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国学新读大讲堂—颜氏家训全书
QQ咨询:
有路璐璐:

国学新读大讲堂—颜氏家训全书

  • 作者:司马哲
  • 出版社:中国长安出版社
  • ISBN:9787801759160
  • 出版日期:2009年02月01日
  • 页数:311
  • 定价:¥39.8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颜氏家训》既然名为家训,作者之意便在使子孙能够继承先辈的事业,保住既有的社会地位。为此,作者自然会要求子孙恪守儒家思想所包含的各种伦理道德规范,以立足于险恶复杂的社会而不至倾覆。儒家思想在今天来看固然有消极落后的成份,但本书中很多方面却是值得我们借鉴继承和发扬光大的,如重视教育、鼓励勤学、重视家庭和社会关系的和谐,重视对儿女道德品质的培养等等;又比如书中论及躬俭节用、慎于交友、礼貌待客、爱护书籍以及主张薄葬、反对迷信等等,都是值得今人借鉴参考的。
    颜之推以学问广博著称。《颜氏家训》中《书证》篇考据名物,讨论语词训诂,《音辞》篇辨析声韵,“斟酌古今,掎摭利病”,都颇具精义,反映出颜氏广博的学识和较深的造诣。《颜氏家训》涉及范围极广,其中包括地域风俗的介绍,佛理的论证,文字、声韵的校勘等。国学大师王利器曾高度肯定了《颜氏家训》一书的历史文献价值,指出该书对研究南北诸事、《汉字》、《经典释文》、《文心雕龙》等专门学问,有重要参考价值,并专门指出《颜氏家训·音辞》一篇“尤为治音韵学者多当措意”。
    文章节选
    序致**
    题解
    本篇是全书的序,作者交代了自己的写作意图,亦即点明了做此家训的目的,并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了一个人从小接受良好教育的重要性。首先,作者明确表示,自己写此书的目的在于继承先贤之传统,“以整齐门内,提撕子孙”,是为了教育自家儿孙晚辈。由于施教者与受教者的这层关系,如果抽象的说教可以变成娓娓而谈的家常话,这就比外人空讲“师友之诫”、“尧舜之道”更切近受教者,因而也更容易收到好的实际效果。其次,作者坦陈自己的人生经历,特别是自己从九岁到十八岁这段时间之内的经历:由于父母去世,兄长“有仁无威,导示不切”,加之“颇受凡人之所陶染”,所以养成了一些坏毛病,等到长大成人以后再想改掉已经是很困难了。作者将自己的人生曲折尽数告诉给自己的子孙,将自己的心与子孙的心相沟通,并诚恳地告诫子孙:富有教益的人生感受,不仅仅是来自书本,也来自于痛苦的人生经历。“追思平昔之指,铭肌镂骨,非徒古书之诫,经目过耳也”。总的意思就是要告诫子孙,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作者的这些议论即使拿到今天来说也是十分适用的,也十分中肯。
    我们不得不承认,现代社会中的家长也很注重对子女的教育,但他们却往往把子女受教育的责任完全推给了学校,这是一种非常不负责任的表现。言传身教才更有效果,父母是孩子的**任老师,也是*好的老师,在对孩子的教育方面,家长更应该承担起重要的责任来。
    原文
    夫圣贤之书,教人诚孝①,慎言检迹②,立身扬名③,亦已备矣。魏、晋已④来,所着诸子⑤,理重事复,递相模数⑥,犹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⑦。吾今所以复为此者,非敢轨物范世也⑧,业以整齐门内⑨,提撕⑩子孙。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禁童子之暴谑(11),则师友之诫,不如傅婢之指挥(12),止凡人之斗阋(13),则尧、舜之道,不如寡妻之诲谕(14)。吾望此书为汝曹之所信,犹贤于傅婢寡妻耳。
    注释
    ①诚孝,即忠孝,隋人避文帝父杨忠讳改为“诚”。②行为自持:不放纵的意思,是六朝和隋朝时期的习惯用语。③立身:立业。④已:通“以”。⑤诸子:下同。原指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这里指魏晋以来的人们阐述儒家学说的著作。⑥模敩:模拟,仿效。教与效同。⑦犹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这是六朝、隋、唐时期的习惯用语,比喻重复他人的所作所为而没有创新。⑧轨物:作为事物的规范。范世:作为世人的典范。⑨业以整齐门内:就是说要以整齐门内为事。业,事。⑩提撕:扯拉,提引。引申为提醒,教诲。(11)暴谑:胡闹嬉笑。(12)傅婢:就是侍婢。(13)斗阋:指家庭内部兄弟之间的争执。(14)诲谕:教诲训谕。
    译文
    圣贤的书籍,教诲人们要忠诚孝顺,说话要谨慎,行为要检点,建功立业使名播扬,所有这些也都已讲得很全面详细了。而魏晋以来,所作的一些诸子书籍,类似的道理重复而且内容相近,一个接一个互相模仿学习,这好比屋下又架屋,床上又放床,显得多余无用了。我如今之所以要再写这部《家训》,并非是敢于给大家在办事为人处世方面做什么规范,而只是用来整顿家风,教育子孙后代。同样的言语,因为是所亲近的人说出的就相信;同样的命令,因为是所佩服的人发出的就执行。禁止小孩的胡闹嬉笑,那师友的训诫,就不如婢女的指挥;阻止俗人的打架争吵,那尧舜的教导,就不如妻子的劝解。我希望这《家训》能被你们所遵信,不过是希望它胜过婢女对孩童、妻子对丈夫所起的作用而已。
    原文
    吾家风教,素为整密。昔在龆龀①,便蒙诱诲;每从两兄②,晓夕温凊③。规行矩步④,安辞定色⑤,锵锵翼翼⑥,若朝严君焉⑦。赐以优言,问所好尚,励短引长,莫不恳笃。年始九岁,便丁荼蓼⑧,家涂⑨离散,百口索然⑩。慈兄鞠养,苦辛备至;有仁无威,导示不切。虽读《礼》、《传》(11),微爱属文(12),颇为凡人之所陶染,肆欲轻言,不修边幅(13)。年十八九,少知砥砺(14),习若自然(15),卒难洗荡。二十已后,大过稀焉(16);每常心共口敌(17),性与情竞(18),夜觉晓非,今悔昨失,自怜无教,以至于斯。追思平昔之指,铭肌镂骨(19),非徒古书之诫,经目过耳也。故留此二十篇,以为汝曹后车耳(20)。
    注释
    ①龆龀(tiaochen):本义指儿童的乳齿脱落,长出恒齿,这里指童年。②两兄:指颜之仪、颜之善两兄弟。③晓夕温清:即依照礼节侍奉父母。④规行矩步:指行动规矩,举止端正。规,本义是圆规。矩,本义是直尺。这里引申为规矩礼仪法则。⑤安辞定色:言辞稳重,仪容整齐。⑥锵锵:指步履有节的样子。翼翼:恭敬的样子。⑦严君:父母为全家所尊,就如同**有严明的君主。所以古代称父母为严君。后来多专指父亲。⑧丁:当,碰上。荼蓼:处境艰苦。这里比喻丧失了父亲。⑨家涂:家道。⑩百口:全家。古代大家庭人口众多,所以称百口。(11)《礼》、《传》:指《周礼》和《春秋左传》。(12)属文:联字造句,使之相属,成为文章。就是写文章的意思。(13)不修边幅:比喻不注意衣着、仪容的整洁。边幅,布帛的边缘。(14)少:同“稍”。砥砺:原指磨刀石,这里是磨炼的意思。(15)习若自然:习惯成自然。(16)大过稀焉:指很少犯错误。(17)心共口敌:意思是说口容易说出话来,而心就是负责来制约它的。(18)性与情竞:意思是人的理性和情欲是处于一种相互对立、相互竞争、此消彼长的矛盾中的。(19)铭肌镂骨:铭、镂都是刻的意思。铭肌镂骨,形容印象深刻,永志不忘。(20)以为汝曹后车耳:后车,后继之车。意思是提供给你们作为借鉴。
    译文
    我家的门风家教,向来严整周密,在我还小的时候,就受到诱导教诲。每天跟随两位兄弟,早晚孝顺侍奉双亲,言谈谨慎,举止端正,言语安详,神色平和,恭敬有礼小心翼翼,好似拜见尊严的君王一样。双亲经常劝勉鼓励我们,问我们的爱好崇尚,磨去我们的缺点,引导我们的特长,都既恳切又恰当。
    当我九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了,家庭陷入困境,家道衰落,人口萧条。哥哥抚养我,极其辛苦,他有仁爱而少威严,引导启示也不那么严切。我当时虽也诵读《周礼》、《春秋左传》,但又对写文章稍有爱好,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世人的影响。欲望放纵,言语轻率,且不修边幅。到十八九岁,才稍加磨砺,只因习惯已成自然,短时间难于去除。直到二十岁以后,大的过错才较少发生,但还经常心是口非,善性与私情相矛盾,夜晚发觉清晨的错误,今天悔恨昨天犯下的过失,自己常叹息由于缺乏教育,才会到这一地步。回想起平生的意愿志趣,体会深刻,不比那光阅读古书上的训诫,只是经过一下眼睛耳朵而已。所以写下这二十篇文字,给你们作为鉴戒。
    故事
    教育子女要从小抓起
    中国人历来就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父母对孩子常常语**长,寄予厚望。古往今来,流传着不少发人深省的教子篇章。
    三国时代,诸葛亮写了《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大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这是诸葛亮告诫其子诸葛瞻的一封信。据《蜀志》所载:“亮先未有子。”后来有了儿子,但并不溺爱:“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对儿子了解深刻,虑其成长,这正是诸葛亮爱子和教子的出发点,因而一反“望子成龙”的传统观念,提出了“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教育观点,要求儿子修身养德,勤学苦练,立志成才。
    宋朝寇准的母亲曾写了一首**的示儿诗,叫《寒窗课子图》:“孤灯夜读苦含辛,望你修身为万民,勤俭家风慈母训,他年富贵莫忘贫。”寇准自幼丧父,家境贫寒,靠母亲织布度日。后来寇准考中进士,他不忘慈母教诲,为官清廉,成为北宋贤相。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曾写了《冬夜读书示子聿》:“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诗人告诫儿子(子聿),做学问要在少壮时下苦功,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还是肤浅的,要真正掌握知识必须重视实践。陆游在临终前还写下一首传诵千古的《示儿》诗:“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诗人念念不忘收复失地、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大业、教育儿子坚持抗战,报效**。
    ……
    目录
    **卷
    序致**
    教子第二
    兄弟第三
    后娶第四
    治家第五
    第二卷
    风操第六
    慕贤第七
    第三卷
    勉学第八
    第四卷
    文章第九
    名实第十
    涉务第十一
    第五卷
    省事第十二
    止足第十三
    诫兵第十四
    养生第十五
    归心第十六
    第六卷
    书证第十七
    第七卷
    音辞第十八
    杂艺第十九
    终制第二十
    编辑推荐语
    一部关于立身、治家、处事、为学的经验总结,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和文化遗产,被誉为“古今家训之祖”的一部有着丰富文化内蕴的作品,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理论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历代学者推崇备至的一部家庭教育的典范。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