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邓云乡集——云乡话书
QQ咨询:
有路璐璐:

邓云乡集——云乡话书

  • 作者:邓乡云
  • 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43454552
  • 出版日期:2004年11月01日
  • 页数:482
  • 定价:¥25.2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风俗是既有传统,又富有变化的;历史是时间的延续,不断前进的;文化是既有继承,又有发展的……
    因为写了几本有关北京和《红楼梦》的风俗旧事的书,又参加拍了一部《红楼梦》电视剧,挂了一个“民俗指导”的衔,便被朋友们一会儿叫作“红学家,一会儿叫作“民俗学家”,真是感到惭愧得很,只不过比年轻朋友多活了几年,杂七杂八地看了几本无用的书,照《儒林外史》马二先生所说,都是些无用的“举业”,既不能做官,也个能发财,哪里配称什么“家”呢?只是爱好此道,喜欢结合书中所写,神游今古;结合生活经历,留心俗事赏鉴生活而已,岂敢望成家哉!
    现在民俗学是很摩登的,因为外国人也讲求此道,大范畴来讲: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小范畴来讲:宗教学、民俗学……具体到实际上,饮食、衣着、建筑、礼仪、婚丧、娱乐等等生活习惯,因**、民族、地区而异。中国过去说:百里不同风。各地区差别都很大,至于个同民族、不同**,那就各有传统,差异更大了。地区差异而外,又随着时代的发展,地区之间,民族、**之间,互相交流,不断变化着。距离越远,时代越长,差异越大,隔阂也越多,而人类又富于好奇心、求知欲,文化越发达,知识越广泛,来往越频繁,就越想
    文章节选
    二十四史

    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我不知高低,几年前忽然写了篇说“二十四史”的文章,扔在橱中,偶然发现,寄给《博览群书》,换点稿费,买冰棍吃。天气热了,退居林下的大官,有人孝敬。穷教书匠,株守户牖,不得不自想办法,自食其力。不想被北京日报读书版编辑先生见了,一定要我再写篇“二十四史”的文章,催稿电话,由北京追到上海。既承厚爱,敢不遵命?于是“不知从何说起”的“二十四史”,又要讲说几句。
    “一二十四史”,从时间上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此话怎讲?因为时间、人事,有如流水,不知何时流起,也不知何时为止。“二十四史”所记,不过数千年事耳,就算从盘古开天辟地记起,比之北京人的头盖骨,恐龙蛋刚下出来的那一刹那,那真不知要晚多少万年。如何说得上长呢?何况“二十四史”的**部、**篇、**句也不过从“黄帝者,少典之子”说起也。那么短呢?*后到明代崇帧亡国,那也是三百五十多年前的事了。岂能说短乎?不过当时还没有二十四史的名称呢。“二十四史”是乾隆四年在明代“二十一史”的基础上,增加《明史》、《旧唐书》、《旧五代史》为“二十四史”,即自《史记》开始,至《明史》为止,共二十四种正史,总三千二百四十卷,称之为“二十四史”。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习惯上叫作前四史。两晋南北朝,是一个漫长的分裂混乱的时代,足足三百多年,所以《晋书》、《南史》、《北史》以及宋齐梁陈、北魏、北齐等大都是唐代人编写的。自唐以后,后代人修前朝史,唐、五代、宋、辽、金、元、明。这中间又有重复的,如新、旧唐书、新、旧五代史,都是内容有同、有异的纪录同一时代历史的书。不过这是古已有之的。《史记》同《汉书》就重复记载了汉代前期的事,但有详有略,各有优缺点。过去有的大学史学系专门开过“史、汉异同”这门课,细说起来那是十分复杂,可以写成洋洋大观的专门著作了。列入“二十四史”的史书,都是经过皇帝上谕,**正式公布的,所以明代不在“二十一史”之列的五代后晋刘陶所编《唐书》、宋薛居正所编《五代史》均加一“旧”字,与欧阳修所编之《唐书》、《五代史》均经乾隆上谕,列为正史,合称“二十四史”了。清初顺治年间,灵寿人傅维鳞按正史体例编写的一百七十一卷的《明书》,就不能列为正史,不能和张廷玉领衔修的《明史》相比。明初宋濂领衔编的《元史》,匆促成书,问题不少。清末民初,柯劭忞的《新元史》出版,声誉极高,其同年徐世昌作大总统,下令将其列入正史。这样《元史》也有新。旧之分,“二十四史”成为“二十五史”了。《清史稿》编成出版,始终未奉**命令,因之只能称“稿”,不在“二十四史”或“二十五史”之列。
    “二十四史”标点出版,是大好事,对这套书的普及及未来影响关系极大。倒不是中国人吹牛,全世界也只有中国有这样一套辉煌的“二十四史”,有钱的大款买整套的,没钱的小知识分子,零买几种。这好比把万里长城放在你房间里,可以沾点祖宗的光荣,洋鬼子是没有这个福气的。四十年前在南京,**次遇到编《辞源》的方毅老先生,问我是哪里毕业的,我说北大中文系。老先生板着脸问道:“看完‘二十四史’了吗?”我说没有。老先生睑拉得更长,冷冷地说道:“连‘二十四史’都没有看,那算什么中文系毕业的!”真是当头棒喊,冷水浇头。我再不敢回老先生话,只有后来慢慢地补课了!
    ……
    目录
    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痴想
    关于《蜀碧》
    《清史稿》琐谈
    二百年前古书
    “小山”辨
    易安居士“送别词”蠡测
    禁书与太平歌词
    “青词”与“太平歌词”
    雍正的大批判
    《红楼梦》与中国传统文化
    “红”趣胜谈禅
    “红楼”茶事两则
    《红楼梦》·《阴骘文》·惠红豆
    《红楼梦》与《窕言》
    《红楼梦》·上海话·“促狭”
    乾隆与“傻大姐”
    吴梅村·《红楼梦》·锦靴
    湖畔谈“红”(三则)
    两本“红楼”小书
    “石头渡海”和胡适
    “石头”的祝愿
    画意·诗情·文理
    汪辉祖及其著述
    遗老与《雪桥诗话》
    潘氏春闱诗纪
    一首连着今人命运的绝唱
    ——读邓廷桢《月华清》词
    《清秘述闻三种》读后
    《王国维全集·书信册》与《颐和园词》
    读《藏园群书经眼录》
    谈《瓜蒂庵丛刊》两则
    谢国桢先生与《晚明史籍考》
    读《王文韶日记》
    《忘山庐日记》与北京
    李越缦与《苏园花事词》
    枝巢老人及其著述
    《胡适的日记》录趣
    胡、顾《水经注》书札
    顾颉刚与崔东壁
    鲁迅抄碑、抄书及《游仙窟》跋
    叶老论《说园》
    信里“红楼”
    ——怀念平伯夫子
    《俞平伯书信集》
    俞家老书
    家书抵万金
    读《俞平伯家书》
    俞平伯师与故乡
    再读俞师日记
    《冬夜》与《古槐》
    徐志摩《府中日记》及罹难实录
    沈从文师的学术文章
    张伯驹氏原刊《丛碧词》书后
    容庚先生的《丛帖目》
    石印《御制圆明园图咏》
    一本破书,三种乐趣
    ——商务珂罗版《曼殊留影》残卷书后
    杨小楼·周志辅·《昇平署档》
    ——京剧史籍之一
    梅兰芳·齐如山·“剧学丛书”
    ——京剧史籍之二
    金梁的书
    笔记而且大观
    才女写书
    晚明小品
    白话大师的文言文
    新诗人写旧体诗
    北京风俗画与日本
    北京乎
    读《刘伯温与哪吒城——北京建城的传说》
    书忆
    著书难为稻梁谋
    “书缘清话”八则
    书话四则
    稿费沧桑
    送书的烦恼
    为书打官司
    书边杂写
    “世缘”和“书缘”
    万里《寄情吟》
    谁知散木有乡根
    董桥与《董桥文录》
    《留欧印象》与医生写书
    编辑推荐语
    邓云乡教授自幼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具有深厚文史功底。退休后以其亲身经历的事件或与他有涉的人或事为诱因,或描绘与时代生活息息相关的经济、文化、民风民俗之变化,或明清以来文人文事钩沉,探究众说纷纭的历史文化现象潜心著书。
    近十多年,邓云乡先生的文字在读书界影响深远,而他的大部分著作却已经不易觅得。河北教育出版社自2004年1月起编辑出版《邓云乡集》成为去年*受人关注的图书之一。邓云乡著述浩繁,编辑文集工程颇大《邓云乡集》凡十六种十七册,至2005年1月方始出齐*后一册。这套书设计朴素大方,每册都以藏书票一张制成标题,雅致之外更甚合邓云乡文字的风格。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