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购物车   | 店铺购物车  
店铺平均得分:100.00 分,再接再厉!!!【查看全部评价】
评分 40分 50分 60分 70分 80分 90分 100分
数量 0 0 0 0 0 0 23
本店铺共有 0 笔投诉记录,投诉率 0% ,低于平均投诉率 1% 【查看详细】
投诉类型
数量
比例
店主称呼:冯女士   联系方式: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5130313496    地址:河北省 保定市 涿州市 码头镇
促销广告:正品新书店谢谢惠顾
图书分类
店铺介绍
念梦精品书店主营高中小学读物 社科书籍
交易帮助
第一步:选择图书放入购物车。
第二步:结算、填写收货地址。
第三步:担保付款或银行汇款。
第四步:卖家发货。
第五步:确认收货、评价。
作/译者:李力加 出版社: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名师如何炼就名课(美术卷)(名师工程)
出版日期:2010年10月
ISBN:9787562150657 [十位:7562150656]
页数:352      
定价:¥35.00
店铺售价:¥32.60 (为您节省:¥2.40
店铺库存:32
注:您当前是在入驻店铺购买,非有路网直接销售。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 如何购买
** 关于库存、售价、配送费等具体信息建议直接联系店主咨询。
联系店主: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5130313496
本店已缴纳保证金,请放心购买!【如何赔付?】
买家对店铺的满意度评价:查看更多>>
评分
评价内容
评论人
订单图书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3-03-30 10:29:13]
    龚**
    北京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3-03-30 08:46:10]
    栗*
    邢台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3-03-21 15:49:38]
    伍**
    东莞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3-03-21 15:24:42]
    陈**
    广州市
  • 100分
    满分
    确认收货后30天未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2023-03-20 17:02:06]
    赵**
    保定市
    华丽的逃亡 ¥10.60
《名师如何炼就名课(美术卷)(名师工程)》内容提要:
本书汇聚、整理、推广中小学美术名师的教学经验,展示美术名师的课堂教学风采,为基层中小学美术教师提供课堂教学示范。分析美术名师课堂教学实录,探寻美术教学的不同方法与路径,解读名师课堂教学所蕴涵的教育理念,为中小学美术教师提供可借鉴的榜样。发挥美术名师课堂教学的**作用,强调课堂教学实录的现场感研究,帮助一线美术教师提升“能教”、“会教”、“巧教”、“教学研究”的能力。
美术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课堂教学的历练。在成长过程中,研究课堂
教学是其
主要任务。有了研究,教学自然就出彩,有了深入的研究,成为名师就水
到渠成。
21位中小学美术名师的课堂教学案例集中在一起,以结集出版的方式
呈现给全
国的美术教师,使其分享名师们对中小学美术教学的理解,思考名师们对
美术课堂
教学的研究。李力加教授对课例的研究与思考更是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
度为美术
教师的能力提升提供了充足的精神源泉和实践方向。
序言一 源自现象的经验和思想/1
序言二 致中小学美术教师/1
1.挑战自己——写生书包
——设置合理挑战,提**生的自主表现能力 /1
名师课
《名师如何炼就名课(美术卷)(名师工程)》图书目录:
本书汇聚、整理、推广中小学美术名师的教学经验,展示美术名师的课堂教学风采,为基层中小学美术教师提供课堂教学示范。分析美术名师课堂教学实录,探寻美术教学的不同方法与路径,解读名师课堂教学所蕴涵的教育理念,为中小学美术教师提供可借鉴的榜样。发挥美术名师课堂教学的**作用,强调课堂教学实录的现场感研究,帮助一线美术教师提升“能教”、“会教”、“巧教”、“教学研究”的能力。
美术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课堂教学的历练。在成长过程中,研究课堂
教学是其
主要任务。有了研究,教学自然就出彩,有了深入的研究,成为名师就水
到渠成。
21位中小学美术名师的课堂教学案例集中在一起,以结集出版的方式
呈现给全
国的美术教师,使其分享名师们对中小学美术教学的理解,思考名师们对
美术课堂
教学的研究。李力加教授对课例的研究与思考更是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
度为美术
教师的能力提升提供了充足的精神源泉和实践方向。
序言一 源自现象的经验和思想/1
序言二 致中小学美术教师/1
1.挑战自己——写生书包
——设置合理挑战,提**生的自主表现能力 /1
名师课堂——“挑战自己——写生书包”教学实录(六年级) /1
教学反思——一次特殊的展示课/11
研究与思考——什么是课堂上的美术学科知识 /14
2.线的情感和韵律
——实现三维目标的综合艺术课/19
名师课堂——“线的情感和韵律”教学实录(七年级) /19
教学反思——怎样上综合艺术课 /24
研究与思考——这样的公开课,你喜欢吗?! /29
3.水墨佛像
——创造情境,提高学生美术表现能力 /37
名师课堂——“水墨佛像”教学实录(五年级) /37
教学反思——如何更好地让学生进行水墨表现 /47
研究与思考——三维目标下的创作与表达 /47
4.表现生活——走进齐白石的国画世界
——创造机会,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寻找美 /53
名师课堂——“表现生活——走进齐白石的国画世界”教学实录(五年级) /53
教学反思——感知要素,链接生活,生成意义 /65
研究与思考——链接与联结 /69
5.植物写生
——**学生仔细观察,提升写生水平/75
名师课堂——“植物写生”教学实录(四年级) /75
教学反思——让孩子学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 /85
研究与思考——由表及里,知觉表达 /88
6.我喜欢的吉祥物
——在生活中寻找艺术,探究民族文化 /93
名师课堂——“我喜欢的吉祥物”教学实录(二年级) /93
教学反思——文化滋养天性,生活启迪智慧 /100
研究与思考——如何在与文化的对话中体验 /102
7.西溪印象
——创设情境,提**生的意象表现能力 /107
名师课堂——“西溪印象”教学实录(三年级) /107
教学反思——一次抽象画教学 /117
研究与思考——由意向到意象的转化过程 /121
8.自主合作探究式的美术鉴赏
——以学生为本,创设课堂情境/129
名师课堂——“自主合作探究式的美术鉴赏”教学实录(三年级)/129
教学反思——为你感动,为你自豪——我给学生当助教 /144
研究与思考——回到学生本身的美术学习 /148
9.好大一棵树
——改变儿童视知觉方式,落实教学目标 /153
名师课堂——“好大一棵树”教学实录(一年级) /153
教学反思——教学设计要有目的性 /159
研究与思考——如何看,是儿童造型表现的基础 /161
10.思想*重要一《杜尚的启示》
——理解大师,唤起学生知觉体验 /165
名师课堂一“思想*重要——《杜尚的启示》”教学实录(五年级) /165
教学反思——如何**学生欣赏、评述 /177
研究与思考——唤起知觉体验的美术课堂学习 /178
11.敦煌壁画欣赏
——创设情境,让学生拥有现场感 /185
名师课堂——“敦煌壁画欣赏”教学实录(八年级) /185
教学反思——如何“磨”课/196
研究与思考——以研究的方式教学 /197
12.美术可以表现主观情感
——欣赏大师作品,在绘画中表达情感 /203
名师课堂一“美术可以表现主观情感”教学实录(八年级) /203
教学反思——让学生的体验更深入 /210
研究与思考一由命题解释走向思维认识 /212
13.多彩的面具
——理解传统文化,提**生人文素养 /217
名师课堂一“多彩的面具”教学实录(五年级) /217
教学反思——“多彩的面具”教学的三个度 /224
研究与思考——倾情塑造心灵意象 /227
14.现代主义美术鉴赏
——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提高美术鉴赏能力 /231
名师课堂——“现代主义美术鉴赏”教学实录(高一) /231
教学反思——如何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239
研究与思考——在美术鉴赏课中开展好艺术批评 /240
15.有趣的汉字
——提高学生审美品位,促进学生情感生成 /247
名师课堂——“有趣的汉字”教学实录(五年级) /247
教学反思——巧妙展示,为学生营造艺术** /255
研究与思考——唤起思维,激发情感 /258
16.戏曲中的人物
——营造氛围,培养学生艺术默契 /263
名师课堂——“戏曲中的人物”教学实录(六年级) /263
教学反思——创生教材备好课 /267
研究与思考——艺术默契与美术接受 /269
17.橙色的画
——创造文化情境,让学生热爱生命 /273
名师课堂——“橙色的画”教学实录(三年级) /273
教学反思——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学习美术 /278
研究与思考——如何打造生命的态度 /281
18.门神的故事——走进绵竹年画
——**学生回归生活,感悟文化 /285
名师课堂——“门神的故事——走进绵竹年画”教学实录(初二) /285
教学反思——立足本土文化资源,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294
研究与思考——回到生命本身的美术文化熏陶 /297
19.后印象主义与西方现代派美术
——对比分析,提高教学实效/301
名师课堂——“后印象主义与西方现代派美术”教学实录(高二) /301
教学反思——如何在教学知识点多的情况下提高课堂实效 /315
研究与思考——详尽分析与转化理解 /316
20.风雨变奏曲——神奇的大世界
——抓住机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321
名师课堂——“风雨变奏曲——《神奇的大世界》”教学实录(一年级) /321
教学反思——在风雨中享受美 /326
研究与思考——整体知觉,感受自然/328
21.设计迷宫
——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快乐学习 /333
名师课堂——“设计迷宫”教学实录(四年级) /333
教学反思——美术课堂里的探究学习 /339
研究与思考——设计生活,快乐成长 /341
论证:美术课堂教学即研究/345
后记/351
源自现象的经验和思想 尹少淳 在我的印象中,力加对现象学饶有兴趣,言谈之中也多有流露。众 所周知,现象学的鼻祖是德国哲学家胡塞尔,要理解现象学其实并不是一 件容易的事情。剔除其哲学的深奥,我们需要选择的现象学的思想精髓包 括对人所生活的世界的倚重,鼓励回到事物的本身,倡导一种反思和分析 的方法。“直面事物的本源”是现象学的**观点,而方法则是“加括 号”,将一些影响我们直面事物本源的先在观念、逻辑“悬搁”起来,以 免在它们的遮蔽之下,难以寻找到“本源”的踪影。 力加认识美术教学本质的方法的确偏重于现象而非一些先在的理论。 深入课堂,对他而言是经常性的,通过将自己置身于情境之中受到触动而 获得鲜活的感受和思想。他的几本著作好像都非常注重对教学现象的观 察、分析,而不是像一般理论家那样做纯粹的理论思辨,不是先确定理论 框架和观念,然后在现实中寻找“证据”或“案例”。这种关注现象的做 学问的方法,对具有强烈操作性的美术教学而言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值得 夸赞和推广。 这本《名师如何炼就名课(美术卷)》也延续了力加一贯的学术态度 和学术方法。 书中所选择的名师,依我的陋见,应该是属于众望所归、认同度极高 的教师。他们在教学一线辛勤经营了十几年乃至于数十年,他们所有的思 想和经验都是勤劳和智慧的结晶。这些思想和经验不是外加的,而是置身 于教学情境中的发现、感悟和思考,而且每位名师的擅长、取向也不尽相 同。有的任教于小学,有的供职于中学;有的长于教技法,有的长于教欣 赏。但其共同点则是对美术教育的执著、个人的聪慧和不断反思与总结的 态度。这些宝贵的思想和经验局限于个人的范围,其价值就难以得到充分 的体现,力加将这些名师的思想和经验集结出版,也就完成了“私有制” 向“公有制”的转变,功莫大焉!而力加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学者,以旁观 者的身份对这些名师的授课所做的相对客观的点评与分析,则提纲挈领、 切中肯綮,赋予了其更强的理论意味,让分享的读者范围更大,同时读者 对名师的思想精髓和方法要领也能有更准确的把握。 实践是理论在情境中的一种操作和运行过程,包含目标的设定、重 点的安排、程序的设计、方法的选择……而以叙述为主的方式展示实践过 程,使其更具形象性、直观性。因此,也*具有模仿的可能性,榜样的力 量也就由此产生了。一位大学美术教师说过,一个班级如果没有几位在学 习上的佼佼者,那么这个班级的整体学习就只会平平的;如果有几位拔尖 的学生,整个班级的学习水平就会得到提升。诚哉斯言!同样道理,我们 也需要一些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的美术教学精英,只有这样,中国美术教 师的整体水平才会得到提升,中国美术教育的整体水平也才会水涨船高, 得以提升。 是所望焉! 2010年首日 基础学校的美术(艺术)教育,是一个人一生成长发展中不可或缺 的教育。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学校美术教育一直没有得到其应有的地 位,中小学美术教师长期以来属于基层学校中的弱势群体。虽然自从基础 教育美术新课程改革以来这样的状况有了极大的改善,但中小学的美术课 在整个学校课程中的地位依旧偏低。在这样的现实中,有相当一批中小学 美术教师为了艺术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目标,为了自己所热爱的基础 学校美术教育事业,默默地、扎实地、百折不挠地对美术课堂教学进行 研究。近年来,各地涌现出很多省级美术**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名 师,同时,他们还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劳动模范、全国**教师等 荣誉称号。他们*拿手的课堂教学是其取得显著成果*重要的标志。本著 作中所收录的21位中小学美术名师及其课堂教学,就是这样一批国内美术 教育领域的佼佼者及其教学成果。为了推进全国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研 究,促进中小学美术教师的专业成长,《名师如何炼就名课(美术卷)》 向人们展示了基础学校美术名师们不懈的努力与追求。 钟情于中小学的美术课堂教学,这个情结与自己的成长、文化背景有 着紧密关系。在中国的整个美术教育领域里,能够参与教学并研究的人为 数不多,自己是一个幸运者,可以经常在这些领域里亲自实践。因此,主 编一本中小学美术名师课堂教学研究著作的念想,时常萦绕在自己的思绪 里。可喜的是,21世纪走完**个10年的时候,这个目标得以实现。 在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及北京策划**确立选题后,我分别与各省 市自己熟识的美术名师联系,并通过几个省、市美术教研员**,*终确 定21位名师的名课入选本著作。由于我身在浙江,服务于本省的基础学校 美术教育,因此著作中浙江省的美术教师占多数,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浙江省对美术名师培养的重视程度,全省至今已经有10位美术**教师。 接到出版社的邀请函后,每位美术名师都特别认真地准备了自己的教 学文本,这是相当不容易的。各位美术名师有的担任教研员、有的担任学 校校长以及各级领导,他们的日常工作任务非常繁重,为了按照出版社规 定的时间高质量地完成教学实录文本和教学反思,他们付出了相当大的努 力。正是由于各位美术名师的精彩教学,激发了自己对其教学案例研究的 激情,我深刻地体会到,为他们的教学进行解析的过程,就是自己向名师 学习的深刻体验场域。 对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研究,我主张在大教育观、大文化观、大 艺术观的基础上,以整体课程的视野看待每个教学细节,本书中我撰写的 “研究与思考”栏目就是按这样的思路进行的。写作的过程,要求自己同 时进入阅读状态,使读书学习与对教学案例的研究融为一体。因此,为每 位美术名师写出的文本可以说都是读书学习的成果。当然,本书中所阐述 的对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思考、观点,仅仅是自己学习过程之感言,如 有不当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感谢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徐佳美、史利嫦、杨蒙蒙3位同学为两位 名师做现场教学实录。感谢**《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首都师范 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尹少淳教授欣然为本书撰写序言。 李力加 2009年岁末于浙江师范大学丽泽花园 2010年初秋日修毕于齐故地北海 二、联动发展 教学的过程是学生个体与图像进行建构的过程,也是关联图像符号、 关联审美经验、关联情感体验的过程。以自我的经验、情感为基础,融进 教学语境,关联、内化、生成图像表达和意义,使联动的过程成为学生感 知唤醒、审美成长、生命感悟的过程。 1.关联符号 美术作品的解读是由人文背景、创作语言、情感意义、美感形式以 及各种美术要素组成的,教师要在各种美术要素中,提炼与观察离学生* 近的那个课堂活动节点,通过这个节点进行交流、体验、实践、解释、判 断,使学生*终获得美术欣赏教学的意义。在“表现生活——走进齐白石 的国画世界”一课的教学中,我从齐白石先生作品的构图形式、表现内容 和色彩表达三个方面出发,分别让学生体验和感受齐白石是如何关注和表 达我们的生活的,在构图的情趣性、内容的乡土性、色彩的民间性等方面 解读、体验作品所蕴涵的生活化特性。以构图上的对比来展现齐白石作品 韵形式符号,学生通过对大小、多少、动静、精致和粗犷的对比符号的发 现。逐渐建构了自我的符号图式,这在学生的体验性作品中就可见一斑: 有87%的孩子关注了形式符号的表达;在色彩表达的探究中,从整体性感 受的获得,到红花墨叶的表达,学生对齐白石的色彩符号也在强烈的视觉 冲击下欣然获得,同时,通过将色彩的特有表现风格与当地的民间文化相 关联,探询红花墨叶表达的生活源点,加强了对红与黑的审美感知;在内 容表现的发现中,学生在众多作品共性的解读中,建构齐白石所表达的审 美形象的特点,同时参悟其内容的内在符号——通过对乡村平凡物象的表 达,体现齐白石的乡心和童心。在这个审美形象到蕴涵意义发现的探究过 程中,我更多地关注学生对物象的发现、关联、符号建构。 2.关联经验 在欣赏评述的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的生活经验、审美经验介入整个 学习活动中,链接其对审美客体的感知唤醒的通道,是实现新形象、新符 号、新感知建构的重要因素。在“表现生活——走进齐白石的国画世界’ , 的教学设计中,课堂情景导趣的环节就以学生的审美经验为节点,以结构 式、综合化的生活场景图像的呈现,建立属于孩子知觉的自我发现和融 入,如色彩知觉、形式知觉甚至是意义知觉等。同时,将学生的视觉发现 以形象的形式呈现出来,有利于他们审美经验的显现,有利于他们感知的 传达,也有利于他们之间的知觉互动。“我发现植物在阳光下高低不一的 排列很有:意思”“植物排得很整齐,像三个一起上学的小朋友”“吊着 的 花盆很好看,有的地方花朵很多,有的地方很少”“帘子也很整齐”等交 流就是学生审美经验融人的表现。在探究建型的环节中,学生更是将这些 已经获得的感知经验,用自己个性化的表达关联起来,通过实践性的体验 建立自己感知的整体性,将感知与图像表达融为一体。所以,学生通过水 墨的表达呈现个体的感知,具有一定的原创性价值,也是实现图画或图式 对话的基础性载体,更是学生经验介人的有效展现。在欣赏拓维、整合创 生、评析悟美等教学环节的活动中,我始终坚持学生经验先人的原则,让 他们在经验与图像的对话互动过程中丰富经验,甚至在延伸滋情的教学阶 段也关注学生的审美经验,以学生的自我发现和自我建构作为本节课的结 束,也作为下一个审美活动的开始,使其成为教学链中的又一个节点的发 现和开始。 3.关联情感 阿恩海姆认为,表现性就在于结构之中,强调在艺术欣赏过程中的 主动性,关注唤起一种与作品的力结构相同的力的样式,所以,欣赏者总 是处于一种激动的参与状态,而这种参与状态才是真正的艺术体验。作品 本身就凝聚了画家自身的经验、情感,成为其人格、经历的写照。所以, 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作品的过程中,要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情导情、 以情链情。在对齐白石的作品欣赏的过程中,对其将生活中的物象表达成 艺术形象时采用加法分析的过程中,“加了什么,为什么加这些”成了 学生情感体验的开始,“加的小蟋蟀是画家过去发现的,因为很喜欢,就 画入画面中了,这样就有了生机”,“可以看出画家对花、蟋蟀是很喜欢 的”。在对齐白石的作品表现的内容的解读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内容的符 号 中感受画家的情感体验,学生的感悟就会更有意义了:“我猜测画家对农 村 有一种特别的情感,或者齐白石老爷爷原来就生活在乡村。”“表现出齐 白石老爷爷爱自己的家乡啊!”“是想念自己的家乡,身在北京还想念自 己的家乡啊!”在对色彩的解读研究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了进一 步升华。 三、意义生成 艺术作品与欣赏者之间是用符号来沟通的,但是符号所传达的意义是 富有歧义的,这为欣赏者对艺术形象进行二度创作提供了心理基础,也为 学生审美感知的个性化建构建立了意义基础。从作品背后看意义,其实是 将欣赏者和审美客体进行对话的心理匹配的过程。在“表现生活——走进 齐白石的国画世界”的教学活动中,我从感知作品内容到分析作品形式, 以及体验性的表达感知,有意识地为学生的情感介入、意义发现提供建构 载体,使学生与画面形象、画家心理有了很好的关联和发展。在感悟图像 意境的��程中,让学生通过对比性的体验,获得齐白石在画面上的造境感 受,更有了“涌动的生命,小蝌蚪这种小生命在水中游动,有生命的感 觉”等这样对生命意义的感悟和建构。在评析晤美阶段,我设计了“齐白 石爷爷为什么被授予‘人民的艺术家’的称号”的问题探究,对于统整整 个学习过程,起到了核心作用,既整合了学生的感知,又升华了学生对图 像意义的感悟。 建立在图像对话基础上的交流,带给学生新的视觉思维和感受。在成 就感的获得过程中,感悟欣赏图像背后*本质的意义,让学生在个体的理 解和感知的基础上实现提升和内化,达到意义的关联和生成。 在本课教学中,对于生活表现的感悟和解读有一定的设计,但我们 还可以从其他的课堂节点进行联动发展,比如,让学生从齐白石作品的色 彩表达中来体验齐白石先生对生活的情感;从“色彩的发现——色彩的提 炼——色彩的意义——生活意义的获得”这样的链式推进中,更深入地感 知齐白石艺术表现的特点,感悟齐白石先生的艺术人生境界;也可以从构 图语言和意境表达上进行整体性、关联性的欣赏感知。 P66-69
《名师如何炼就名课(美术卷)(名师工程)》文章节选:
本书汇聚、整理、推广中小学美术名师的教学经验,展示美术名师的课堂教学风采,为基层中小学美术教师提供课堂教学示范。分析美术名师课堂教学实录,探寻美术教学的不同方法与路径,解读名师课堂教学所蕴涵的教育理念,为中小学美术教师提供可借鉴的榜样。发挥美术名师课堂教学的**作用,强调课堂教学实录的现场感研究,帮助一线美术教师提升“能教”、“会教”、“巧教”、“教学研究”的能力。
美术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课堂教学的历练。在成长过程中,研究课堂
教学是其
主要任务。有了研究,教学自然就出彩,有了深入的研究,成为名师就水
到渠成。
21位中小学美术名师的课堂教学案例集中在一起,以结集出版的方式
呈现给全
国的美术教师,使其分享名师们对中小学美术教学的理解,思考名师们对
美术课堂
教学的研究。李力加教授对课例的研究与思考更是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
度为美术
教师的能力提升提供了充足的精神源泉和实践方向。
序言一 源自现象的经验和思想/1
序言二 致中小学美术教师/1
1.挑战自己——写生书包
——设置合理挑战,提**生的自主表现能力 /1
名师课堂——“挑战自己——写生书包”教学实录(六年级) /1
教学反思——一次特殊的展示课/11
研究与思考——什么是课堂上的美术学科知识 /14
2.线的情感和韵律
——实现三维目标的综合艺术课/19
名师课堂——“线的情感和韵律”教学实录(七年级) /19
教学反思——怎样上综合艺术课 /24
研究与思考——这样的公开课,你喜欢吗?! /29
3.水墨佛像
——创造情境,提高学生美术表现能力 /37
名师课堂——“水墨佛像”教学实录(五年级) /37
教学反思——如何更好地让学生进行水墨表现 /47
研究与思考——三维目标下的创作与表达 /47
4.表现生活——走进齐白石的国画世界
——创造机会,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寻找美 /53
名师课堂——“表现生活——走进齐白石的国画世界”教学实录(五年级) /53
教学反思——感知要素,链接生活,生成意义 /65
研究与思考——链接与联结 /69
5.植物写生
——**学生仔细观察,提升写生水平/75
名师课堂——“植物写生”教学实录(四年级) /75
教学反思——让孩子学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 /85
研究与思考——由表及里,知觉表达 /88
6.我喜欢的吉祥物
——在生活中寻找艺术,探究民族文化 /93
名师课堂——“我喜欢的吉祥物”教学实录(二年级) /93
教学反思——文化滋养天性,生活启迪智慧 /100
研究与思考——如何在与文化的对话中体验 /102
7.西溪印象
——创设情境,提**生的意象表现能力 /107
名师课堂——“西溪印象”教学实录(三年级) /107
教学反思——一次抽象画教学 /117
研究与思考——由意向到意象的转化过程 /121
8.自主合作探究式的美术鉴赏
——以学生为本,创设课堂情境/129
名师课堂——“自主合作探究式的美术鉴赏”教学实录(三年级)/129
教学反思——为你感动,为你自豪——我给学生当助教 /144
研究与思考——回到学生本身的美术学习 /148
9.好大一棵树
——改变儿童视知觉方式,落实教学目标 /153
名师课堂——“好大一棵树”教学实录(一年级) /153
教学反思——教学设计要有目的性 /159
研究与思考——如何看,是儿童造型表现的基础 /161
10.思想*重要一《杜尚的启示》
——理解大师,唤起学生知觉体验 /165
名师课堂一“思想*重要——《杜尚的启示》”教学实录(五年级) /165
教学反思——如何**学生欣赏、评述 /177
研究与思考——唤起知觉体验的美术课堂学习 /178
11.敦煌壁画欣赏
——创设情境,让学生拥有现场感 /185
名师课堂——“敦煌壁画欣赏”教学实录(八年级) /185
教学反思——如何“磨”课/196
研究与思考——以研究的方式教学 /197
12.美术可以表现主观情感
——欣赏大师作品,在绘画中表达情感 /203
名师课堂一“美术可以表现主观情感”教学实录(八年级) /203
教学反思——让学生的体验更深入 /210
研究与思考一由命题解释走向思维认识 /212
13.多彩的面具
——理解传统文化,提**生人文素养 /217
名师课堂一“多彩的面具”教学实录(五年级) /217
教学反思——“多彩的面具”教学的三个度 /224
研究与思考——倾情塑造心灵意象 /227
14.现代主义美术鉴赏
——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提高美术鉴赏能力 /231
名师课堂——“现代主义美术鉴赏”教学实录(高一) /231
教学反思——如何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239
研究与思考——在美术鉴赏课中开展好艺术批评 /240
15.有趣的汉字
——提高学生审美品位,促进学生情感生成 /247
名师课堂——“有趣的汉字”教学实录(五年级) /247
教学反思——巧妙展示,为学生营造艺术** /255
研究与思考——唤起思维,激发情感 /258
16.戏曲中的人物
——营造氛围,培养学生艺术默契 /263
名师课堂——“戏曲中的人物”教学实录(六年级) /263
教学反思——创生教材备好课 /267
研究与思考——艺术默契与美术接受 /269
17.橙色的画
——创造文化情境,让学生热爱生命 /273
名师课堂——“橙色的画”教学实录(三年级) /273
教学反思——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学习美术 /278
研究与思考——如何打造生命的态度 /281
18.门神的故事——走进绵竹年画
——**学生回归生活,感悟文化 /285
名师课堂——“门神的故事——走进绵竹年画”教学实录(初二) /285
教学反思——立足本土文化资源,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294
研究与思考——回到生命本身的美术文化熏陶 /297
19.后印象主义与西方现代派美术
——对比分析,提高教学实效/301
名师课堂——“后印象主义与西方现代派美术”教学实录(高二) /301
教学反思——如何在教学知识点多的情况下提高课堂实效 /315
研究与思考——详尽分析与转化理解 /316
20.风雨变奏曲——神奇的大世界
——抓住机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321
名师课堂——“风雨变奏曲——《神奇的大世界》”教学实录(一年级) /321
教学反思——在风雨中享受美 /326
研究与思考——整体知觉,感受自然/328
21.设计迷宫
——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快乐学习 /333
名师课堂——“设计迷宫”教学实录(四年级) /333
教学反思——美术课堂里的探究学习 /339
研究与思考——设计生活,快乐成长 /341
论证:美术课堂教学即研究/345
后记/351
源自现象的经验和思想 尹少淳 在我的印象中,力加对现象学饶有兴趣,言谈之中也多有流露。众 所周知,现象学的鼻祖是德国哲学家胡塞尔,要理解现象学其实并不是一 件容易的事情。剔除其哲学的深奥,我们需要选择的现象学的思想精髓包 括对人所生活的世界的倚重,鼓励回到事物的本身,倡导一种反思和分析 的方法。“直面事物的本源”是现象学的**观点,而方法则是“加括 号”,将一些影响我们直面事物本源的先在观念、逻辑“悬搁”起来,以 免在它们的遮蔽之下,难以寻找到“本源”的踪影。 力加认识美术教学本质的方法的确偏重于现象而非一些先在的理论。 深入课堂,对他而言是经常性的,通过将自己置身于情境之中受到触动而 获得鲜活的感受和思想。他的几本著作好像都非常注重对教学现象的观 察、分析,而不是像一般理论家那样做纯粹的理论思辨,不是先确定理论 框架和观念,然后在现实中寻找“证据”或“案例”。这种关注现象的做 学问的方法,对具有强烈操作性的美术教学而言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值得 夸赞和推广。 这本《名师如何炼就名课(美术卷)》也延续了力加一贯的学术态度 和学术方法。 书中所选择的名师,依我的陋见,应该是属于众望所归、认同度极高 的教师。他们在教学一线辛勤经营了十几年乃至于数十年,他们所有的思 想和经验都是勤劳和智慧的结晶。这些思想和经验不是外加的,而是置身 于教学情境中的发现、感悟和思考,而且每位名师的擅长、取向也不尽相 同。有的任教于小学,有的供职于中学;有的长于教技法,有的长于教欣 赏。但其共同点则是对美术教育的执著、个人的聪慧和不断反思与总结的 态度。这些宝贵的思想和经验局限于个人的范围,其价值就难以得到充分 的体现,力加将这些名师的思想和经验集结出版,也就完成了“私有制” 向“公有制”的转变,功莫大焉!而力加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学者,以旁观 者的身份对这些名师的授课所做的相对客观的点评与分析,则提纲挈领、 切中肯綮,赋予了其更强的理论意味,让分享的读者范围更大,同时读者 对名师的思想精髓和方法要领也能有更准确的把握。 实践是理论在情境中的一种操作和运行过程,包含目标的设定、重 点的安排、程序的设计、方法的选择……而以叙述为主的方式展示实践过 程,使其更具形象性、直观性。因此,也*具有模仿的可能性,榜样的力 量也就由此产生了。一位大学美术教师说过,一个班级如果没有几位在学 习上的佼佼者,那么这个班级的整体学习就只会平平的;如果有几位拔尖 的学生,整个班级的学习水平就会得到提升。诚哉斯言!同样道理,我们 也需要一些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的美术教学精英,只有这样,中国美术教 师的整体水平才会得到提升,中国美术教育的整体水平也才会水涨船高, 得以提升。 是所望焉! 2010年首日 基础学校的美术(艺术)教育,是一个人一生成长发展中不可或缺 的教育。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学校美术教育一直没有得到其应有的地 位,中小学美术教师长期以来属于基层学校中的弱势群体。虽然自从基础 教育美术新课程改革以来这样的状况有了极大的改善,但中小学的美术课 在整个学校课程中的地位依旧偏低。在这样的现实中,有相当一批中小学 美术教师为了艺术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目标,为了自己所热爱的基础 学校美术教育事业,默默地、扎实地、百折不挠地对美术课堂教学进行 研究。近年来,各地涌现出很多省级美术**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名 师,同时,他们还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劳动模范、全国**教师等 荣誉称号。他们*拿手的课堂教学是其取得显著成果*重要的标志。本著 作中所收录的21位中小学美术名师及其课堂教学,就是这样一批国内美术 教育领域的佼佼者及其教学成果。为了推进全国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研 究,促进中小学美术教师的专业成长,《名师如何炼就名课(美术卷)》 向人们展示了基础学校美术名师们不懈的努力与追求。 钟情于中小学的美术课堂教学,这个情结与自己的成长、文化背景有 着紧密关系。在中国的整个美术教育领域里,能够参与教学并研究的人为 数不多,自己是一个幸运者,可以经常在这些领域里亲自实践。因此,主 编一本中小学美术名师课堂教学研究著作的念想,时常萦绕在自己的思绪 里。可喜的是,21世纪走完**个10年的时候,这个目标得以实现。 在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及北京策划**确立选题后,我分别与各省 市自己熟识的美术名师联系,并通过几个省、市美术教研员**,*终确 定21位名师的名课入选本著作。由于我身在浙江,服务于本省的基础学校 美术教育,因此著作中浙江省的美术教师占多数,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浙江省对美术名师培养的重视程度,全省至今已经有10位美术**教师。 接到出版社的邀请函后,每位美术名师都特别认真地准备了自己的教 学文本,这是相当不容易的。各位美术名师有的担任教研员、有的担任学 校校长以及各级领导,他们的日常工作任务非常繁重,为了按照出版社规 定的时间高质量地完成教学实录文本和教学反思,他们付出了相当大的努 力。正是由于各位美术名师的精彩教学,激发了自己对其教学案例研究的 激情,我深刻地体会到,为他们的教学进行解析的过程,就是自己向名师 学习的深刻体验场域。 对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研究,我主张在大教育观、大文化观、大 艺术观的基础上,以整体课程的视野看待每个教学细节,本书中我撰写的 “研究与思考”栏目就是按这样的思路进行的。写作的过程,要求自己同 时进入阅读状态,使读书学习与对教学案例的研究融为一体。因此,为每 位美术名师写出的文本可以说都是读书学习的成果。当然,本书中所阐述 的对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思考、观点,仅仅是自己学习过程之感言,如 有不当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感谢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徐佳美、史利嫦、杨蒙蒙3位同学为两位 名师做现场教学实录。感谢**《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首都师范 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尹少淳教授欣然为本书撰写序言。 李力加 2009年岁末于浙江师范大学丽泽花园 2010年初秋日修毕于齐故地北海 二、联动发展 教学的过程是学生个体与图像进行建构的过程,也是关联图像符号、 关联审美经验、关联情感体验的过程。以自我的经验、情感为基础,融进 教学语境,关联、内化、生成图像表达和意义,使联动的过程成为学生感 知唤醒、审美成长、生命感悟的��程。 1.关联符号 美术作品的解读是由人文背景、创作语言、情感意义、美感形式以 及各种美术要素组成的,教师要在各种美术要素中,提炼与观察离学生* 近的那个课堂活动节点,通过这个节点进行交流、体验、实践、解释、判 断,使学生*终获得美术欣赏教学的意义。在“表现生活——走进齐白石 的国画世界”一课的教学中,我从齐白石先生作品的构图形式、表现内容 和色彩表达三个方面出发,分别让学生体验和感受齐白石是如何关注和表 达我们的生活的,在构图的情趣性、内容的乡土性、色彩的民间性等方面 解读、体验作品所蕴涵的生活化特性。以构图上的对比来展现齐白石作品 韵形式符号,学生通过对大小、多少、动静、精致和粗犷的对比符号的发 现。逐渐建构了自我的符号图式,这在学生的体验性作品中就可见一斑: 有87%的孩子关注了形式符号的表达;在色彩表达的探究中,从整体性感 受的获得,到红花墨叶的表达,学生对齐白石的色彩符号也在强烈的视觉 冲击下欣然获得,同时,通过将色彩的特有表现风格与当地的民间文化相 关联,探询红花墨叶表达的生活源点,加强了对红与黑的审美感知;在内 容表现的发现中,学生在众多作品共性的解读中,建构齐白石所表达的审 美形象的特点,同时参悟其内容的内在符号——通过对乡村平凡物象的表 达,体现齐白石的乡心和童心。在这个审美形象到蕴涵意义发现的探究过 程中,我更多地关注学生对物象的发现、关联、符号建构。 2.关联经验 在欣赏评述的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的生活经验、审美经验介入整个 学习活动中,链接其对审美客体的感知唤醒的通道,是实现新形象、新符 号、新感知建构的重要因素。在“表现生活——走进齐白石的国画世界’ , 的教学设计中,课堂情景导趣的环节就以学生的审美经验为节点,以结构 式、综合化的生活场景图像的呈现,建立属于孩子知觉的自我发现和融 入,如色彩知觉、形式知觉甚至是意义知觉等。同时,将学生的视觉发现 以形象的形式呈现出来,有利于他们审美经验的显现,有利于他们感知的 传达,也有利于他们之间的知觉互动。“我发现植物在阳光下高低不一的 排列很有:意思”“植物排得很整齐,像三个一起上学的小朋友”“吊着 的 花盆很好看,有的地方花朵很多,有的地方很少”“帘子也很整齐”等交 流就是学生审美经验融人的表现。在探究建型的环节中,学生更是将这些 已经获得的感知经验,用自己个性化的表达关联起来,通过实践性的体验 建立自己感知的整体性,将感知与图像表达融为一体。所以,学生通过水 墨的表达呈现个体的感知,具有一定的原创性价值,也是实现图画或图式 对话的基础性载体,更是学生经验介人的有效展现。在欣赏拓维、整合创 生、评析悟美等教学环节的活动中,我始终坚持学生经验先人的原则,让 他们在经验与图像的对话互动过程中丰富经验,甚至在延伸滋情的教学阶 段也关注学生的审美经验,以学生的自我发现和自我建构作为本节课的结 束,也作为下一个审美活动的开始,使其成为教学链中的又一个节点的发 现和开始。 3.关联情感 阿恩海姆认为,表现性就在于结构之中,强调在艺术欣赏过程中的 主动性,关注唤起一种与作品的力结构相同的力的样式,所以,欣赏者总 是处于一种激动的参与状态,而这种参与状态才是真正的艺术体验。作品 本身就凝聚了画家自身的经验、情感,成为其人格、经历的写照。所以, 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作品的过程中,要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情导情、 以情链情。在对齐白石的作品欣赏的过程中,对其将生活中的物象表达成 艺术形象时采用加法分析的过程中,“加了什么,为什么加这些”成了 学生情感体验的开始,“加的小蟋蟀是画家过去发现的,因为很喜欢,就 画入画面中了,这样就有了生机”,“可以看出画家对花、蟋蟀是很喜欢 的”。在对齐白石的作品表现的内容的解读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内容的符 号 中感受画家的情感体验,学生的感悟就会更有意义了:“我猜测画家对农 村 有一种特别的情感,或者齐白石老爷爷原来就生活在乡村。”“表现出齐 白石老爷爷爱自己的家乡啊!”“是想念自己的家乡,身在北京还想念自 己的家乡啊!”在对色彩的解读研究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了进一 步升华。 三、意义生成 艺术作品与欣赏者之间是用符号来沟通的,但是符号所传达的意义是 富有歧义的,这为欣赏者对艺术形象进行二度创作提供了心理基础,也为 学生审美感知的个性化建构建立了意义基础。从作品背后看意义,其实是 将欣赏者和审美客体进行对话的心理匹配的过程。在“表现生活——走进 齐白石的国画世界”的教学活动中,我从感知作品内容到分析作品形式, 以及体验性的表达感知,有意识地为学生的情感介入、意义发现提供建构 载体,使学生与画面形象、画家心理有了很好的关联和发展。在感悟图像 意境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对比性的体验,获得齐白石在画面上的造境感 受,更有了“涌动的生命,小蝌蚪这种小生命在水中游动,有生命的感 觉”等这样对生命意义的感悟和建构。在评析晤美阶段,我设计了“齐白 石爷爷为什么被授予‘人民的艺术家’的称号”的问题探究,对于统整整 个学习过程,起到了核心作用,既整合了学生的感知,又升华了学生对图 像意义的感悟。 建立在图像对话基础上的交流,带给学生新的视觉思维和感受。在成 就感的获得过程中,感悟欣赏图像背后*本质的意义,让学生在个体的理 解和感知的基础上实现提升和内化,达到意义的关联和生成。 在本课教学中,对于生活表现的感悟和解读有一定的设计,但我们 还可以从其他的课堂节点进行联动发展,比如,让学生从齐白石作品的色 彩表达中来体验齐白石先生对生活的情感;从“色彩的发现——色彩的提 炼——色彩的意义——生活意义的获得”这样的链式推进中,更深入地感 知齐白石艺术表现的特点,感悟齐白石先生的艺术人生境界;也可以从构 图语言和意境表达上进行整体性、关联性的欣赏感知。 P66-69
《名师如何炼就名课(美术卷)(名师工程)》编辑推荐与评论:
本书汇聚、整理、推广中小学美术名师的教学经验,展示美术名师的课堂教学风采,为基层中小学美术教师提供课堂教学示范。分析美术名师课堂教学实录,探寻美术教学的不同方法与路径,解读名师课堂教学所蕴涵的教育理念,为中小学美术教师提供可借鉴的榜样。发挥美术名师课堂教学的**作用,强调课堂教学实录的现场感研究,帮助一线美术教师提升“能教”、“会教”、“巧教”、“教学研究”的能力。
美术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课堂教学的历练。在成长过程中,研究课堂
教学是其
主要任务。有了研究,教学自然就出彩,有了深入的研究,成为名师就水
到渠成。
21位中小学美术名师的课堂教学案例集中在一起,以结集出版的方式
呈现给全
国的美术教师,使其分享名师们对中小学美术教学的理解,思考名师们对
美术课堂
教学的研究。李力加教授对课例的研究与思考更是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
度为美术
教师的能力提升提供了充足的精神源泉和实践方向。
序言一 源自现象的经验和思想/1
序言二 致中小学美术教师/1
1.挑战自己——写生书包
——设置合理挑战,提**生的自主表现能力 /1
名师课堂——“挑战自己——写生书包”教学实录(六年级) /1
教学反思——一次特殊的展示课/11
研究与思考——什么是课堂上的美术学科知识 /14
2.线的情感和韵律
——实现三维目标的综合艺术课/19
名师课堂——“线的情感和韵律”教学实录(七年级) /19
教学反思——怎样上综合艺术课 /24
研究与思考——这样的公开课,你喜欢吗?! /29
3.水墨佛像
——创造情境,提高学生美术表现能力 /37
名师课堂——“水墨佛像”教学实录(五年级) /37
教学反思——如何更好地让学生进行水墨表现 /47
研究与思考——三维目标下的创作与表达 /47
4.表现生活——走进齐白石的国画世界
——创造机会,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寻找美 /53
名师课堂——“表现生活——走进齐白石的国画世界”教学实录(五年级) /53
教学反思——感知要素,链接生活,生成意义 /65
研究与思考——链接与联结 /69
5.植物写生
——**学生仔细观察,提升写生水平/75
名师课堂——“植物写生”教学实录(四年级) /75
教学反思——让孩子学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 /85
研究与思考——由表及里,知觉表达 /88
6.我喜欢的吉祥物
——在生活中寻找艺术,探究民族文化 /93
名师课堂——“我喜欢的吉祥物”教学实录(二年级) /93
教学反思——文化滋养天性,生活启迪智慧 /100
研究与思考——如何在与文化的对话中体验 /102
7.西溪印象
——创设情境,提**生的意象表现能力 /107
名师课堂——“西溪印象”教学实录(三年级) /107
教学反思——一次抽象画教学 /117
研究与思考——由意向到意象的转化过程 /121
8.自主合作探究式的美术鉴赏
——以学生为本,创设课堂情境/129
名师课堂——“自主合作探究式的美术鉴赏”教学实录(三年级)/129
教学反思——为你感动,为你自豪——我给学生当助教 /144
研究与思考——回到学生本身的美术学习 /148
9.好大一棵树
——改变儿童视知觉方式,落实教学目标 /153
名师课堂——“好大一棵树”教学实录(一年级) /153
教学反思——教学设计要有目的性 /159
研究与思考——如何看,是儿童造型表现的基础 /161
10.思想*重要一《杜尚的启示》
——理解大师,唤起学生知觉体验 /165
名师课堂一“思想*重要——《杜尚的启示》”教学实录(五年级) /165
教学反思——如何**学生欣赏、评述 /177
研究与思考——唤起知觉体验的美术课堂学习 /178
11.敦煌壁画欣赏
——创设情境,让学生拥有现场感 /185
名师课堂——“敦煌壁画欣赏”教学实录(八年级) /185
教学反思——如何“磨”课/196
研究与思考——以研究的方式教学 /197
12.美术可以表现主观情感
——欣赏大师作品,在绘画中表达情感 /203
名师课堂一“美术可以表现主观情感”教学实录(八年级) /203
教学反思——让学生的体验更深入 /210
研究与思考一由命题解释走向思维认识 /212
13.多彩的面具
——理解传统文化,提**生人文素养 /217
名师课堂一“多彩的面具”教学实录(五年级) /217
教学反思——“多彩的面具”教学的三个度 /224
研究与思考——倾情塑造心灵意象 /227
14.现代主义美术鉴赏
——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提高美术鉴赏能力 /231
名师课堂——“现代主义美术鉴赏”教学实录(高一) /231
教学反思——如何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239
研究与思考——在美术鉴赏课中开展好艺术批评 /240
15.有趣的汉字
——提高学生审美品位,促进学生情感生成 /247
名师课堂——“有趣的汉字”教学实录(五年级) /247
教学反思——巧妙展示,为学生营造艺术** /255
研究与思考——唤起思维,激发情感 /258
16.戏曲中的人物
——营造氛围,培养学生艺术默契 /263
名师课堂——“戏曲中的人物”教学实录(六年级) /263
教学反思——创生教材备好课 /267
研究与思考——艺术默契与美术接受 /269
17.橙色的画
——创造文化情境,让学生热爱生命 /273
名师课堂——“橙色的画”教学实录(三年级) /273
教学反思——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学习美术 /278
研究与思考——如何打造生命的态度 /281
18.门神的故事——走进绵竹年画
——**学生回归生活,感悟文化 /285
名师课堂——“门神的故事——走进绵竹年画”教学实录(初二) /285
教学反思——立足本土文化资源,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294
研究与思考——回到生命本身的美术文化熏陶 /297
19.后印象主义与西方现代派美术
——对比分析,提高教学实效/301
名师课堂——“后印象主义与西方现代派美术”教学实录(高二) /301
教学反思——如何在教学知识点多的情况下提高课堂实效 /315
研究与思考——详尽分析与转化理解 /316
20.风雨变奏曲——神奇的大世界
——抓住机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321
名师课堂——“风雨变奏曲——《神奇的大世界》”教学实录(一年级) /321
教学反思——在风雨中享受美 /326
研究与思考——整体知觉,感受自然/328
21.设计迷宫
——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快乐学习 /333
名师课堂——“设计迷宫”教学实录(四年级) /333
教学反思——美术课堂里的探究学习 /339
研究与思考——设计生活,快乐成长 /341
论证:美术课堂教学即研究/345
后记/351
源自现象的经验和思想 尹少淳 在我的印象中,力加对现象学饶有兴趣,言谈之中也多有流露。众 所周知,现象学的鼻祖是德国哲学家胡塞尔,要理解现象学其实并不是一 件容易的事情。剔除其哲学的深奥,我们需要选择的现象学的思想精髓包 括对人所生活的世界的倚重,鼓励回到事物的本身,倡导一种反思和分析 的方法。“直面事物的本源”是现象学的**观点,而方法则是“加括 号”,将一些影响我们直面事物本源的先在观念、逻辑“悬搁”起来,以 免在它们的遮蔽之下,难以寻找到“本源”的踪影。 力加认识美术教学本质的方法的确偏重于现象而非一些先在的理论。 深入课堂,对他而言是经常性的,通过将自己置身于情境之中受到触动而 获得鲜活的感受和思想。他的几本著作好像都非常注重对教学现象的观 察、分析,而不是像一般理论家那样做纯粹的理论思辨,不是先确定理论 框架和观念,然后在现实中寻找“证据”或“案例”。这种关注现象的做 学问的方法,对具有强烈操作性的美术教学而言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值得 夸赞和推广。 这本《名师如何炼就名课(美术卷)》也延续了力加一贯的学术态度 和学术方法。 书中所选择的名师,依我的陋见,应该是属于众望所归、认同度极高 的教师。他们在教学一线辛勤经营了十几年乃至于数十年,他们所有的思 想和经验都是勤劳和智慧的结晶。这些思想和经验不是外加的,而是置身 于教学情境中的发现、感悟和思考,而且每位名师的擅长、取向也不尽相 同。有的任教于小学,有的供���于中学;有的长于教技法,有的长于教欣 赏。但其共同点则是对美术教育的执著、个人的聪慧和不断反思与总结的 态度。这些宝贵的思想和经验局限于个人的范围,其价值就难以得到充分 的体现,力加将这些名师的思想和经验集结出版,也就完成了“私有制” 向“公有制”的转变,功莫大焉!而力加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学者,以旁观 者的身份对这些名师的授课所做的相对客观的点评与分析,则提纲挈领、 切中肯綮,赋予了其更强的理论意味,让分享的读者范围更大,同时读者 对名师的思想精髓和方法要领也能有更准确的把握。 实践是理论在情境中的一种操作和运行过程,包含目标的设定、重 点的安排、程序的设计、方法的选择……而以叙述为主的方式展示实践过 程,使其更具形象性、直观性。因此,也*具有模仿的可能性,榜样的力 量也就由此产生了。一位大学美术教师说过,一个班级如果没有几位在学 习上的佼佼者,那么这个班级的整体学习就只会平平的;如果有几位拔尖 的学生,整个班级的学习水平就会得到提升。诚哉斯言!同样道理,我们 也需要一些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的美术教学精英,只有这样,中国美术教 师的整体水平才会得到提升,中国美术教育的整体水平也才会水涨船高, 得以提升。 是所望焉! 2010年首日 基础学校的美术(艺术)教育,是一个人一生成长发展中不可或缺 的教育。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学校美术教育一直没有得到其应有的地 位,中小学美术教师长期以来属于基层学校中的弱势群体。虽然自从基础 教育美术新课程改革以来这样的状况有了极大的改善,但中小学的美术课 在整个学校课程中的地位依旧偏低。在这样的现实中,有相当一批中小学 美术教师为了艺术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目标,为了自己所热爱的基础 学校美术教育事业,默默地、扎实地、百折不挠地对美术课堂教学进行 研究。近年来,各地涌现出很多省级美术**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名 师,同时,他们还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劳动模范、全国**教师等 荣誉称号。他们*拿手的课堂教学是其取得显著成果*重要的标志。本著 作中所收录的21位中小学美术名师及其课堂教学,就是这样一批国内美术 教育领域的佼佼者及其教学成果。为了推进全国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研 究,促进中小学美术教师的专业成长,《名师如何炼就名课(美术卷)》 向人们展示了基础学校美术名师们不懈的努力与追求。 钟情于中小学的美术课堂教学,这个情结与自己的成长、文化背景有 着紧密关系。在中国的整个美术教育领域里,能够参与教学并研究的人为 数不多,自己是一个幸运者,可以经常在这些领域里亲自实践。因此,主 编一本中小学美术名师课堂教学研究著作的念想,时常萦绕在自己的思绪 里。可喜的是,21世纪走完**个10年的时候,这个目标得以实现。 在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及北京策划**确立选题后,我分别与各省 市自己熟识的美术名师联系,并通过几个省、市美术教研员**,*终确 定21位名师的名课入选本著作。由于我身在浙江,服务于本省的基础学校 美术教育,因此著作中浙江省的美术教师占多数,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浙江省对美术名师培养的重视程度,全省至今已经有10位美术**教师。 接到出版社的邀请函后,每位美术名师都特别认真地准备了自己的教 学文本,这是相当不容易的。各位美术名师有的担任教研员、有的担任学 校校长以及各级领导,他们的日常工作任务非常繁重,为了按照出版社规 定的时间高质量地完成教学实录文本和教学反思,他们付出了相当大的努 力。正是由于各位美术名师的精彩教学,激发了自己对其教学案例研究的 激情,我深刻地体会到,为他们的教学进行解析的过程,就是自己向名师 学习的深刻体验场域。 对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研究,我主张在大教育观、大文化观、大 艺术观的基础上,以整体课程的视野看待每个教学细节,本书中我撰写的 “研究与思考”栏目就是按这样的思路进行的。写作的过程,要求自己同 时进入阅读状态,使读书学习与对教学案例的研究融为一体。因此,为每 位美术名师写出的文本可以说都是读书学习的成果。当然,本书中所阐述 的对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思考、观点,仅仅是自己学习过程之感言,如 有不当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感谢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徐佳美、史利嫦、杨蒙蒙3位同学为两位 名师做现场教学实录。感谢**《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首都师范 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尹少淳教授欣然为本书撰写序言。 李力加 2009年岁末于浙江师范大学丽泽花园 2010年初秋日修毕于齐故地北海 二、联动发展 教学的过程是学生个体与图像进行建构的过程,也是关联图像符号、 关联审美经验、关联情感体验的过程。以自我的经验、情感为基础,融进 教学语境,关联、内化、生成图像表达和意义,使联动的过程成为学生感 知唤醒、审美成长、生命感悟的过程。 1.关联符号 美术作品的解读是由人文背景、创作语言、情感意义、美感形式以 及各种美术要素组成的,教师要在各种美术要素中,提炼与观察离学生* 近的那个课堂活动节点,通过这个节点进行交流、体验、实践、解释、判 断,使学生*终获得美术欣赏教学的意义。在“表现生活——走进齐白石 的国画世界”一课的教学中,我从齐白石先生作品的构图形式、表现内容 和色彩表达三个方面出发,分别让学生体验和感受齐白石是如何关注和表 达我们的生活的,在构图的情趣性、内容的乡土性、色彩的民间性等方面 解读、体验作品所蕴涵的生活化特性。以构图上的对比来展现齐白石作品 韵形式符号,学生通过对大小、多少、动静、精致和粗犷的对比符号的发 现。逐渐建构了自我的符号图式,这在学生的体验性作品中就可见一斑: 有87%的孩子关注了形式符号的表达;在色彩表达的探究中,从整体性感 受的获得,到红花墨叶的表达,学生对齐白石的色彩符号也在强烈的视觉 冲击下欣然获得,同时,通过将色彩的特有表现风格与当地的民间文化相 关联,探询红花墨叶表达的生活源点,加强了对红与黑的审美感知;在内 容表现的发现中,学生在众多作品共性的解读中,建构齐白石所表达的审 美形象的特点,同时参悟其内容的内在符号——通过对乡村平凡物象的表 达,体现齐白石的乡心和童心。在这个审美形象到蕴涵意义发现的探究过 程中,我更多地关注学生对物象的发现、关联、符号建构。 2.关联经验 在欣赏评述的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的生活经验、审美经验介入整个 学习活动中,链接其对审美客体的感知唤醒的通道,是实现新形象、新符 号、新感知建构的重要因素。在“表现生活——走进齐白石的国画世界’ , 的教学设计中,课堂情景导趣的环节就以学生的审美经验为节点,以结构 式、综合化的生活场景图像的呈现,建立属于孩子知觉的自我发现和融 入,如色彩知觉、形式知觉甚至是意义知觉等。同时,将学生的视觉发现 以形象的形式呈现出来,有利于他们审美经验的显现,有利于他们感知的 传达,也有利于他们之间的知觉互动。“我发现植物在阳光下高低不一的 排列很有:意思”“植物排得很整齐,像三个一起上学的小朋友”“吊着 的 花盆很好看,有的地方花朵很多,有的地方很少”“帘子也很整齐”等交 流就是学生审美经验融人的表现。在探究建型的环节中,学生更是将这些 已经获得的感知经验,用自己个性化的表达关联起来,通过实践性的体验 建立自己感知的整体性,将感知与图像表达融为一体。所以,学生通过水 墨的表达呈现个体的感知,具有一定的原创性价值,也是实现图画或图式 对话的基础性载体,更是学生经验介人的有效展现。在欣赏拓维、整合创 生、评析悟美等教学环节的活动中,我始终坚持学生经验先人的原则,让 他们在经验与图像的对话互动过程中丰富经验,甚至在延伸滋情的教学阶 段也关注学生的审美经验,以学生的自我发现和自我建构作为本节课的结 束,也作为下一个审美活动的开始,使其成为教学链中的又一个节点的发 现和开始。 3.关联情感 阿恩海姆认为,表现性就在于结构之中,强调在艺术欣赏过程中的 主动性,关注唤起一种与作品的力结构相同的力的样式,所以,欣赏者总 是处于一种激动的参与状态,而这种参与状态才是真正的艺术体验。作品 本身就凝聚了画家自身的经验、情感,成为其人格、经历的写照。所以, 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作品的过程中,要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情导情、 以情链情。在对齐白石的作品欣赏的过程中,对其将生活中的物象表达成 艺术形象时采用加法分析的过程中,“加了什么,为什么加这些”成了 学生情感体验的开始,“加的小蟋蟀是画家过去发现的,因为很喜欢,就 画入画面中了,这样就有了生机”,“可以看出画家对花、蟋蟀是很喜欢 的”。在对齐白石的作品表现的内容的解读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内容的符 号 中感受画家的情感体验,学生的感悟就会更有意义了:“我猜测画家对农 村 有一种特别的情感,或者齐白石老爷爷原来就生活在乡村。”“表现出齐 白石老爷爷爱自己的家乡啊!”“是想念自己的家乡,身在北京还想念自 己的家乡啊!”在对色彩的解读研究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了进一 步升华。 三、意义生成 艺术作品与欣赏者之间是用符号来沟通的,但是符号所传达的意义是 富有歧义的,这为欣赏者对艺术形象进行二度创作提供了心理基础,也为 学生审美感知的个性化建构建立了意义基础。从作品背后看意义,其实是 将欣赏者和审美客体进行对话的心理匹配的过程。在“表现生活——走进 齐白石的国画世界”的教学活动中,我从感知作品内容到分析作品形式, 以及体验性的表达感知,有意识地为学生的情感介入、意义发现提供建构 载体,使学生与画面形象、画家心理有了很好的关联和发展。在感悟图像 意境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对比性的体验,获得齐白石在画面上的造境感 受,更有了“涌动的生命,小蝌蚪这种小生命在水中游动,有生命的感 觉”等这样对生命意义的感悟和建构。在评析晤美阶段,我设计了“齐白 石爷爷为什么被授予‘人民的艺术家’的称号”的问题探究,对于统整整 个学习过程,起到了核心作用,既整合了学生的感知,又升华了学生对图 像意义的感悟。 建立在图像对话基础上的交流,带给学生新的视觉思维和感受。在成 就感的获得过程中,感悟欣赏图像背后*本质的意义,让学生在个体的理 解和感知的基础上实现提升和内化,达到意义的关联和生成。 在本课教学中,对于生活表现的感悟和解读有一定的设计,但我们 还可以从其他的课堂节点进行联动发展,比如,让学生从齐白石作品的色 彩表达中来体验齐白石先生对生活的情感;从“色彩的发现——色彩的提 炼——色彩的意义——生活意义的获得”这样的链式推进中,更深入地感 知齐白石艺术表现的特点,感悟齐白石先生的艺术人生境界;也可以从构 图语言和意境表达上进行整体性、关联性的欣赏感知。 P66-69
《名师如何炼就名课(美术卷)(名师工程)》作者介绍:
本书汇聚、整理、推广中小学美术名师的教学经验,展示美术名师的课堂教学风采,为基层中小学美术教师提供课堂教学示范。分析美术名师课堂教学实录,探寻美术教学的不同方法与路径,解读名师课堂教学所蕴涵的教育理念,为中小学美术教师提供可借鉴的榜样。发挥美术名师课堂教学的**作用,强调课堂教学实录的现场感研究,帮助一线美术教师提升“能教”、“会教”、“巧教”、“教学研究”的能力。
美术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课堂教学的历练。在成长过程中,研究课堂
教学是其
主要任务。有了研究,教学自然就出彩,有了深入的研究,成为名师就水
到渠成。
21位中小学美术名师的课堂教学案例集中在一起,以结集出版的方式
呈现给全
国的美术教师,使其分享名师们对中小学美术教学的理解,思考名师们对
美术课堂
教学的研究。李力加教授对课例的研究与思考更是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
度为美术
教师的能力提升提供了充足的精神源泉和实践方向。
序言一 源自现象的经验和思想/1
序言二 致中小学美术教师/1
1.挑战自己——写生书包
——设置合理挑战,提**生的自主表现能力 /1
名师课堂——“挑战自己——写生书包”教学实录(六年级) /1
教学反思——一次特殊的展示课/11
研究与思考——什么是课堂上的美术学科知识 /14
2.线的情感和韵律
——实现三维目标的综合艺术课/19
名师课堂——“线的情感和韵律”教学实录(七年级) /19
教学反思——怎样上综合艺术课 /24
研究与思考——这样的公开课,你喜欢吗?! /29
3.水墨佛像
——创造情境,提高学生美术表现能力 /37
名师课堂——“水墨佛像”教学实录(五年级) /37
教学反思——如何更好地让学生进行水墨表现 /47
研究与思考——三维目标下的创作与表达 /47
4.表现生活——走进齐白石的国画世界
——创造机会,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寻找美 /53
名师课堂——“表现生活——走进齐白石的国画世界”教学实录(五年级) /53
教学反思——感知要素,链接生活,生成意义 /65
研究与思考——链接与联结 /69
5.植物写生
——**学生仔细观察,提升写生水平/75
名师课堂——“植物写生”教学实录(四年级) /75
教学反思——让孩子学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 /85
研究与思考——由表及里,知觉表达 /88
6.我喜欢的吉祥物
——在生活中寻找艺术,探究民族文化 /93
名师课堂——“我喜欢的吉祥物”教学实录(二年级) /93
教学反思——文化滋养天性,生活启迪智慧 /100
研究与思考——如何在与文化的对话中体验 /102
7.西溪印象
——创设情境,提**生的意象表现能力 /107
名师课堂——“西溪印象”教学实录(三年级) /107
教学反思——一次抽象画教学 /117
研究与思考——由意向到意象的转化过程 /121
8.自主合作探究式的美术鉴赏
——以学生为本,创设课堂情境/129
名师课堂——“自主合作探究式的美术鉴赏”教学实录(三年级)/129
教学反思——为你感动,为你自豪——我给学生当助教 /144
研究与思考——回到学生本身的美术学习 /148
9.好大一棵树
——改变儿童视知觉方式,落实教学目标 /153
名师课堂——“好大一棵树”教学实录(一年级) /153
教学反思——教学设计要有目的性 /159
研究与思考——如何看,是儿童造型表现的基础 /161
10.思想*重要一《杜尚的启示》
——理解大师,唤起学生知觉体验 /165
名师课堂一“思想*重要——《杜尚的启示》”教学实录(五年级) /165
教学反思——如何**学生欣赏、评述 /177
研究与思考——唤起知觉体验的美术课堂学习 /178
11.敦煌壁画欣赏
——创设情境,让学生拥有现场感 /185
名师课堂——“敦煌壁画欣赏”教学实录(八年级) /185
教学反思——如何“磨”课/196
研究与思考——以研究的方式教学 /197
12.美术可以表现主观情感
——欣赏大师作品,在绘画中表达情感 /203
名师课堂一“美术可以表现主观情感”教学实录(八年级) /203
教学反思——让学生的体验更深入 /210
研究与思考一由命题解释走向思维认识 /212
13.多彩的面具
——理解传统文化,提**生人文素养 /217
名师课堂一“多彩的面具”教学实录(五年级) /217
教学反思——“多彩的面具”教学的三个度 /224
研究与思考——倾情塑造心灵意象 /227
14.现代主义美术鉴赏
——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提高美术鉴赏能力 /231
名师课堂——“现代主义美术鉴赏”教学实录(高一) /231
教学反思——如何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239
研究与思考——在美术鉴赏课中开展好艺术批评 /240
15.有趣的汉字
——提高学生审美品位,促进学生情感生成 /247
名师课堂——“有趣的汉字”教学实录(五年级) /247
教学反思——巧妙展示,为学生营造艺术** /255
研究与思考——唤起思维,激发情感 /258
16.戏曲中的人物
——营造氛围,培养学生艺术默契 /263
名师课堂——“戏曲中的人物”教学实录(六年级) /263
教学反思——创生教材备好课 /267
研究与思考——艺术默契与美术接受 /269
17.橙色的画
——创造文化情境,让学生热爱生命 /273
名师课堂——“橙色的画”教学实录(三年级) /273
教学反思——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学习美术 /278
研究与思考——如何打造生命的态度 /281
18.门神的故事——走进绵竹年画
——**学生回归生活,感悟文化 /285
名师课堂——“门神的故事——走进绵竹年画”教学实录(初二) /285
教学反思——立足本土文化资源,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294
研究与思考——回到生命本身的美术文化熏陶 /297
19.后印象主义与西方现代派美术
——对比分析,提高教学实效/301
名师课堂——“后印象主义与西方现代派美术”教学实录(高二) /301
教学反思——如何在教学知识点多的情况下提高课堂实效 /315
研究与思考——详尽分析与转化理解 /316
20.风雨变奏曲——神奇的大世界
——抓住机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321
名师课堂——“风雨变奏曲——《神奇的大世界》”教学实录(一年级) /321
教学反思——在风雨中享受美 /326
研究与思考——整体知觉,感受自然/328
21.设计迷宫
——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快乐学习 /333
名师课堂——“设计迷宫”教学实录(四年级) /333
教学反思——美术课堂里的探究学习 /339
研究与思考——设计生活,快乐成长 /341
论证:美术课堂教学即研究/345
后记/351
源自现象的经验和思想 尹少淳 在我的印象中,力加对现象学饶有兴趣,言谈之中也多有流露。众 所周知,现象学的鼻祖是德国哲学家胡塞尔,要理解现象学其实并不是一 件容易的事情。剔除其哲学的深奥,我们需要选择的现象学的思想精髓包 括对人所生活的世界的倚重,鼓励回到事物的本身,倡导一种反思和分析 的方法。“直面事物的本源”是现象学的**观点,而方法则是“加括 号”,将一些影响我们直面事物本源的先在观念、逻辑“悬搁”起来,以 免在它们的遮蔽之下,难以寻找到“本源”的踪影。 力加认识美术教学本质的方法的确偏重于现象而非一些先在的理论。 深入课堂,对他而言是经常性的,通过将自己置身于情境之中受到触动而 获得鲜活的感受和思想。他的几本著作好像都非常注重对教学现象的观 察、分析,而不是像一般理论家那样做纯粹的理论思辨,不是先确定理论 框架和观念,然后在现实中寻找“证据”或“案例”。这种关注现象的做 学问的方法,对具有强烈操作性的美术教学而言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值得 夸赞和推广。 这本《名师如何炼就名课(美术卷)》也延续了力加一贯的学术态度 和学术方法。 书中所选择的名师,依我的陋见,应该是属于众望所归、认同度极高 的教师。他们在教学一线辛勤经营了十几年乃至于数十年,他们所有的思 想和经验都是勤劳和智慧的结晶。这些思想和经验不是外加的,而是置身 于教学情境中的发现、感悟和思考,而且每位名师的擅长、取向也不尽相 同。有的任教于小学,有的供职于中学;有的长于教技法,有的长于教欣 赏。但其共同点则是对美术教育的执著、个人的聪慧和不断反思与总结的 态度。这些宝贵的思想和经验局限于个人的范围,其价值就难以得到充分 的体现,力加将这些名师的思想和经验集结出版,也就完成了“私有制” 向“公有制”的转变,功莫大焉!而力加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学者,以旁观 者的身份对这些名师的授课所做的相对客观的点评与分析,则提纲挈领、 切中肯綮,赋予了其更强的理论意味,让分享的读者范围更大,同时读者 对名师的思想精髓和方法要领也能有更准确的把握。 实践是理论在情境中的一种操作和运行过程,包含目标的设定、重 点的安排、程序的设计、方法的选择……而以叙述为主的方式展示实践过 程,使其更具形象性、直观性。因此,也*具有模仿的可能性,榜样的力 量也就由此产生了。一位大学美术教师说过,一个班级如果没有几位在学 习上的佼佼者,那么这个班级的整体学习就只会平平的;如果有几位拔尖 的学生,整个班级的学习水平就会得到提升。诚哉斯言!同样道理,我们 也需要一些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的美术教学精英,只有这样,中国美术教 师的整体水平才会得到提升,中国美术教育的整体水平也才会水涨船高, 得以提升。 是所望焉! 2010年首日 基础学校的美术(艺术)教育,是一个人一生成长发展中不可或缺 的教育。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学校美术教育一直没有得到其应有的地 位,中小学美术教师长期以来属于基层学校中的弱势群体。虽然自从基础 教育美术新课程改革以来这样的状况有了极大的改善,但中小学的美术课 在整个学校课程中的地位依旧偏低。在这样的现实中,有相当一批中小学 美术教师为了艺术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目标,为了自己所热爱的基础 学校美术教育事业,默默地、扎实地、百折不挠地对美术课堂教学进行 研究。近年来,各地涌现出很多省级美术**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名 师,同时,他们还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劳动模范、全国**教师等 荣誉称号。他们*拿手的课堂教学是其取得显著成果*重要的标志。本著 作中所收录的21位中小学美术名师及其课堂教学,就是这样一批国内美术 教育领域的佼佼者及其教学成果。为了推进全国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研 究,促进中小学美术教师的专业成长,《名师如何炼就名课(美术卷)》 向人们展示了基础学校美术名师们不懈的努力与追求。 钟情于中小学的美术课堂教学,这个情结与自己的成长、文化背景有 着紧密关系。在中国的整个美术教育领域里,能够参与教学并研究的人为 数不多,自己是一个幸运者,可以经常在这些领域里亲自实践。因此,主 编一本中小学美术名师课堂教学研究著作的念想,时常萦绕在自己的思绪 里。可喜的是,21世纪走完**个10年的时候,这个目标得以实现。 在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及北京策划**确立选题后,我分别与各省 市自己熟识的美术名师联系,并通过几个省、市美术教研员**,*终确 定21位名师的名课入选本著作。由于我身在浙江,服务于本省的基础学校 美术教育,因此著作中浙江省的美术教师占多数,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浙江省对美术名师培养的重视程度,全省至今已经有10位美术**教师。 接到出版社的邀请函后,每位美术名师都特别认真地准备了自己的教 学文本,这是相当不容易的。各位美术名师有的担任教研员、有的担任学 校校长以及各级领导,他们的日常工作任务非常繁重,为了按照出版社规 定的时间高质量地完成教学实录文本和教学反思,他们付出了相当大的努 力。正是由于各位美术名师的精彩教学,激发了自己对其教学案例研究的 激情,我深刻地体会到,为他们的教学进行解析的过程,就是自己向名师 学习的深刻体验场域。 对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研究,我主张在大教育观、大文化观、大 艺术观的基础上,以整体课程的视野看待每个教学细节,本书中我撰写的 “研究与思考”栏目就是按这样的思路进行的。写作的过程,要求自己同 时进入阅读状态,使读书学习与对教学案例的研究融为一体。因此,为每 位美术名师写出的文本可以说都是读书学习的成果。当然,本书中所阐述 的对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思考、观点,仅仅是自己学习过程之感言,如 有不当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感谢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徐佳美、史利嫦、杨蒙蒙3位同学为两位 名师做现场教学实录。感谢**《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首都师范 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尹少淳教授欣然为本书撰写序言。 李力加 2009年岁末于浙江师范大学丽泽花园 2010年初秋日修毕于齐故地北海 二、联动发展 教学的过程是学生个体与图像进行建构的过程,也是关联图像符号、 关联审美经验、关联情感体验的过程。以自我的经验、情感为基础,融进 教学语境,关联、内化、生成图像表达和意义,使联动的过程成为学生感 知唤醒、审美成长、生命感悟的过程。 1.关联符号 美术作品的解读是由人文背景、创作语言、情感意义、美感形式以 及各种美术要素组成的,教师要在各种美术要素中,提炼与观察离学生* 近的那个课堂活动节点,通过这个节点进行交流、体验、实践、解释、判 断,使学生*终获得美术欣赏教学的意义。在“表现生活——走进齐白石 的国画世界”一课的教学中,我从齐白石先生作品的构图形式、表现内容 和色彩表达三个方面出发,分别让学生体验和感受齐白石是如何关注和表 达我们的生活的,在构图的情趣性、内容的乡土性、色彩的民间性等方面 解读、体验作品所蕴涵的生活化特性。以构图上的对比来展现齐白石作品 韵形式符号,学生通过对大小、多少、动静、精致和粗犷的对比符号的发 现。逐渐建构了自我的符号图式,这在学生的体验性作品中就可见一斑: 有87%的孩子关注了形式符号的表达;在色彩表达的探究中,从整体性感 受的获得,到红花墨叶的表达,学生对齐白石的色彩符号也在强烈的视觉 冲击下欣然获得,同时,通过将色彩的特有表现风格与当地的民间文化相 关联,探询红花墨叶表达的生活源点,加强了对红与黑的审美感知;在内 容表现的发现中,学生在众多作品共性的解读中,建构齐白石所表达的审 美形象的特点,同时参悟其内容的内在符号——通过对乡村平凡物象的表 达,体现齐白石的乡心和童心。在这个审美形象到蕴涵意义发现的探究过 程中,我更多地关注学生对物象的发现、关联、符号建构。 2.关联经验 在欣赏评述的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的生活经验、审美经验介入整个 学习活动中,链接其对审美客体的感知唤醒的通道,是实现新形象、新符 号、新感知建构的重要因素。在“表现生活——走进齐白石的国画世界’ , 的教学设计中,课堂情景导趣的环节就以学生的审美经验为节点,以结构 式、综合化的生活场景图像的呈现,建立属于孩子知觉的自我发现和融 入,如色彩知觉、形式知觉甚至是意义知觉等。同时,将学生的视觉发现 以形象的形式呈现出来,有利于他们审美经验的显现,有利于他们感知的 传达,也有利于他们之间的知觉互动。“我发现植物在阳光下高低不一的 排列很有:意思”“植物排得很整齐,像三个一起上学的小朋友”“吊着 的 花盆很好看,有的地方花朵很多,有的地方很少”“帘子也很整齐”等交 流就是学生审美经验融人的表现。在探究建型的环节中,学生更是将这些 已经获得的感知经验,用自己个性化的表达关联起来,通过实践性的体验 建立自己感知的整体性,将感知与图像表达融为一体。所以,学生通过水 墨的表达呈现个体的感知,具有一定的原创性价值,也是实现图画或图式 对话的基础性载体,更是学生经验介人的有效展现。在欣赏拓维、整合创 生、评析悟美等教学环节的活动中,我始终坚持学生经验先人的原则,让 他们在经验与图像的对话互动过程中丰富经验,甚至在延伸滋情的教学阶 段也关注学生的审美经验,以学生的自我发现和自我建构作为本节课的结 束,也作为下一个审美活动的开始,使其成为教学链中的又一个节点的发 现和开始。 3.关联情感 阿恩海姆认为,表现性就在于结构之中,强调在艺术欣赏过程中的 主动性,关注唤起一种与作品的力结构相同的力的样式,所以,欣赏者总 是处于一种激动的参与状态,而这种参与状态才是真正的艺术体验。作品 本身就凝聚了画家自身的经验、情感,成为其人格、经历的写照。所以, 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作品的过程中,要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情导情、 以情链情。在对齐白石的作品欣赏的过程中,对其将生活中的物象表达成 艺术形象时采用加法分析的过程中,“加了什么,为什么加这些”成了 学生情感体验的开始,“加的小蟋蟀是画家过去发现的,因为很喜欢,就 画入画面中了,这样就有了生机”,“可以看出画家对花、蟋蟀是很喜欢 的”。在对齐白石的作品表现的内容的解读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内容的符 号 中感受画家的情感体验,学生的感悟就会更有意义了:“我猜测画家对农 村 有一种特别的情感,或者齐白石老爷爷原来就生活在乡村。”“表现出齐 白石老爷爷爱自己的家乡啊!”“是想念自己的家乡,身在北京还想念自 己的家乡啊!”在对色彩的解读研究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了进一 步升华。 三、意义生成 艺术作品与欣赏者之间是用符号来沟通的,但是符号所传达的意义是 富有歧义的,这为欣赏者对艺术形象进行二度创作提供了心理基础,也为 学生审美感知的个性化建构建立了意义基础。从作品背后看意义,其实是 将欣赏者和审美客体进行对话的心理匹配的过程。在“表现生活——走进 齐白石的国画世界”的教学活动中,我从感知作品内容到分析作品形式, 以及体验性的表达感知,有意识地为学生的情感介入、意义发现提供建构 载体,使学生与画面形象、画家心理有了很好的关联和发展。在感悟图像 意境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对比性的体验,获得齐白石在画面上的造境感 受,更有了“涌动的生命,小蝌蚪这种小生命在水中游动,有生命的感 觉”等这样对生命意义的感悟和建构。在评析晤美阶段,我设计了“齐白 石爷爷为什么被授予‘人民的艺术家’的称号”的问题探究,对于统整整 个学习过程,起到了核心作用,既整合了学生的感知,又升华了学生对图 像意义的感悟。 建立在图像对话基础上的交流,带给学生新的视觉思维和感受。在成 就感的获得过程中,感悟欣赏图像背后*本质的意义,让学生在个体的理 解和感知的基础上实现提升和内化,达到意义的关联和生成。 在本课教学中,对于生活表现的感悟和解读有一定的设计,但我们 还可以从其他的课堂节点进行联动发展,比如,让学生从齐白石作品的色 彩表达中来体验齐白石先生对生活的情感;从“色彩的发现——色彩的提 炼——色彩的意义——生活意义的获得”这样的链式推进中,更深入地感 知齐白石艺术表现的特点,感悟齐白石先生的艺术人生境界;也可以从构 图语言和意境表达上进行整体性、关联性的欣赏感知。 P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