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购物车   | 店铺购物车  
店铺平均得分:-- 分,再接再厉!!!【查看全部评价】
评分 40分 50分 60分 70分 80分 90分 100分
数量 -- -- -- -- -- -- --
本店铺共有 0 笔投诉记录,投诉率 0% ,低于平均投诉率 1% 【查看详细】
投诉类型
数量
比例
店主称呼:可乐   联系方式: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5652012670    地址:北京 北京市 朝阳区 柏阳景园
促销广告:全店包邮一件代发随机送图书哦
店铺公告
暂停销售
店铺介绍
主营:小说,童书,文学,外语,教辅,成功励志,历史等,出版公司直销,可以一件代发
交易帮助
第一步:选择图书放入购物车。
第二步:结算、填写收货地址。
第三步:担保付款或银行汇款。
第四步:卖家发货。
第五步:确认收货、评价。
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
出版日期:2019年10月
ISBN:9787521709605 [十位:7521709608]
页数:400      
定价:¥69.00
店铺售价:¥27.60  十成新  (为您节省:¥41.40
店铺库存:0
注:您当前是在入驻店铺购买,非有路网直接销售。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 如何购买
** 关于库存、售价、配送费等具体信息建议直接联系店主咨询。
联系店主: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5652012670
本店已缴纳保证金,请放心购买!【如何赔付?】
《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新旧程度及相关说明:
新老封面随机发哦
店主推荐图书:
买家对店铺的满意度评价:查看更多>>
评分
评价内容
评论人
订单图书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0-07-19 10:11:16]
    林*
    揭阳市
《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内容提要:
■看懂医学的全貌 这本书系统讲述了医学如何走到了今天,解释了医学的本质是什么,同时帮助你了解医学关键技术的前世、今生和未来。
■做自己和家人的守护者 这本书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你和家人的健康知识系统。当你面对常见的疾病和问题时,能清楚地知道如何和医生、医院配合寻找**方案,能更**地和医生交流,更有效地解决病痛,同时正确处理医患关系。
■让医学的智慧为你所用 这本书将带你从医生的视角解读健康和疾病。你将收获医生解决复杂难题的全套思维模型,并灵活借鉴医学用制度解决个体问题。
■重新定义疾病和生命 这本书将帮你理解疾病出现的深层次原因,帮助你正视疾病,树立正确的健康观,重新审视生命。
《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图书目录:
**章 理解医学的前提 **节 医学存在的**理由:生命** 先保证活着 4 为人找回尊严 7 支持生命的意义 9 第二节 疾病与生命同行 感觉良好并不代表没有病 11 健康和疾病可以共存 12 疾病的本源 13 疾病的价值 16 第三节 **的本质是支持生命自我修复 身体的强大自我修复的能力 19 自我修复的助攻手 21 第四节 医学的双重性格 医学的性格:倔强的老头 26 有了人文的科学才更科学 27 伴随着科学的人文才是真人文 28 第五节 医患关系的实质:联盟 **活动不是消费 32 病人的巨大贡献 33 医患双方优势互补,共同决策 36
第二章 什么是疾病 **节 疾病:人类进化的遗产 基因的不** 42 器官的不** 44 人体适应能力的不** 46 第二节 病因追溯:疾病认知的历史演化 从远古人“开脑洞”到华盛顿之死 49 果子狸、蝙蝠与人类的“非典” 52 一切疾病都有病理基础 54 第三节 病与症:不用治的“病”? 症状不是病 56 症状是把双刃剑 58 从病入手**,对症状适度干预 60 第四节 代偿:疾病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突然发现的 毫无征兆的慢性疾病 62 代偿是慢性病发展过程中人体的妥协 65 代偿带给我们的疾病**启示 66 第五节 共生:认知疾病的新角度 共生:相爱相杀,互利互惠 70 打破共生就会带来疾病 72 如何保护共生关系? 74 第六节 健康的底层逻辑:人体免疫 人体免疫是健康的底层逻辑 76 大部分疾病都与人体免疫相关 77 *****的三个方法 79
第三章 **活动的实质 **节 诊断:假设与验证的循环 知识储备和经验 85 保持开放性思维 87 发现和利用反常疑点 88 第二节 **:医学目标与患者需求的互动 **的核心问题是目标问题 90 患者需求决定**目标 92 用医学目标匹配患者需求 93 第三节 临床诊治指南:是地板,而不是天花板 指南保证基本和规范的** 97 指南不断迭代升级 98 灵活运用指南会带来更好的治**果 99 第四节 药:医学解决方案的物质载体 药是医学解决方案的物质载体 102 **反映医学整体认知水平 104 认知提高保障**的**有效 106 第五节 医院:**服务***的组织形式 高度分工协作 109 能量**利用 113 信息**流动 114 第六节 公共卫生:性价比*高的健康工程 用世界上*“丑”的颜色禁烟 117 瘟疫倒逼英国建立公共卫生体系 119 深入理解公共卫生 121
第四章 需要重新认识的疾病 **节 癌症:时间的老朋友 引发癌症的*大危险因素:年龄增大 130 癌症的生成机制:同归于尽的疯狂跑车 132 对待癌症的三条建议 137 第二节 冠心病:不只是器官问题,而且是全身病 解决一个点不等于解决整体问题 139 冠心病的** 143 第三节 心身疾病:不仅是心病,而且是身病 遭电击的猴子与胃溃疡 146 列宁格勒保卫战与原发性高血压 147 **原则:心身同治 149 第四节 医源性损害:制度才能让它*小化 准确理解医源性损害 153 如何减少医源性损害? 156 第五节 疼痛:不仅是症,还可能是病 你永远不懂别人有多疼 159 疼痛有明确的神经传导通路 161 慢性疼痛是病 163 疼痛,永远不需要忍受 164 第六节 衰老:老不是问题,衰才是关键 年龄只能反映衰老,不能定义衰老 167 衰老的本质:自我修复能力下降 168 延缓衰老:激发自我修复和代偿 169 第五章 医学演化的里程碑 **节 疫苗:对抗疾病的新逻辑 用生小病来预防大病 175 不生小病,也能预防病 178 不仅防病,还能治病 178 重新理解疫苗** 179 第二节 静脉输液:给药途径的新思路 输液始于霍乱:开启生命的新通道 183 输液技术持续迭代 185 **技术的新思路 187 第三节 麻醉:不疼,才有无限可能 疼痛:外科手术发展的“绊脚石” 191 麻醉使医学进入“不疼的时代” 192 麻醉让复杂精细的外科手术得以实施 194 麻醉在其他**上的运用 195 第四节 护理:既是医嘱执行者,又是**代言人 护理事业的创始人:南丁格尔 196 认识护理的三个层面 198 第五节 X 射线:*小干预获取信息的新起点 活体下的生命“摄影” 203 X 射线初期是“拿着生命在摄影” 205 让*小的干预发挥*大作用 207 X 射线的**价值 208 第六节 抗生素:物种竞争关系的巧妙利用 利用物种竞争**感染 210 过度使用抗生素带来的问题 213 科学使用抗生素的三条建议 215 第七节 呼吸机:热修复的新起点 脊髓灰质炎与呼吸机发展简史 216 **是热修复 219 第八节 癌症的免疫疗法:激发生态韧性 用细菌毒素**癌症的尝试 223 **自身癌症的诺贝尔奖得主 225 切尔诺贝利核灾难和生态修复 227 第九节 氯丙嗪:精神病**的**道曙光 氯丙嗪:意外的**革命 229 精神病**的**革命 231 第十节 脑死亡:重新定义生命终点 更科学的死亡诊断标准 237 脑死亡与植物人的区别 238 脑死亡诊断标准的价值 240 第十一节 循证医学:如何获得*佳**方案? “世界上*聪明的人”怎么看病? 242 循证医学的五级证据 244 用循证医学获得*佳**方案 246 第十二节 避孕药:把女人的身体还给女人 让生育和性爱分割 247 对口服避孕药的误解 249 让生育和死亡分割 252 让生育和年龄分割 253 第十三节 诺贝尔奖:所有的科学奖都是医学奖 自然科学的成果为医学所用 255 基础研究推动临床技术的飞跃 257 医学研究越微观,越治本 258
第六章 改变医学的大医生 **节 希波克拉底:2 500 年前的誓言为什么今天还在用? 正确疾病观的形成 264 **技术的出现 266 行业规则和职业道德的确立 267 第二节 威廉·奥斯勒:实践为什么成为医学的核心理念? 用实践理念培养医生 271 实践——理论和诊断之间的桥梁 273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275 第三节 沃纳·福斯曼:**禁区是如何一个一个被打破的? 打破心脏禁区的医生 279 医学探索的三个困境及解决办法 280 第四节 塞麦尔维斯:如何纠正体系的无知之错? 产妇死亡之谜 286 医院的洗手革命 288 纠正无知之错靠提高整体认知 289 第五节 伍连德:公共卫生如何战胜大规模传染病? “肉身”抗击东北肺鼠疫 293 大规模传染病的控制原则 294 防控不以明确病原体为必需前提 296 第六节 林巧稚:为什么现在女医生那么多? 为中国医学事业奋斗终生的女医生 300 中国妇产科学的开创者 301 女医生的独特优势 303
第七章 医生的精进与病人的修炼 **节 医生精进**关:少即是多 多**不等于彻底** 310 做到“少即是多”的三个方法 312 第二节 医生精进第二关:在信息不完备的情况下快速决策 **条:唐僧法则 316 第二条:**张骨牌法则 317 第三条:马蹄声法则 319 第四条:高尔夫法则 321 第三节 医生精进第三关:克服不理性的冲动 不理性状态下的窄化效应 322 **智慧的标志 326 第四节 健康的智慧:把自己挡在去医院的路上 避免高危因素 328 保护机体的修复和代偿能力 331 进行疾病早期筛查 333 筛查指南 335 第五节 做聪明的患者 你应该和医生交流的五个问题 342 医患共同决策减少选择失误 345 主管医生是寻求支持的**人选 347 第六节 *后的告别:还有更好的选择 “善终”的六个要求 349 让死亡更有尊严 350 生前预嘱是更好的选择 352
结 语 医学的未来:继承与叛逆 致 谢 图片来源
《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文章节选:
病与症:不用治的“病”? 在用科学的方法找到病因、明确诊断后,下一步就是**。但是有些你认为的“病”却不该治,因为这些“病”很可能是保护你的症状。病需要治,但症状未必需要过度干预。在这一节中,我希望帮你建立一个重要的认知:病和症状不是一回事。病是人体出问题了,但是症状却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
症状不是病 临床上有一类常见的急症,叫“创伤性大出血”a,车祸、刀伤、枪伤都会引起病人大出血甚至死亡。抢救这类病人是外科医生的基本功之一。战地医生在创伤性大出血伤员的抢救上*有经验,因为在炮火无情的战场上,很多伤员都会出现大出血的情况。大出血会导致低血压,这时按理应该输血,可战场上哪有那么多血给伤员输呢?所以,以前医生在做手术之前就只能给病人输入大量的液体,先把血压提升起来,以保住伤员的命。
这样做似乎很有道理。 但是到了2006 年,一位美国军医认为快速、过多地输液提升血压的做法会加速伤员死亡。因为大量输液会稀释血液中促进凝血的物质,而且人在大出血时,低血压的症状是一种自我保护,它会减慢出血速度。如果采用大量输液的方式来提高血压,出血速度反而会加快,也会加速伤员的死亡。所以这位军医认为,关于创伤性大出血伤员的抢救,止血才是关键,应该减少输液量,在手术止血之前应该让伤员的血压维持在较低的水平。按照这个做法,伤员的死亡率从以前的65% 降到了17%,相当于在每100 个伤��里,多救活了48 个。 当时这个救治方案被评为“美国陆军年度十大发明”之一,甚至有人觉得它可以与人类**次使用抗生素相媲美。这种策略也得到了推广,现在全世界的医生都在这么做。 为什么会提到这个病例呢?因为这个病例说明:首先,有些症状对人具有保护作用,就像低血压的症状可以减慢出血速度一样;其次,如果盲目地干预症状,对于**来说,有可能会南辕北辙。 所以正确区分病和症状十分重要。但生活中还有很多的症状,常被人们误以为是病,比如骨刺。 大多数人对骨刺的认知是:骨刺是一种病,是骨头上长出来的一根扎在肉里的刺,所以长了骨刺会引起疼痛。其实长骨刺不仅不会引起疼痛,反而是为了让人不疼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骨关节会逐渐退化,关节的稳定性变差了,这才是疼痛的原因。大家说的骨刺就是骨质增生,当关节老化、骨头磨损严重时,人体为了减轻异常受力产生的影响,就在骨关节边缘增生了一部分,目的是增大接触受力面积、降低压强,这属于正常的老化现象。当骨质增生长好了,关节稳定了,疼痛反而就消失了。所以只有在骨质增生严重影响关节功能时,才有考虑接受手术的必要。在大多数情况下,用手术刀“切掉”骨刺的做法是不可行的。 再比如咳嗽、腹泻、发热,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症状”,而不是病。引起咳嗽的疾病可能有呼吸道感染、肺部**、气道高反应、气道异物梗阻等;引起腹泻的可能有肠道细菌感染、病毒感染、食物刺激、肠道菌群紊乱、精神因素等;引起发热的疾病就更多了,可能是身体某个部位感染了,也可能是中毒、应激,甚至某些儿童在受到精神刺激后也会出现发热的症状。
症状是把双刃剑 症状不是病,不能把症状当成病来治。那我们该如何正确认识症状呢? 所有不舒服的感觉,都叫症状。广义的症状还包括到医院检查时发现的各种异常指标。症状的作用可以总结成8 个字:病在说话,人在防护。 **,症状是“病在说话”。 我们的身体出现症状意味着疾病在告诉我们:“你得病了,得赶紧治。”比如尿血可能是肾炎、泌尿系炎症、**或者结石引起的;打喷嚏可能是由对于某种物质或者气味过敏引起的等。 有时候病比较复杂,为了引起我们的注意,它会表现出一系列症状。比如脑梗死这种病,通常会出现三个症状——“120”。“1”是指一张脸左右不对称,口角歪斜;“2”的意思是将两只胳膊平举时,胳膊无力、下垂;“0”则指别人在聆听病人说话时,发现病人口齿不清。如果一个人同时出现这三个症状,那么他有90% 以上的可能患有脑梗死。 第二,症状是“人在防护”。 症状不仅能提醒人“你生病了”,绝大多数症状还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比如前文提到的创伤性大出血时出现的低血压,就是为了降低出血速度,是一种自我保护。发热也是一种自我保护,它可以调动人体的免疫系统,杀死细菌和病毒。症状的这种功能是人类为了生存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是人体的智慧。 《我们为什么会生病》(Why We Get Sick)这本书,讲述了一个非常**的症状的自我保护的例子——人体的限铁机制,即人体限制铁元素的吸收。得了慢性感染病(如肺结核)的大多数人会出现缺铁性贫血的症状。人们想当然地把贫血看成坏事,但这种缺铁现象其实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因为致病的微生物存活需要铁元素,但它自己不能合成铁元素,所以只能从人体获得。在感染微生物时,人体减少铁元素的吸收,故意造成一种缺铁状态,是为了限制细菌的生长。 人体的这种智慧不仅能对抗已经发生的病,甚至还能未雨绸缪,防止未来出现严重问题。比如,怀孕的女性在即将分娩的前几天,血液里的一个凝血指标会快速大幅度上升,有时甚至升高至正常值的几十倍,这样血液会更容易凝固。这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是为了防止生产时产道损伤可能导致的大出血。等生完孩子,产妇**了,这个指标也会迅速恢复正常。 综上所述,症状具有积极作用,不仅能提醒“我生病了”,还能主动对抗疾病,甚至能预防未来有可能发生的严重异常情况,这些都是人体进化出的自我保护机制,是生命的本能。 但症状也是一把双刃剑, 很多时候, 症状掌握不好自己的“火候”。 比如感染。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告诉我们“该发热了”,但是发热到多少度合适呢?不知道。每个人有不同的反应,绝大多数时候的发热是没有问题的,而且可以起到保护作用。但是有时候症状反应过度,就会有相反的效果,给人体带来伤害。比如高热,可使病人基础代谢率增加、脱水、心率增快、心脏负担增大,有的孩子会惊厥、抽搐,甚至会大脑缺氧。 再比如过敏。过敏是一种症状,是人体在接触到异物时免疫系统产生的排斥性反应,目的是让我们远离过敏物质。但是,有些人的过敏反应特别强烈,会出现休克、气道痉挛、水肿,严重的甚至会窒息和死亡。 还有我们前面提到的伤员大出血的例子。低血压是为了减慢出血速度,为了保命,但是血压过低或者这个状态持续时间过长,则会造成重要器官缺血,导致器官功能衰竭,也会引起死亡。 所以,症状固然有积极的一面,但是如果反应过度了,或者持续时间过长,就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从病入手**,对症状适度干预 对病和症状有了正确的认识之后,讨论**才更有针对性。 首先,任何**都应该从病着手,只有正确诊断和**“隐藏”在症状后面的疾病,才是根本。只要诊断和**正确,在疾病好转的同时,症状也会快速消失。有时候,在找不到病因的情况下就盲目干预症状,反而会让诊断变得更难。 其次,对于症状我们要适度干预。我们要尊重机体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自我保护,避免破坏天然的防御机制。比如对于肺部感染的病人,**的**应该是针对病原菌给予敏感的抗生素;对于咳嗽的病人来说,过度**咳嗽反射,也就**了主动排出细菌和坏死物质的能力,这对**反而是不利的。 *后,症状具有双刃剑效应。如果症状严重或者持续存在,后续就可能带来对身体的损害,那么我们需要适度干预。比如,在体温过高的时候,我们需要采取退热措施,以缓解不适,或者防止婴幼儿因为发热惊厥引起大脑缺氧。再比如,如果咳嗽过度影响了病人的休息和睡眠,反而会造成抵抗力下降,这对疾病恢复也是不利的。这个时候,我们便需要适度镇咳**。 总之,别跟症状死磕,**的正确做法是先找到病根再治病。
《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作者介绍:
薄世宁 得到App课程“薄世宁·医学通识50讲”主理人。 北京大学临床医学博士,美国布朗大学公派访问学者,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卫生健康委员会突发事件现场**救治指导专家,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健康科普专业委员会发起人及秘书长。主编《重症监护****手册》,并编译了多部医学专著。 2003荣获年“北京大学抗‘非典’英雄”称号; 2013年四川雅安地震伤员救治**卫计委首批**专家组成员; 2015年广西柳州连环爆炸伤员救治**卫计委专家组成员; 2016年江苏盐城龙卷风伤员救治**卫计委专家组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