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感动中国的名家随笔·清韵
QQ咨询:
有路璐璐:

感动中国的名家随笔·清韵

  • 作者:易磊
  • 出版社:内蒙古文化出版社
  • ISBN:9787806754344
  •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01日
  • 页数:234
  • 定价:¥24.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感动中国的名家随笔》之“清韵”,收录了中国和外国文学史上当代**作家的代表作品。才女张爱玲记录着生活情趣和窃窃私语;梁晓声默读着陌生女孩的来信,听窗的话语;俞平伯怀念打橘子的岁月:季羡林叹息着幽径的悲剧……细细读来,一篇篇随笔仿若一段段清灵的竹韵,动人心弦,悦人耳畔,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体会其中韵律。
    文章节选
    中国卷
    公寓生活记趣
    作者简介:
    张爱玲(1920--1995),现代女作家。原名张煐。笔名梁京。祖籍河北丰润,生于上海,世家出身,是李鸿章的重外孙女。童年在北京、天津度过,1929年迁回上海。1930年改名张爱玲。中学毕业后到香港读书。1942年香港沦陷,未毕业即回上海;开始职业写作生涯。上海40年代**女作家,创作擅长心理分析。1952年赴香港。1955年定居美国, “隐居”生活。1995年9月8日,在洛杉矶公寓谢世,享年74岁。
    读到“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两句词,公寓房子上层的居民多半要感到毛骨悚然。屋子越高越冷。自从煤贵了之后,热水汀早成了纯粹的装饰品。构成浴室的图案美,热水龙头上的H字样自然是不可少的一部分;实际上呢,如果你放冷水而开错了热水龙头,立刻便有一种空洞而凄怆的轰隆轰隆之声从九泉之下发出来,那是公寓里特别复杂、特别多心的热水管系统在那里发脾气了。即使你不去太岁头上动土,那雷神也随时要显灵。无缘无故,只听见不怀好意的“嗡……”拉长了半晌之后接着“訇訇”两声,活像飞机在顶上盘旋了一会,掷了两枚炸弹。在战时的香港吓细了胆子的我,初回上海的时候,每每忆起为之魂飞魄散。若是当初它认真工作的时候,艰辛地将热水运到六层楼上来,便是咕噜两声,也还情有可原。现在可是雷声大,雨点小,难得滴下两滴生锈的黄浆……然而也说不得了,失业的人向来是肝火旺的。
    梅雨时节,高房子因为压力过重和地基陷落的缘故,门前积水*深。街道上完全干了,我们还得花钱雇黄包车渡过那白茫茫的护城河。雨下得太大的时候,屋子里便闹了水灾。我们轮流抢救,把旧毛巾、麻袋、褥单堵住了窗户缝,障碍物湿濡了,绞干,换上,污水拧在脸盆里,脸盆里的水倒在抽水马桶里。忙了两昼夜,手心磨去了一层皮,墙根还是汪着水,糊墙的花纸还是染了斑斑点点的水痕与霉迹子。
    风如果不朝这边吹的话,高楼上的雨倒是可爱的。有**,下了一黄昏的雨,出去的时候忘了关窗户,回来一开门,一房的风声雨味,放眼望出去,是碧蓝的潇潇的夜,远处略有淡灯摇曳,多数的人家还没点灯。
    常常觉得不可解,街道上的喧声,六楼上听得分外清楚,仿佛就在耳根底下,正如一个人年纪渐渐高了,距离童年渐渐远了,小时的琐屑的回忆反而渐渐亲切明晰起来。
    我喜欢听市声。比我较有诗意的人在枕上听松涛,听海啸,我是非得听见电车响才睡得着觉的。在香港山上,只有冬季里,北风彻夜吹着常青树,还有一点电车的韵味。长年住在闹市里的人大约非得出了城之后才知道他离不了一些什么。城里人的思想,背景是条纹布的幔子,淡淡的白条子便是行驰着的电车——平行的,匀净的,声响的河流,泪泪流入下意识里去。
    我们的公寓邻近电车厂,可是我始终没弄清楚电车是几点钟回家。“电车回家”这句子仿佛不很合适——大家公认电车为没有灵魂的机械,而“回家”两个字有着无数的情感洋溢的联系。但是你没看见过电车进厂的特殊情形罢?一辆衔接一辆,像排了队的小孩,嘈杂、叫嚣,愉快地打着哑嗓子的铃:“克林,克赖,克赖,克赖!”吵闹之中又带着一点由疲乏而生的驯服,是快上床的孩子等着母亲来刷洗他们。车里的灯点得雪亮。专做下班的售票员的生意的小贩们慢声兜售着面包。有时候,电车全进了厂子,单剩下一辆,神秘地,像被遗弃了似的,停在街心。从上面望下去,只见它在半夜的月光中坦露着白肚皮。 这里的小贩所卖的吃食没有多少典雅的名色。我们也从来没有缒下篮子去买过东西。(想起《侬本痴情》里的顾兰君了。她用丝袜结了绳子,缚住了纸盒,吊下窗去买汤面。袜子如果不破,也不是丝袜了!在节省物资的现在,这是使人心惊肉跳的**)也许我们也该试着吊下篮子去。无论如何,听见门口卖臭豆腐干的过来了,便抓起一只碗来,蹬蹬奔下六层楼梯,跟踪前往,在远远的一条街上访到了臭豆腐干担子的下落,买到了之后,再乘电梯上来,似乎总有点可笑。
    我们那开电梯的是个人物,知书达理,有涵养,对于公寓里每一家的起居他都是一本清账。他不赞成他儿子去做电车售票员——嫌那职业不很上等。再热的天,任凭人家将铃揿得震天响,他也得在汗衫背心上加上一件熨得溜平的纺绸小褂,方肯出现。他拒绝替不修边幅的客人开电梯。他的思想也许缙绅气太重,然而他究竟是个有思想的人。可是他离了自己那间小屋,就踏进了电梯的小屋——只怕这一辈子是跑不出这两间小屋了。电梯上升,人字图案的铜栅栏外面,一重重的黑暗往下移,棕色的黑暗、红棕色的黑暗、黑色的黑暗……衬着交替的黑暗,你看见司机人的花白的头。
    没事的时候他在后天井烧个小风炉炒菜烙饼吃。他教我们怎样煮红米饭:烧开了,熄了火,停个十分钟再煮,又松,又透,’又不塌皮烂骨、没有筋道。
    托他买豆腐浆,交给他一只旧的牛奶瓶。陆续买了两个礼拜,他很简单地报告道:“瓶没有了。”是砸了还是失窃了,也不得而知。再隔了些时,他拿了一只小一号的牛奶瓶装了豆腐浆来,我们问道:“咦?瓶又有了?”他答道:“有了。”新的瓶是赔给我们的呢还是借给我们的,也不得而知。
    我们的新闻报每天早上他要循例过目一下方才给我们送来。小报他读得更为仔细些,因此要到十一二点钟才轮得到我们看。英文、日文、德文、俄文的报他是不看的,因此大清早便卷成一卷插在人家弯曲的门钮田。
    报纸没有人偷,电铃上的钢板却被撬去了。看门的巡警倒有两个,虽不是双生子,一样都是翻领里面竖起了木渣渣的黄脸,短裤与长统袜之间露出木渣渣的黄膝盖;上班的时候,一般都是横在一张藤椅上睡觉,挡住了信箱。每次你去看看信箱的时候总得殷勤地凑到他面颊前面,仿佛要询问:“酒刺好了些罢?”
    恐怕只有女人能够充分了解公寓生活的特殊优点:佣人问题不那么严重。生活程度这么高,即使雇得起人,也得准备着受气。在公寓里“居家过日子”是比较简单的事。找个清洁公司每隔两星期来大扫除一下,也就用不着打杂的了。没有佣人,也是人生一快。抛开一切平等的原则不讲,吃饭的时候如果有个还没吃过饭的人立在一边眼睁睁望着,等着为你添饭,虽不至于使人食不下咽,多少有些讨厌。许多身边杂事自有它们的愉快性质。看不到田园里的茄子,到菜场上去看看也好——那么复杂的,油润的紫色,新绿的豌豆,熟艳的辣椒,金黄的面筋,像太阳里的肥皂泡。把菠菜洗过了,倒在油锅里,每每有一两片碎叶子粘在篾篓底上,抖也抖不下来;迎着亮,翠生生的枝叶在竹片编成的方格子上招展着,使人联想到篱上的扁豆花。.其实又何必“联想”呢?篾篓子本身的美不就够了么?我这并不是效忠于国社党,劝诱女人回到厨房里去。不劝便罢,若是劝,一样的得劝男人到厨房里去走一遭。当然,家里有厨子而主人不时的下厨房,是会引起厨子*强烈的反感的。这些地方我们得寸步留心,不能太不识眉眼高低。
    有时候也感到没有佣人的苦处。米缸里出虫,所以掺了些胡椒在米里——据说米虫不大喜欢那刺激性的气味,淘米之前先得把胡椒拣出来。我捏了一只肥白的肉虫的头当作胡椒,发现了这错误之后,不禁大叫起来,丢下饭锅便走。在香港遇见了蛇,也不过如此罢了。那条蛇我只见到它的上半截,它钻出洞来矗立着,约有二尺来长,我抱了一叠书匆匆忙忙下山来,正和它打了个照面。它静静地望着我,我也静静地望着它,望了半晌,方才哇呀呀叫出声来,翻身便跑。
    提起虫豸之类,六楼上苍蝇几乎绝迹,蚊子少许有两个。如果它们富于想象力的话,飞到窗口往下一看,便会晕倒了罢?不幸的是它们是像英国人一般地淡漠与自足——英国人住在非洲的森林里也照常穿上了燕尾服进晚餐。
    公寓是*符合理想的逃世的地方。厌倦了大都会的人们往往记挂着和平幽静的乡村,心心念念盼望着有**能够告老归田,养蜂种菜,享点清福。殊不知在乡下多买半斤腊肉便要引起许多闲言闲语,而在公寓房子的*上层你就是站在窗前换衣服也不妨事!
    然而一年一度,日常生活的秘密总得公布一下。夏天家家户户都大敞着门,搬一把藤椅坐在风口里。这边的人在打电话,对过一家的仆欧一面熨衣裳,一面便将电话上的对白译成了德文说给他的小主人听。楼底下有个俄国人在那里响亮地教日文。二楼的那位女太太和贝多芬有着不共戴天的仇恨,一捶十八敲,咬牙切齿打了他一上午;钢琴上倚着一辆脚踏车。不知道哪一家在煨牛肉汤,又有哪一家泡了焦三仙。
    人类天生的是爱管闲事。为什么我们不向彼此的私生活里偷偷地看一眼呢?虽然被看者没有多大损失,但看的人显然得到了片刻的愉悦。凡事牵涉到快乐的授受上,就犯不着斤斤计较了。较量些什么呢?——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
    屋顶花园里常常有孩子们溜冰,兴致高的时候,.从早到晚在我们头上咕滋咕滋锉过来又锉过去,像磁器的摩擦,又像睡熟的人在那里磨牙,听得我们一粒粒牙齿在牙仁里发酸如同青石榴的子;剔一剔便会掉下来。隔壁一个异国绅士声势汹汹的上楼去干涉。他的太太提醒他道:“人家不懂你的话,去也是白去。”他擦拳掳袖道:“不要紧,我会使他们懂得的!”隔了几分钟他偃旗息鼓嗒然下来了。上面的孩子年纪都不小了,而且是女性,也是美丽的。
    ……
    目录
    中国卷
    公寓生活记趣/张爱玲
    更衣记/张爱玲
    私语/张爱玲
    一个陌生女孩的来信/梁晓声
    窗的话语/梁晓声
    温馨/梁晓声
    赋得早春——为清华年刊作/俞平伯
    中年/俞平伯
    打橘子/俞平伯
    幽径悲剧/季羡林
    赋得**的悔/季羡林
    无事此静坐/汪曾祺
    多年父子成兄弟/汪曾祺
    桃花源记/汪曾祺
    布拉格/余秋雨
    我的同桌/余秋雨
    卖书/郭沫若
    梅园新村之行/郭沫若
    一头来自异乡的驴子/耿立
    那些与生命关联的植物/李兴义
    郁金香的拒绝/谢冕
    海燕/郑振铎
    莲花荷叶/林清玄
    白云空载天一阁/王重旭
    脆弱的城市/张承志
    棣花街的回忆/贾平凹
    外国卷
    自然/(美国)爱默生
    自由/(印度)泰戈尔
    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法国)卢梭
    大自然/(德国)歌德
    沙漠/(法国)纪德
    月光奏鸣曲/(法国)普鲁斯特
    听泉/(日本)东山魁夷
    大地之未知者/(法国)勒·克莱齐奥
    孤独/(美国)亨利·大卫·梭罗
    四季的情趣/(日本)宫城道雄
    黄光/(前苏联)帕乌斯托夫斯基
    湖畔重游/(美国)E·B·怀特
    四季生活/(苏联)沃罗宁
    暴风雨的壮美/(美国)南茜·波德森
    牛蒡花/(俄罗斯)列·托尔斯泰
    窗外的景致/(墨西哥)奥·帕斯
    劳伦斯在花园中/(法国)弗·莫里亚克
    大黄蜂之死/(美国)罗伯特·芬奇
    松鼠/(法国)科莱特
    假如我能呼风唤雨/(美国)詹姆·朱斯
    花前自愧/(日本)神尾久义
    虚伪的紫罗兰/(黎巴嫩)纪伯伦
    远处的青山/(美国)高尔斯华绥
    春将至(日本)井上靖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