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购物车   | 店铺购物车  
店铺平均得分:99.65 分,再接再厉!!!【查看全部评价】
评分 40分 50分 60分 70分 80分 90分 100分
数量 57 22 39 73 173 600 49805
本店铺共有 192 笔投诉记录,投诉率 0% ,低于平均投诉率 1% 【查看详细】
投诉类型
数量
比例
无法联系卖家
39
20%
商品问题
29
15%
支付问题
1
1%
发货问题
84
44%
退款问题
27
14%
其他
12
6%
已解决
192
100%
店主称呼:精品二手书店   联系方式: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3302463387    地址:广东省 中山市 其它区 只卖正版,多地仓库发货,有时候会分多个快递发,可以放心下单
促销广告:只卖正版,多地仓库发货,有时候会分多个快递发,可以放心下单
图书分类
店铺公告
重点公告:
本店是多地仓库,多种快递发货,经常发生一个订单分多个快递发出的情况,还请各位买家知晓
本店是多地仓库,多种快递发货,经常发生一个订单分多个快递发出的情况,还请各位买家知晓
二手书不支持退货,请知晓
本店不提供任何发票收据,请知晓
本店快递圆通、汇通、申通、韵达、全峰,不接受指定,随机发货,指定无效
大部分都有货,部分地区包邮
不接急单,只卖正版,部分地区包邮,多仓库发货,大部分都有货,可以放心下单
图书发出后,不接受拒收
您好,二手图书为旧书、用过的图书,不支持七天无理由退货
售后问题请直接电话联系客服
本店有多个仓库,多仓库发货,多仓库发货
本店快递圆通、汇通、申通、韵达、全峰,不接受指定,随机发货,指定无效
不接急单,只卖正版,部分地区包邮,多仓库发货,大部分都有货,可以放心下单
售后问题请直接电话联系客服
本店有多个仓库,多仓库发货,多仓库发货
本店是多地仓库,多种快递发货,经常发生一个订单分多个快递发出的情况,还请各位买家知晓
本店是多地仓库,多种快递发货,经常发生一个订单分多个快递发出的情况,还请各位买家知晓

因收来的都是二手图书,只卖正版二手,如收到书不是正版,可以直接联系我们退货退款,运费我们承担
因收来的都是二手图书,只卖正版二手,如收到书不是正版,可以直接联系我们退货退款,运费我们承担
店铺介绍
不接急单,重点公告:本店是多地仓库,多种快递发货,经常发生一个订单分多个快递发出的情况

重点公告:
本店是多地仓库,多种快递发货,经常发生一个订单分多个快递发出的情况,还请各位买家知晓
本店是多地仓库,多种快递发货,经常发生一个订单分多个快递发出的情况,还请各位买家知晓
二手书不支持退货,请知晓
本店不提供任何发票收据,请知晓
本店快递圆通、汇通、申通、韵达、全峰,不接受指定,随机发货,指定无效
大部分都有货,部分地区包邮
不接急单,只卖正版,部分地区包邮,多仓库发货,大部分都有货,可以放心下单
图书发出后,不接受拒收
您好,二手图书为旧书、用过的图书,不支持七天无理由退货
售后问题请直接电话联系客服
本店有多个仓库,多仓库发货,多仓库发货
本店快递圆通、汇通、申通、韵达、全峰,不接受指定,随机发货,指定无效
不接急单,只卖正版,部分地区包邮,多仓库发货,大部分都有货,可以放心下单
售后问题请直接电话联系客服
本店有多个仓库,多仓库发货,多仓库发货
本店是多地仓库,多种快递发货,经常发生一个订单分多个快递发出的情况,还请各位买家知晓
本店是多地仓库,多种快递发货,经常发生一个订单分多个快递发出的情况,还请各位买家知晓
交易帮助
第一步:选择图书放入购物车。
第二步:结算、填写收货地址。
第三步:担保付款或银行汇款。
第四步:卖家发货。
第五步:确认收货、评价。
作/译者:段秋关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新编中国法律思想史纲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
ISBN:9787562032021 [十位:7562032025]
页数:322      
定价:¥30.00
店铺售价:¥11.50 (为您节省:¥18.50
店铺库存:21
注:您当前是在入驻店铺购买,非有路网直接销售。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 如何购买
** 关于库存、售价、配送费等具体信息建议直接联系店主咨询。
联系店主: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3302463387
本店已缴纳保证金,请放心购买!【如何赔付?】
店主推荐图书:
买家对店铺的满意度评价:查看更多>>
评分
评价内容
评论人
订单图书
《新编中国法律思想史纲》内容提要:
“十一五”****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是由**新闻出版总署组织出版的**级**图书。列入该规划项目的各类选题,是经严格审查选定的,代表了当今中国图书出版的*高水平。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作为**良好出版社,有幸入选承担规划项目中系列法学教材的出版,这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时代任务。
本系列教材的出版,凝结了众多知名法学家多年来的理论研究成果,全面系统反映了现今法学教学研究的*高水准。它以法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知识”为主要内容,既注重本学科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发展动态,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满足读者对象的多层次需要;既追求教材的理论深度与学术价值,又追求教材在体系、风格、逻辑上的一致性;它以灵活多样的体例形式阐释教材内容,既加强法学教材的多样化发展,又加强教材对读者学习方法与兴趣的正确引导。它的出版也是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多年来对法学教材深入研究与探索的职业体现。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长期以来始终以法学教材的品质建设为首任,我们坚信“十一五”****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的出版,定能以其独具特色的高文化含量与创新性意识成为权威法学教材品牌。
《新编中国法律思想史纲》图书目录:
出版说明I
序言Ⅱ
法律思想史:思想家的历史(代前言)
--怀念张国华、饶金贤先生V
导论1
一、传统法律恩想的现实影响1
二、中国古代对“法律”的理解3
三、学点中国法律思想史8

**章 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形成与演变13
**节 传统法律思想形成的环境13
一、幅员辽阔、相对封闭的内陆自然环境14
二、人力耕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方式16
三、以家庭为本位的宗法等级社会结构18
四、统一**和**集权的政治体制20
第二节 传统法律思想形成的思想基础24
一、传统思想的构成24
二、传统思想的价值取向33
第三节 传统法律思想发展的历史阶段38
一、萌发时期38
二、形成时期39
三、成熟时期41
2新编中国法律思想史纲
四、衰落时期43
五、变革转型时期44
第四节 传统法律思想发展的线索和趋势46
一、从“礼治”经“法治”到“礼法合治”的基本线索47
二、从分立到融合的发展趋势51
三、周期循环与单向深化的趋势53

第二章 主要的法律观念57
**节 “天”与法律57
一、“天”的表现形式59
二、礼法制度源于天:“天入合一”观念60
三、天命殛之:“天罚”观念63
四、人以法制能胜天:“天人相分”观念65
第二节 “道”与法律71
一、老子之道:“自然无为”的法律观念72
二、庄周之道:法律虚无观念76
三、黄老之道:“无为而治”的法律观念79
四、玄学之道:对礼法的鄙薄与批判86
第三节 “礼”与法律88
一、“礼”的历程:从家族宗法到官僚等级89
二、“礼”的实质、内容与特征98
第四节 “法”与法律103
一、“法”的概念105
二、“法”的性质108
三、“法”的作用112
第五节 “律”与法律115
一、“律”与“法”、“刑”117
二、“律”与古代刑事法120
三、律学观念123
第六节 “令”、“典”与法律131
一、主要的法律形式132
二、主要的政事法律136

第三章 主要的法律学说141
**节 “礼治”学说141
一、为国以礼:礼法兼用,以礼为主142
二、“为政以德”:德刑兼用,以德为主148
三、为政在人:人法兼用,以人为主153
第二节 “天志”学说158
一、墨子及墨家159
二、“天志”是法的来源与基础161
三、“兼爱交利”之义是法的**主旨165
四、君主集权的法制统一观170
五、处理**关系的准则172
第三节 “法治”学说的内容及依据174
一、“法治”的主要内容和实质176
二、“法治”以“君权”为核心178
三、“法治”的主要理论依据182
第四节 法家实施“法治”的方法189
一、立法的主要原则189
二、执法的基本要求192
三、赏罚的主要原则196
四、“法”与“势”、“术”的结合199
第五节 “无为而治”学说202
一、刘安与《淮南子》203
二、“以道统法”的法律观205
三、“发于人间”,生于“仁义”的法律起源论208
四、礼义与法令的结合211
五、“应时而变”的立法思想215
六、“精诚”“无私”的执法主张218
第六节 “礼法合治”学说222
一、丘溶对正统法律思想的总结222
二、圣人“因天地自然之理”而制法226
三、“礼法互补”,“明刑弼教”227
四、礼法“为民”230
五、恪守法制,以律处断232
六、开放工商,不“与民争利”236
第七节 “天下之法”学说238
一、早期的启蒙思想家239
二、以“天下为主”取代“一人”君主241
三、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244
四、以“议政”“分治”取代集权专制247
五、“治法”与“治人”的结合250
第八节 “变法改制”学说253
一、主要的“变法改制”活动255
二、王安石“改易更革”、“大修法度”学说262
三、变法维新,君主立宪学说265
四、折衷中外、兼采旧新、会通古今学说268
第九节 “革命法制”学说271
一、主要的农民起义272
二、古代农民起义的历史特点277
三、“除妖斩邪”:反对皇帝贪官和现行法制279
四、“革故鼎新”:夺皇权,立新法280
五、“均平等贵”:天朝田亩制度284
第十节 “五权宪法”学说287
一、孙中山及其法律思想288
二、“五权宪法”的思想资源290
三、以“三民主义”为指导293
四、“权能分治”理论296
五、“军政训政宪政”,五权分立298

余论传统法律观与现代法理念303
一、当代中国人的法律观念303
二、传统法律观与马克思主义法律观307
三、新时期法律思想的深刻变化313
四、现代法理念的主要特征317
……
《新编中国法律思想史纲》文章节选:
第三节 传统法律思想发展的历史阶段
思想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历史性和阶段性,法律思想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阶段相适应;同时,思想意识形态又有相对独立性和内容的特定性,法律思想与各种法律活动相生相伴,其发展阶段又不完全等同于社会的历史分期。
史学界通常以(王朝的)年代为顺序将历史分为:上古时期(公元前2l世纪~前476年),即夏、商、周时期;又称奴隶制社会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古时期(前475年一1839年),即战国至清代鸦片战争以前的时期;又称封建制社会时期。近代时期(1840年一1948年),即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时期;又称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时期。现代时期(1949年一),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又称社会主义社会时期。
思想史界有不同的历史分期方式,如侯外庐主编的《中国思想史纲》采取奴隶制、封建制、半封建半殖民的时期区分;肖公权的《中��政治思想史》以内容特征为标准分为“封建天下”、“专制天下”和“近代**”三大思想时期;张国华则将历史朝代与思想宗旨结合起来,区分为夏商西周的神权法和礼治、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秦汉以后的封建正统、明清之际的启蒙、洋务派、资产**改良派与革命派,以及清末的礼法之争;而多数的《中国法律思想史》教材是按历史朝代进行分期的。
鉴于中国传统思想源远流长,其本身的形成、沿革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过程,既有线索可寻,又有阶段可分。所以,笔者认为,作为中国传统思想一部分的传统法律思想也相应地经历了起源、形成、成熟、衰落、变革等阶段,每个阶段的法律思想与当时的法律制度和法律实践相适应,各个阶段均有其思想**和相应的代表人物。具体表述如下:
一、萌发时期
现行的历史年代按照西方的公元制(以耶稣生年为公元元年),分为公元前和公元后两大阶段,而中国古代纪年则以王朝或帝王为标志。没有文字记载时,便以传说人物为代表;按先后顺序,依次排列为:女娲、神农、伏羲、黄帝、尧、舜、禹。 近十年来,我只有很少的文字发表,“事务缠身”纯属托词,主要是懒散的缘故。如果非要追究其他的原因,那只能说是“少学薄术”(比“不学无术”稍好点),不敢下笔。特别是当看到如今的法学研究成果,尤其法律史学著述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我更觉得自己才疏学浅,于是只看不说,或多看少说。面对学界的浮躁,“文抄公”、“下载翁”们的得意,以及不顾史实、标新立异,甚至“学术造假”的泛滥成灾,我自惭形秽,既明知跟不上形势,便索性采取“述而不作”的态度,只说不写,或多说少写。除非“任务”强压在身,不得不写时才动笔。
这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的李传敢社长邀我参与《“十一五”****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的撰写,希望这套教材简明、准确、能反映新的成果并适合法律本科或法学硕士(法律硕士)使用,同时教材不采取惯常的一入主编、众人执笔的做法,而是由一个作者独立担纲。教材是教与学的基本依据,现行大学教材中**的不少,但也有讲稿搬家、空话太多、书本太厚、价钱昂贵和宜看不能讲等通病。我在给硕士、博士们讲法史时,常苦干找不到一本较合适的教材,于是只用“提纲”上课,而给学生们“布置”了一堆参考书(其中教材很少)。因此,传敢君的想法与我不谋而合。于是,就强迫自己排挤他务,凝思纲要。但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动笔时才知道上述的“通病”其实是撰写教材的快捷方法,然而,为了不雷同只能自设体例、另辟蹊径。
中国法律思想史所研究的是中国历史上关于法律的观点、理论和学说,及其形成、沿革、演变、发展的过程与规律。本书取名“新编中国法律思想史纲”,前面之所以加“新编”,是因为20世纪80年代我曾参加了由**法学家张国华、饶鑫贤教授任主编的《中国法律思想史纲》(上、下册)的撰写,而本书既保留了前书的主要观点,又在体例、内容等方面有较大变更。恩师仙逝,时在念中,将这点心得冠以原名,也是为了**的纪念。
《新编中国法律思想史纲》编辑推荐与评论: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是**教育部直属**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主办的高校法学类专业出版机构,其宗旨是为中国法学教育、法学研究服务。多年来我社始终把法学教材建设放在首位,向广大读者提供研究生、本科、专科、高职、中专等各种层次、多种系列的精品法学教材,其中很多教材荣获**教育部、司法部、新闻出版总署等部委的**教材奖,是我国重要的法学教材出版基地之一。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曾多次荣获**良好出版社、先进高校出版社荣誉称号。在新时期,我们将一如既往地真诚为广大读者服务,努力为中国的法学教育事业做贡献。
《新编中国法律思想史纲》作者介绍:
段秋关 男,1946年8月生,河南洛阳人,现任西北大学法学院教授;兼任中国法律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律思想史研究会会长、中国儒学与法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高校知识产权法研究会学术委员、陕西省政府法律顾问、陕西省社科联合会常务理事,以及深圳、汕头、西安仲裁委仲裁员,西安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咨询专家等。曾任西北政法学院法律系副主任,汕头大学法商学院、法学院院长,西北大学法学院院长,北京大学法学院兼职教授与法律史博士导师等职;曾兼任中国法学会理事、教育部法学教学指导委员、广东社科联与广东省法学会常务理事、西安市政府法律顾问等职。
1969年毕业于兰州大学经济系本科,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成为法律史研究生,师从**法学家张国华教授,1981年获法学硕士学位。求学达21年,又先后在兰州医学院马列教研室、西北政法学院、汕头大学及西北大学法学院任教;专攻中国法律史,先后为法律本科或研究生主讲法理学、比较法学、经济法、知识产权法等课程,熟悉律师、仲裁、法律顾问等实务。曾赴日本爱知大学、上智大学,香港大学、澳门大学讲学,访问过德国汉堡大学、海德堡大学,美国夏威夷大学、洛杉矶大学,台湾东吴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
曾完成多项**、部、省级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自1983年以来,出版《中国刑法史研究》、《中外法学名著选读》、《中国法律思想史纲》、《中国法律思想史》、《法理学研究》、《台湾现行法律概述》、《中国法律思想通史·明代卷》、《毒品犯罪的发展趋势与**对策》、《中国法制史》、《中共廉政法制研究》等14部著作、译著或教材。从1980年起,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法律科学》等刊物上发表“中国古代法律与法律观略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形成与演变”等70余篇法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