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季羡论:我的学术人生
QQ咨询:
有路璐璐:

季羡论:我的学术人生

  • 作者:季羡林
  • 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 ISBN:9787508717975
  •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01日
  • 页数:288
  • 定价:¥29.8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一代学人有一代学人的风范,季羡林先生以渊博之学、累累硕果、求真务实获得了广泛的尊重。本书字里行间呈现出这位文化学者对自己倾毕生精力研究学问所形成的严谨与执著,并饱含深情地追忆了其导师们的**之德,所述无不真实感人,其人品学思德养,堪称一代楷模。
    文章节选
    梵文和巴利文的学习
    我初到哥廷根大学时,对大学的情况了解得非常少,因此才产生了上面提到的*初想以学德国语文学为主系的想法。我之所以选了希腊文而又没有去上课的原因是,我一度甚至动了念头,想以欧洲古典语文学为主系。后来听说,德国文科高中毕业生一般都学习过8年拉丁文和6年希腊文。我在这方面什么时候能赶上德国高中毕业生的程度呢?处于**的劣势,我怎么能够同天资相当高的德国大学生去竞争呢?我于是立即打消了那个念头,把念头转向德国语文学。我毕竟还是读过H6lderlin的诗的中国大学生嘛。
    正在彷徨犹豫之际,1936年的夏学期开始了。我偶尔走到大学教务处的门外,逐一看各系各教授开课的课程表。我大吃一惊,眼睛忽然亮了起来:我看到了Prof waldSchInidt开梵文的课程表。这不正是我多少年来梦寐以求而又求之不得的那一门课程吗?我在清华时曾同几个同学请求陈寅恪先生开梵文课。他回答说,他不开。焉知在几年之后,在万里之外,竟能圆了我的梵文梦呢?我喜悦的心情,简直是用语言文字无论如何也表达不出来的,实不足为外人道也。
    于是我立即决定:选梵文。
    这一个决定当然与我在清华大学旁听陈寅恪先生的“佛经翻译文学”这一件事是分不开的。没有当时的那一个因,就不会有今天这个果。佛家讲“因缘和合”,谁又能违抗冥冥中这一个规律呢?我不是佛教徒,我也并���迷信;但是我却认为,因缘关系或者缘分——哲学家应该称之为偶然性吧——是无法抗御的,也是无法解释的。
    目录
    学术研究的发轫阶段
    负笈德意志
    进入哥廷根大学
    入学5年内我所选修的课程
    梵文和巴利文的学习
    吐火罗文的学习
    其他语言的学习
    博士论文
    *早的几篇德文论文
    十年回顾
    回到祖国
    1946年-1949年
    1950年-1956年
    1957年-1965年
    1966年-1977年
    1978年-1993年
    总结
    本书的写法
    我的学术研究的特点
    我的研究范围
    学术研究发展的轨迹——由考证到兼顾义理
    我的义理
    一些具体的想法
    重视文化交流
    佛教梵语研究
    吐火罗文
    《糖史》
    抓住一个问题终生不放
    搜集资料必须有竭泽而渔的气魄
    我的考证
    学术良心或学术道德
    勤奋、天才(才能)与机遇
    满招损,谦受益
    没有新意,不要写文章
    对待不同意见的态度
    必须中西兼通,中外结合,地上文献与地下考古资
    料相结合
    研究、创作与翻译并举
    附录一:季羡林先生1994年—2007年发表及出版的学术及文学作品
    附录二:季羡林教授所获奖项
    编后记
    编辑推荐语
    研究学问是我毕生兴趣之所在,我的几乎全部的精力也都用在了这上面。
    对研究人文社会科学的人来说,资料是*重要的。
    关于考证,我又要引用胡适先生的两句话:“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
    我希望我们年轻的学者,不管你是哪一门,哪一科,尽快掌握外语,只有这样,中国的声音才能传向全球。
    有时候,搞那些枯燥死板的学术研究疲倦了,换一张桌子,写点散文,换一换脑筋,就像是磨刀一样,刀磨过之后,重又锋利起来。回头再搞学术研究,重新抖擞,如虎添翼,奇思妙想,纷至沓来,亦人生一乐也。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