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购物车   | 店铺购物车  
店铺平均得分:99.36 分,再接再厉!!!【查看全部评价】
评分 40分 50分 60分 70分 80分 90分 100分
数量 2 0 2 1 0 14 563
本店铺共有 3 笔投诉记录,投诉率 0% ,低于平均投诉率 1% 【查看详细】
投诉类型
数量
比例
发货问题
2
67%
退款问题
1
33%
已解决
3
100%
店主称呼:佩佩   联系方式: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8811335204    地址:北京 北京市 房山区 000
图书分类
店铺公告
图书当面验货哦,正版图书
店铺介绍
本店铺正版新书 折扣优惠。运费八元元 多买一本加两元
交易帮助
第一步:选择图书放入购物车。
第二步:结算、填写收货地址。
第三步:担保付款或银行汇款。
第四步:卖家发货。
第五步:确认收货、评价。
作/译者:周苏 彭彬 张泳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软件体系结构与设计
出版日期:2013年03月
ISBN:9787302312598 [十位:7302312591]
页数:370      
定价:¥39.50
店铺售价:¥31.20 (为您节省:¥8.30
店铺库存:1
注:您当前是在入驻店铺购买,非有路网直接销售。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 如何购买
** 关于库存、售价、配送费等具体信息建议直接联系店主咨询。
联系店主: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8811335204
本店已缴纳保证金,请放心购买!【如何赔付?】
买家对店铺的满意度评价:查看更多>>
评分
评价内容
评论人
订单图书
《软件体系结构与设计》内容提要:
软件体系结构是软件工程中一个比较新的重要研究和应用领域。《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级规划教材·计算机系列教材:软件体系结构与设计》是为高等院校软件工程及IT各专业软件体系结构、软件设计等课程编写的以实验实践为主线开展教学的教材,也可作为软件开发人员的参考读物。
全书以软件工程为基础,理论联系实际,通过一系列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的实验练习,把软件体系结构与软件设计的概念、理论知识与技术融人到软件工程实践当中,使学生加深对该课程的认识和理解。内容涉及软件体系结构知识的各个方面,包括概述,理解需求,需求建模(场景、信息与类分析),需求建模(流程、模式与Web应用),设计的概念,体系结构的模式与结构,体系结构的设计与实现,构件级设计,基于模式的设计,WebApp设计,嵌入式软件设计,分布式系统体系结构,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体系结构的描述与评估等,全书包含14章和1个附录。 软件体系结构与设计_周苏,彭彬,张泳,等_清华大学出版社_
《软件体系结构与设计》图书目录:
第1章 概述
1.1 关于软件工程原则
1.2 指导实践的核心原则
1.2.1 指导过程的原则
1.2.2 指导实践的原则
1.3 指导框架活动的原则
1.3.1 沟通原则
1.3.2 策划原则
1.3.3 建模原则
1.3.4 构造原则
1.3.5 部署原则
1.4 什么是软件体系结构
1.4.1 软件设计层次
1.4.2 体系结构
1.4.3 软件体系结构的定义
1.5 体系结构的描述与决策
1.6 体系结构的研究范畴
1.7 体系结构的设计原则
1.8 习题
1.9 实验与思考:软件设计的网络支持环境
1.9.1 实验目的
1.9.2 工具准备工作
1.9.3 实验内容与步骤
1.9.4 实验总结
1.9.5 实验评价(教师)
1.10 阅读与分析:技术资格(水平)考试与相关职业
第2章 理解需求
2.1 需求工程
2.2 建立根基
2.2.1 确认利益相关者
2.2.2 识别多重观点
2.2.3 协同合作
2.2.4 **提问
2.3 导出需求
2.3.1 协同收集需求
2.3.2 质量功能部署(QFD)
2.3.3 用户场景
2.3.4 导出工作产品
2.4 开发用例
2.5 构建需求模型
2.5.1 需求模型的元素
2.5.2 分析模式
2.6 协商需求
2.7 确认需求
2.8 习题
2.9 实验与思考:软件系统的需求分析
2.9.1 实验目的
2.9.2 工具准备工作
2.9.3 实验内容与步骤
2.9.4 实验总结
2.9.5 实验评价(教师)
2.10 阅读与分析:后PC时代的竞争图谱:谁在蚕食PC市场?
第3章 需求建模:场景、信息与类分析
3.1 需求分析
3.1.1 总体目标和原理
3.1.2 分析的经验原则
3.1.3 域分析
……
第4章 需求建模:流程、模式与Web应用
第5章 设计的概念
第6章 体系结构的模式与结构
第7章 体系结构的设计与实现
第8章 构件级设计
第9章 基于模式的设计
第10章 WebApp设计
第Il章 嵌入式软件设计
第12章 分布式系统体系结构
第13童 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
第14章 体系结构的描述与评估
附录 部分习题与实验参考答案
主要参考文献
《软件体系结构与设计》文章节选:
2.5.1 需求模型的元素
有很多不同的方法考察计算机系统的需求。某些软件人员坚持*好选择一个表达模式(例如用例),有些专业人士则相信使用许多不同的表现模式来描述需求模型是值得的,不同的表达模式将促使软件团队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需求。
需求模型的特定元素取决于将要使用的分析建模方法。但是,一些普遍的元素对大多数分析模型来说都是通用的。
(1)基于场景的元素:使用基于场景的方法可以从用户的视角描述系统。例如,基本的用例及其相应的用例图演化成更精细的基于模板的用例。需求模型基于场景的元素通常是正在开发模型的**部分。同样,它们也作为创建其他建模元素时的输入。图2-3描绘了一张使用用例引发的需求,并表达它们的UML活动图。给出了*终基于场景表示的3层详细表达。
(2)基于类的元素:每个使用场景都暗示着当一个参与者和系统交互时所操作的一组对象,这些对象被分成类——具有相似属性和共同行为的事物集合。例如,SafeHome是某个正在研发的家庭**管理产品,可以用UML类图描绘SafeHome**功能的传感器Sensor类,如图2-4所示。注意,UML类图列出了传感器的属性(如name、type)和可以用于修改这些属性的操作(如identify、enable)。除了类图,其他分析建模元素描绘了类相互之间的协作以及类之间的关联和交互。
(3)行为元素:基于计算机系统的行为能够对所选择的设计和所采用的实现方法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需求分析模型必须提供描述行为的建模元素。
状态图是一种表现系统行为的方法,该方法描绘系统状态以及导致系统改变状态的事件。状态是任何可以观察到的行为模式。另外,状态图还指明了在某个特殊事件后采取什么动作(例如激活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