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汉语语法教程
QQ咨询:
有路璐璐:

汉语语法教程

  • 作者:孙德金
  • 出版社: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1910696
  • 出版日期:2002年01月01日
  • 页数:298
  • 定价:¥43.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教材是教育思想和教学原则、要求、方法的物化,是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中介物。它不仅是学生学习的依据,也体现了对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规范。一部**的教材往往凝结着几代人的教学经验及理论探索。认真编写教材,不断创新,一直是我们北京语言大学的一项**工作。对外汉语本科教育,从1975年在北京语言学院(北京语言大学的前身)试办现代汉语专业(今汉语言专业)算起,走过了二十多年行程。如今教学规模扩大,课程设置、学科建设都有了明显发展。在总体设计下,编一套包括四个年级几十门课程的系列教材的条件业已成熟。进入90年代,我们开始了这套教材的基本建设。
    北京语言大学留学生本科教育,分为汉语言专业(包括该专业的经贸方向)和中国语言文化专业。教学总目标是培养留学生熟练运用汉语的能力,具备扎实的汉语基础知识、一定的专业理论与基本的中国人文知识,造就熟悉中国国情文化背景的应用型汉语人才。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学生从汉语零起点开始到大学毕业,要经过四年八个学期近3000学时的学习,要修几十门课程。这些课程大体上分为语言课,即汉语言技能(语言能力、语言交际能力)课、汉语言知识课.以及其他中国人文知识
    目录
    上编总论

    **章语法概说
    **节什么是语法
    1.1.1语法客观存在于语言中
    1.1.2语法是一种专门的知识
    1.1.3语法是一套组合构造规则
    第二节语法分析和语法单位
    第三节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
    第四节语法体系
    第五节语法和语体
    [本章要点]
    [思考与练习]

    第二章现代汉语语法
    **节现代汉语语法与方言语法
    第二节现代汉语语法与古代汉语语法
    第三节现代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
    [本章要点]
    [思考与练习]

    中编词句论

    第三章词和词类(上)
    **节词及其构造
    3.1.1字、词素和词
    3.1.2词的构造
    第二节词类概说
    3.2.1什么是词类
    3.2.2词类划分的标准
    3.2.3词类的作用
    3.2.4兼类
    3.2.5词类的层次
    第三节名词
    3.3.1名词的语法特点
    3.3.2名词的类型
    3.3.3时间名词
    3.3.4处所名词
    3.3.5方位名词
    第四节动词
    3.4.1动词的语法特点
    3.4.2动词的分类
    3.4.3动词的重叠
    第五节形容词
    3.5.1形容词的语法特点
    3.5.2形容词的分类
    3.5.3形容词的重叠
    [本章要点]
    [思考与练习]

    第四章词和词类(下)
    **节代词
    4.1.1各类代词概述
    4.1.2代词的虚指问题
    4.1.3代词被修饰
    第二节数词和量词
    4.2.1数词
    4.2.2量词
    4.2.3量词的重叠
    4.2.4数词+形容词+量词
    第三节副词
    4.3.1副词的语法特点
    4.3.2副词的分类
    第四节介词
    4.4.1介词的语法特点
    4.4.2介词和连词的界限
    4.4.3介词的分类
    第五节连词
    4.5.1连词的语法特点
    4.5.2连词的分类
    第六节助词
    4.6.1助词的语法特点
    4.6.2助词的范围与分类
    第七节象声词
    4.7.1象声词的语法特点
    4.7.2象声词的表达作用
    第八节叹词
    4.8.1叹词的语法特点
    4.8.2叹词的表达作用
    [本章要点]
    [思考与练习]

    第五章词的组合与句法结构
    **节词组概述
    5.1.1词和词组的界限
    5.1.2词组的构成
    5.1.3自由词组和固定词组
    第二节句法结构?
    5.2.1什么是句法结构
    5.2.2主谓结构
    5.2.3偏正结构
    5.2.4动宾结构
    5.2.5动补结构
    5.2.6并列结构
    5.2.7附加结构
    5.2.8重叠结构
    5.2.9同位结构
    5.2.10数量结构
    5.2.11连动结构
    5.2.12兼语结构
    第三节词组的功能类
    5.3.1名词词组
    5.3.2动词词组
    5.3.3形容词词组
    5.3.4副词词组
    5.3.5介词词组
    第四节词的组合歧义
    5.4.1词组的层次性与层次分析
    5.4.2组合歧义
    [本章要点]
    [思考与练习]

    第六章句子与句子成分(上)
    **节句子概说
    6.1.1句子的定义
    6.1.2句子的分类
    6.1.3句子和词组
    第二节句子的构成与分析
    6.2.1句子是怎样构成的
    6.2.2句子分析的目的
    6.2.3句子分析的方法
    第三节主语和谓语
    6.3.1主语、谓语概说
    6.3.2可充当主语的词语
    6.3.3主语的特点
    6.3.4可充当谓语的词语
    第四节宾语
    6.4.1宾语的定义
    6.4.2动词和宾语间的语义关系
    6.4.3宾语的类型
    6.4.4宾语的特点
    [本章要点]
    [思考与练习]

    第七章句子与句子成分(下)
    **节定语和状语
    7.1.1定语--名词的修饰语
    7.1.2状语--动词/形容词/句子的修饰语
    第二节补语
    7.2.1补语概说
    7.2.2补语和宾语的关系
    7.2.3可以充当补语的词语
    7.2.4补语的类型
    7.2.5补语的语义指向
    7.2.6补语和状语的关系
    第三节句外成分
    7.3.1什么是句外成分
    7.3.2句外成分的类型
    [本章要点]
    [思考与练习]

    第八章句类与句式
    **节句类
    8.1.1句类概说
    8.1.2陈述句
    8.1.3疑问句
    8.1.4祈使句
    8.1.5感叹句
    8.1.6句类的联系
    第二节句式
    8.2.1句式概说
    8.2.2基本句式
    8.2.3特殊句式
    8.2.4句式的变换
    [本章要点]
    [思考与练习]

    第九章句子的组合--复句
    **节复句概说
    9.1.1什么是复句
    9.1.2复句和单句
    9.1.3复句的连接方式
    9.1.4复句的类型
    第二节联合复句
    9.2.1并列复句
    9.2.2选择复句
    9.2.3递进复句
    9.2.4连贯复句
    9.2.5解说复句
    第三节偏正复句
    9.3.1因果复句
    9.3.2目的复句
    9.3.3条件复句
    9.3.4假设复句
    9.3.5转折复句
    第四节多重复句
    第五节紧缩句
    9.5.1紧缩句概说
    9.5.2紧缩句的主要类型
    9.5.3常用的紧缩句格式
    第六节复句的运用
    [本章要点]
    [思考与练习]

    下编表达论

    第十章时间
    **节时间表达概说
    第二节时点与时段
    10.2.1什么是时点和时段
    10.2.2时点和基点
    10.2.3时点和时段的表达形式
    10.2.4时点和时段的询问形式
    10.2.5时点、时段在句中的位置
    第三节时间与动词
    10.3.1动词的时间性与情状类型
    10.3.2静态动词
    10.3.3活动动词
    10.3.4终结动词
    10.3.5瞬间动词
    10.3.6句子情状
    第四节汉语的“体”系统
    10.4.1什么是“体”
    10.4.2“了”--已然体
    10.4.3将然体
    10.4.4“着”--持续体
    10.4.5“过”--曾然体
    10.4.6“起来”--起始体
    10.4.7“下去”--接续体
    [本章要点]
    [思考与练习]

    练习参考答案
    附录一:现代汉语词类系统
    附录二:现代汉语常用离合动词
    附录三:现代汉语代词系统
    附录四:现代汉语专用名量词
    主要术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