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节能减排培训教材:节能管理与新机制篇
QQ咨询:
有路璐璐:

节能减排培训教材:节能管理与新机制篇

  • 作者: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出版社: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802097384
  • 出版日期:2008年10月01日
  • 页数:320
  • 定价:¥50.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能源与环境是当今时代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我国人口众多,能源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脆弱,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能源资源的消耗强度高,消费规模不断扩大,能源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解决我国能源环境问题,根本出路是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作为世界上发展*快的发展中**,通过贯彻“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成功实现了经济增长翻两番、能源消费增长翻一番的目标。1980--2006年,中国能源消费以年均5.6%的增长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9.8%的增长,年均节能率3.9%,扭转了近年来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上升的势头。
    文章节选
    1 节能管理
    1.1 节能管理概念及属性
    1.1.1 节能管理定义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以下简称《节能法》),节约能源是指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从能源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降低消耗、减少损失和污染物排放、制止浪费,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
    节约能源(以下简称节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首先,能源的种类很多。依据能量获取来源属性的不同,一般可以划分为一次能源���二次能源。所谓一次能源是指直接取自自然界没有经过加工转换的各种能量和资源,包括:原煤、原油、天然气、油页岩、核能、太阳能、水力、风力、波浪能、潮汐能、地热、生物质能和海洋温差能等。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以后得到的能源产品,称为二次能源,例如:电力、蒸汽、煤气、汽油、柴油、重油、液化石油气、酒精、沼气、氢气和焦炭等。同时,一次能源还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可再生能源和****能源。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水力、风力、生物质能、波浪能、潮汐能、海洋温差能等,它们
    在自然界可以循环再生。****能源包括原煤、原油、天然气、油页岩、核能等,它们是不能再生的。
    ……
    目录
    1 节能管理
    1.1 节能管理概念及属性
    1.2 节能管理模式及政策体系
    1.3 国际节能管理的主要做法及经验
    1.4 我国节能管理
    2 清洁生产
    2.1 清洁生产理论概述
    2.2 企业如何进行清洁生产
    2.3 清洁生产审核案例
    2.4 服务行业清洁生产审核案例
    3 清洁发展机制
    3.1 清洁发展机制的基本含义
    3.2 清洁发展机制的由来
    3.3 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开发和实施流程
    3.4 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国内管理体制
    3.5 我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合作进展
    4 企业能源审计
    4.1 企业能源审计方法
    附录A 企业能源成本指标计算分析方法
    4.2 企业能源统计方法
    4.3 企业能量平衡
    5 节能评估
    5.1 节能评估的概念
    5.2 节能评估管理
    5.3 节能专篇的编制内容
    5.4 评估、审查的依据和方法
    5.5 节能审查内容
    5.6 北京市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实践
    6 合同能源管理
    6.1 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创新及应用-
    6.2 EMC0业务基础
    6.3 合同能源管理在照明节电项目中的实际应用
    附录B EMC0照明节电项目典型案例
    7 电力需求侧管理
    7.1 电力需求侧管理基本概念和作用
    7.2 DSM六类工作内容
    7.3 DSM工程设计和DSM实施规划(或能效电厂建设规划)编制
    7.4 DSM工程实施
    7.5 需方调峰资源潜力分析、测算
    7.6 需方资源开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
    7.7 案例研究
    8 能效标准与能效标识
    8.1 能效标准与能效标识概述
    8.2 国外运用能效标准与能效标识的做法与经验
    8.3 中国能效标准与能效标识制度概况
    9 节能产品认证制度
    9.1 节能产品认证概述
    9.2 节能产品认证基础知识
    9.3 我国节能产品认证实施现状
    9.4 节能认证产品激励政策
    9.5 认证基本条件和程序
    10 自愿协议
    11 节能工作后评价机制研究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