滤波*小频移键控(GMSK)

4.4 “线性”和“恒包络”相结合的调制技术

4.4.1 M维相移键控(MPSK)

4.4.2 M维正交振幅调制(QAM)

4.4.3 M维频移键控(MFSK)

4.5 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

4.5.1 正交频分复用的原理

4.5.2 子载波调制

4.5.3 正交频分复用的DFT实现

4.5.4 OFDM的特点

4.5.5 OFDM系统的关键技术

4.6 扩频调制技术

4.6.1 PN码序列

4.6.2 直接序列扩频(DS-SS)

4.6.3 跳频扩频(FH-SS)

4.6.4 直扩的性能

4.6.5 跳频扩频的性能

4.7 在多径衰落信道中的调制性能分析

4.7.1 在慢速平稳衰落信道中的数字调制性能

4.7.2 在频率选择性移动通信信道中的数字调制技术

思考题与习题

第5章 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与GPRS

5.1 引言

5.2 GSM的电信业务

5.2.1 承载业务

5.2.2 电信业务

5.2.3 补充业务

5.3 GSM结构

5.3.1 移动台(MS)

5.3.2 基站(BS)及基站收发信机(BTS)

5.3.3 基站控制器(BSC)

5.3.4 发送编码器和速率适配器单元(TRAU)

5.3.5 移动业务交换**(MSC)

5.3.6 归属位置寄存器(HLR)

5.3.7 访问者位置寄存器(VLR)

5.3.8 鉴权**(AuC)

5.3.9 设备识别寄存器(EIR)

5.3.10 操作和维护**(OMC)

5.4 GSM较模拟网的优势

5.4.1 GSM系统在抗瑞利衰落及干扰方面的优势

5.4.2 GSM系统与TACS系统的性能比较

5.5 GSM网络接口

5.5.1 空中接口(Um)

5.5.2 A-bis接口

5.5.3 A接口

5.5.4 PSTN接口

5.5.5 移动应用部分(MAP)

5.6 GSM的编号、鉴权与加密

5.6.1 编号和路由

5.6.2 鉴权与加密

5.7 GSM无线信道

5.7.1 频域分析

5.7.2 时域分析

5.7.3 话音编码(Speech Coding)

5.7.4 信道编码(Channel Coding)

5.7.5 交织(Interleaving)

5.7.6 调制

5.7.7 信道组成(Channel Organization)

5.7.8 不连续发送和话音激活检测

5.7.9 定时前置和功率控制

5.7.10 移动台接入

5.8 GSM呼叫方案

5.8.1 移动台开机后的工作

5.8.2 小区选择

5.8.3 位置登记和位置更新

5.8.4 建立通信链路

5.8.5 起初信息过程

5.8.6 鉴权

5.8.7 加密

5.8.8 位置更新过程

5.8.9 通信链路的释放

5.8.10 移动台主叫

5.8.11 移动台被呼

5.8.12 切换

5.9 GSM的跳频技术

5.9.1 跳频��统的工作原理

5.9.2 跳频系统的特点

5.10 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

5.10.1 GPRS标准制定的过程与阶段

5.10.2 GPRS网络的网络结构

5.10.3 GPRS网络的分层结构

5.10.4 增强型GPRS

思考题与习题

第6章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6.1 引言

6.1.1 CDMA技术的标准化

6.1.2 CDMA系统的特点

6.2 CDMA空中接口协议层

6.3 CDMA前向信道

6.3.1 前向业务信道

6.3.2 前向广播信道

6.4 CDMA反向信道

6.4.1 接入信道

6.4.2 反向业务信道

6.5 功率控制

6.5.1 反向开环功率控制

6.5.2 反向闭环功率控制

6.5.3 前向功率控制

6.6 Rake接收机

6.7 CDMA 系统的容量

6.7.1 干扰对CDMA容量的影响

6.7.2 提高CDMA通信系统容量的有效技术——智能天线技术

6.8 CDMA登记

6.8.1 漫游的决定因素

6.8.2 开机登记

6.8.3 关机登记

6.8.4 时钟周期登记

6.8.5 基于距离的登记

6.8.6 基于区域的登记

6.8.7 基于参数改变的登记

6.9 CDMA切换过程

思考题与习题

第7章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

7.1 概述 236

7.1.1 IMT-2000和我国3G的三大标准

7.1.2 3G的三大标准的演进路径

7.1.3 3G业务

7.1.4 全球3G业务发展情况

7.2 WCDMA

7.2.1 WCDMA系统的网络结构

7.2.2 WCDMA空中接口的物理信道结构

7.2.3 HSDPA和HSUPA

7.3 cdma2000

7.3.1 cdma2000的特点

7.3.2 cdma2000系统的网络结构

7.3.3 cdma2000空中接口

7.4 TD-SCDMA

7.4.1 TD-SCDMA发展历程

7.4.2 TD-SCDMA关键技术和技术优势

7.4.3 TD-SCDMA网络结构

7.5 3G三种主流标准的方案性能比较

第8章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G)

8.1 LTE提出的历史背景

8.2 LTE的需求

8.3 LTE的关键技术

8.3.1 多载波技术

8.3.2 多天线技术

8.3.3 无线接口的分组交换技术

8.4 LTE协议综述

8.4.1 LTE系统架构

8.4.2 LTE协议栈

8.4.3 LTE帧结构

8.4.4 无线传输方案

8.5 TD-LTE的应用情况

8.6 LTE-FDD的应用情况

思考题与习题

附录 缩略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