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龙与象
QQ咨询:
有路璐璐:

龙与象

  • 作者:(美)恩格戴奥 李芳龄
  • 出版社:大连出版社
  • ISBN:9787806846483
  •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01日
  • 页数:227
  • 定价:¥35.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集结了美国《商业周刊》过去五年对这些新兴巨人的开创性报道,旨在对中国与印度的崛起提供一个全景式介绍。你可以从本书中看出,我们在新闻的*前线搜寻,以了解并分析这两个**的市场机会、商业文化、经济模式和社会性挑战。《商业周刊》一直密切追踪中国迈向现代市场经济的每一步,深入了解中国高层***的改革议程,研究率先进入此市场的外国投资者,并且探究中国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正式成为全球经济社会一员的影响。《商业周刊》也很早就看出印度的经济觉醒,以及它在高科技与服务产业的潜力。我们是*早研究印度在培育**工程与管理人才方面的出色成就的机构,2003年12月8日刊登的《印度的崛起》(The Rist of India)报道是印度首度以其经济影响力跃上美国知名杂志的封面。
    文章节选
    第1章 绪论
    中国、印度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商业环境截然不同,两国也以不同的方式改变全球经济生态。所以,我们应该先了解这两个新崛起的巨人的根本差异。
    投资
    中国和印度明显的差别在于建筑物和公共基础建设的品质。中国的特大城市如上海、北京、广州、大连和天津,以炫目的办公大楼、饭店、豪华别墅、高速公路、货柜码头、机场、大型购物商场、公园等建筑设施为豪。更多的公共工程,也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大力兴建。沿着东海岸设立的工业区,举目所见尽是鳞次栉比的工厂。西方**得花上数十年兴建的巨大石化工厂和高科技园区,在中国大陆的农田或新生地上仅用不到两年时间就能兴建。反观印度的大城市,狭窄、拥挤万分的街道排列着摇摇欲坠的小屋和殖民地时代的老旧建筑,只有少数新建的制造业工厂散落在大城市周围。
    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旨在动员庞大的资本。上自北京、下至村镇的政府部门,竞相制定雄心勃勃的工业与房地产发展目标,以非常优惠的奖励措施吸引银行里的庞大私人储蓄投入重要计划。在中国,平均每年的国内投资约占国内生产总值(CDP)的40%~50%,超越东南亚在1997年金融危机前的繁荣期的水平。
    相较之下,效能不彰的印度官僚主义长期忽视基础建设,银行业受到严苛控制,产业政策束缚重重,阻碍外国投资。印度的平均年投资率只有22%~23%,对快速增长的发展中**来说,这是相当低的水平。印度平均每年只吸引约40亿美元的外资;中国每年吸引的外国投资超过600亿美元。对外国投资的开放政策,也使得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不同于当年经济起飞期的日本及韩国的经济发展模式。
    大量投资使中国的兴旺情景足以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相媲美。如今,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正在投入巨额资金,兴建大型现代化工厂,生产石化产品、硅晶片、数字显示器、汽车、钢铁、船舶和其他资本密集型产品的**之一。这使得中国快速跻身于发展先进产业的主要**之列,同时也将经济发展延伸至贫穷落后地区,创造了数千万的工作机会。不过,负面消息是,一些投资形同浪费,若干银行贷款无法回收。一旦经济增长减缓下来,这个比例将会更高。
    印度的金融体制同样发育不良,大部分银行贷款流向了国有企业或特许计划。不过,印度的银行是私营机构,整体而言,印度的金融市场在资本分配方面较有效率,也较有利于高利润产业,如信息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因此,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印度的高增长率可以维持得更久,特别是当储蓄和外国投资开始增加时。不过,低投资率导致印度的经济增长比中国缓慢,脱离贫穷的人较少,工业基础规模也远不及中国。
    市场力量
    多年来,讥讽派总是轻蔑地嘲笑那些梦想将产品销往中国的外国投资者。理由是,只有极少部分中国人的收入能负担这类**品,更不用说年平均国民收入不到500美元的印度了。
    然而,今天的中国和印度已经跻身于全球*重要的消费市场。中国已是全世界*大的移动通信市场,手机用户高达3.5亿,也是世界第三大汽车消费市场,并且即将成为全球*大的个人电脑、宽频电信服务、数字电视等众多产品的消费市场。同时,由于建筑业和制造业的蓬勃发展,中国可以说是以一己之力影响了水泥、钢铁、铜以及其他原料的全球市场价格。
    印度也正快速崛起成一个超大的消费市场。在2000年~2005年期间,印度的手机用户暴增十倍,达到5500万户,进人中国五年前的增长轨迹。预计印度的手机用户将在三年内超过三亿,汽车和消费性电子产品的市场也在急剧增长中。跟中国一样,印度的中产**快速增加。他们追求自立,对未来的财务境况感到乐观,视**品为地位的象征。印度的消费者虽然热爱外国品牌,但也很坚持“一分钱,一分货”。
    不过,中国和印度的消费者还是存在一些显著差异。首先是市场规模,中国的国民平均收入是印度的三倍,因此中国的富有消费者较多。瑞士信贷**波士顿银行(Credit Sllisse First Boston)预测,中国年收入超过1万美元的都市家庭,将从2003年的380万户增加到2014年的1.51亿户。这两个**也存在文化差异,举例来说,许多经济地位上升的中国人愿意花钱购买一部300美元的**手机,而且每年换几次手机;反观印度的消费者,则偏好低价的优质产品。较贫穷的民众也是个很重要的增长市场,5美分的洗发水、一分钟2美分的无线电话费、100美元的个人电脑这类产品与服务,在印度市场很吃得开。
    产业力量
    中国晋升为制造业巨人的速度与广度非常惊人。预计2006年底,中国的出口总值将超过8000亿美元,在2008年超过10000亿美元。随着国际纺织品出口配额在2005年终止,中国成衣如今约占美国进口成衣的一半;全世界的玩具、鞋子、手表、工具,绝大多数都是在中国生产的。
    不过,真正使中国有别于过去的“亚洲出口机器”的事实是,在劳动力密集的轻型制造业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的同时,中国也渐渐成为重工业和先进电子业的龙头。2000年,中国的高科技产品出口总值为305亿美元;到了2005年,激增至2200亿美元,占出口总值的28%。预计2008年,中国的客运车制造产能将增加一倍,年产量超过800万台,并出口到欧洲及美国。中国的半导体产业目前仍处于发展初期,计划在三年内设立22座新的硅晶片厂,很快就会成为世界主角。在中国,目前有50座化学工厂正在兴建,每座至少需要10亿美元的资金。反观美国,兴建中的化学工厂只有一座。
    “中国组装低档产品,**产品的制造仍然留在先进**。”这样的概念已经过时了。从价值数百万美元的电子化工厂设备到20万美元的网络路由器,生产基地都已经转移至中国;大多数的零部件、材料、机械工程等生产作业也一样。
    不论是滚筒式卫生纸、金属制品、30寸液晶电视,还是加拿大硬木打造的精致卧室家具,中国制产品比美国制产品的价格低了三至五成。厂商几乎别无选择,只能从中国进口。
    在美国,各方对中国的批评多半强调造成所谓“中国价格”(China Price)的几个原因,包括政府补贴以及人民币钉住美元的汇率政策等,使得中国的厂商享有不公平的优势。批评者指出,人民币至少应该升值30%,等等。
    然而,中国在制造业方面的压倒性优势,并非单单基于上述原因。中国庞大的低成本劳动力包括了**的工程师、经理人、货物装卸员、办事员、工厂工人,等等。如前所述,中国的庞大资本投资造就了墨西哥、印度尼西亚和其他制造业天堂无法抗衡的产业规模,以及超**率的基础建设。从电子产品到成衣等各类商品所需要的零部件及原材料,中国都有****的供应基础。中国大陆、台湾及香港的整合,创造了相当大的竞争优势。台湾的企业是大陆的电脑、消费性电器产品及半导体等产业的建构者,提供技术、资本和管理专长,并掌控了中国七成的电子产品出口。中国香港的公司在大陆创设轻型制造业,并经营从衬衫到珠宝等各式产品的出口贸易。
    这些都为中国的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未来,中国作为生产平台的主要优势在于,它将同时成为全世界*大的出口基地,以及许多工业产品的*大国内市场。再加上庞大的工程人才,中国将成为众多产业的创新与技术趋势驱动者。
    相较于中国,印度在制造业领域是小巫见大巫。然而,印度却开拓出价值可能更高的产业领域——软件、设计和服务业。此外,印度的经济角色也比较隐性。一部热门的摩托罗拉手机、思科系统公司(Cisco Systens)的网络交换器或是飞利浦(Philips)的影像器材,背后可能印上“中国制造”,但真正创造利润的软件和多媒体技术整合却可能是在印度发展出来的。班加罗尔(Bangalore)、普那(Pune)、海德拉巴(Hyderabad)等城市是美国通用电气、微软、SAP、英特尔(Intel)、得州仪器(Texas Instrument)等高科技企业重要的工程研发**。
    当大多数美国人还在睡梦中时,印度的金融、营销和技术人员正在为美国的企业执行各种工作,包括研究上市公司刚发布的财务信息、计算新保单和抵押贷款的风险比、苦思未来的发动机设计、研究法律案件、为制药公司详细检查有前景的化学分子、设计电子商务网站网页、协助派遣货车前往工厂、为美国电脑消费者解答技术性问题、替消费性商品公司进行市场研究等。
    数年前,印度的软件和技术服务业(包括外包研发和电话客服**等)出口总值无足轻重。但到了2005年,出口总值已达220亿美元。麦肯锡管理咨询公司(McKinsey Co.)和“印度软件公司与服务业者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oftware and Seivices Companies,NASSCOM)预计,到2012年,出口总值将达到1480亿美元。
    ……
    目录
    导读 掂量中国的分量
    前言
    中国商业演进史重要里程碑
    印度商业演进史重要里程碑
    第1章 绪论
    第2章 中印双雄崛起
    新的世界经济
    卧虎藏龙
    印度可能超越中国?
    下一个中国奇迹何在?
    第3章 新全球典范
    全球就业市场大转移
    印度的崛起
    远方的后勤部门
    无处**印度家乡
    中国价格
    美国公司在中国立足
    印度:变革代理人
    第4章 新企业模式
    问正确的问题
    借鉴丰田
    中国的**品牌
    自由放养的中国金牛
    谁的绩效比较好?
    第5章 新巨型市场
    东方越来越“热”
    千种中国欲望出现
    中国:西方企业请西进!
    千种品牌盛开的中国
    追名逐利的新印度女性
    为大众提供价廉物美的产品
    通用电气的印度探险之旅
    康明斯的做法
    第6章 大飞跃
    中国是美国的新研发伙伴?
    中国会对硅谷构成威胁吗?
    中国大提升
    争相攀爬研发阶梯
    研发活动在印度和硅谷间双向流动
    IBM迁往印度的行动
    第7章 金融挑战
    大银行全面大检修
    对中国的银行下注
    小额贷款,巨大财源
    谁想在印度兴建道路?
    私募基金涌人印度
    中国的证交所:股市,还是赌场?
    中国是个私人经济体
    第8章 教育挑战
    试图开垦黑板丛林
    不忽略内地的乡下人
    印度的杰出小孩
    印度:校园里的出色人才
    另一所麻省理工学院
    下一个硅谷的种子
    全新的思考模式
    在广东掀起波澜
    第9章 生态与能源挑战
    大而脏的增长发动机
    中国的环保工作
    内蒙古的风力发电
    中国的环保大商机
    亚洲的石油大搜寻
    能源荒如何融化冻结的关系
    第10章 新的竞争挑战
    改写贸易理论
    仿冒品
    软件业外包会伤害到美国的**地位吗?
    可能移往海外的工作机会
    若中国赶上美国,要紧吗?
    美国面临的新竞争
    如何建立公平赛场
    编辑推荐语
    世界正在闹金融危机,由于中国手里掌握着全球**的外汇储备以及巨额的美国国债,被正在协同救市的世界各国寄予厚望。在此时,再看本书,不由得心里也暗自掂量: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分量到底有多重? ——湘潭大学 法学博士 李开盛 曾以人口众多、贫瘠落后著称并分别被冠以龙和象标志的中国和印度,经过几十年改革和发展,经济从量变到质变,呈崛起之势。沉睡的龙和象已焕发出巨大的活力,正在影响和改变世界的经济态势。本书是在占有**手大量资料和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完成的,因而具体生动,颇有说服力。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 研究员 郭宪纲 在*近20余年里,龙与象(中国与印度)同时觉醒,两国经济加速发展,冲击着世界各个角落。无论是发达**,还是发展中**;是周边地区,还是遥远的非洲、拉美、中东、北美和欧洲,均可深深感受到来自Chindia无法抗拒的影响。中国读者值得一阅此书,以便更好地了解美国人眼里的中国和印度。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 陈凤英 目前中国和印度处于何种位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未来将处于何种位置。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