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购物车   | 店铺购物车  
店铺平均得分:99.65 分,再接再厉!!!【查看全部评价】
评分 40分 50分 60分 70分 80分 90分 100分
数量 57 22 39 73 172 600 49777
本店铺共有 192 笔投诉记录,投诉率 0% ,低于平均投诉率 1% 【查看详细】
投诉类型
数量
比例
无法联系卖家
39
20%
商品问题
29
15%
支付问题
1
1%
发货问题
84
44%
退款问题
27
14%
其他
12
6%
已解决
192
100%
店主称呼:精品二手书店   联系方式: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3302463387    地址:广东省 中山市 其它区 只卖正版,多地仓库发货,有时候会分多个快递发,可以放心下单
促销广告:只卖正版,多地仓库发货,有时候会分多个快递发,可以放心下单
图书分类
店铺公告
重点公告:
本店是多地仓库,多种快递发货,经常发生一个订单分多个快递发出的情况,还请各位买家知晓
本店是多地仓库,多种快递发货,经常发生一个订单分多个快递发出的情况,还请各位买家知晓
二手书不支持退货,请知晓
本店不提供任何发票收据,请知晓
本店快递圆通、汇通、申通、韵达、全峰,不接受指定,随机发货,指定无效
大部分都有货,部分地区包邮
不接急单,只卖正版,部分地区包邮,多仓库发货,大部分都有货,可以放心下单
图书发出后,不接受拒收
您好,二手图书为旧书、用过的图书,不支持七天无理由退货
售后问题请直接电话联系客服
本店有多个仓库,多仓库发货,多仓库发货
本店快递圆通、汇通、申通、韵达、全峰,不接受指定,随机发货,指定无效
不接急单,只卖正版,部分地区包邮,多仓库发货,大部分都有货,可以放心下单
售后问题请直接电话联系客服
本店有多个仓库,多仓库发货,多仓库发货
本店是多地仓库,多种快递发货,经常发生一个订单分多个快递发出的情况,还请各位买家知晓
本店是多地仓库,多种快递发货,经常发生一个订单分多个快递发出的情况,还请各位买家知晓

因收来的都是二手图书,只卖正版二手,如收到书不是正版,可以直接联系我们退货退款,运费我们承担
因收来的都是二手图书,只卖正版二手,如收到书不是正版,可以直接联系我们退货退款,运费我们承担
店铺介绍
不接急单,重点公告:本店是多地仓库,多种快递发货,经常发生一个订单分多个快递发出的情况

重点公告:
本店是多地仓库,多种快递发货,经常发生一个订单分多个快递发出的情况,还请各位买家知晓
本店是多地仓库,多种快递发货,经常发生一个订单分多个快递发出的情况,还请各位买家知晓
二手书不支持退货,请知晓
本店不提供任何发票收据,请知晓
本店快递圆通、汇通、申通、韵达、全峰,不接受指定,随机发货,指定无效
大部分都有货,部分地区包邮
不接急单,只卖正版,部分地区包邮,多仓库发货,大部分都有货,可以放心下单
图书发出后,不接受拒收
您好,二手图书为旧书、用过的图书,不支持七天无理由退货
售后问题请直接电话联系客服
本店有多个仓库,多仓库发货,多仓库发货
本店快递圆通、汇通、申通、韵达、全峰,不接受指定,随机发货,指定无效
不接急单,只卖正版,部分地区包邮,多仓库发货,大部分都有货,可以放心下单
售后问题请直接电话联系客服
本店有多个仓库,多仓库发货,多仓库发货
本店是多地仓库,多种快递发货,经常发生一个订单分多个快递发出的情况,还请各位买家知晓
本店是多地仓库,多种快递发货,经常发生一个订单分多个快递发出的情况,还请各位买家知晓
交易帮助
第一步:选择图书放入购物车。
第二步:结算、填写收货地址。
第三步:担保付款或银行汇款。
第四步:卖家发货。
第五步:确认收货、评价。
书名:国学导读
国学导读
出版日期:2011年06月
ISBN:9787300137636 [十位:7300137636]
页数:649      
定价:¥49.80
店铺售价:¥95.00 (为您节省:¥-45.20
店铺库存:32
注:您当前是在入驻店铺购买,非有路网直接销售。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 如何购买
** 关于库存、售价、配送费等具体信息建议直接联系店主咨询。
联系店主: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3302463387
本店已缴纳保证金,请放心购买!【如何赔付?】
店主推荐图书:
买家对店铺的满意度评价:查看更多>>
评分
评价内容
评论人
订单图书
《国学导读》内容提要:
刘兆?、江弘毅等编著的《国学导读》旨在论述国学的内涵以及国学
研究的方法、获取资料的方式与研修国学的基本常识,分为经、史、子、
集四大部分,每部分对相关的国学名著与典籍做了相当细致的介绍与梳理
,并对国学的基本论著、基本流派与学术观点作出点评,对于初涉国学的
读者来说,可谓“曲径通幽”,而对于国学研究者,《国学导读》亦有纵
深性的解读与提高,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篇 概说
**章 国学的名义及其内涵
第二章 研治国学的方法
**节 熟读基本要籍
第二节 明了学术发展的途径
第三节 具备基本的文化知识
第四节 善用工具书
第三章 研治国学的资料
**节 图书资料
第二节 非图书资料
第四章 研治国学所需修读的基本学科
**节 目录学
第二节 版本学
第三节 校雠学
第二篇 经部
**章 概说
第二章 《易经》
第三章 《尚书》
第四章 《诗经》
第五章 “三礼”
第六章 《春秋》三传
第七章 《论语》
第八章 《孟子》
第九章 《孝经》
第十章 《尔雅
《国学导读》图书目录:
刘兆?、江弘毅等编著的《国学导读》旨在论述国学的内涵以及国学
研究的方法、获取资料的方式与研修国学的基本常识,分为经、史、子、
集四大部分,每部分对相关的国学名著与典籍做了相当细致的介绍与梳理
,并对国学的基本论著、基本流派与学术观点作出点评,对于初涉国学的
读者来说,可谓“曲径通幽”,而对于国学研究者,《国学导读》亦有纵
深性的解读与提高,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篇 概说
**章 国学的名义及其内涵
第二章 研治国学的方法
**节 熟读基本要籍
第二节 明了学术发展的途径
第三节 具备基本的文化知识
第四节 善用工具书
第三章 研治国学的资料
**节 图书资料
第二节 非图书资料
第四章 研治国学所需修读的基本学科
**节 目录学
第二节 版本学
第三节 校雠学
第二篇 经部
**章 概说
第二章 《易经》
第三章 《尚书》
第四章 《诗经》
第五章 “三礼”
第六章 《春秋》三传
第七章 《论语》
第八章 《孟子》
第九章 《孝经》
第十章 《尔雅》
第三篇 史部
**章 概说
**节 史的意义
第二节 史的分类
第三节 史家的“四长”
第二章 纪传
**节 纪传的由来
第二节 纪传的体例
第三节 纪传体的史书
第三章 编年
**节 编年的由来
第二节 编年体的史书
第四章 纪事本末
**节 纪事本末的由来
第二节 纪事本末体的重要史书
第五章 政书
**节 政书的由来
第二节 政书的史书
第六章 国别体史书
第七章 史评与史论
**节 史评、史论的由来
第二节 史评、史论的史书
第八章 目录
第四篇 子部
**章 概说
**节 “子学”的定义
第二节 诸子的渊源
第三节 诸子的派别
第四节 “子学”(中国哲学)的特质
第二章 儒家
**节 孔子
第二节 孟子
第三节 荀子
第三章 墨家
**节 墨子
第四章 法家
**节 法家先驱
第二节 韩非子
第五章 名家
**节 邓析子
第二节 惠子
第三节 公孙龙子
第六章 道家
**节 老子思想
第二节 庄子
第五篇 集部
**章 《楚辞》导读
第二章 别集
第三章 总集
第四章 诗文评论
第五章 诗学导读
**节 乐府
第二节 古体诗
第三节 近体诗
第六章 词学导读
第七章 曲学导读
《国学导读》文章节选:
刘兆?、江弘毅等编著的《国学导读》旨在论述国学的内涵以及国学
研究的方法、获取资料的方式与研修国学的基本常识,分为经、史、子、
集四大部分,每部分对相关的国学名著与典籍做了相当细致的介绍与梳理
,并对国学的基本论著、基本流派与学术观点作出点评,对于初涉国学的
读者来说,可谓“曲径通幽”,而对于国学研究者,《国学导读》亦有纵
深性的解读与提高,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篇 概说
**章 国学的名义及其内涵
第二章 研治国学的方法
**节 熟读基本要籍
第二节 明了学术发展的途径
第三节 具备基本的文化知识
第四节 善用工具书
第三章 研治国学的资料
**节 图书资料
第二节 非图书资料
第四章 研治国学所需修读的基本学科
**节 目录学
第二节 版本学
第三节 校雠学
第二篇 经部
**章 概说
第二章 《易经》
第三章 《尚书》
第四章 《诗经》
第五章 “三礼”
第六章 《春秋》三传
第七章 《论语》
第八章 《孟子》
第九章 《孝经》
第十章 《尔雅》
第三篇 史部
**章 概说
**节 史的意义
第二节 史的分类
第三节 史家的“四长”
第二章 纪传
**节 纪传的由来
第二节 纪传的体例
第三节 纪传体的史书
第三章 编年
**节 编年的由来
第二节 编年体的史书
第四章 纪事本末
**节 纪事本末的由来
第二节 纪事本末体的重要史书
第五章 政书
**节 政书的由来
第二节 政书的史书
第六章 国别体史书
第七章 史评与史论
**节 史评、史论的由来
第二节 史评、史论的史书
第八章 目录
第四篇 子部
**章 概说
**节 “子学”的定义
第二节 诸子的渊源
第三节 诸子的派别
第四节 “子学”(中国哲学)的特质
第二章 儒家
**节 孔子
第二节 孟子
第三节 荀子
第三章 墨家
**节 墨子
第四章 法家
**节 法家先驱
第二节 韩非子
第五章 名家
**节 邓析子
第二节 惠子
第三节 公孙龙子
第六章 道家
**节 老子思想
第二节 庄子
第五篇 集部
**章 《楚辞》导读
第二章 别集
第三章 总集
第四章 诗文评论
第五章 诗学导读
**节 乐府
第二节 古体诗
第三节 近体诗
第六章 词学导读
第七章 曲学导读
《国学导读》编辑推荐与评论:
刘兆?、江弘毅等编著的《国学导读》旨在论述国学的内涵以及国学
研究的方法、获取资料的方式与研修国学的基本常识,分为经、史、子、
集四大部分,每部分对相关的国学名著与典籍做了相当细致的介绍与梳理
,并对国学的基本论著、基本流派与学术观点作出点评,对于初涉国学的
读者来说,可谓“曲径通幽”,而对于国学研究者,《国学导读》亦有纵
深性的解读与提高,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篇 概说
**章 国学的名义及其内涵
第二章 研治国学的方法
**节 熟读基本要籍
第二节 明了学术发展的途径
第三节 具备基本的文化知识
第四节 善用工具书
第三章 研治国学的资料
**节 图书资料
第二节 非图书资料
第四章 研治国学所需修读的基本学科
**节 目录学
第二节 版本学
第三节 校雠学
第二篇 经部
**章 概说
第二章 《易经》
第三章 《尚书》
第四章 《诗经》
第五章 “三礼”
第六章 《春秋》三传
第七章 《论语》
第八章 《孟子》
第九章 《孝经》
第十章 《尔雅》
第三篇 史部
**章 概说
**节 史的意义
第二节 史的分类
第三节 史家的“四长”
第二章 纪传
**节 纪传的由来
第二节 纪传的体例
第三节 纪传体的史书
第三章 编年
**节 编年的由来
第二节 编年体的史书
第四章 纪事本末
**节 纪事本末的由来
第二节 纪事本末体的重要史书
第五章 政书
**节 政书的由来
第二节 政书的史书
第六章 国别体史书
第七章 史评与史论
**节 史评、史论的由来
第二节 史评、史论的史书
第八章 目录
第四篇 子部
**章 概说
**节 “子学”的定义
第二节 诸子的渊源
第三节 诸子的派别
第四节 “子学”(中国哲学)的特质
第二章 儒家
**节 孔子
第二节 孟子
第三节 荀子
第三章 墨家
**节 墨子
第四章 法家
**节 法家先驱
第二节 韩非子
第五章 名家
**节 邓析子
第二节 惠子
第三节 公孙龙子
第六章 道家
**节 老子思想
第二节 庄子
第五篇 集部
**章 《楚辞》导读
第二章 别集
第三章 总集
第四章 诗文评论
第五章 诗学导读
**节 乐府
第二节 古体诗
第三节 近体诗
第六章 词学导读
第七章 曲学导读
《国学导读》作者介绍:
刘兆?、江弘毅等编著的《国学导读》旨在论述国学的内涵以及国学
研究的方法、获取资料的方式与研修国学的基本常识,分为经、史、子、
集四大部分,每部分对相关的国学名著与典籍做了相当细致的介绍与梳理
,并对国学的基本论著、基本流派与学术观点作出点评,对于初涉国学的
读者来说,可谓“曲径通幽”,而对于国学研究者,《国学导读》亦有纵
深性的解读与提高,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篇 概说
**章 国学的名义及其内涵
第二章 研治国学的方法
**节 熟读基本要籍
第二节 明了学术发展的途径
第三节 具备基本的文化知识
第四节 善用工具书
第三章 研治国学的资料
**节 图书资料
第二节 非图书资料
第四章 研治国学所需修读的基本学科
**节 目录学
第二节 版本学
第三节 校雠学
第二篇 经部
**章 概说
第二章 《易经》
第三章 《尚书》
第四章 《诗经》
第五章 “三礼”
第六章 《春秋》三传
第七章 《论语》
第八章 《孟子》
第九章 《孝经》
第十章 《尔雅》
第三篇 史部
**章 概说
**节 史的意义
第二节 史的分类
第三节 史家的“四长”
第二章 纪传
**节 纪传的由来
第二节 纪传的体例
第三节 纪传体的史书
第三章 编年
**节 编年的由来
第二节 编年体的史书
第四章 纪事本末
**节 纪事本末的由来
第二节 纪事本末体的重要史书
第五章 政书
**节 政书的由来
第二节 政书的史书
第六章 国别体史书
第七章 史评与史论
**节 史评、史论的由来
第二节 史评、史论的史书
第八章 目录
第四篇 子部
**章 概说
**节 “子学”的定义
第二节 诸子的渊源
第三节 诸子的派别
第四节 “子学”(中国哲学)的特质
第二章 儒家
**节 孔子
第二节 孟子
第三节 荀子
第三章 墨家
**节 墨子
第四章 法家
**节 法家先驱
第二节 韩非子
第五章 名家
**节 邓析子
第二节 惠子
第三节 公孙龙子
第六章 道家
**节 老子思想
第二节 庄子
第五篇 集部
**章 《楚辞》导读
第二章 别集
第三章 总集
第四章 诗文评论
第五章 诗学导读
**节 乐府
第二节 古体诗
第三节 近体诗
第六章 词学导读
第七章 曲学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