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中国学习者二语词汇习得研究:从认知心理的视角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中国学习者二语词汇习得研究:从认知心理的视角

  • 作者:陈万会
  • 出版社: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1251814
  • 出版日期:2008年06月01日
  • 页数:306
  • 定价:¥2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一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第二语言词汇习得著作。作者根据语言学、认知心理学、教育学、第二语言习得等学科的*新研究成果,结合我国英语学习者的词汇学习实际,探讨词汇习得的认知心理过程,进而研究二语词汇教学应当遵循的一些原则。
    本书**论述了二语词汇习得中的四个关键问题——单个词的学习主要是一词多义的问题,多词单位的学习与词块理论,心理词汇与石化现象以及隐喻能力与词汇习得展开探索。
    本书理论阐述与教学实践紧密关联,一脉相通,许多观点稍加引申就可成为具体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文章节选
    第二章 国内外二语词汇习得研究综述
    2.2 国内二语词汇习得研究述评
    2.2.1 二语词汇研究的回顾及简评
    我国的英语词汇研究在初期曾明显带有翻译学的痕迹,而后来又与词典编纂和语法学纠结难分。语法学中的词法学研究词的构成、变化和分类规律,探求词的语法形式和语法形式所负载的语法意义,因此它*容易混同于词汇学。词汇研究可以参考语法研究的某些方面,但是把词汇学的对象视作语法学的研究内容,甚至用语法学来代替、取消词汇学的存在,都是不合适的。
    国内对于英语词汇的研究始于翻译实践(陈建生2001)。在翻译实践中,为了遵循翻译的“等值原则”,严复、梁启超、朱自清、郑振铎等都在有关翻译的论述中旁涉了对英语词汇的研究。20世纪30年代以后,为了满足人们英语学习的需要,我国开始出版英汉双语词典,才真正开始了对英语词汇的研究。除词典编纂之外,各种英语语法著作也都涉及到了构词和���汇分类等内容。进入80年代,陆国强的《现代英语构词》(1981)和汪榕培等《实用英语词汇学》(1983)的出版标志着研究者对英语词汇的专门系统的研究。
    从国内英语词汇研究数十年的历史中可以看出,中国英语词汇研究的发展呈两大趋势:一是分工越来越细。早期的词汇研究既研究词汇的意义、组成和发展变化,也研究词典编撰。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词典的研究已经独立成为一个专门的学科——词典学,而对词汇意义的研究则成为词汇语义学的研究内容。二是不断借鉴、吸收国外的研究成果。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研究方法进入国内,国内的词汇研究在研究词汇意义时不再单纯就意义而研究意义,而是把对词汇意义的研究纳入结构的框架,研究词汇意义的组织关系;进入70年代,美国语言学界的义素分析法在国内被吸收和运用,使得英语词汇语义研究获取了形式的手段。80年代以来,国内对英语词汇研究的内容开始向多元化发展,即开始对词义演变、词的表层意义和深层意义、词汇的结构类型与表意功能、词汇意义的语用分析等方面进行研究。进入90年代,中国英语词汇研究更为深入,由过去集中对同义词、反义词的研究扩展到对其他结构的全面研究,研究的方法也出现了跨学科的趋势,除了语言学的研究外,社会语言学、篇章语言学、文化语言学、认知科学、语用学、心理学等学科都渗透到英语词汇研究中。
    ……
    目录
    **章 绪论
    1.1 引言
    1.2 二语词汇研究地位的变迁
    1.2.1 语言学研究领域的变迁
    1.2.2 语言教学领域的变迁
    1.2.3 语料库研究的证据
    1.3 国内二语词汇习得研究与教学现状
    1.3.1 二语词汇教学现状
    1.3.2 二语词汇研究现状
    1.4 研究视角和理论依据
    1.4.1 研究视角
    1.4.2 理论依据
    1.5 研究内容、方法与论文框架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5.3 本书框架
    第二章 国内外二语词汇习得研究综述
    2.1 国外二语词汇习得研究
    2.1.1 二语词汇习得研究的历史发展
    2.1.2 二语词汇习得研究的范围
    2.1.3 国外有关研究的局限性
    2.2 国内二语词汇习得研究述评
    2.2.1 二语词汇研究的回顾及简评
    2.2.2 二语词汇习得研究现状及简评
    第三章 二语词汇习得的理论基础
    3.1 语言的认知属性
    3.1.1 语言与认知
    3.1.2 语言认知研究的发展
    3.2 语言相对论与二语词汇习得
    3.2.1 语言世界观思想
    3.2.2 语言相对论思想
    3.2.3 语言相对论与二语词汇习得
    3.3 二语词汇习得的经验主义视角
    3.3.1 客观主义语言观
    3.3.2 经验主义语言观
    3.3.3 原型范畴理论
    3.3.4 意象图式和双编码理论
    第四章 二语词汇习得的认知解释
    4.1 词汇意义的动态性
    4.2 二语词汇的认知加工
    4.2.1 语言学习的认知观
    4.2.2 二语词汇习得认知观
    4.2.3 二语词汇习得过程的认知心理
    4.2.4 二语词汇习得的语义认知加工层次
    4.3 一词多义的认知解释
    4.3.1 语言中的一词多义现象
    4.3.2 语言符号的理据性
    4.3.3 传统方法对多义词的研究
    4.3.4 一词多义的经验主义原型理论解析
    4.3.5 隐喻和转喻对一词多义现象的阐释力
    第五章 二语词汇中多词单位的认知分析
    5.1 词汇习得新概念—多词单位
    5.1.1 多词单位研究—词汇研究的新趋势
    5.1.2 多词单位的心理现实性
    5.1.3 多词单位—词汇和语法的接口
    5.1.4 多词单位与语言教学
    5.2 英语惯用语的认知分析
    5.2.1 传统的惯用语不可构造观点
    5.2.2 认知方法的惯用语可分析性和可分解性
    5.2.3 概念隐喻理论对惯用语的解释
    5.3 词块理论与二语词汇习得
    5.3.1 词块的界定、分类及特征
    5.3.2 词块研究的理论基础
    5.3.3 词块在母语习得中的作用
    5.3.4 词块对二语词汇习得的促进作用
    5.3.5 中国学习者英语词块使用失误及其原因分析
    5.3.6 二语学习者词块能力的培养
    第六章 心理词汇与第二语言词汇习得
    6.1 心理词汇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
    6.2 心理词库的组织与二语词汇习得
    6.2.1 心理词汇的提取
    6.2.2 心理词汇的组织
    6.2.3 扩大二语学习者心理词汇的方法与手段
    6.3 心理词汇的发展与词汇习得中的跨语启迁移
    6.3.1 二语词汇心理表征
    6.3.2 二语习得中的跨语言迁移问题
    6.3.3 学习者英语心理词汇表征
    6.3.4 学习者英语词汇习得中的母语影响
    6.3.5 二语词汇习得中跨语言影响的对策
    6.4 二语词汇习得中石化现象的成因及对策
    6.4.1 母语者的词汇内部表征
    6.4.2 二语学习者的词汇习得模型
    6.4.3 石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
    6.4.4 克服石化现象方法
    第七章 认知隐喻理论与二语词汇习得
    7.1 认知隐喻理论概说
    7.1.1 语言的隐喻本质
    7.1.2 隐喻的特征
    7.1.3 隐喻的认知本质
    7.1.4 隐喻的认知机制
    7.2 认知隐喻理论与二语词汇习得
    7.2.1 不同语言隐喻的共性与相对性
    7.2.2 隐喻与词汇意义的转移与演变
    7.2.3 英语词汇的隐喻释解
    7.2.4 隐喻与词汇习得
    7.3 二语隐喻能力的培养
    7.3.1 隐喻能力概念的提出
    7.3.2 隐喻能力教学的必要性
    7.3.3 隐喻能力的神经机制及心理现实性
    7.3.4 隐喻能力的可学性
    7.3.5 二语学习者隐喻能力培养
    第八章 结语
    8.1 本书的主要结论
    8.2 本书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后记
    编辑推荐语
    本书以语言相对论和经验主义语言观为理论基础,着重从认知心理的角度对中国学习者二语词汇习得进行研究。 全书共分八章:**章简要论述二语词汇研究的嬗变,认为二语词汇习得在很长一个时期被研究者所忽视,在语言教学中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第二章对国内外有关二语词汇习得的研究进行回顾;第三章论述本研究的理论依据,即语言相对论思想和作为认知语言学哲学基础的经验主义语言观,如原型理论、意象图式理论和认知的双编码理论;第四章的探讨主要限于单个词的认知解释;第五章提出了多词单位的概念;第六章运用心理语言学理论,从心理词汇的组织、心理词汇的发展表征方面,分析了扩展中国学习者二语词汇广度和深度知识的对策;第七章探讨了认知隐喻理论与二语词汇习得的关系;第八章结语对本课题的研究进行总结。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