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全球化中的民族过程
QQ咨询:
有路璐璐:

全球化中的民族过程

  • 作者:王希恩
  •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ISBN:9787509706220
  •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01日
  • 页数:371
  • 定价:¥59.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对全球化与民族过程的关系及相关的民族问题作了系统阐述。作者认为,民族过程是人类历史的一个侧面;全球化改造了近代以来的人类历史,也改造了民族过程。尤其是当今全球化时代的民族过程作了深入分析,对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如何应对变化了的民族问题,如何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全书涉及诸如民族及民族问题发展规律、民族主义的理论评价,中国民族问题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视野宏阔、分析透彻,对相关学术研究及一般读者了解全球化中的民族问题都会有所裨益。
    文章节选
    **章 全球化与现代民族的形成
    一 民族的历史性及现代民族
    中文的“民族”指向广泛,但它们都被纳入了民族学科的研究范畴,具有相当的关联性。纵览现代民族理论研究,尽管对于“民族”的理解尚很不一致,但也在很多方面具有一定的共识,其中民族是一个历史的概念、现代民族有别于其他民族就是其中的一部分。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对中外民族理论研究状况的分析中加以说明。
    (一)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过程理论及研究
    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论点是:人类社会虽然有自己的特殊性,但本质上仍是有其自身发展规律的“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一点也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于民族现象的观察和叙述之中。在《家庭、私有制和**的起源》、《路易斯•亨•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自然辩证法》和《法兰克时代》等著作中,马克思和恩格斯依据当时的民族学资料,描述了早期民族的形成过程;而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中他们又多次谈到,随着人类生产活动的扩大,尤其是资产**对于世界市场的开拓,“各民族的闭关自守状态”将���“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这全世界的历史”,各民族的特殊性将被消灭。……
    目录
    引言 “全球化”现象、过程与时代
    **章 全球化与现代民族的形成
    一 民族的历史性及现代民族
    二 全球化与现代民族形成的一般状况
    第二章 全球化与近现代的民族自觉
    一 民族自觉与近代民族**的形成
    二 民族自觉与民族解放运动
    第三章 “民族建设”与民族自觉
    一 “民族建设”的涵义及实践类型
    二 民族自觉在民族建设中的扩展
    三 民族自觉深入的社会历史因素
    四 民族建设趋向前瞻
    第四章 全球化与**的民族属性
    一 **的民族属性及其在全球化中的自觉
    二 当代全球化对**民族属性的支撑
    三 未来全球化对**民族属性的消解
    第五章 全球化时代的民族过程定位——族性张扬
    一 关于“族性”
    二 当代世界的族性张扬
    三 族性张扬与全球化
    四 宏观民族过程中的族性张扬
    五 近代以来世界民族过程的基本线索
    第六章 全球化进程中的民族主义
    一 民族主义的理论起源及基本主张
    二 民族主义与资本主义
    三 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主义的完整立场
    四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实践与民族主义
    第七章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民族地区的发展
    一 改革开放与中国的经济全球化
    二 民族地区发展差距与当代中国民族问题
    三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及实施
    四 西部大开发的对外开放和全球化意义
    五 民族地区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第八章 文化全球化与中国的民族文化建设
    一 文化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
    二 当代中国对民族文化建设的推动
    三 中国民族文化现状分析
    四 民族文化建设中的几个关系
    第九章 当代中国的族际人口流迁及相关问题
    一 人口流迁是当代全球化的突出内容
    二 当代中国的跨国人口流迁
    三 国内族际人口流迁现状
    四 国内族际人口流迁趋向
    五 族际流迁中的民族问题及应对
    六 族际人口流迁中的族性张扬与融合
    第十章 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华民族凝聚力重构
    一 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传统社会基础
    二 中华民族认同的确立和巩固
    三 民族政治核心与社会主导意识的历史选择
    四 内部聚合力的整合及基础的更新
    五 成就、缺失和问题的检省
    结语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