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文化符号学
QQ咨询:
有路璐璐:

文化符号学

  • 作者:龚鹏程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8081437
  •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01日
  • 页数:444
  • 定价:¥36.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中国传统社会呈现出“文字—文学—文化”一体性的结构关系。本书旨在说明中国语文与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内在联系,由对文字符号的解析,指向文化传统,进行文学与文化批评。全书论述中国文学的发展、文人**的形成、文学与诸艺术之关系,探究中国文字之特性及其在哲学、宗教、史学、文学各方面的文化表现,并观察中国这种文字化的社会特质,以及它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问题。经由这些讨论,一方面深入剖析中国社会文化的性质,一方面也在论述中尝试建立中国文化符号学的方法论体系。
    文章节选
    **章 中国文人传统之形成:论作者
    一、何谓“作者”?
    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说:“歌咏所兴,宜自生民始也。”自有人类以来,就有歌吟舞咏,大概是不会错的。但是这样的歌吟舞咏,是否能够像后世诗文那样,确指某歌某舞是谁作的呢?
    这恐怕十分困难。《淮南子·道应篇》说:“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一群人扛着木头齐声唱和的歌,有什么固定的作者?至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朱子,《诗集传序》),唱就唱了,歌无定辞,互酬情志,也谈不上什么作者问题。且不说上古时期是如此,现在台湾仍然保留的客家山歌对唱就仍是如此。
    这是早期文学或民间文学的主要形态,普遍见诸歌谣、口传故事、寓言、吟唱等形式中。它们原初的那个作者,泰半不可考,也不甚重要。在群众间传播时,每个人或每个地域、时代,也都可以恣意增添删补,让自己参与创作活动。
    换句话说,这时如有所谓的“作者”,那么这时的作者就不是单一的、拥有作品所有权的作者。他们可以迳自增删、修饰、改编,不必追究作者的创作意旨,不必尊重作者的解释,也不必管作品的独立完整性。可以随兴地传述、抄录并享用这件作品。
    ……
    目录
    大陆版序
    再版序
    自序
    **卷 文字、文学与文人
    **章 中国文人传统之形成:论作者
    一、何谓“作者”?
    二、两种作者观
    三、神圣性作者观
    四、作者之谓圣:孔子的地位
    五、述者之谓明:儒家的性格
    六、由述者到作者的转换
    七、作者观在汉代的发展
    (一)确定原本的学术路向
    (二)探寻本义的解经传统
    (三)公羊家作者观的普遍化
    八、作者的世俗化:文吏与文士
    九、创作的新传统
    (一)创作活动的改变
    (二)哀怨精神的崛起
    (三)阅读之目的与方法
    十、余论
    第二章 中国文学艺术发展的结构:说“文”解“字”
    一、诗是艺术*高的发展
    二、乐与礼:艺术**的转换
    三、从歌词到文词
    四、由曲艺到诗剧
    五、由描摹到书写的艺术
    六、文字、文学与文化
    第三章 文字艺术中的辩证:由张怀璀书论观察
    一、独立的书法评论家
    二、笔法论的形成与发展
    三、书法:文字艺术的规范
    (一)书法的文体论
    (二)书法的体要观
    四、艺术对文字的反抗
    五、自然无为的创作观
    (一)法道无为
    (二)灵感神遇
    (三)天资偶发
    (四)学至无学
    (五)心契冥通
    六、知音冥契的鉴赏论
    (一)形神
    (二)言意
    (三)知音
    (四)文质
    七、历史关键时期的书论家
    第二卷 以文字为**的文化表现
    **章 深察名号:哲学文字学
    ——中国哲学之主要方法与基本型态
    一、专论字义
    二、正名之学
    三、说文解字
    四、深察名号
    五、望文生义
    六、哲学文字学
    第二章 以文字掌握世界:有字天书
    ——中国宗教(道教)的性质与方法
    一、自然创生的天书
    二、虚无气化而成文
    三、文字为文明之本
    四、以文字掌握世界
    五、道教信仰的核心
    六、道门文字教
    第三章 文学的历史学与历史的文学:文史通义
    ——中国史学对历史写作活动的思考
    一、知难之叹:不被世人了解的章实斋
    二、推原官礼:实斋文史学的基本架构
    三、讨论流别:实斋论校雠的主要精神
    四、以遵王制:实斋学中的权威依附性
    五、述而不作:实斋反历史主义的史观
    六、即文是道:书同文以治天下的理想
    七、成一家言:言与所以言的复杂关系
    (一)修辞立言
    (二)立言有本
    八、自号实斋:对实至名归社会之向往
    九、文史别论:刘知几《史通》论文史
    (一)文与史的分合
    (二)文学的历史观
    (三)尚礼的世界观
    (四)与时代文风的关系
    十、叙述史学:对历史书写活动的思考
    十一、文外之言:文字传写外的口说传述
    第三卷 文字化的社会及其变迁
    **章 文学崇拜与中国社会:以唐代为例
    一、进士登 第如跃龙门?
    二、进士科受尊崇的原因
    三、进士科举与文学崇拜
    四、文学崇拜诸现象
    五、朝廷对文学崇拜的态度
    六、社会对文人的供养
    七、由文学到反文学
    八、反文学以昌大文学
    九、“道/艺”“文/教”之间
    十、社会生活的文学化
    十一、社会**的文士化
    十二、文学权威之神秘化
    十三、文学社会的形成
    第二章 儒学、吏学与文书政治
    第三章 文字传统的解构与重建
    ——新文学运动对中国文化的冲击
    第四卷 文化的符号与意义
    **章 传记小说的新思维
    一、传记小说
    二、言说系统
    三、文的优位
    四、虚实之间
    五、历史文学
    第二章 汉语文化学的历程
    一、为抚陈编吊废兴
    二、诠言诂字似秋蝇
    三、凿光欲借西邻火
    四、呼渡难期夜客鹰
    五、沧海已随人换世
    六、鸠鹰相化水成冰
    七、老夫尚喜不知闹
    八、能说桃花旧武陵
    第三章 语言美学的探索
    一、语言美的研究
    二、对形式的关注
    三、探索法的原理
    四、文体的本色
    五、象征的体系
    六、意义与结构
    七、抒情的辩证
    八、文化的关怀
    第四章 语文意义的诠释
    一、因言以明道
    二、语言的分析
    三、理解的迷失
    四、客观的考古
    五、反省的路途
    六、诠释的方法
    附录 德里达哀辞
    编辑推荐语
    本书内容有:中国文人传统之形成:论作者;中国文学艺术发展的结构:说“文”解“字”;文字艺术中的辩证:由张怀瓘书论观察;深查名号:哲学文字学;以文字掌握世界:有字天书;文学的历史与历史的文学:文史通义;文学崇拜与中国社会:以唐代为例;儒学、吏学与文书政治;文字传统的解构与重建:新文学运动对中国文化的冲击……旨在说明中国语文与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内在联系,由对文字符号的解析,指向文化传统,进行文学与文化批评。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