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音乐学之统合
QQ咨询:
有路璐璐:

音乐学之统合

  • 作者:修海林
  • 出版社:上海音乐出版社
  • ISBN:9787807512615
  • 出版日期:2008年07月01日
  • 页数:555
  • 定价:¥70.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为“中国音乐学院丛书”中的一本。全书分中国音乐史学、音乐美学、美育理论与音乐教育学、音乐传播学等五个模块,主要内容包括美育与音乐教育的若干理论问题,远古至西周四声音阶观念的形成及其历史地位,江文也的音乐思想,历史文献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音乐存在的听觉感知基础,有关《声无哀乐论》音乐美学思想评价的若干问题,音乐学领域中的传播学研究,新潮音乐评论中的几个问题等。
    文章节选
    中国音乐史学
    郑风郑声的文化比较及其历史评价
    前言
    自先秦以来,历史上的“郑卫之音”问题,曾引发不少哲人儒者的评论阐发,或引经据典考其始末,或论古及今再生新意。仅孔子“郑声淫”一语,便有古今诸家的多少议论!其研究视角多样、结论殊异,引申开去的问题也就更多了。就音乐史的研究讲,此课题既与音乐的文化学、美学的研究直接相关,亦与音乐的风格、形态的研究有某种联系。本文的论述,不从如何理解、评价孔子“郑声淫”含义的角度切人、展开,而是尝试在历史的音乐生活中分析郑风、郑声的不同文化属性,并给予一定的历史评价。这意味着研究并非单纯是史料的解释与互证,而是将人的音乐活动,置于一定的文化背景中,考察其外现的及至心理的行为方式。为此也必须引进某些民族学、人类学的方法,与文献的研究互证互补,综合考察,在历时的过程中展现共时的文化现象。作为尝试,不当之处,还望识者赐教。
    一、郑风的文化背景及其行为方式
    今人考察郑风可作直接依据的材料,是传世儒家典籍、古代**部乐歌总集《诗经》中的《郑风》部分。“风”的原生态,是土生土长的民歌风谣。但是请注意,这类民歌风谣一旦经采诗��官或编删者的文字雅译、消除方言歧异,在形式上是换了新妆的。《诗》的作品范围在时间跨度上约七百年,空间上所涉地域亦广,然其语言押韵的范围始终一致,显然是整理加工所致。如此看来,仅就“郑风”的概念界定而言,既有采诗前便存在于民俗音乐生活中的郑风,又有采诗后存在于诗乐活动中的郑风。若以实际生活中的郑风为研究对象,二者皆需考察而不可缺一。
    ……
    目录
    中国音乐史学
    远古至西周四声音阶观念的形成及其历史地位
    郑风郑声的文化比较及其历史评价
    曾侯乙编钟六阳律的三度定律及其音阶形态
    “声曲折”概念的重新界定与音韵学研究视点
    古代乐舞曲体的特点
    古乐曲中“解”的结构与功能
    古乐中“二曲合套”的对比性曲体结构
    对中日唐代琵琶谱研究差异的探讨
    宋代词乐的创作特点
    宋代杂剧南传形式的文物遗存——四川大足石窟“六师外道谤佛不孝”群像考
    古代声乐演唱理论拾穗
    关于戏曲音乐“一曲多用”问题的若干断想
    论王光祈的音乐思想
    江文也的音乐思想
    郭兰英的艺术道路及其成就
    吕骥的大型合唱曲《凤凰涅槃》
    杜鸣心的钢琴协奏曲《春之采》
    课题、方法、智力结构——音乐史研究札记三则
    历史文献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
    对古谱译解与音响再现学理层面上的几点认识
    从人的音乐活动出发考察音乐史
    在历时中展开共时——为中国音乐史研究开拓新路径的感想
    中国音乐史学科发展前瞻十要点——“哲学、美学、音乐学学术前沿 成果报告会”演讲提纲
    关于中国音乐“双文化”现象的若干思考
    音乐美学
    音乐美学理论新构
    “反映论”与“主体论”——对美学哲学基础的思考
    谈“音心对映论”之争
    音乐存在的听觉感知基础
    音乐存在方式“三要素”与音乐美学研究
    音乐存在方式“三要素”是如何提出来的
    “乐本体”与“音本体”:中西音乐学的分水岭
    从美学的角度看世纪之交的中西音乐问题
    关于中国音乐美学史研究对象的思考
    关于“音乐是什么”的理论模式及其不同思考方式——《关于民族音乐学的一种理论》的读书笔札
    “乐”作为文化行为方式的存在——答刘再生《<声无哀乐论〉今译》“编者按”兼及今译的概念理解问题
    对茅原《仲德周年祭》一文中有关《声无哀乐论》研究评价的答复
    有关《声无哀乐论》音乐美学思想评价的若干问题
    美育理论与音乐教育学
    美育与音乐教育的若干理论问题
    美育在我国教育方针中的存在及其理论表述
    “人”与“艺”:中国传统音乐教育两种体系的存在与启示
    蔡元培的音乐美学理论与实践
    对《论蔡元培与中国近代音乐——兼评修海林(蔡元培的音乐美学理论与实践)》一文责难的答复
    在学术争论中相切磋、辨得失——对黄旭东《尊重史实讲求逻辑》一文的答复
    赵讽的音乐教育思想及其教育成就
    关于**《艺术课程标准》研制的思路与认识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以我院音乐教育学“三课”的设置和教学实践为对象
    音乐传播学
    音乐学领域中的传播学研究
    多元文化中的定位与选择——电视综合艺术节目的文化属性刍议
    音乐评论
    民族器乐的继承与开拓——张维良笛箫音乐会随笔
    新潮音乐评论中的几个问题
    汲取传统菁华基础上的新释——宋飞二胡独奏音乐会随笔
    “体系让位于探索”的探索——评于润洋《音乐美学史学论稿》的美学部分
    考详证实、经世致用——评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论》
    贯中西志举华音、治乐学黄钟流韵——为中国现代音乐学奠基人王光祈音乐论集的出版而作
    词中廖先生——为廖辅叔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作
    冯文慈先生的教学与治学——在冯先生身边学习的心得体会
    美学的实践与实践的美学——赵宋光先生美学成就片谈
    走出迷雾:关于王洛宾转让民歌版权的思考
    附:修海林音乐学著述文目索引(1984—2007)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