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购物车   | 店铺购物车  
店铺平均得分:99.48 分,再接再厉!!!【查看全部评价】
评分 40分 50分 60分 70分 80分 90分 100分
数量 5 3 11 10 39 169 6855
本店铺共有 25 笔投诉记录,投诉率 0% ,低于平均投诉率 1% 【查看详细】
投诉类型
数量
比例
商品问题
6
24%
发货问题
10
40%
退款问题
7
28%
其他
2
8%
已解决
25
100%
店主称呼:白老师   联系方式: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3880722720    地址:四川省 成都市 郫县 高新西区西源大道2006号
促销广告:满48包邮哦。(偏远地区除外)
图书分类
店铺公告
购书提示:
全国快递费6元,满48元包邮!48元以内只收6元邮费。包邮一律发汇通快递!宁夏、西藏、内蒙、新疆、甘肃、青海不在包邮范围!

团购请提前联系改价!13880722720 QQ:553077968

如果对所购图书有任何疑问可联系客服,我们支持7天无理由退换货(签收当天联系),如非商品本身问题,快递费由买家承担!

本店所有图书默认不配光盘、激活码及其它附件,如果有需要请购买前说明。

【如客服不在线】您的站内消息或订单不能及时答复、处理,敬请谅解,有疑问直接留言即可,上线后一定马上给予答复处理。祝您购物愉快!

【特别提醒】请在本店确认后24小时内付款,超期不保证库存,取消订单,敬请理解!谢谢!

【快递费用】根据实际距离进行更改,一般首重在6元(偏远地区除外)一次性购买超过48元,大部分城市包邮!48元以内只收6元邮费 本店默认发汇通快递

【关于发货】付款后24小时内极速发货。

【尊重劳动】本书店书籍都是高校回收二手正版教材,购买前请看店铺公告,如遇问题,请联系店主协商,我们一定会为您满意解决,请不要随意给中评或差评或投诉!

【图书新旧程度】本店所有二手正版教材均在7-8成新左右,封皮较新;内页有笔记(择优发货,或许无笔记),不影响阅读,可帮助复习学习,【如在意笔记的请不要下订单��如对品相苛刻的也不要下单】,【也不要因为笔记多和品相而投诉或者差评中评】。不缺页,不影响正常阅读。【是全新教材价格的四折不到】!具体看图书描述。因为均为二手图书,所以不一定配有光盘、磁带、学习卡等,我们将择优发货。谢谢,如需要在店家确认后请尽快付款,实体店销售中,付款确保购买,库存变化快,付款后24小时内发货。谢谢!不周之处,敬请谅解!因为二手教材,价格低廉,以上说明很详细了,请谨慎下单!

本店自营官网:www.cdzhibo.com
关于寒假发货重要通知
亲,寒假期间,本店从2017年1月16号停止发货,给您带来的不便请您谅解。放假期间本店不接急单,正常下单的亲本店2017年2月4号(大年初八)会统一安排发货哟。?在此提前祝亲们新年快乐,万事大吉!
店铺介绍
本店是国内最大二手图书专业书店,主营电子,电路,微波,射频,雷达,通信,网络,信号,计算机语言编程,单片机,嵌入式,操作系统,软硬件原理,图形图像,网页制作以及经管,财经等各种考试类书籍。品种齐全,价格最低。欢迎广大读者零购,团购。
交易帮助
第一步:选择图书放入购物车。
第二步:结算、填写收货地址。
第三步:担保付款或银行汇款。
第四步:卖家发货。
第五步:确认收货、评价。
作/译者:丁鹭飞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雷达原理(第6版)
出版日期:2020年10月
ISBN:9787121395833 [十位:7121395835]
页数:412      
定价:¥79.90
店铺售价:¥32.50 (为您节省:¥47.40
店铺库存:79
注:您当前是在入驻店铺购买,非有路网直接销售。
正在处理购买信息,请稍候……
我要买: * 如何购买
** 关于库存、售价、配送费等具体信息建议直接联系店主咨询。
联系店主:购买咨询请联系我  13880722720
本店已缴纳保证金,请放心购买!【如何赔付?】
店主推荐图书:
买家对店铺的满意度评价:查看更多>>
评分
评价内容
评论人
订单图书
《雷达原理(第6版)》内容提要:
本书分为雷达主要分机及测量方法两大部分。前者包括雷达发射机、雷达接收机及雷达终端,书中阐述了它们的组成、工作原理和质量指标;后者包括经典的测距、测角和测速的基本原理和各种实现途径,并相应地讨论了多种雷达体制的基本工作原理,如连续波、三坐标、精密跟踪等。对日益受到重视的相控阵雷达也有详尽的阐述。运动目标检测部分对强杂波中提取运动目标信号的基本工作原理、精巧的信号处理技术及实现方法均有较深入的讨论,并涉及动目标显示(MTI)及脉冲多普勒(PD)体制的基本原理。高分辨力雷达部分讨论了雷达分辨理论、高距离分辨力信号以及成像雷达SAR及ISAR的基本工作原理。书中对雷达方程也做了全面的研讨,说明了探测距离和内外诸因素的关联。全书较好地体现了当前雷达技术的状况和新发展。本书可作为电子工程有关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因内容涉及较广,可根据需要选用不同章节讲授。本书也可作为雷达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雷达原理(第6版)》图书目录:
目 录 第1章 绪论 (1) 1.1 雷达的基本任务 (1) 1.1.1 雷达回波中的可用信息 (1) 1.1.2 雷达探测能力 (5) 1.2 雷达的基本组成 (5) 1.2.1 雷达发射机 (6) 1.2.2 雷达天线 (6) 1.2.3 雷达接收机 (7) 1.2.4 雷达信号处理机 (7) 1.2.5 雷达终端设备 (7) 1.3 雷达的工作频率及技术参数 (7) 1.3.1 雷达频段 (8) 1.3.2 雷达频段的应用 (8) 1.3.3 雷达的主要战术指标 (9) 1.3.4 雷达的主要技术指标 (10) 1.3.5 雷达的分类 (10) 1.4 雷达的发展与应用 (11) *1.4.1 雷达的发展 (11) 1.4.2 雷达的应用 (12) *1.4.3 现代雷达技术简介 (15) *1.5 军用雷达与电子战 (17) 1.5.1 电子战的科学定义及频段 (17) 1.5.2 雷达抗干扰 (18) 1.5.3 隐身和反隐身 (20) 1.5.4 反侦察和反摧毁 (22) 参考文献 (22) 第2章 雷达发射机 (23) 2.1 概述 (23) 2.1.1 雷达发射机的任务和功能 (23) 2.1.2 单级振荡式发射机和主振放大式 发射机 (23) 2.1.3 现代雷达对发射机的主要要求 (24) 2.2 雷达发射机的主要质量指标 (26) 2.2.1 工作频率和瞬时带宽 (26) 2.2.2 输出功率 (27) 2.2.3 信号形式和脉冲波形 (27) 2.2.4 信号的稳定度和频谱纯度 (28) 2.2.5 发射机的效率 (31) 2.3 雷达发射机的主要部件和各种应用 (31) 2.3.1 概述 (31) 2.3.2 发射机的主要部件 (32) 2.3.3 几种典型的雷达发射机 (33) 2.3.4 全固态雷达发射机 (34) 2.3.5 国内外典型雷达发射机概况 (35) 2.4 真空微波管雷达发射机 (37) 2.4.1 概述 (37) 2.4.2 真空微波管的选择 (37) 2.4.3 线性注管(O型管) (38) 2.4.4 正交场微波管(M型管) (41) 2.4.5 真空微波管的性能比较和 展望 (42) 2.4.6 几种典型的真空微波管发射机 (43) 2.4.7 微波功率模块(MPM)及空间 功率合成方法 (45) 2.5 固态雷达发射机 (46) 2.5.1 概述 (46) 2.5.2 微波晶体管及其发展概况 (47) 2.5.3 固态发射机的分类和特点 (47) 2.5.4 几种典型的全固态雷达发射机 (49) 2.5.5 有源相控阵雷达全固态 发射机及其特点 (50) 2.5.6 有源相控阵雷达的T/R组件 (51) 2.5.7 有源相控阵雷达全固态 发射机 (53) 2.6 脉冲调制器 (54) 2.6.1 线型脉冲(软性开关)调制器 (54) 2.6.2 刚性开关脉冲调制器 (56) 2.6.3 浮动板调制器 (57) 2.6.4 脉冲调制器的性能比较 (60) 参考文献 (61) 第3章 雷达接收机 (62) 3.1 雷达接收机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62) 3.1.1 雷达接收机的基本原理 (62) 3.1.2 雷达接收机的基本组成 (64) 3.2 雷达接收机的主要质量指标 (66) 3.3 常规雷达接收机和现代雷达接收机 (69) 3.3.1 雷达接收机的分类 (69) 3.3.2 常规雷达接收机 (70) 3.3.3 现代雷达接收机 (70) 3.4 接收机的噪声系数和灵敏度 (75) 3.4.1 接收机的噪声 (75) 3.4.2 噪声系数和噪声温度 (77) 3.4.3 级联电路的噪声系数 (79) 3.4.4 接收机灵敏度 (80) 3.5 接收机的高频部分 (82) 3.5.1 概述 (82) 3.5.2 低噪声高频放大器 (83) 3.5.3 混频器的变频特性及分类 (83) 3.6 接收机的动态范围和增益控制 (85) 3.6.1 动态范围 (85) 3.6.2 接收机的增益控制 (87) 3.6.3 对数放大器 (90) 3.7 自动频率控制 (91) 3.7.1 概述 (91) 3.7.2 自动频率控制(AFC)的原理 (92) 3.8 匹配滤波器和相关接收机 (94) 3.8.1 匹配滤波器基本概念 (94) 3.8.2 匹配滤波器的频率响应函数 (95) 3.8.3 匹配滤波器的脉冲响应函数 (97) 3.8.4 相关接收机及其应用 (97) 3.8.5 准匹配滤波器 (98) 3.8.6 接收机带宽的选择 (99) 3.9 频率源及其应用 (101) 3.9.1 直接频率合成器 (101) 3.9.2 直接数字频率合成器及其 应用 (102) 3.10 波形产生方法及其应用 (105) 3.10.1 概述 (105) 3.10.2 信号波形的模拟产生方法 (106) 3.10.3 信号波形的数字产生方法 (110) 3.10.4 宽带和超宽带信号的产生 方法 (112) 3.11 数字雷达接收机 (115) 3.11.1 数字雷达接收机的组成 (115) 3.11.2 带通信号采样 (116) 3.11.3 数字正交鉴相(数字下 变频) (117) 3.11.4 S波段射频数字接收机 (119) 3.11.5 数字雷达系统 (120) 3.12 数字阵列雷达接收机 (120) 3.13 软件无线电在雷达接收机中的应用 (124) 3.13.1 软件无线电的基本结构 (124) 3.13.2 软件雷达发射机和接收机 (125) 参考文献 (126) 第4章 雷达终端 (128) 4.1 概述 (128) 4.2 雷达信息显示的基本类型 (129) 4.2.1 雷达信息显示的类型 (129) 4.2.2 雷达信息显示的质量指标 (132) *4.3 传统雷达显示器简介 (132) 4.3.1 距离显示器 (132) 4.3.2 平面位置显示器 (134) 4.4 现代雷达显示技术 (136) 4.4.1 概述 (136) 4.4.2 现代雷达显示的基本功能 部件 (137) *4.4.3 随机扫描雷达显示系统 (146) 4.4.4 光栅扫描雷达显示系统 (149) 4.5 雷达点迹录取 (156) 4.5.1 概述 (156) 4.5.2 目标距离数据的录取 (157) 4.5.3 目标角坐标数据的录取 (158) 4.5.4 天线轴角数据的录取 (159) 4.6 雷达数据处理 (162) 4.6.1 概述 (162) 4.6.2 目标运动与量测模型 (163) 4.6.3 跟踪滤波算法 (165) 4.6.4 航迹相关 (169) 4.6.5 测量与跟踪坐标系 (172) 参考文献 (172) 第5章 雷达作用距离 (174) 5.1 雷达方程 (174) 5.1.1 基本雷达方程 (174) 5.1.2 目标的雷达截面积(RCS) (175) 5.2 *小可检测信号 (176) 5.2.1 *小可检测信噪比 (176) 5.2.2 门限检测 (178) 5.2.3 检测性能和信噪比 (179) 5.3 脉冲积累对检测性能的改善 (182) 5.3 1 积累的效果 (183) 5.3.2 积累脉冲数的确定 (184) 5.4 目标截面积及其起伏特性 (185) 5.4.1 点目标特性与波长的关系 (185) 5.4.2 简单形状目标的雷达截面积 (186) 5.4.3 目标特性与极化的关系 (186) 5.4.4 复杂目标的雷达截面积 (188) 5.4.5 目标起伏模型 (189) 5.5 系统损耗 (193) 5.5.1 射频传输损耗 (193) 5.5.2 天线波束形状损失 (193) 5.5.3 叠加损失(collapsing loss) (194) 5.5.4 设备不完善的损失 (194) 5.5.5 其他损失 (195) 5.6 传播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影响 (195) 5.6.1 大气传播影响 (196) 5.6.2 地面或水面反射对作用距离的 影响 (199) 5.7 雷达方程的几种形式 (201) 5.7.1 二次雷达方程 (202) 5.7.2 双基地雷达方程 (202) 5.7.3 用信号能量表示的雷达方程 (203) 5.7.4 搜索雷达方程 (204) 5.7.5 跟踪雷达方程 (204) 参考文献 (205) 第6章 目标距离的测量 (206) 6.1 脉冲法测距 (206) 6.1.1 基本原理 (206) 6.1.2 影响测距精度的因素 (206) 6.1.3 测距的理论精度(极限 精度) (208) 6.1.4 距离分辨力和测距范围 (210) 6.1.5 判测距模糊的方法 (211) 6.2 调频法测距 (212) 6.2.1 调频连续波测距 (212) 6.2.2 脉冲调频测距 (216) 6.3 距离跟踪原理 (217) 6.3.1 人工距离跟踪 (217) 6.3.2 自动距离跟踪 (217) 6.4 数字式自动测距器 (218) 6.4.1 数字式测距的基本原理 (218) 6.4.2 数字式自动跟踪 (219) 6.4.3 自动搜索和截获 (221) 参考文献 (223) 第7章 角度测量 (224) 7.1 概述 (224) 7.2 测角方法及其比较 (225) 7.2.1 相位法测角 (225) 7.2.2 振幅法测角 (227) 7.3 天线波束的扫描方法 (230) 7.3.1 波束形状和扫描方法 (230) 7.3.2 天线波束的扫描方法 (231) 7.3.3 相位扫描法 (232) 7.3.4 频率扫描法 (237) 7.4 相控阵雷达 (240) 7.4.1 概述 (240) 7.4.2 相控阵天线和相控阵雷达的 特点 (240) 7.4.3 平面相控阵天线 (242) 7.4.4 相控阵雷达的馈电和馈相 方式 (244) 7.4.5 平面相控阵天线馈电网络及其 波束控制数码 (247) 7.4.6 移相器 (250) 7.4.7 T/R组件的组成与主要功能 (252) 7.4.8 有源相控阵雷达发展概况与 应用 (254) 7.5 数字阵列雷达 (257) 7.5.1 概述 (257) 7.5.2 数字阵列雷达的组成和工作 原理 (257) 7.5.3 数字T/R组件的组成和特点 (258) 7.5.4 数字波束形成DBF的原理 (260) 7.5.5 接收数字波束形成 (262) 7.5.6 发射数字波束形成 (263) 7.5.7 基本数字阵列雷达 (264) 7.6 三坐标雷达 (265) 7.6.1 三坐标雷达的数据率 (266) 7.6.2 单波束三坐标雷达 (267) 7.6.3 多波束三坐标雷达 (268) 7.6.4 多波束形成技术 (270) 7.6.5 仰角测量
《雷达原理(第6版)》作者介绍:
丁鹭飞,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雷达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主编**“九五”**教材《雷达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