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购物车   | 店铺购物车  
店铺平均得分:99.93 分,再接再厉!!!【查看全部评价】
评分 40分 50分 60分 70分 80分 90分 100分
数量 0 0 0 0 1 5 1031
本店铺共有 0 笔投诉记录,投诉率 0% ,低于平均投诉率 1% 【查看详细】
投诉类型
数量
比例
店主称呼:流年   联系方式: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5758542161    地址:云南省 昆明市 官渡区 黄土坡
促销广告:正版二手旧书,购买多本多仓库发货,多本可优惠
图书分类
店铺公告
正版二手多仓发货,购买多本时会有多个快递发货,不指定快递。
二手书默认不含CD/小册子,有会附赠。
批量上传,套装书只是一本的价格,需要套装联系客服(点击在线交谈)。
不接急单,售后问题请直接电话联系客服(或微信)15758542161。
店铺介绍
正版二手多仓发货,购买多本时会有多个快递发货,不指定快递。
二手书默认不含CD/小册子,有会附赠。
批量上传,套装书只是一本的价格,需要套装联系客服(点击在线交谈)。
不接急单,售后问题请直接电话联系客服(或微信)15758542161。
交易帮助
第一步:选择图书放入购物车。
第二步:结算、填写收货地址。
第三步:担保付款或银行汇款。
第四步:卖家发货。
第五步:确认收货、评价。
作/译者:孙绍振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名作细读—— 微观分析个案研究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
ISBN:9787544423786 [十位:7544423786]
页数:390      
定价:¥48.00
店铺售价:¥29.50 (为您节省:¥18.50
店铺库存:12
注:您当前是在入驻店铺购买,非有路网直接销售。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 如何购买
** 关于库存、售价、配送费等具体信息建议直接联系店主咨询。
联系店主: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5758542161
本店已缴纳保证金,请放心购买!【如何赔付?】
买家对店铺的满意度评价:查看更多>>
评分
评价内容
评论人
订单图书
《名作细读—— 微观分析个案研究》内容提要:
福建师大孙绍振教授是《语文学习》杂志的老作者,也是全国知名的文学批评家。在文学批评领域,自成一家,对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课文解读颇有独到之处。本书收录了孙绍振对中学语文教材经典篇目的赏读分析文章。这些分析文章深入浅出,既在文学评论领域占有领先地位,对中学语文教师阅读教学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也对中学生阅读具有启发意义。书中应用的阅读分析方法,就像一种简单好用的工具,方便老师和学生掌握,并推广应用到更大范围的阅读实践中。另,本书拟与钱理群《名作重读》重版同时推出,有利于制造更大的市场影响,争取读者。
《名作细读—— 微观分析个案研究》图书目录:
修订前言之一
修订前言之二:答读者问13则
自序
**章 在大自然面前的审美心灵变幻
前言:夏天为什么缺乏诗意经典
春天:九种不同的古典诗情
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杜牧
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叶绍翁
玉楼春(东城渐觉风光好)/宋祁
鹧鸪天·代人赋(陌上柔桑破嫩芽)/辛弃疾
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杜甫
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贺知章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天街小雨润如酥)/韩愈
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白居易
祝英台近·晚春(宝钗分)/辛弃疾
春天:两种不同的现代诗情
春/艾青
初春/王宜振
春天:两种不同的散文美
解读朱自清的《春》
解读林斤澜的《春风》
秋天:六种不同的古典诗情
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杜牧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
苏幕遮(碧云天)/范仲淹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马致远
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刘禹锡
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杜甫
一种秋天的当代诗意
采桑子·重阳(人生易老天难老)/毛泽东
秋天:一种现代散文美——解读郁达夫的《故都的秋》
两种不同的冬天的美
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毛泽东
沁园春·雪(北国风光)/毛泽东
对自然美的科学阐释——解读贾祖璋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第二章 艺术家心灵奥秘的多维透视
前言:刹那心灵颤动的审美价值
超出平常的自己和伦理的自由——《荷塘月色》解读
以《背影》为例谈方法问题
在政治幻想和艺术幻想之间挣扎——解读李白的《下江陵》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解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解读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
解读余光中的《当我死时》
踏上人生的旅途,寻找精神的“旅店”——读余华《十八岁出门远行》
第四章 童心、童趣和心灵宝库
第五章 亲子之爱的诗意和卑微
第六章 生命的价值和尊严
第七章 进入小说艺术的审美世界的程序
《名作细读—— 微观分析个案研究》文章节选:
春天:九种不同的古典诗情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首诗看来简单,没有一个字不认得,也没有什么看不懂的。但是,要说出它的好处来,却不容易。**句,“千里莺啼绿映红”,说的不过是长江南岸的春天,鲜花盛开,处处鸟语鸣啭。问题在于,直接说“处处”,就没有什么诗意,一定要说“千里”。在诗歌里,数字,是认真不得的。但是,恰恰有一个人,在这首诗写出来以后几百年,也就是明朝,还是个有一点名气的诗人,对这个“千里”发出了疑问,此人名叫杨慎。他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杨慎《升庵诗话》)这个问题,当时没有人能够回答。又过了几百年,到了清朝,有一个人叫何文焕,他说:“‘千里莺啼绿映红’云云,此杜牧《江南春》诗也。升庵谓‘千’应作‘十’。盖‘千里’已听不着、看不见矣,何所云‘莺啼绿映红’耶?余谓即作‘十里’,亦未必听得着、看得见。”
这种抬杠,在逻辑上,属于反驳中的导谬术:不直接反驳论点,而是顺着你的论点,推导出一个荒谬的结论来,从而证明你的论点是错误的。
何文焕*后说,杜牧说“千里莺啼绿映红”,不过是说诗人觉得到处都是花香鸟语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