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资源科学概论
QQ咨询:
有路璐璐:

资源科学概论

  • 作者:彭补拙 黄贤金 濮励杰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227775
  •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01日
  • 页数:312
  • 定价:¥3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资源科学概论》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全面地阐述了资源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学科体系的框架,详细而系统地阐述了资源科学主要分支学科,如资源地理、资源生态、资源经济、资源伦理、资源遥感与制图、物质代谢、资源政策与法规、资源**与管理、资源信息等的含义、特征、分类、评价以及理论和方法应用等内容。读者阅读本书之后,可初步了解和掌握资源科学及其主要分支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知识和技能。
    《资源科学概论》可作为高等院校地理系、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城市规划、土地资源管理等专业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供从事环境、生态、经济管理等专业的高校师生和有关管理人员阅读参考。
    文章节选
    1.1人地关系演变与资源科学的产生
    1.1.1人地关系的发展
    人地关系是指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人地关系中的“人”是指在一定地域内、一定生产方式下从事各种生产活动或社会活动的人;“地”是指与人类活动有密切关系的地理环境。
    人地关系是从人类���现以来就存在的客观关系,人类一经出现就通过生产劳动同自然环境发生联系。人与自然关系的内涵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包括人对自然的依赖性和人的能动地位。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不断地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物质与能量,然后又将改造利用过的物质与能量以“三废”(废气、废水、废渣)的形式排放到自然环境中。因此说,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直接参与了自然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过程,并不断改变着自然环境。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构成的人地关系,实际上是一种新陈代谢系统,或者说是一种通过人类创造的社会经济机构,与自然环境进行物质与能量交换和转化的系统。在人类社会的不同阶段,人类与自然环境间相互作用的规模和强度、相互作用的方式和效果都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人类自身的发展而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在旧石器时代,人类以狩猎、捕捞和采集现成食物为主,利用的生活资料主要是自然资源。这些资源被消耗的不多,又有再生能力,因而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性的后果。在这一时期,人类高度地依附于自然,人地关系处于原始自然状态。到了早期农业时期,人类开始有计划地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从单纯地依赖自然进入到主动地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新阶段,但这一时期的经济活动仍保持着生物学生产过程的基本特征,经人类改造的农牧业生产环境与自然生态环境在性质上仍属于可逆转的。在此阶段,人对自然的依赖性强,受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制约明显,因而曾有片面夸大地理环境作用和影响的倾向,天命论思想占统治地位。农业时代人类生产活动直接作用于自然客体,它的规模小、强度低,负面影响较小,人类与自然保持融洽的非对立关系。工业革命以后,社会生产力有了飞跃发展,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改造能力大大增强,存在着过分强调人类能动作用的思想,“人定胜天”的思潮以及“人类**论”等占主导地位。 资源是资产的来源,虽然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资本、技术等对于自然资源的替代性不断增强,但自然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不但没有削弱,反而由于自然资源短缺以及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得到了人类社会****的关注。自然资源问题不但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改变,追求资源利用更加**以及对环境影响*小化的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而且也在不断改变着人们的资源伦理观,因此,如何形成符合现代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并引导资源合理、永续利用的资源学理论与方法,不仅是介绍、传播资源学知识的需要,更是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为此,本书从以下方面对资源科学概论教材内容进行了相关设计。
    本书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全面地阐述了资源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学科体系的框架,详细而系统地阐述了资源科学的主要分支学科,如资源地理、资源生态、资源经济、资源伦理、资源遥感与制图、物质代谢、资源政策与法规、资源**与管理、资源信息等的含义、特征、分类、评价以及理论和方法应用等内容。读者阅读本书之后,可初步了解和掌握资源科学及其主要分支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知识和技能。
    目录
    前言
    **章绪论
    1.1人地关系演变与资源科学的产生
    1.2资源科学的发展
    1.3资源科学的学科体系
    主要参考文献

    第二章资源地理学
    2.1资源地理学及其特征
    2.2资源的分类
    2.3资源形成的背景及制约因素分析
    2.4资源的综合评价
    2.5资源区划
    2.6区域资源系统总体特征
    2.7资源开发和利用前景分析
    主要参考文献

    第三章资源生态学
    3.1资源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
    3.2资源生态学内涵与研究范畴
    3.3资源生态学基本理论
    3.4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生态评价
    3.5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生态问题与解决途径
    主要参考文献

    第四章资源经济
    4.1资源需求
    4.2资源供给
    4.3资源供求分析与优化配置
    4.4资源价值与价格
    主要参考文献

    第五章资源伦理
    5.1资源伦理的内涵、特征及功能
    5.2自然价值与资源伦理
    5.3资源伦理评价与规范
    主要参考文献

    第六章资源遥感与制图
    6.1遥感的物理基础
    6.2资源探测的主要传感器
    6.3遥感图像处理与分析
    6.4资源遥感的应用
    主要参考文献

    第七章物质代谢
    7.1物质代谢的提出及概念
    7.2物质代谢原理与分析方法
    7.3物质代谢应用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第八章资源政策与法规
    8.1资源政策的概念、特点与功能
    8.2资源政策类型与结构
    8.3资源政策的运行过程
    8.4资源法规的基本理论
    8.5资源法律关系与内容体系
    8.6资源法规的制定与实施
    主要参考文献

    第九章资源**与管理
    9.1资源**概述
    9.2资源储备:资源**之本体实现
    9.3资源贸易:资源**之市场实现
    9.4资源保护:资源**之永续实现
    9.5资源管理:资源**之效率实现
    主要参考文献

    第十章资源信息科学
    10.1资源信息与资源信息科学
    10.2资源信息科学的技术支撑
    10.3资源信息系统
    10.4资源信息科学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