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中国国际加工贸易模式研究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中国国际加工贸易模式研究

  • 作者:沈玉良 孙楚仁 凌学岭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063911
  • 出版日期:2007年09月01日
  • 页数:334
  • 定价:¥46.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将国际加工贸易的研究置于全球价值链体系下,分析跨国公司、合同制造商和加工贸易之间的关系,计算我国加工贸易的贸易利益和经济效应,提出我国国际加工贸易转型的方式。本书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加工贸易模式的分析,传统的分析认为,加工贸易模式只有一种,但由于原产地规则的不同,产业链所处阶段的不同以及各国之问不同的贸易政策,加工贸易模式多种多样。第二,国际加工贸易模式决定了贸易利益,改变了传统贸易理论中的高技术产品贸易优于低技术产品贸易利益的观点,在中国加工贸易中,服装的加工贸易利益明显大于计算机,这就是例证。第三,全球价值链分析方法(GVC)是加工贸易分析的重要工具,但目前的GVC分析方法相当不完善,我们对此进行了改进。
    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引起国际贸易特别是加工贸易方面的进一步讨论和研究,探寻中国贸易的发展道路,使中国真正成为经济强国。
    目录
    前言
    1 导论
    1.1 加工贸易增长与经济增长
    1.2 关于是否发展加工贸易的两种不同观点
    1.3 国内关于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研究及主要观点
    1.4 国内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的不足之处
    1.5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及其应用于加工贸易研究的不足之处
    1.6 跨国公司的全球经济行为、全球价值链与加工贸易的产生
    1.6.1 现代加工贸易发展与跨国公司全球战略
    1.6.2 跨国公司全球化战略的影响及其动因
    1.6.3 全球价值链、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
    1.7 考虑技术、交易成本、工资率的加工贸易产生的模型
    1.7.1 模型假定和分析
    1.7.2 结论
    1.8 *终产品的生产需要固定比例的中间产品的均衡模型
    1.8.1 模型的说明及假定
    1.8.2 模型分析
    1.9 考虑风险的加工贸易产生的模型
    1.9.1 模型的假定及说明
    1.9.2 模型的分析
    1.9.3 结论
    1.10 本章结论
    1.11 本书的内容及结构

    2 中国国际加工贸易的总量结构和贸易条件
    2.1 中国加工贸易发展的原因
    2.2 中国国际加工贸易的发展阶段
    2.3 中国国际加工贸易结构
    2.3.1 加工贸易产品结构
    2.3.2 加工贸易主体结构
    2.3.3 加工贸易企业规模结构
    2.3.4 加工贸易企业地区结构
    2.4 中国加工贸易的贸易条件:以上海纺织服装业和计算机产业的比较为例
    2.5 本章结论

    3 我国国际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3.1 导言
    3.2 传统方法的缺陷
    3.3 数据平稳性检验及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因果性分析
    3.4 对加工贸易和其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的估计
    3.5 我国加工贸易和其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的估计
    3.6 本章结论

    4 国际加工贸易发展模式分析——台湾、江苏和浙江贸易模式的比较分析
    4.1 台湾的现代加工贸易模式
    4.2 江苏贸易发展模式及其贸易利益
    4.3 浙江的贸易发展模式
    4.4 江苏省(苏州)和浙江省贸易模式的贸易利益的比较分析
    4.5 本章结论

    5 我国国际加工贸易的转型路径
    5.1 全球产业价值链(GVC)
    5.1.1 全球价值链的类型
    5.1.2 全球价值链的创新模式
    5.1.3 跨国公司与全球产业价值链形成
    5.2 全球价值链分析方法的质疑:以全球家具价值链为例
    5.3 全球产业价值链与中国加工贸易
    5.3.1 低技术产业条件下我国加工贸易提升方式
    5.3.2 高技术产业条件下我国加工贸易提升方式

    6 低技术产品加工贸易模式——以服装产业为例
    6.1 服装产业全球价值链及其治理结构
    6.1.1 纺织品服装产业全球价值链基本结构
    6.1.2 全球纺织品服装产业供应链的变迁及其动因
    6.1.3 服装产业全球价值链治理结构
    6.2 世界服装产业贸易方式和贸易格局
    6.2.1 贸易方式
    6.2.2 贸易格局
    6.3 世界服装产业加工贸易模式比较
    6.3.1 加工贸易模式分类
    6.3.2 决定加工贸易模式的因素
    6.4 中国服装产业加工贸易的贸易效应
    6.4.1 概况
    6.4.2 服装出口市场细分
    6.5 中国服装产业加工贸易的贸易利益
    6.5.1 从价值链地位考察服装加工贸易
    6.5.2 服装加工贸易的贸易条件
    6.5.3 中国服装加工贸易的贸易利益
    6.6 中国服装产业加工贸易的转型轨迹
    6.6.1 服装产业加工贸易的转型轨迹
    6.6.2 中国服装产业加工贸易升级路径初探

    7 高技术产品加工贸易模式——以计算机产业为例
    7.1 计算机产业全球价值链和治理结构
    7.1.1 高新技术产业与计算机产业
    7.1.2 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零部件产业全球价值链基本结构和变迁
    7.1.3 全球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制造业供应链结构及加工贸易的发展
    7.1.4 全球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零部件产业价值链治理结构
    7.2 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零部件产业贸易格局和贸易方式
    7.2.1 产业贸易格局
    7.2.2 产业贸易方式
    7.3 全球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零部件产业加工贸易模式比较
    7.3.1 加工贸易模式的选择
    7.3.2 不同加工贸易模式的比较
    7.4 中国计算机产业加工贸易的贸易效应
    7.4.1 中国高技术产业加工贸易的高速发展和基本贸易效应
    7.4.2 中国自动数据处理设备产业加工贸易的整体转移效应
    7.4.3 中国自动数据处理设备产业加工贸易的贸易顺差转移效应
    7.5 中国计算机产业加工贸易的贸易利益
    7.5.1 从价值链地位考察中国计算机产业加工贸易利益
    7.5.2 中国计算机产业加工贸易的贸易条件
    7.6 中国计算机产业加工贸易的转型轨迹
    7.6.1 中国计算机产业加工贸易发展模式选择
    7.6.2 中国计算机产业加工贸易转型路径初探

    8 离岸服务、服务外包和利润分配模型——以呼叫**为例
    8.1 产生背景和文献综述
    8.2 离岸呼叫**
    8.2.1 电信服务跨国公司价值链
    8.2.2 离岸呼叫服务**
    8.2.3 呼叫**离岸内部化原因
    8.3 离岸呼叫**经济理论和利润分配模型
    8.3.1 转移价格
    8.3.2 外部市场存在下的转移价格
    8.3.3 小结
    8.3.4 转移定价方法
    8.3.5 区域成本节约
    8.4 本章结论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