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国学入门
QQ咨询:
有路璐璐:

国学入门

  • 作者:蒋梅笙
  •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 ISBN:9787802118010
  • 出版日期:2009年05月01日
  • 页数:154
  • 定价:¥20.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学问者,天下之达道,无所谓国界也。学而限之以国,前既无据,后亦恐不复存;第处此寰球大通,文化糅合之世,学科灿列,泰半来自欧美。青年学子,震其新奇,叹其奥赜,动辄目眩心醉,谓天下之美,尽在于斯,而忘其国内之自有瑰宝。
    章(太炎)书综贯有余,而部居不别;又嗜奇太甚,或武断而失其真,不足为后进师法。钱(穆)书准时代叙述,目次井然,较易赅括;顾工于修辞,而事多漏略;勇于自信,而失之偏蔽;皆未足称为善本。
    文章节选
    **章 经学
    **节 经籍之名
    古无经之名也。尼山设教,曰《书》、《诗》,曰《礼》、《乐》,皆不名经。至《易》为卜筮之书,秦火所不禁(秦焚之书,但曰:“《诗》、《书》、百家语”);《春秋》为列国史之通称,孔子因而不改(《晋语》:“羊舌胖习于《春秋》。”《墨子·明鬼》篇:“著在周之《春秋》”“著在燕之《春秋》”,“著在宋之《春秋》”云云。是不独鲁史称《春秋》之证),更无称经之说。《苟子》始以《诗》、《书》为经,而不及其他。自兹以后,“传”、“注”渐兴,乃各尊本书日经。是则经者,对“传”与“说”而言;无“传”与“说”,则不谓经也。《墨子》有《经》上下,《经说》上下,说所以释经,故谓其师说为经也。章实斋云:“因传而有经之名,犹因子而立父之号。”故经名之立,必在“传”、“注”盛行之后;墨家首称之,诸家沿用之。而《诗》有《故训》(毛亨撰),《书》有《传》(孔安国撰),因亦尊之日经。后且偏及于群圣百家之书也(《庄子·天运篇》有六经之说,恐属后人羼入)。
    至于汉初,然后以《易》、《诗》、《书》、《礼》、《乐》、《春秋》,并称为六经,或日六艺(与《周礼》保氏所教礼、乐、射、御、书、数之六艺,名同实异)。后以《乐经》亡失,故止称五经,东汉时,又加入《论语》,仍分《礼》、《乐》为二,称为七经(宋刘敞以《诗》、《书》、三礼、《公羊传》、《论语》为七经,清圣祖又以《易》、《书》、《诗》、《春秋》,三礼为七经。是七经有三说也)。唐于五经之外。使人分习《周礼》、《仪礼》、及《公羊》、《毂梁》二传。因谓之九经;宋时,进《孟子》为经,因以《孝经》、《论》、《孟》、《周礼》,合之五经而称九经,是九经亦有二说也。《宋书·百官志》则以《易》、《书》、《诗》、三礼、三传各为一经;合《论语》、《孝经》为一经;使国子助教十人分掌,而统称为十经。《庄子》有“孔子翻十二经以说老聃”之说,十二经者,或释为六经六纬;或释为《周易》上下二经。及孔子所作之十翼;或又谓指《春秋》十二公经者,皆臆测无确证。唐开成(文宗年号)间,立石国子学,于九经之外,加入《孝经》、《论语》、《尔雅》,综称为十二经,至宋列《孟子》入经部,十三经之名,始永定不变焉。……
    目录
    引言
    **章 经学
    **节 经籍之名
    第二节 易之大义
    第三节 书之大义
    第四节 诗之大义
    第五节 三礼大义
    第六节 春秋三传大义
    第七节 论语大义
    第八节 孟子大义
    第九节 尔雅大义
    第十节 孝经大义
    第二章 诸子学
    **节 总论
    第二节 儒家
    第三节 道家
    第四节 法家
    第五节 名家
    第六节 墨家墨子
    第七节 杂家
    第八节 结语及附录
    第三章 秦之反经学
    第四章 两汉传经学
    **节 总记
    第二节 易之授受
    第���节 书之授受
    第四节 诗之授受
    第五节 礼之授受
    第六节 春秋三传之授受
    第五章 汉末之新学说
    第六章 魏晋玄学
    第七章 南北朝隋唐之经学佛学
    第八章 宋明理学
    **节 理学之先驱
    第二节 周子
    第三节 邵子
    第四节 张子
    第五节 明道程子
    第六节 伊川程子
    第七节 朱子
    第八节 陆象山
    第九节 叶水心
    第十节 王阳明
    第十一节 结论
    第九章 清代考证学
    第十章 史学大略
    **节 史学溯源
    第二节 史之总目
    第三节 史之类别
    第十一章 文学大略
    **节 引言
    第二节 散文与韵文
    第三节 诗
    第四节 词
    第五节 剧曲
    第六节 小说
    第十二章 *近学术思想
    编者赘言
    编辑推荐语
    吾中国文化之定义,具于《白虎通》三纲六纪之说,其意义为抽象理想*高之境,犹希腊柏拉图所谓Idea者。
    ——陈寅恪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