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俄苏文论十八题
QQ咨询:
有路璐璐:

俄苏文论十八题

  • 作者:邱运华
  • 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33652081
  •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01日
  • 页数:255
  • 定价:¥2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这本书收集了我在近五年的学习俄苏文论和诗学过程中发表的十八篇论文,汇集成一个集子,谓《俄苏文论十八题》。大多是自己出题、自己答卷。论文主题主要包括巴赫金研究、托尔斯泰诗学和马克思主义文论里的托洛茨基、布哈林研究,其中以巴赫金及其相关研究为主。这也是近年来我的学习和研究工作的**。我想,大致名之曰“俄苏文论”应该没有问题。
    相对于近年的英美文论话语喧嚣而言,俄苏文论研究几近沉寂。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情。话语喧嚣是好事情,可以看到一个时代和一个民族文论的方方面面,展现一个民族在文论领域思考的多样性;对于俄苏文论来说,这种局面已经不太可能。我当然不能武断地说,俄苏文论所认真思考的问题不属于后现代社会。但是,从品格上说,20世纪晚近的俄苏文论所考虑的问题,的确带有某种意义上的古典性,确如巴赫金所强调的面对文学提出“基本问题”,换个角度说,就是坚信学术研究可能日益接近真理。相对于时兴非本质主义、扩容和边界模糊的西方文论话语来说,这是老派话语的文论。我不愿意把这一姿态看成一种“坚守”,实际上它也没有刻意去坚守什么。我在内心把它看作一个民族文学的常态——19--20世纪俄罗斯文学和文学理论的基本姿态
    文章节选
    外位性理论与巴赫金文艺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四、作为文学研究方法论的外位性理论
    在我看来,巴赫金的外位性理论具有四个方面的所指:**,它是人认识自我的理论前提,包括他人视角、对象化理论等问题,以及认识活动的规律。第二,它是对文学创作过程中作者与主人公关系的规律性总结,也就是一般所说的两者的对话关系。第三,它是对文学阅读活动中读者与��品之间关系的一种正确估价,即建构性、未完成性。第四,它提供了一种健康的态度来对待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对时间、空间文化上的外位性站位。
    外位性理论决定了巴赫金学术研究理路的基本特点。我理解,巴赫金的学术研究的基本特点是文学研究与人文思想的阐发。这个特点与他从事研究的哲学基础具有密切的关联,例如新康德主义哲学对思辨理性的强调、洪堡语言哲学对言语社会内涵的强调,以及俄罗斯文化土壤上的历史诗学和形式诗学传统,加上白银时代文化氛围以及20年代苏维埃文化的特殊语境,巴赫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维结构。从20世纪欧美思想发展来看,他的思想既具有清晰的理性思辨特点,同时又具备反逻各斯**主义的解构性质,既强调了文本研究自身的完整性,又强调了建立了远大的时间里文化参与的巨大功能。因此,学术界有人称他为新康德主义者,有人称他为存在主义者,有人称他为形式主义者,有人称他为解构主义者,还有人把他与卡西尔一朗格符号学联系在一起;从他的著作谱系看,甚至可以把他称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家。
    ……
    目录
    序言
    外位性理论与巴赫金文艺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一、研究者对巴赫金外位性理论的评论
    二、外位性理论的表述贯穿了巴赫金的全部学术活动
    三、巴赫金外位性理论的基本内涵
    四、作为文学研究方法论的外位性理论
    巴赫金“意识形态科学"学说与文艺学研究的视野拓展
    一、巴赫金“意识形态科学”概念的语境
    二、巴赫金“意识形态科学”的术语体系
    三、巴赫金“意识形态科学”的基本立场
    四、整合和拓展:巴赫金“意识形态学说”的价值
    巴赫金的超语言学与20世纪西方文论的语言学转向
    一、超语言学:一种批判理论
    二、话语的狂欢与独吟
    三、错会的契合:解构文论与巴赫金的被发现
    “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话语建构问题
    一、巴赫金的艺术交往话语的价值
    一、生活和艺术:两套话语交流和对话
    二、话语理论与审美语境的多元空间
    三、建立“审美活动场”
    巴赫金关于文艺学学科建设思想的再度阐释
    一、言谈建构的文本:“文艺学家”身份与研究的边界
    二、巴赫金对文艺学学科的基本思想
    三、巴赫金文艺学思想的根本精神
    维谢洛夫斯基和巴赫金对民间创作研究比较论
    一、从“主义研究”向“实证研究”的转向
    二、维谢洛夫斯基:民间起点和诗学的历史视野
    三、巴赫金:发掘民间立场的意识形态视野
    四、为什么是民间创作研究
    “世界文学"概念的建立与跨民族文学研究中的文化站位问题
    一、跨民族文学研究的出现以及不同文化站位问题的提出
    二、三种不同的文化站位及其话语权力模式
    三、巴赫金的外位性理论和“他人文化的眼睛”的意义
    四、如何理解跨民族文学研究的文化站位
    求索“文学性”:跨文化种类话语的文艺学研究对象问题
    一、后现代文化语境下的文艺学研究对象困惑
    二、文学性:文学文本和非文学文本意义上的
    三、文学性:一种艺术结构的建构
    四、文学性:跨文化种类话语研究的现实性和可能性
    “历史诗学"的两套理路与文论研究中的历史意识问题
    一、求证历史:维谢罗夫斯基的历史诗学
    二、巴赫金:发掘历史诗学中的民间立场
    三、赫拉普钦科:构建马克思主义历史诗学
    四、当下文论建设中的历史意识问题
    诗性体裁及其文化意识的积淀——“文化”与“诗学”中介的载体研究
    一、什么是文化诗学
    二、关于“诗性体裁”概念
    三、当代文学创作中的体裁实践的文化意识
    四、体裁的文化意识是一个变化中相对稳定的结构
    五、结语
    诠释的困境:20世纪初的托尔斯泰话题
    一、作为诠释对象的20世纪初的托尔斯泰话题
    ……
    十九世纪俄辚思想文化语境与托尔斯泰小说诗学的启示特色
    诗性启示:列夫·托尔斯泰小说诗学的根本特征
    论列夫·托尔斯泰诗性启示的象征
    问题与主义:托洛茨基的文化理论研究
    意识形态领域的文化中介与形式内涵——布哈林《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文艺问题
    “无产**文化”,作为一个问题——兼论葛兰西对布哈林的批评
    现代中国文化建设过程中的高尔基典型论——30年代周扬、胡风之争与典型说论辩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