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立法学理论与实践(汕大法学丛书)(Legislative Drafting for Democratic Social Change:A Manual fo Krafters)
QQ咨询:
有路璐璐:

立法学理论与实践(汕大法学丛书)(Legislative Drafting for Democratic Social Change:A Manual fo Krafters)

  • 作者:(美国)(Ann Seidman)安·赛德曼 (美国)(Robert Bob Seidman)罗伯特
  •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 ISBN:9787501772551
  •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01日
  • 页数:514
  • 定价:¥36.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在立法研究严重落伍的当代中国,该如何利用法律迅速改变现行制度,同时保持法律规则的稳定性?如何“四两拨千斤”,从小处入手,实现发展所要求的重大制度变革的目标?如何通过社会科学研究收集起草部门所需的数据,探讨问题行为的性质?如何起草法律改变国际制度,促进以人为本的发展模式? 《立法学理论与实践》可以对这些问题的解答有所帮助。《立法学理论与实践》已经被世界尤其是转型**和发展中**广泛认可。《立法学理论与实践》的核心是制度立法理论、方法和技术,我们可以根据我们中国的国情使用这些工具设计和起草法律解决社会问题。
    文章节选
    一、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形式与实质内容,语言与思想密不可分,起草者只能因为教学目的而冒险将它们分开。它们联系得如此紧密,以致改变词语就会改变想法,就像想法改变了,词语要随之改变一样。⑩正如彼得·温奇(17eter Winch)所述,糕饼师傅不是首先想好怎样做一个苹果派,然后去做;而是说做就做。⑩同理,起草者不是首先构思好法规,然后用文字表达,而是直接草拟法案。起草者在撰写法案句子的过程中,展开法案内容的细节。从法案*初想法开始,政策制定者与起草者都必须用文字描述。起初采用普通的词语形式,即大多数人所说的“政策”。起草者接着努力用愈来愈清晰和准确的字词句,表述法规的操作细节。在这过程中,起草者所做的,绝不单单是更准确地阐述实质内容。在起草者写出句子之前,起草者和任何其他人都不知道法案的详情,是句子详细地说明了明确法案实质内容的细节。
    约翰·杜威(John.Dewey)指出,政策和其具体实施的关系类似一个家庭建新房“政策”和具体建造的关系。 本书的创作经历了漫长的过程。鲍勃(Bob)和安(Ann)在40年前,即1962年开始在加纳大学(University of Ghana)教书的时候,对发展问题产生了兴趣。从那时起,他们在中国和六个非洲**共执教12年。鲍勃有意研究能否用法律推动发展进程。作为一位经济学家,安也逐步认识到,除非新独立的发展中**的政府改变其继承的效能低下的制度,否则旨在改善资源使用的研究对于解决第三世界贫困问题可能在实际上将收效甚微。*终,他们携起手来,共同探讨如何通过起草法律推动发展和社会变化,也就是说,通过运用法律实现社会的变革。
    1966年,鲍勃和安在威斯康星大学(University of Wis-consin)为第-Z世界**学生举办的法律与发展研讨班上,联合讲授课程。1974年,鲍勃开始在波士顿大学(Boston universitv)讲授法社会学。由于该课程不是律师资格考试的考试科���,很少有学生予以关注和投入时间。通过缜密思考,他提出,从一个法律职业的角度讲,法社会学不是一门“文化课”,而是一门职业课。从事法律社会学和立法工作者必须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人们被法律规范时会做出某种行为?
    目录

    中译本序

    **篇法律起草、善治与发展过程
    **章法律与社会变迁
    **节引言
    第二节一个大问题:困扰社会变革和善治的障碍
    第三节法律秩序与恶治和低速发展
    第四节核心问题:为什么人们面对法律规则时
    会实施某种行为
    第五节《立法学理论与实践》结构

    第二章起草者在起草转型法律时的作用
    **节引言
    第二节法案起草的过程
    第三节起草者是政策的转换者
    第四节为什么起草者起草的法律常常
    未能导致善治和发展
    第五节起草者的道德责任
    第六节《立法学理论与实践》的教学原则:“通过实践学习立法”
    第七节结论
    第三章法案起草的优先顺序
    **节引言
    第二节针对偶然优先排序的解释
    第三节排序起草项目的机构:谁决定排序
    第四节排序标准
    第五节结论

    第二篇论证法案的正当与合理性:研究报告
    第四章研究报告的撰写:让立法理论与
    方法论更有操作性
    **节引言
    第二节为什么需要研究报告
    第三节指导研究的对策论
    第四节指导研究的立法理论
    第五节设计立法解决方案:法案的细节
    第六节研究报告的“清单”
    第七节结论
    第五章撰写研究报告:确保有效、非随意的实施
    **节引言
    第二节实施功能
    第三节作为法律制定者的实施机构
    第四节结论
    第六章获取证据
    **节引言
    第二节获取事实
    第三节评估获取可用事实的方法
    第四节类型和需要的证据权重
    第五节结论
    第七章研究报告的形式
    **节引言
    第二节易懂的语言
    第三节研究报告的摘要
    第四节给读者的路标
    第五节研究报告的语言
    第六节研究报告中引用信息的出处
    第七节结论
    第三篇起草法案的技术
    第八章法案的结构
    **节引言
    第二节法案构建:原理
    第三节法案构建:实践
    第四节技术性章节的定位:一般原则、
    定义性条款、副标题
    第五节法案排序的缺省系统
    第六节结论
    第九章撰写法案语句:何人与何事
    **节引言
    第二节法条内容及其构成语句:何人与何事
    第三节确定行为者:明确“何人”的方法
    第四节规定行为:明确“何事”的方法
    第五节仅在特定条件下发生的行为
    第六节初步检查法案的充分性
    第七节结论
    第十章撰写法案句子:确保清晰及避免模棱两可
    **节引言
    第二节多少细节?多么明确?
    第三节词语介绍:语义的含义
    第四节使法案更明确的方法
    第五节结论
    第十一章在宪法和其他限制内进行立法
    **节引言
    第二节在指示范围内立法
    第三节在宪法内立法
    第四节在内阁备忘录、司法部令和法典范围内立法
    第五节在法律解释法范围内起草
    第六节在法规司法解释规则内起草
    第七节起草行政规章(或者从属法规)
    第八节结论
    第十二章法律解释的内部辅助手段
    **节引言
    第二节法律解释指南
    第三节研究报告
    第四节名称
    第五节序言
    第六节法律确认事实
    第七节一般原则
    第八节定义条款
    第九节通过法案注释解释规定
    第十节结论
    第十三章形式问题:法律编撰中的编排
    **节引言
    第二节法律编撰的整体结构
    第三节避免法律生效引发混乱的条款
    第四节修正和废止
    第五节转换和保留(或者“祖父”)条款
    第六节结论
    第四篇为善治起草
    第十四章为法治和防止腐败起草
    **节引言
    第二节腐败行为:善治的对立面
    第三节对腐败的解释
    第四节限定官员自由裁量权的范围
    第五节问责制和政务公开
    第六节与“腐败文化”斗争
    第七节结论
    索引
    后记
    ……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