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中庸的思想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中庸的思想

  • 作者:陈赟
  • 出版社:北京三联出版社
  • ISBN:9787108028457
  • 出版日期:2007年12月01日
  • 页数:319
  • 定价:¥25.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108028457
    • 作者
    • 页数
      319
    • 出版时间
      2007年12月01日
    • 定价
      ¥25.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本书通过上下通达这一角度考察《中庸》的思想,体现了独特的视域。一般认为,相对于基督教背景下的两个世界,中国的思维似乎侧重于打通二者的界域。上下之间、天地之际的沟通何以可能、如何实现?这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作者从中庸的分析入手,提供了一种富有新意的解释框架。
    文章节选
    一 “中庸”与“中国”:通向中国思想的谱系
    在基于汉唐时代学人为主注疏而形成的经典解释系统“十三经注疏”中,《中庸》是《礼记》的一篇,是礼学体系的一个部分。但到了宋明时代随着另一解释系统“四书五经”的开成,它又被从《礼记》中抽离出来,单独成篇,并被纳入到“四书”学体系中,成为“经典中的经典”。《中庸》或“中庸”本身在中国思想中的特殊位置有关。事实上,在朱熹的《中庸章句序》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到这样的理解:与其他经典不同,《中庸》书写的乃是历代圣贤相互传承的心法,下百它体现了中国思想之为它自身的那个特性。
    朱熹的原话是这样说的:
    中庸何为而作也?子思子忧道学之失其传而作也。盖自上古圣神继天立极,而道统之传有自来矣。其见于经,则“允执厥中”者,舜之所以授禹也。尧之一言,必如是而后可遮几也。……
    夫尧、舜、禹,天下之大贤也。以天下相传,天下之大事也。以天下之在圣,行天下之大事,而其授受之际,丁宁告戒,不过如此。由天下之理,岂有以加于此哉?自是以来,圣圣相承:若成汤、文、武之为君,皋陶、伊、傅、周、召之为臣,既皆以此而接夫道统之传,若吾夫子,由虽不得其位,而所以继往圣、开来学、其功反有贤于尧、舜者。……
    目录
    自序
    导言
    第1章 上下通达:“中庸”或中国思想的内在���域
    一 “中庸”与“中国”:通向中国思想的谱系
    二 理学视野中的“中庸”观念——以朱熹为**
    三 上下通达:“中庸”的总体性筹划
    第2章 “命—性—道—教”:“文”的境域
    一 “上下通达”与“与于斯文”
    二 “文”的思想:历史过程与逻辑展开
    三 “文明以止”:或“文—王”所以为“文—王”的奥秘
    四 “命—性—道—教”:“人文”境域的打开
    第3章 “文”与“德”:中庸之道的真正困厄
    一 “中庸”之不可能及其所以可能
    二 智—仁—勇:朝向中庸的“三达德”
    三 “德”与“文”:中庸之道的真正困厄
    第4章 君子之道与文化世界的展开(上)
    一 君子之道与世界的当下接纳
    二 “以人治人”与他人的接纳
    三 素位之学:君子之道的远近之维
    第5章 君子之道与文化世界的展开(下)
    一 鬼神之德与事物的接纳
    二 鬼神、文化生命与存在方式上的远方
    三 孝、历史文化意识与礼乐生活境域
    四 诚、文化生命与政教生活
    第6章 中庸之道为什么必须以诚为基础
    一 接纳世界为什么以诚为基础
    二 “天道之诚”总是向着“诚之”者
    与 “思诚”者开放
    三 为什么接收天道之诚也就是接收
    万 物之各正性命
    四 为什么真正极高明者总是道中庸
    五 世界在“诚”中开放为“大明终始”的历程
    第7章 中庸之道:作为一种全面深邃的文化理想
    一 “致广大而尽精微”的文化理想:当下地打开天下,个体地接纳全体
    二 “艺”:中庸之道的当下抵达
    三 至德无文:文明的盛极之处到来的总是质朴
    四 中庸之道与现代世界:是什么使中国和自身脱离
    后记
    参考文献
    索引
    出版后记
    编辑推荐语
    在占有大量古典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本书对《中庸》作出了具有一定创造力与理论深度的独特解读,将中庸理论为上下(古今,天地)通达的智慧,从而实现了对已有《中庸》研究框架与模式的突破。这部著作展示了作者的人文关怀和当下关怀,在古典哲学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前沿性。
    ——郭齐勇
    本书通过上下通达这一角度考察《中庸》的思想,体现了独特的视域。一般认为,相对于基督教背景下的两个世界,中国的思维似乎侧重于打通二者的界域。上下之间、天地之际的沟通何以可能、如何实现?这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作者从中庸的分析入手,提供了一种富有新意的解释框架。
    ——杨国荣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