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诸子百家与文化元典
QQ咨询:
有路璐璐:

诸子百家与文化元典

  • 作者:周满江
  • 出版社:济南出版社
  • ISBN:9787807102472
  • 出版日期:2008年04月01日
  • 页数:254
  • 定价:¥33.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807102472
    • 作者
    • 页数
      254
    • 出版时间
      2008年04月01日
    • 定价
      ¥33.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文化中国:永恒的话题丛书》以高文化品位为内涵,从文化的特定视角来重新解读(而非直接面对)某些重大的历史或文化主题,特意选择那些人们普遍感兴趣即茶余饭后可供谈资的历史事件或人物作为题材,以确凿的史料为根基,用新的视角或现代意识,采取富有文采、生动流畅的散文笔法和图文并茂的形式,对其进行历史阐释和文化反思,折射出某些文化精神。浓郁的文化观照和历史反思是该丛书的特色。该丛书强调“可操作性和持续发展的张力”,即灵活多样和巨大的包容性,作为一个长期的品牌选题,视具体情况,分为若干辑陆续推出,逐步完成对文化中国重大历史、文化主题的另样解读,形成一个大众精品系列群。该丛书已出版三辑19册。本书为丛书的其中一册。
    文章节选
    一 先秦礼乐文化的嬗变
    王国维的《殷周制度论》说:“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殷、周间之大变革,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姓一家之兴亡与都邑之移转;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周在政治上虽然是殷的一路诸侯,但由于地域辽远,关山阻隔,生存条件不同,而产生了不同的文化思想。《诗经·大雅》中的一些诗篇记录了周人发展的历史,如《生民》、《绵》、《公刘》、《皇矣》、《大明》等,从周始祖后稷的诞生到武王伐纣,全面地描写了周人的发展史。从这些诗中可以看到周人的尊祖、重民、勤劳与勇于革新的精神。这些精神使周人得以持续发展,日益强大,威望日高,并*终推翻腐败的殷纣王的统治,建立了一个新王朝——周。这个新王朝的建立,为中国带来了新的政治和新的文化精神,不仅得到当时百姓的拥护,也深得后世学者的赞扬,特别是儒家学者更是对其赞美有加,一直以之作为驱除暴君、实行王道的典��,并赞之为“革命”,意为实施变革顺应天命。灭纣的行动既然上应天命、下合人意,周文王与周武王也因此被列入圣王的行列。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这样的“革命”反复多次发生过。随着革命的完成,文化上也会出现了一些新特征,因为革命者或征服者总是要把自己的文化或多或少地带进失败者原有的文化中,与之融合,或使旧文化呈现一些新面貌,或喧宾夺主地使征服者的文化占领统治地位。但不管出现哪种情况,对原有文化的继承都是不可避兔的,即使是天才,也不可能抛开整个**民族的传统,而独自创造一种文化。就连我们说的话、想的问题、做的事情,都与祖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后人的生活与前人的生活之间存在着一个实在的历史延续。这是大家都熟知的事实。所以,新朝代的胜者在根据时代的需要建树其新文化时,都离不开前朝的文化典籍,特别是在中国这个很重视传统的**更是如此。
    先秦时代的春秋以前,由于奴隶主**的统治比较稳固,学在官府,王官文化统治着一切,没有学者独立思考的余地。从春秋时代开始到战国末年,这五百多年间,由于东周王朝的衰落,学术得以下移,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景象。这时,学派林立,著述自由,智慧之光照亮了沉沉大地,具有经典价值的著作相继涌现,出现了一个文化元典创立的时代。此后的三千多年间,由于汉王朝儒家专制地位的确立,极少出现新的文化元典,学者多是在阐释先秦这些元典的过程中来完成新文化的建树。这样做自然有利有弊。章太炎在《诸子学略说》中有一段话说:
    ……
    目录
    引言
    一 先秦礼乐文化的嬗变
    周公制礼作乐
    礼崩乐坏与礼仪典籍(三礼)的整理
    孔子的“克己复礼”教育
    二 先秦诸子的德治与法治之辩
    仁爱、兼爱与自爱之辩
    行仁政与行法治
    从“坐忘”到无为而治
    三 天命、术数与政治伦理
    洪范九畴与政治原理
    五行相杂与和谐发展
    《周易》与天命预测
    邹衍的五德终始说与改朝换代
    四 君主专制与民本思想
    内圣外王与天下为公
    君权与以民为本
    儒法学者的治民思想
    民本思想的历史命运
    五 孔子及儒学的神圣化
    天命的圣人与读经的圣人
    君主集权与儒术的独尊
    董仲舒与经学的神圣化
    公孙弘与儒法并举
    六 卫道精神与逍遥隐逸
    守死善道与明哲保身
    在势利中全真保性
    淡泊荣利与乐天知命
    七 和则生物,同则不继
    文化精英的忧患与反思
    进化论与革新思潮
    传统思想与西学的融合
    八 中和之美与自然之美
    孔门的乐教与诗教
    诗教与温柔敦厚
    庄子的自然之美
    结语
    年表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编辑推荐语
    本书审视了中国古代文化元典产生、发展的历程,认为其间含蕴着一种道德之善与精神之美,无论在治世还是乱世,都具有匡时救世的意义。而在春秋战国时代,思想活跃,百家争鸣,诸子竞相创新,形成浪潮。儒、道、墨、法、阴阳五大派相互批判,又逐渐融合,*终结构成中国文化的主流,即文化元典精神。悠久的中华文明便是在这些元典精神的承传支撑下,与时俱进,吐故纳新,逐渐地发展起来的。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