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纪录片下的中国
QQ咨询:
有路璐璐:

纪录片下的中国

  • 作者:李灵革
  •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179788
  • 出版日期:2008年06月01日
  • 页数:162
  • 定价:¥25.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试图在历史学与纪录片之间架起一座互通的桥梁,形成一个研究中国纪录片历史发展的专著。透过它,一方面理清中国纪录片自身的发展历史;另一方面探讨纪录片与时代的关系,总结出纪录片在各个历史时代的作用和意义,为以后的纪录片创作和理论的研究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本书适合高校新闻专业、历史专业、电影专业作为教学参考书,也适合对纪录片感兴趣的爱好者自学参考用书。
    文章节选
    第1章 中国早期纪录片
    一、早期纪录片:动荡中的中国大地
    比起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绘画、音乐、雕塑、戏剧、建筑、舞蹈六门艺术姐妹来说,只有号称“第七艺术”的电影,才有自己准确的生辰年龄——1895年12月28日,是举世公认的电影诞生日。这**,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一家咖啡馆里,**正式公开放映了他们制作的影片——“活动照片”,几部数分钟内便可放映完毕的电影《工厂大门》、《火车进站》、《园丁浇水》、《水龙救火》等,一时间轰动了巴黎,从而也揭开了电影时代的帷幕。这一年,还诞生了一部电影《摄影大会代表的下船》,法国电影史学家乔治•萨杜尔称之为世界上“**部新闻片”,称它是“实地拍摄的自然景象”,“在现实中选择题材,从而给人以深刻的真实动作感和生活感”①。
    但是,当西方**推出这种可以连续拍摄和连续放映的新的光影艺术的时候,中国封建王朝还在为是否增设天文算学馆而争吵不休。封建、迷信的思想和观念,使中华民族在走向现代文明的路途中步履艰辛。清王朝的没落和腐败,终于导致自1840年开始的帝国主义列强的野蛮侵略。封闭的大门也*终被迫打开,伴随着列强**的军事和经济扩张,西方的生活方式和文���产品也开始输入中国。
    1.电影与中国结缘及外国人在华拍摄的早期纪录片
    既然中国与电影发明无缘,那么中国电影历史的序幕也只能从外国影片的传人开始。1896年8月2日,上海徐园“又一村”的一次游艺活动上,中国人**次看到了真正的电影①。
    此后,电影的放映活动逐渐在上海、北京、广州、天津等大中型城市遍布开来。除了一部分守旧者将之视为“西人搜集人眼精华之法”外,大多数中国观众对于观看电影均怀有莫大的兴趣。但在其后的近十年中,在中国从事电影放映的全是外国人。直到1903年,一位名叫林祝三的北京人,在北京前门一带放映电影,这才打破了西方人的垄断地位。
    2.国人在华拍摄的早期新闻纪录片
    外国人在华放映电影的同时,也来到中国拍摄影片。一些欧美**的电影公司,派遣摄影师越洋过海来到上海、香港等城市,拍摄当地风光和人民生活。他们拍摄的都是新闻纪录短片,有的在中国放映过,但大多数作为素材,经剪辑后在外国放映。因此,*早的以中国生活为题材的影片,并不是由中国人拍摄、首先在中国放映的,而是由外国人拍摄、在外国放映的。
    *早拍摄中国人的新闻片的是美国缪托斯柯甫公司1896年的《李鸿章在纽约》。1898年,美国汤姆斯`爱迪生公司曾派遣一名摄影师周游世界、拍摄当地风光。就在这一年,他来到香港,之后又互上海,拍摄了不少当地景物。爱迪生公司把拍摄的素材,编辑成6部纪录片:《香港商团》、《香港总督府》、《香港码头》、《香港街景》、《上海警察》和《上海街景》,并发行放映。据说这些影片现在仍保留在美国国会图书馆。此后,一些重大事件都有外国人来摄影。
    19世纪末,由于帝国主义的大举侵略,终于导致义和团运动的爆发。义和团的爱国主义精神,反映了中国人民反对侵略的共同愿望,但在运动中的烧教堂、杀洋人的排外、仇外心理与行为,也表现出了中国农民特有的时代局限性和狭隘性,也震惊了西方。1900年,一位外国摄影师来到中国,拍摄记录了处决一名义和团团民的情景。同时,英国的两名摄影师歇尔和坎勇,拍摄了许多有关义和团题材的影片,并编制了《袭击教会》一片。该片叙述了英国传教士遭到义和团的攻击,一小队英国步兵闻讯后赶到,营救传教士的过程。而詹姆士•威廉逊同年创作的《中国教会被袭记》,显然是上述影片的模仿和抄袭(据意大利波尔德诺尼1995年第十四届国际无声电影节材料记载,在电影节上放映了这两部影片)。但是乔治•萨杜尔说这是作者在花园房前由他一家人任演员的伪造的新闻片①。
    1900年7月,日本吉泽商店也派遣摄影师柴田常吉和陈谷驹两人,以该店特派员的身份到北京拍摄了影片《义和团事件》,共16本,同年1o月回国,并公开上映了该片。这也是E1本*早的新闻纪录片④。
    这些影片都是从西方侵略者的立场出发,对义和团的行为进行了诽谤和攻击,而对侵略者的行径,例如对被围传教士和士兵营救时表现出来的所谓的勇敢和团结进行了赞扬和歌颂。不过在这些影片中,也有从客观事实出发,对当时的情况进行如实描绘的纪录片。如美国战地摄影师约瑟•罗森陶,在他的电影中讲述:“我见到整个地方被毁坏,紫禁城惨遭蹂躏”。可惜他的影片目前已无法查考③。
    这段时间,外国来华的摄影师除记录当时他们的侵略行动外,对中国独特的人文风俗和自然风光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美国华域公司1901年4月的目录中,就有罗森陶的一部短片《上海南京路》,内容为:“这是一条拥挤的街道,影片中出现行人、黄包车、轿子、一名骑脚踏车的洋女子,一队锡克教徒和两个德国军官。”一位名叫皮顿•霍姆斯在义和团事件后一年访问了北京,他所拍的北京风景,是罕见的早期记录中国皇都的影片④。
    1901年,日本电影放映商高松丰次郎在中国台湾**放映电影的同时,又奉总督府之命拍摄台湾风景事物的纪录片,长达两万英尺。总督府将其运回日本,在帝国会议的总预算会上放映,以显示其统治台湾的“业绩”,借此游说国会议员增加其财政拨款。
    1902年,美国缪托斯柯甫•比活格拉夫公司也派出摄影师来华,拍摄北京、天津的景物,经编辑而成为《北京前门》、《天津街景》两部纪录短片。
    1904年发生在中国旅顺口的日俄战争,日本人也拍摄了影片。鲁迅先生在日本读书时,就因看了影片中的中国人“一样健壮的体格,而显出麻木的神情”后弃医从文,这在《鲁迅
    选集》中可以得到印证。
    1910年,外国人来华拍摄了《天津火车到站》、《北京前门》等片。在中国从事拍片活动的意大利人阿历克•劳罗,这一时期拍摄了《上海**辆电车行驶》、《强行剪辫》等。
    外国人来华放映电影和拍摄影片,开始主要是一种商业行为,不仅所派出的摄影师都来自电影公司,而且都用于公映。但随着中西冲突的加剧,许多影片也逐渐在政治与文化上适应帝国主义侵略的需要。正像美国陶赛乐和琼斯在《1896--1955美国银幕上中国和印度的演出》中声称的:“美国电影在世界事务中普遍被认为是促进贸易和向世界传播美国思想的一种力量。”不过,外国人到中国来放映和拍摄影片,毕竟为中国保留了相当珍贵的历史资料,而且对促进中国电影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像日本梅屋庄吉派摄影师来华拍摄的《辛亥鳞爪录》,就为中国推翻清王朝留下了一些珍贵的历史资料。
    国外电影的传人与普及终于也为中国电影的出现渐渐铺平了道路,随着中国电影《定军山》的拍摄,中国电影终于在20世纪初诞生了。
    3.中国**部影片与纪录片(1905—1915年)
    电影梦工厂以它的独特魅力终于征服了当时的中国人,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老板任庆泰拍摄了中国的**部电影《定军山》。其内容是由中国**的京剧老生演员谭鑫培主演的京剧《定军山》,谭鑫培在剧中扮演老将黄忠;这次拍摄了《定军山》中的“请缨”、“舞刀”、“交锋”等场景。《定军山》一片拍完后在大观楼等戏园上映,引来了众多影迷爱好者,当时出版的《电影》周刊报道说,公映之际真有“万人空巷壮观之势”。这部影片也可以说是中国人自己拍摄的**部舞台纪录片②。这部影片与世界电影历史发展的初期阶段看重突出电影的记录功能相一致。然而,在这一点上它又落后于世界电影先进**。在这时,中国电影还只能做到“选择中的记录”,即确定记录对象之后,便将摄影机放在固定的位置上拍摄;而不能像1903年鲍特拍《火车大劫案》那样做到“记录中的选择”,即在拍摄中挪动位置、变换角度、并重新施行分切、组接。
    《定军山》的成功引起了国人对拍摄故事电影的浓烈兴趣。在其后的几年中,任庆泰又与其他名伶合作拍摄了《艳阳楼》、《青石山》、《**豹》、《收关胜》等七八部戏曲故事片。1913年,在故事片方面,中国**导演郑正秋等终于拍摄出中国**部故事片《难夫难妻》,之后又连续拍出《脚踏车闯祸》等20余部短故事片。
    1911年,中国终于诞生了**部具有严格意义上的电影新闻纪录片——《武汉战争》尽管在这之前,也有诸如《商务印书馆放工》等带有实验性质的影片,但它并未具备纪录片的特征。“纪录片,一种排除虚构的影片,它具有一种吸引人的、有说服力的主题或观点,但它是从现实中汲取素材,并用剪辑和音响来增进作品的感染力。”③从这一定义出发,《武汉战争》可以说是**部具有严格意义上的新闻纪录片。
    《武汉战争》以辛亥革命为题材,真实记录了中国人民为推翻*后一个封建王朝而英勇战斗的历史画面。1911年10月10日拂晓,湖北革命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熊秉坤等,发动了攻占楚望台军械库的战斗,得到了炮兵、步兵营的响应,从而爆发了武昌起义,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
    ……
    目录
    前言
    第1章 中国早期纪录片(1905—1931年)
    一、早期纪录片:动荡中的中国大地
    二、反映斑斓壮观的社会现实
    三、早期纪录片的美学特质:“文以载道”的现实主义风格
    四、早期社会与纪录片:真实反映社会的初步演变
    第2章 铁蹄下的怒吼与抗争(1931—1945年)
    一、抗日烽火与国防电影
    二、中华民族到了*危急的时刻
    三、美学特征:宣传的艺术
    四、抗战时期的社会与纪录片:反映激烈动荡中的中国
    第3章 新时代的黎明和曙光(1945—1949年)
    一、解放战争时期的纪录片
    二、胜利的凯歌
    三、美学特征:批判现实、迎接胜利
    四、时代变动中的社会与纪录片:真实反映社会剧烈变动
    第4章 纪录片的曲折发展(1949—1965年)
    一、纪录片创作主要作品
    二、新的世界、新的发展
    三、美学特征: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有机结合
    四、时代变动中的社会与纪录片:反映社会剧烈变动
    第5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纪录片(1966—1976年)
    一、纪录片创作的主要作品
    二、“文化大革命”时期纪录片的主要特点和作用
    三、美学特征:政治的工具
    第6章 转折时期的纪录片(1976—1988年)
    一、变革中的纪录片
    二、纪录片的多元功能
    三、20世纪80年代纪录片的美学特征:多元化与人性化
    四、变革时期的社会与纪录片
    第7章 迈向新世纪的纪录片(1989—2000年)
    一、纪录片发展的基本概况
    二、与时俱进,多元发展
    三、20世纪90年代纪录片的美学特质
    四、全方位描绘大时代的风采
    参考文献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