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日本填词史话
QQ咨询:
有路璐璐:

日本填词史话

  • 作者:(日本)神田喜一郎 译者:程郁缀 高野雪
  •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1046517
  • 出版日期:2000年01月01日
  • 页数:744
  • 定价:¥40.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神田喜一郎先生的《日本的中国文学—日本填词史话》一书,通过程郁缀先生和高野雪女史的翻译被介绍到了中国。这对日中两国的词学研究来说真是一大快事。在此,我要对完成了极为不易的翻译工作的程郁缀先生和高野雪女史表示由衷的敬意。
    文章节选
    八、林家一门和填词
    加藤明友开始作填词是在庆安二年(1649),当时的林罗山是六十七岁、春斋是三十二岁、读耕斋是二十六岁。看到年近古稀的罗山与青年为伍,共同进行次韵和词的尝试,实在令人感动。同时,春斋和读耕斋兄弟二人新进锐气的才华,仿佛兰菊竞美争艳,更引起人深深的兴趣。
    春斋,前面已介绍过,他是罗山的第三子,名恕,一名春胜,字子和,别号鹅峰。他的博学多识不亚于其父罗山,一生的著作几乎近千卷。延宝八年(1680)五月逝世,享年六十三岁。读耕斋是罗山的第四子,春斋之弟,名靖,字彦复,别号函三。宽文三年(1663)三月早逝,享年三十八岁。其著作数量自然无法与其兄春斋相比,然而其学问文章与其兄相比毫无逊色。
    读耕斋的诗文集,正确的全称为《鹅峰先生林学士全集》,《文集》、《诗集》各有一百二十卷,于元禄二年(1689)全部刊行出版。读耕斋的诗文集称之为《读耕斋先生全集》,《文集》、《���集》、《外集》各二十卷,于宽文九年(1669)全部以木刻活字版印刷刊行,都是罕见的珍籍。特别是《读耕斋先生全集》,据我所知,只有官厅书陵部和伊势的神宫文库,以及米泽图书馆才能藏本。
    在这里想节外作一插曲,即稍稍叙述一下林家逸事。春斋有二子叫梅洞和风冈,读耕斋有一子叫晋轩。梅洞,名慇,一名春信,字孟著,别号逸亭。 神田喜一郎先生的《日本的中国文学——日本填词史话》一书,通过程郁缀先生和高野雪女史的翻译被介绍到了中国。这对日中两国的词学研究来说真是一大快事。在此,我要对完成了极为不易的翻译工作的程郁缀先生和高野雪女史表示由衷的敬意。
    中国文学传到日本以来,我国历代众多的学者、文人或僧侣们都濡笔作诗,留下了许许多多的汉诗诗集。这些诗集被叫作日本汉诗,与中国的诗歌一样受到很多人的喜爱。即便在今天,这些汉诗诗集每每被复刻再刊,并加上注释或解说。与此相反,词这种文学样式由于它不曾像诗那样为日本人所接受,所以除了对中国文学有兴趣的人之外,一般的人不知道在中国存在着能与诗相提并论的词,不知道词是与音乐紧密结合的文学样式。近年来,虽然状况有所改变,而词依然没有诗那样的知名度。除了极少一部分人外,几乎无人知晓在我国竟然也有词作。即使在神田喜一郎先生的《日本的中国文学——日本填词史话》问世以后,这种状况还是没有本质的改变。
    神田喜一郎先生的《日本的中国文学——日本填词史话》以无人问津过的词为**论题,考察了日本接受中国文学的一个侧面,阐明了日本的词的发展历史。它是论述日本的词的****的专著,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可以说,它在日本是日本汉诗或者中国文学爱好者的必读之书。多亏本书的问世,我们才得以知道日本的词的历史。
    目录

    一、绪言
    二、填词的滥觞
    三、兼明亲王的《忆龟王》
    四、五山文学与填词(一)
    五、五山文学与填词(二)
    六、五山文学与填词(三)
    七、填词的复兴者加藤明友
    八、林这一门和填词
    九、心越禅师和水永光国
    十、*园南海及其所处时代
    十一、中井竹山和细合半斋
    十二、市河宽斋和矶谷沧洲
    十三、村濑栲亭
    十四、菅茶山
    十五、赖杏坪和赖山阳
    十六、中岛棕隐
    十七、菊舍尼和武元登登庵
    十八、吉村迂斋
    十九、田能村竹田(一)
    二十、田能村竹田(二)
    二十一、竹田的影响
    二十二、河野铁兜
    二十三、日下部梦香(一)
    二十四、日下部梦香(二)
    二十五、野村篁园(一)
    二十六、野村篁园(二)
    二十七、野村篁园(三)
    二十八、友野霞舟(一)
    二十九、友野霞舟(二)
    三十、以昌平塾为**的填词趣味
    三十一、田边莲舟和薄井小莲
    三十二、长三洲和竹添井井
    三十三、香草社(一)
    三十四、香草社(二)
    三十五、山本鸳梁
    三十六、森槐南的出现
    三十七、森春涛门下的填词作家
    三十八、槐南和清朝客卿
    三十九、北条鸥所
    四十、高野竹隐的出现
    四十一、槐、竹两家之角逐(一)
    四十二、槐、竹两家之角逐(二)
    四十三、槐、竹两家之角逐(三)
    四十四、槐、竹两家之角逐(四)
    四十五、槐、竹两家之角逐(五)
    四十六、槐南的词话(一)
    四十七、槐南的词话(二)
    四十八、竹隐的论词绝句(一)
    四十九、竹隐的论词绝句(二)
    五十、竹隐的论词绝句(三)
    五十一、新进作家的辈出及其挫折
    五十二、孙君异之来日
    五十三、槐南、君异之酬唱(一)
    五十四、槐南、君异之酬唱(二)
    五十五、槐南、君异之酬唱(三)
    五十六、孙君异的《九回肠曲》
    五十七、孙、黄二家之再来和槐南(一)
    五十八、孙、黄二家之再来和槐南(二)
    五十九、森川竹磎和《鸥梦新志》(一)
    六十、森川竹磎和《鸥梦新志》(二)
    六十一、明治二十二年竹磎之活跃
    六十二、己丑重九宴集和槐南、君异之《笛家》(一)
    六十三、己丑重九宴集和槐南、君异之《笛家》(二)
    六十四、本田种竹和关泽霞庵
    六十五、竹隐、竹磎之订交
    六十六、金井秋苹和潘兰史(一)
    六十七、金井秋苹和潘兰史(二)
    六十八、金井秋苹和潘兰史(三)
    六十九、槐南之《暗香》、竹磎之《疏影》
    七十、槐南、竹磎两家之《金缕曲》
    七十一、竹磎之大病和病后的作品(一)
    七十二、竹磎之大病和病后的作品(二)
    七十三、槐南和孙君异的散套
    七十四、孙君异的《嘤鸣馆觅句图》
    七十五、明治二十三年末槐南的填词
    七十六、竹磎的《花影填词图》
    七十七、竹磎的《得闲集》(一)
    七十八、竹磎的《得闲集》(二)
    七十九、竹磎的《红情》、《绿意》
    八十、两竹唱酬的《沁园春》
    八十一、新进的年少词人
    八十二、孙君异的投海自沉
    八十三、竹磎的《戚氏》
    八十四、竹磎的送行词三阕(一)
    八十五、竹磎的送行词三阕(二)
    八十六、竹磎的散曲
    八十七、竹隐的惨绿愁红词
    八十八、竹磎的秋词
    八十九、竹磎的《小浪淘集》
    九十、竹磎的寄题碧梧翠竹居词
    九十一、明治二十五年填词坛的开幕
    九十二、于春夏间两竹的作品
    九十三、竹磎的《壬辰出游集》
    九十四、于秋冬间两竹的作品
    九十五、明治二十六年填词坛之开幕
    九十六、于伊势两竹的初次见面(一)
    九十七、于伊势两竹的初次见面(二)
    九十八、竹磎的伊势再游(一)
    九十九、竹磎的伊势再游(二)
    一百、归京后竹磎的作品
    一百○一、两竹的中秋及重阳之词
    一百○二、竹磎岁末所填《满江红》词
    一百○三、明治二十七年填词坛之开幕
    一百○四、竹磎的新婚和其后的作品
    一百○五、春夏间两竹之唱酬(一)
    一百○六、春夏间两竹之唱酬(二)
    一百○七、明治二十八年的填词坛(一)
    一百○八、明治二十八年的填词坛(二)
    一百○九、明治二十九年填词坛的开幕
    一百十、种竹、愚庵、竹隐的月濑观梅行(一)
    一百十一、种竹、愚庵、竹隐的月濑观梅行(二)
    一百十二、种竹、愚庵、竹隐的月濑观梅行(三)
    一百十三、移居鹃台后的竹磎作品
    一百十四、明治三十年的填词坛
    一百十五、明治三十一年的填词坛(一)
    一百十六、明治三十一年的填词坛(二)
    一百十七、明治三十二年的填词坛(一)
    一百十八、明治三十二年的填词坛(二)
    一百十九、填词的衰颓时代(一)
    一百二十、填词的衰颓时代(二)
    一百二十一、《随鸥集》和填词的再兴
    一百二十二、《随鸥集》的新作家
    一百二十三、久保天随(一)
    一百二十四、久保天随(二)
    一百二十五、铃木豹轩
    一百二十六、陈鯖庵的填词
    一百二十七、《诗苑》和填词(一)
    一百二十八、《诗苑》和填词(二)
    一百二十九、《诗苑》和填词(三)
    补正
    附:神田喜一郎先生简略年谱
    译后记
    ……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