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购物车   | 店铺购物车  
店铺平均得分:99.63 分,再接再厉!!!【查看全部评价】
评分 40分 50分 60分 70分 80分 90分 100分
数量 6 1 2 1 5 12 1995
本店铺共有 0 笔投诉记录,投诉率 0% ,低于平均投诉率 1% 【查看详细】
投诉类型
数量
比例
店主称呼:李老师   联系方式: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7335588169    地址:河南省 郑州市 金水区 金水区龙子湖街道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新校区
促销广告:买书,就上特惠教材旧书店
图书分类
店铺公告
开学季订单量比较大些,按照下单时间顺序发出,多仓发货,如果不便,敬请谅解!

1、本店书籍一般八成新左右,书籍不缺页少页,不影响阅读;一般二手书籍是没有光盘、手册,习题集等,有的话就一起赠送邮寄了,不保证有的;书籍有多封面的新老封面随机发货,内容一致,不影响使用,介意勿拍!
2、书价格很低,有满包邮活动,不指定快递;根据网站的特殊性,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旧书不支持七天无理由退货。
3、全国大部分地区1~3天到达,偏远地区3~5天到达!
4、订单已发货,由于买家原因:买错,不需要,其他,都需要承担发货快递费用6元(首件(多仓另算)),书籍拒收回来,收到后同意退款亲,因为我们发货也是需要给快递公司快递费用的,谁的责任谁承担!
PS:在本店购书的亲们,下单即视为遵守上述约定,有任何问题请麻烦及时联系客服友好协商解决,谢谢!!!
店铺介绍
1、本店书籍一般八成新左右,书籍不缺页少页,不影响阅读;一般二手书籍是没有光盘、手册的等,有的话就一起赠送邮寄了,不保证有的;书籍有多封面的新老封面随机发货,内容一致,不影响使用,介意勿拍!
2、书价格很低,有满包邮活动,多仓发货,不指定快递;根据网站的特殊性,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旧书不支持七天无理由退货。
3、全国大部分地区1~3天到达,偏远地区3~5天到达!
4、订单已发货,由于买家原因:买错,不需要,其他,都需要承担发货快递费用, 书籍拒收回来,收到后同意退款亲,因为我们发货也是需要给快递公司快递费用的,谁的责任谁承担!
5、在本店购书的亲们,下单即视为遵守上述约定,有任何问题请麻烦及时联系客服友好协商解决,谢谢!!!
交易帮助
第一步:选择图书放入购物车。
第二步:结算、填写收货地址。
第三步:担保付款或银行汇款。
第四步:卖家发货。
第五步:确认收货、评价。
书名:中国宪法
作/译者:董和平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中国宪法
出版日期:2006年08月
ISBN:9787503665370 [十位:7503665378]
页数:331      
定价:¥28.00
店铺售价:¥4.70 (为您节省:¥23.30
店铺库存:10
注:您当前是在入驻店铺购买,非有路网直接销售。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 如何购买
** 关于库存、售价、配送费等具体信息建议直接联系店主咨询。
联系店主: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7335588169
本店已缴纳保证金,请放心购买!【如何赔付?】
买家对店铺的满意度评价:查看更多>>
评分
评价内容
评论人
订单图书
《中国宪法》内容提要:
一、宪法学的研究对象
宪法学是以宪法和宪政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法律科学,是法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属 于社会科学的范畴。在整个法学理论体系中,宪法学是从法学基本原理向一般部门法专业领域过渡的中介和桥梁,属于法学理论体系中的基础理论学科。
宪法,亦即宪法规范,是宪法学研究的静态对象,也是宪法学研究展开之基础及其初级 研究阶段。宪政,即宪法规范的现实运行状态,亦即宪法理念的实现,是宪法学的动态研究 对象,也是宪法学研究的深化和**阶段。
宪法学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是公民基本权利、**基本权力及其二者的界限。
二、宪法学的理论体系
宪法学的理论体系,就是宪法学理论研究的具体内容及其内在结构。它由资产**时代 的宪法学者*初构建,并在社会主义时代宪法学研究中予以修正、补充与完善而*后形成。
在资产**时代,宪法学理论研究有两大内容,一是人权,一是**机构,并由此形成 了**政体、**结构、选举制度、政党制度等内容。到了社会主义时代,宪法学家从马克 思主义的独特视角出发研究宪法问题,形成了**性质、经济制度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内容, 形成了现代宪法学的基本理论体系。
三、宪法
《中国宪法》图书目录:
绪言……………………………………………………………………………(1)
一、宪法学的研究对象………………………………………………………(1)
二、宪法学的历史发展………………………………………………………(2)
三、宪法学的学习方法………………………………………………………(5)
**章 宪法概念……………………………………………………………(7)
**节 宪法的形式特征……………………………………………………(7)
一、“宪法”一词的来源……………………………………………………(7)
二、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共性…………………………………………………(8)
三、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区别…………………………………………………(9)
第二节 宪法的本质属性…………………………………………………(13)
一、宪法是民主施政规则的确认……………………………………………(14)
二、宪法是各**政治地位的确认…………………………………………(15)
三、宪法依存于特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17)
第三节 宪法的定义…………………………………………………………(18)
一、关于宪法定义的各种观点和表述………………………………………(18)
二、宪法的定义………………………………………………………………(21)
第四节 宪法的分类………………………………………………………(21)
一、宪法的形式分类…………………………………………………………(21)
【探讨】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的相互渗透…………………………(22)
二、宪法的实质分类…………………………………………………………(24)
第五节 宪法的原则…………………………………………………………(25)
一、主权在民原则……………………………………………………………(26)
二、尊重人权原则……………………………………………………………(27)
三、权力行使民主化原则…………………………………………………(28)
四、依法治国原则……………………………………………………………(29)
五、巩固经济基础原则………………………………………………………(30)
【探讨】宪法的经济利益性……………………………………………(31)
第六节 宪法作用……………………………………………………………(31)
一、宪法的作用………………………………………………………………(31)
二、宪法的局限性……………………………………………………………(33)
第二章 宪法历史………………………………………………………………(36)
**节 近代宪法的起源和发展……………………………………………(36)
一、近代宪法的产生…………………………………………………………(36)
二、宪法的发展及其历史趋势………………………………………………(44)
【探讨】宪法立法中的国情因素………………………………………(47)
三、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历史地位和历史命运……………………………(48)
第二节 旧中国宪法发展简史………………………………………………(50)
一、旧中国宪政宪法发展过程………………………………………………(50)
二、旧中国宪政运动的历史经验……………………………………………(56)
【探讨】正视和珍视中国宪政历史……………………………………(57)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历史发展…………………………………(58)
一、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58)
二、1954年宪法……………………………………………………………(59)
三、1975年宪法……………………………………………………………(61)
四、1978年宪法……………………………………………………………(62)
五、1982年宪法……………………………………………………………(63)
六、宪法修正案………………………-……………………………………(65)
【探讨】我国宪法修改的主要理论争议………………………………(76)
第三章 宪法规范………………………………………………………………(79)
**节 宪法规范的特点……………………………………………………(79)
一、宪法关系…………………………………………………………………(79)
二、宪法规范的特点…………………………………………………………(80)
【探讨】宪法规范的内容要有专门性限定……………………………(81)
第二节 宪法规范的形成和演变……………………………………………(82)
一、宪法规范的形成…………………………………………………………(82)
二、宪法规范的演变…………………………………………………………(84)
第三节 宪法规范的逻辑结构和分类………………………………………(89)
一、宪法规范的逻辑结构……………………………………………………(89)
二、宪法规范的种类和分类…………………………………………………(91)
第四节 宪法规范的效力和适用……………………………………………(95)
一、宪法规范的效力…………………………………………………………(95)
二、宪法规范的适用…………………………………………………………(97)
第五节 宪法规范的形式和构成体系………………………………………(98)
一、宪法规范的表现形式……………………………………………………(98)
二、成文宪法的规范体系……………………………………………………(102)
第四章 **性质………………………………………………………………(107)
**节 国体………………………………………………………………(107)
一、国体概述…………………………………………………………………(107)
二、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108)
三、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111)
第二节 经济制度……………………………………………………………(114)
一、经济制度概述……………………………………………………………(114)
二、我国经济制度的基本内容………………………………………………(117)
三、我国的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123)
第三节 精神文明建设………………………………………………………(128)
一、精神文明的概念…………………………………………………………(128)
二、宪法与精神文明…………………………………………………………(130)
第四节 政治文明建设………………………………………………………(131)
一、政治文明的概念…………………………………………………………(131)
二、宪法与政治文明…………………………………………………………(133)
第五章 **政体………………………………………………………………(135)
**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35)
一、政体概述………………………………………………………………(135)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概念和历史发展………………………………(138)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141)
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143)
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适宜的政治制度…………………………(145)
【探讨】正确认识“议行合一”原则……………………………………(146)
六、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47)
【探讨】宪政中制度实践的重要性……………………………………(154)
第二节 选举制度……………………………………………………………(155)
一、选举、选举制度、选举法…………………………………………………(155)
二、我国选举制度的历史发展………………………………………………(156)
三、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159)
四、我国选举的组织和程序…………………………………………………(165)
五、我国选举的保障…………………………………………………………(170)
第三节 政党制度……………………………………………………………(171)
一、政党制度概述……………………………………………………………(171)
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与性质………………(173)
三、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内容…………………(176)
第六章 **结构………………………………………………………………(180)
**节 我国是多民族的单一制**………………………………………(180)
一、**结构形式的概念与类型……………………………………………(180)
二、我国是多民族的单一制**……………………………………………(182)
第二节 行政区划……………………………………………………………(186)
一、行政区划的概念和原则…………………………………………………(186)
二、我国行政区划的历史沿革………………………………………………(186)
三、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187)
第三节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89)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概念及其优越性………………………………………(189)
二、民族自治地方……………………………………………………………(191)
三、民族自治机关……………………………………………………………(192)
四、民族自治机关的自治权………………………………………………(193)
五、坚持民族平等 加强民族团结…………………………………………(195)
第四节 我国的特别行政区制度……………………………………………(196)
一、特别行政区是“一国两制”构想的具体化……………………………(196)
二、特别行政区及其法律地位………………………………………………(199)
三、设立特别行政区的意义………………………………………………(201)
四、特别行政区在香港的实践………………………………………………(201)
五、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立法设计……………………………………………(209)
第五节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212)
一、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概念和特点……………………………………(212)
二、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立法简史…………………………………………(213)
三、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立法内容………………………………………(214)
第七章 基本权利………………………………………………………………(218)
**节 基本权利概述……………………………………………………(218)
一、公民的概念………………………………………………………………(218)
二、权利和义务………………………………………………………………(219)
三、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220)
四、人权和公民权……………………………………………………………(220)
五、法律全球化与人权的国际保护…………………………………………(222)
第二节 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立法的特点……………………………………(224)
一、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立法的历史…………………………………………(224)
二、我国现行公民基本权利立法的特点…………………………………(228)
三、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的立法限制…………………………………………(230)
第三节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231)
一、平等权……………………………………………………………………(231)
【探讨】平等权与合理差别……………………………………………(232)
二、参政权……………………………………………………………………(232)
三、人身权……………………………………………………………………(237)
四、宗教信仰权………………………………………………………………(240)
五、经济文化权………………………………………………………………(241)
六、特殊主体保障权…………………………………………………………(245)
第四节 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247)
一、维护**统一和各民族团结……………………………………………(247)
二、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248)
三、维护祖国的**、荣誉和利益…………………………………………(249)
四、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250)
五、依照法律纳税……………………………………………………………(250)
六、其他方面的义务…………………………………………………………(250)
第五节 外国人合法权益的保护……………………………………………(250)
一、**保护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人的合法权利和利益……………………(250)
二、外国人的受庇护权利……………………………………………………(251)
第八章 **机构………………………………………………………………(253)
**节 **机构概述………………………………………………………(253)
一、**机构的概念和特点………………………………………………(253)
【探讨】**机构的基本分类…………………………………………(254)
二、我国**机构的历史发展………………………………………………(254)
三、我国**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256)
第二节 ****机关……………………………………………………(259)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259)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270)
三、国务院……………………………………………………………………(273)
四、**军事委员会…………………………………………………………(276)
第三节 地方**机关………………………………………………………(278)
一、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278)
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280)
三、地方各级人民政府………………………………………………………(281)
第四节 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283)
一、人民法院…………………………………………………………………(283)
【探讨】我国“司法独立”的特殊含义…………………………………(283)
二、人民检察院………………………………………………………………(290)
三、公、检、法三机关的相互关系……………………………………………(293)
第九章 宪法实施……………………………………………………………(296)
**节 宪法实施……………………………………………………………(296)
一、宪法实施的概念和意义…………………………………………………(296)
【探讨】宪法、宪法实施与宪政…………………………………………(297)
二、宪法的立法实施…………………………………………………………(297)
三、宪法的解释实施…………………………………………………………(298)
第二节 宪法保障……………………………………………………………(303)
一、违宪审查…………………………………………………………………(303)
二、宪法监督…………………………………………………………………(311)
三、宪法诉讼…………………………………………………………………(314)
四、宪法意识…………………………………………………………………(315)
第三节 宪法与宪政…………………………………………………………(316)
一、宪政的概念………………………………………………………………(316)
二、宪政的要素………………………………………………………………(319)
三、宪法与宪政的关系……………………………………………………(320)
第四节 中国宪政制度的特色及其完善……………………………………(321)
一、中国宪政制度的特色……………………………………………………(321)
二、中国宪政实践中存在的问题……………………………………………(322)
三、中国宪政改革的基本思路………………………………………………(324)
附录:宪法教学研究常用网站……………………………………………………(330)
一、宪政综合性学术网站……………………………………………………(330)
二、相关理论法学学术网站…………………………………………………(330)
三、相关学科学术网站………………………………………………………(330)
四、机关相关网站……………………………………………………………(330)
五、媒体综合网站……………………………………………………………(331)
后记………………………………………………………………………………(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