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尊佛的皇帝
QQ咨询:
有路璐璐:

尊佛的皇帝

  • 作者:韩养民 唐群
  • 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 ISBN:9787807135777
  •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01日
  • 页数:239
  • 定价:¥1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佛教传入中国后,首先取得帝王的支持和信奉,并逐渐成为广大民众的信仰。本书以引人入胜的故事、生动流畅的文字、精美典雅的图片,将梁武帝、隋文帝、唐太宗、唐高宗、宋太宗、元世祖、建文帝、雍正帝等二十五位皇帝尊佛的故事娓娓道来,如“在位的和尚皇帝梁武帝”“女皇身边的和尚”“七迎佛骨法门寺”“促成东西佛教交流的宋太宗”“集法王人王于一身的雍正皇帝”等等。他们在信奉佛教的同时,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亦产生着深远影响。
    文章节选
    皇宫,自古以来就是太阳底下故事*多的地方。
    佛教自传人中土后,首先和皇宫结下不解之缘,中国佛教似乎成了**文化的重要内容,抹上了强烈的政治色彩。石勒、石虎父子与佛图澄结缘就是典型一例。
    (一)乱世国君--石勒、石虎
    在两晋之际,汉人纷纷南下,北方中原与巴蜀地区,内迁的匈奴、羯、鲜卑、氐、羌等少数民族政治集团和西晋的残余势力,经过长期的混战,相继建立了许多割据政权,中原成了“五胡”轮流出场的战乱舞台,史称“五胡十六国”。
    当此之时,一些西域高僧,也随之进人中土,开拓了传教的新局面。
    那时,北方少数民族的割据政权,尽管四分五裂,混战不已,但有一共性,各政治集团大都扶植佛教,后赵石勒(274-333)父子重用佛图澄,前秦苻坚重用道安,后秦姚兴重用鸠摩罗什,南燕慕荣德重用僧朗。这些名僧都可以参决**大事,使东晋十六国时期在佛典翻译、教义的研究以及佛教信仰的普及,都较汉魏时代有较大发展,成为*有影响的宗教。
    十六国时国君尊佛者首推石勒。石勒(274-333),字世龙,是上党郡武乡(今山西榆社北)的羯人,是后赵政权的创立者。石勒父祖虽曾任部落小帅,但家贫,自幼为人佣耕,不识文字,当过小贩。二十多岁时被晋并州刺史司马腾捕捉,掠夺至茌平(今山东阿北)为奴。石勒为晋军所迫,召集王阳、郭敖、郭黑略等十八人劫掠为盗,号称“十八骑”。适逢匈奴族刘渊起兵,石勒与牧���汲桑等聚众起事,攻破邺城,杀晋新蔡王司马腾,焚烧宫室,掳掠妇女珍宝无数。后失败投奔刘渊(?-310)为辅汉将军,封平晋王。后刘渊在左国城(今山西离石东北)称王,建立国号为“汉”,他受命东攻晋、赵、魏等州,攻城掠地,杀晋太尉王衍、王浚等重臣数人,屡立战功。不久,兼并王弥、侯脱等割据势力。石勒在与晋军与其他少数民族割据集团斗争中扩大了自己的力量。当刘渊侄刘曜(?-329)建立前赵时,石勒与刘曜断绝君臣关系,于大兴二年(319年11月),称大将军、大单于(胡人*高称谓)、领冀州牧,自封赵王,建立后赵国,以襄国(今河北邢台)为都,以张宾为大执法,总朝政,史称“后赵”。太和元年(329)灭前赵,占有北方大部分地区。太和三年(331)2月称大赵天王,仍以襄国为都。9月,即皇帝位,以次子石弘为太子,以养子石虎为单于之辅,都督禁军诸军事。
    石勒建国,礼待士人,军政之暇,喜听人读《汉书》,评论古今帝王善恶。建太学,选士人为师,讲授经史。与此同时,核查户口,劝课农桑。经过长期战乱,东北方较大范围内,出现了一个相对安定的局面,给庶民百姓稍事休整、恢复生产的机会。
    建平四年(333)石勒死,其子石弘即位。石虎专权,自任丞相、魏王、大单于、加九锡,专擅朝政,无恶不作。次年,石虎废杀石弘,称居摄赵天王,改元建武。建武二年(335)迁都邺(今河南临漳西南)。
    石虎(295-349),字季龙,是石勒养子,长期随石勒征战杀伐,性残暴,每次降城陷垒之际,常大量坑杀或活埋降卒和庶民百姓,在东晋十六国时期,石勒,特别是石虎,是以残忍滥杀而**。例如:
    永嘉四年(310),石勒攻陷白马(今河南滑县,旧滑县东),坑男女三千余人。
    永昌元年(322),石虎击败晋将曹疑,疑出降,送襄国杀之,坑其降卒三万。
    石虎即位后,大兴土木,严刑酷法,滥杀无辜。
    石氏父子的倒行逆施,使社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民众怨愤,内乱不已。正是在这种充满战乱、种族矛盾尖锐、弱肉强食、彼吞此并之时,宣传善恶报应、生死轮回之说的宗教--佛教,受到社会各个**的欢迎,出现了劝说屠夫慈悲戒杀、放下屠刀的高僧--佛图澄。
    (二)佛图澄与石勒、石虎结缘
    汉魏晋时代,一批又一批异域高僧来华,但尚未形成文化氛围,只有少数**在深宫中求长寿,祈福禄,传教活动沉寂无声。到了东晋十六国,许多西域高僧除了精通佛学、医学、天文、数学,大多还具有各种神功异能,使信徒大增,塔庙日多,从而打破了佛教文化沉寂无声的气氛,让佛国的黄旗高高地飘扬在北方上空。在这次活动中,西域大和尚佛图澄功不可没。
    佛图澄(232-348)西域人,西晋、后赵时高僧。本姓帛(一说天竺人,本姓湿),自幼出家,久住敦煌。西晋怀帝永嘉四年(319),已七十九岁高龄的佛图澄,不远万里涉流沙来到洛阳,欲建寺弘扬佛法,小料遇见匈奴攻打洛阳,京城一片混乱,无奈只好潜隐草野以观时局。次年,石勒攻掠豫州诸郡,屯兵葛陂(今河南新蔡北),以滥杀树威,连沙门亦难以幸免。佛图澄见状,决心以佛教感化石勒,便杖策到军门,投奔石勒部将郭黑略,郭黑略与石勒一起聚兵,是屡建战功的“十八骑”之一。他久仰佛图澄,**相逢,喜出望外,受五戒,执弟子之礼。佛图澄常辟谷,连日不食,又通道术,预言胜负,颇为郭黑略敬重。郭黑略本是一介勇夫,忽然议论军隋,颇有见地,说得头头是道,使石勒心生疑惑,问郭黑略如何能料事如神?郭黑略直言相止.不是在下料事如神,我认识一老僧佛图澄,才智非凡,能念神咒,役使鬼怪,预卜吉凶,知千里之事。他还说将军必得天下。近日所言军事,是他所教。
    石勒一听,激动不已,令召佛图澄,卜问吉凶。佛图澄认为,石勒是不识文字的乱世枭雄,若要同他谈禅说法,无疑是自讨苦吃。老于世故的佛图澄也知道,北方游牧民族,素重巫术,敬畏通道术之人,只有用“神通”这张**,争取他的信任,凭借皇权的力量敲开北国佛文化的大门。他想到这里,便向石勒说道:“至道虽远,亦可以近事为证。”说罢,拿出随身携带食具一钵,盛水,之后烧香念咒语,不一会,水中冉冉升起一朵朵莲花,光彩耀目。
    石勒看到这种神奇的表演,惊叹折服,但真正令他感动不已的,还是佛图澄为民求雨和使石虎儿子死而复生这两件事。
    佛图澄初来石勒军营时,正值大旱,一连数月,滴雨未降,村民四处祈雨,仍不见效。石勒也很着急,佛图澄说祈雨不难,言毕便燃香念咒,刹时狂风怒吼,电闪雷鸣,大雨倾盆而降,灌溉着久旱的土地。
    石虎幼子石斌,石勒甚为喜爱。不料一日忽然暴卒。石勒说:“和尚乃国之神僧,是否有起死回生之术?”佛图澄说有,随即手持杨柳枝,口念秘咒。片刻,已死的石斌竟奇迹般地活过来了。
    这下,石氏父子心悦诚服了,佛图澄的神通变化之术,佛教神魂不灭、因果报应、三世轮回、天堂地狱之说,对长期战乱,兴衰莫测的石氏父子是一剂强心计,他们妄图祈求神奇法术来维护自己的统治,也找到了入主中原的理论依据,便皈依佛门,立即委以重任。
    佛图澄所使用的“神通”是佛教名词,亦译“神力”、“神通力”,是指通过修持禅定所得到的神秘灵力。
    *早来华传道的安世高等人,除了精通佛法外,也具有神通本领,但不敢用。他的弟子道生对神通也颇神往。
    佛图澄虽年逾古稀,却不是食古不化、恪守佛门信条的迂腐之辈,他的神通远远超过了安世高等人,几乎涵盖了佛门“六通”的全部内容。“六通”,亦称“六神通”即“天眼通”、“神足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尽通”合为“六通”。如佛图澄精于“天眼通”和“神足通”。据说他只要把胭脂调入胡麻油,涂在手掌后,即能看到千里以外的景象。一日,佛图澄与石虎正在闲谈,突然惊呼道:“幽州失火矣!”说罢急忙取水洒之,良久方说:“已得救了。”石虎派人去查问,回报说那天火从西门而起,后来忽从西南飘来一团黑云,一阵骤雨便将大火扑灭了。雨后,人们都闻到浓香的气味。
    从文献资料看,佛图澄知识渊博,社会经验丰富,精于世故,信徒众多,可以从不同渠道及时了解各种信息,因此可以对许多重大社会问题,有一比较准确的判断。例如,尚未登上王位的石勒、石虎是否能人主中原,称王称帝,信心不足,他通过郭黑略向石勒表示:“将军当略有区夏(即华夏),已应为师。”石勒听了,心花怒放。他的这番话,也给石勒以极大鼓舞。
    对石勒如此,对石虎亦不例外。建元元年(343),东晋桓温率兵北上,直入临淮,虎视后赵。此时,石虎攻前凉又遭惨败,后赵朝野人心惶惶。石虎如热锅上蚂蚁,便向佛图澄求教,佛图澄笑着说,石虎前世曾是大商人,在周宾寺举办大法会,供养十六罗汉,修下功德,经轮回转世,“后王晋地”,今世当了皇帝。佛图澄用善恶报应说,自然受到石虎的欢迎,石虎对此说深信不疑,跪而致谢。
    在后赵统治集团高层中,佛图澄通晓天文,借助方术,提醒石勒防备后患。例如永嘉六年(312),石勒率兵路过枋头(今河南浚县西南淇门渡),枋头人欲劫军营。佛图澄便对郭黑略说:“一会有贼劫营,可告知令公。”果然不出所料。石虎即位后,诸子不睦,相互争位。建武四年(337)立石宣为太子,石宣骄奢,游猎无度,密谋害死兄弟石韬,乘胜杀石虎,以登皇位。佛图澄已预料此事,提醒石虎有所防备。石宣果然诛石韬,因石虎有警惕,避免了一场杀身灾祸。
    佛图澄在后赵统治集团中,经常参与军政大事,以敢于直言著称。永嘉六年(312),晋将王浚派王昌及辽西鲜卑段氏等攻打石勒,石勒出奇不意活捉了段氏,部将人人主张杀死段氏,佛图澄力主放回段氏,与鲜卑结好。后来段氏部将归附后赵,石勒佩服佛图澄有远见卓识。大兴二年(319)石勒自称“赵天王”,即皇帝位后,“有事必咨而后行”,对佛图澄更为敬重。
    佛图澄为了取信于石勒、石虎,也经常为石氏政权策划谋略,增强信心。如咸和三年(328),前赵国君刘曜亲率大军进攻洛阳,石勒也不甘示弱率兵救洛阳,文武近臣闻讯无不反对,惟有佛图澄力排众议,认为此次出兵必获全胜。石勒采纳高僧之言,果断做出迎敌决策。双方交战,前赵兵大败,生擒刘曜,士卒伤亡五万余人,前赵亡国,石勒对佛图澄坚信不疑。
    石虎即位,尽管专权横行,但对佛图澄更加敬重。史载,他迁都于邺后(今河南临漳西南),“倾心事澄,有重于(石)勒。”并下诏允许各族庶民皆可出家为僧。《高僧传》也说石虎曾下诏称“和上国之大宝,……特请和尚穿绫锦,乘雕辇”。每次朝会,常侍以下皆助推辇,太子诸公搀扶而上到了会场,掌朝仪者,高声唱道:“大和尚到!”所有文武官员,必须起立致敬,以示大和尚尊贵。石虎又令司空李农每天早晚向大和尚问候,太子诸公每五日去大和尚处探望一次,面聆教诲。可见此时佛图澄德高望重,君臣礼遇日隆。
    (三)弘扬佛法
    十六国时期,战乱不已。石勒、石虎又以暴虐残杀著称。佛图澄看到石氏军阀屠杀民众,决心取信于石氏,旨在以佛教感化石勒,使其有所节制,以便在后赵政治集团扶持下从事传教活动,因而后赵占领地区佛教信众迅速增加,寺庙日多。
    佛图澄是后赵政权下的宗教活动家,他在参与石氏的军政机要中,经常讲“佛法不杀”,以佛教慈悲戒杀感化石氏父子,劝他们施行“德化”、“不杀”、“不为暴虐,不害无辜”、“省欲兴慈”,为此他救活了不少人,使佛教更广泛地在民间传播。在其影响下,后赵统治者正式允许汉人出家为僧。石虎也成为中国历史上**个明令允许百姓出家的君主。
    由于佛图澄的说教受到了石勒、石虎的欢迎和信任,与后赵王室的达官显贵的关系也日益密切。据《高僧传》等文献记载,精通医术的佛图澄因救活石虎爱子石斌,被石氏父子视为“神人”,支持他建寺收徒,甚至还把王室幼子送到寺院中请“神僧”教养。每逢“佛诞节”(当时南朝佛诞节在二月初八)石勒等政要还到寺院参加浴佛仪式,为**诸子发愿祈福。这**,寺院还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石虎执政时,还命尚方令解飞做了一个迎送佛像的檀车,檀车制作精巧,高丈余,长二丈,四轮作金佛像,坐于车上,九龙吐水灌之,又作木道人,以手摩佛心腹之间。又有十余木道人披袈裟绕佛,行于佛前,揖手礼佛;又以手撮香放人炉中。车行木人亦行,龙吐水,车停则人止。这种供人迎送礼拜的“像车”,与《佛国记》中所载的于阗(今新疆和田)人所举行的“行像”仪式大致相仿。
    由于佛图澄既博学,精通佛教经典,又会神功异能,使后赵朝野看到了一个神秘幽远的佛国世界,博得中原地区和西域佛学者的敬重,一时间后赵俨然成了佛教之国,佛图澄所住的邺宫寺成为江北佛教**。他门前弟子常有数百人,前后门生累计达万人之多,不仅有周边的信徒,还有来自天竺、康居等地的佛门高僧,他们不远万里慕名投奔佛图澄门下受业。弟子中有声望者当推道安、僧朗、法雅、法汰、法和等。其中道安(312-385)是前秦的传法**、苻坚的*高政治顾问,影响较大,有“东方圣人”之誉。僧朗名震中原,无人不知,苻坚、晋武帝、成帝、魏太祖、南燕的慕容德等五个帝王都想争供他。法雅、法汰、法和等都是有才干、学识渊博的高僧,分布全国各地从事传教,都是活跃于佛教界的俊才。
    在后赵集团的支持下,佛图澄与弟子在后赵创立佛寺893所,是佛教传人中原以来的*高数字。
    晋穆帝永和四年(348)十二月八日,神僧佛图澄已一百一十七岁了,他对弟子法祚说,祸乱将至,石氏当灭,我将于未乱之前,先行化去。言罢,派人去向石虎告别:生命无常,贫道化期已至,天道难违。石虎闻讯,即来拜见。佛图澄见了石虎开示道:我们缘分已定,非人能延,陛下要好自为之。说罢奄然坐逝于邺宫寺。石虎如丧考妣,全国举哀,予以厚葬。
    (四)功德无量的佛图澄
    两晋之际,战乱方兴,生灵涂炭,佛图澄同情民众,敢于以佛教感化滥杀无辜的屠夫--石勒、石虎,从而使其暴行有所收敛,缓和民族矛盾,百姓受益,其精神难能可贵,功德无量。
    当我们站在历史的长河中,审视佛图澄,可以看出,他以僧人身份利用神通异术、智谋策略,令后赵皇帝稽首,成为**军政顾问,备受尊崇。他利用这一地位,推动佛教在中国立足、传播和发展,可见他是杰出的社会活动家,**的中国佛教学者,**使佛教成为官方支持的宗教,所以任继愈先生在《中国佛教史》二卷中说:
    佛图澄是中国佛教史上**个争取封建*高统治者把佛教纳入**保护之下,利用**力量帮助佛教发展的僧人。
    这个评价是公允的。
    ……
    目录
    佛教东来(代序)
    一、石勒与佛图澄结缘
    二、动干戈争夺高僧的皇帝
    三、在位的和尚皇帝梁武帝
    四、发愿弘扬佛法的隋文帝
    五、称菩萨戒弟子的隋炀帝
    六、护法仁君唐太宗
    七、促成译经大业的唐高宗
    八、女皇身边的和尚
    九、模范佛教帝王唐中宗
    一○、礼遇佛僧的唐玄宗
    一一、因国难崇佛的唐肃宗
    一二、一度为僧的唐宣宗
    一三、崇佞佛教的唐懿宗
    一四、七迎佛骨法门寺
    一五、促成东西佛教交流的宋太宗
    一六、从皇帝到高僧的宋恭帝
    一七、奉喇嘛为帝师的元世祖
    一八、皇觉寺走出的沙弥皇帝朱元璋
    一九、永乐皇帝的佛教情结
    二○、逃出宫门难觅踪迹的建文
    二一、前生的确是僧的顺治帝
    二二、与山结佛缘的康熙皇帝
    二三、集法王人王于一身的雍正皇帝
    二四、与喇嘛结缘的乾隆皇帝
    二五、慈禧老佛爷
    编辑推荐语
    皇帝尊佛,由来已久——隋文帝发愿弘扬佛法,唐肃宗因国难崇佛,元世祖奉喇嘛为帝师,雍正皇帝集法王人王于一身…… 本书以引人入胜的故事、生动流畅的文字、精美典雅的图片,将梁武帝、隋文帝、唐太宗、唐高宗、宋太宗、元世祖、建文帝、雍正帝等二十五位皇帝尊佛的故事娓娓道来。他们在信奉佛教的同时,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亦产生着深远影响。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