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西域艺术史
QQ咨询:
有路璐璐:

西域艺术史

  • 作者:王嵘
  • 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22046610
  • 出版日期:2006年03月01日
  • 页数:388
  • 定价:¥125.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222046610
    • 作者
    • 页数
      388
    • 出版时间
      2006年03月01日
    • 定价
      ¥125.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本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编:原始艺术,中编:佛教时期艺术,下编:佛斯兰教时期艺术。这样划分,只是一个大致的时限分期。如原始艺术的内容,不仅是产生于原始社会的艺术,而且还包括有文明历史以后一切处于原始文化状态,具有“原始性”特征的游牡民族、部族“艺术”;佛教时期艺术主要指佛教传入西域至佛教在西域衰落期间的西域艺术。“佛教时期艺术”并不是“佛教艺术”的转换称谓,这一时期虽然以佛教艺术为代表,却不是单一的佛教艺术一统西域,而是还有其他宗教的艺术和不属于佛教范畴的民族民间的本土艺术活跃其间;同样,“伊斯兰教时期艺术”也不是“伊斯兰教艺术”的同义语,它只是指伊斯兰教传入西域至“西域”称谓被“新疆”称谓取代以前的西域艺术。本书对三个时期艺术的界定,主要是为了突出每个时段的叙述主体,并不存在排斥同一时期非主体艺术的问题。
    文章节选
    新疆所处的地理环境,是高山、沙漠、戈壁、草原,其游牧民族长期以狩猎和放牧为主要经济形式。长颈或细颈葫芦形容器,*适宜于携带饮水,是狩猎或牧放时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具。长期使用的葫芦容器,无疑成为后来陶器造型的模型。当然,新疆出土陶器造型不仅是人头骨和葫芦形的简单模仿,而是多种多样的。 东天山一带的哈密、巴里坤、伊吾等地,发现的陶器器具和残片数量*多。哈密市郊的雅林墓地、拉甫乔克墓地、焉不拉克古城及墓地,出土了大量彩陶罐,壶、盆、杯、盂、钵、樽、豆等器物及残片。巴里坤除出土上述同类陶器外,还出土一件陶泥抹,以及一件两头尖容器。 东疆地区陶罐的造型,一般为敞口、短颈、圜底,也有敛口、圆腹、平底的,还有直口、直颈、下腹收成平底的;罐颈有长颈、短颈、直颈、弧颈、束颈等多种形状;基本外形,仍以圆腹形和圆柱形为主。它们的外形结构也很丰富,仅罐耳就有单耳、双耳,有的有宽大的带耳,有的口沿处结双系,有的在罐肩置两个对称的桥形耳,有的双耳位于颈部和肩部,有的则在腹部两端,还有带状双耳自罐口沿至腹部联结成拱桥形。在哈密庙儿沟出土一件较大的双耳鼓腹陶罐,罐中放置着儿童尸骨。无独有偶,鄯善县吐峪沟也出土筒形陶棺一具,上有长方形棺口及从棺体上切下的瓦状棺盖,内有成人尸骨。 陶壶的造型也形形色色,有直唇、直口、平底、高颈壶,有侈口、鼓腹、长颈壶,还有短颈、球形腹、圜底壶。壶耳同样有单耳、双耳,有的在腹部有两个对称的桥形耳,有的只在腹部贴塑两个对称的小耳。 陶杯的造型一般为敞口、直壁、单耳、平底,也有圜底的,还曾出土一件束颈、圆腹、有柄的黑陶杯。 陶钵的造型模式是钵口微敛、浅腹、圜底,口沿至腹部有一桥形单耳。圜底钵在新疆发现不多,可见的大多是平底钵。上述钵、杯的底部,一般都穿个小孔(可能作明器使用),口部的制造好像被切割后又重新进行了打磨平光的工序。 哈密和鄯善地区出土了一些豆形器,其中一件彩绘陶豆,口微敛,内斜沿,弧腹短圈足至豆盘底,口沿至腹有桥形耳。哈密焉不拉克遗址和巴里坤石仁子遗址分别发现的一件陶泥抹子和一件两头尖的陶容器,格外引人注目。陶泥抹子的形状是前圆后方,背呈弧形,其上有实用的桥形柄。泥抹子前面触泥部位显得很平滑,留下了古人使用过的痕迹;那件两头尖陶容器非常别致,直颈、小唇口,容器两尖角伸向两侧,使容器形成上大下小的倒三角形,其中一端有一个小孔直通腹内。容器上部口唇旁有安置把柄的痕迹,古人可能是手持把柄,从**向外倾倒容器中的液体(水或汤之类)。 此外,哈密焉不拉克遗址还出土彩绘陶盂,直颈、直口、垂腹、平底,底部穿一小孔,是以实用器充作明器。另有一件陶泥饼,已残破,中间有自两面用手指捅开的孔。此一泥饼残件用途不明,或为信手之作,或是一件装饰品。 以上东疆地区所发现的陶器,基本造型都离不开圆球形,但又不拘泥于简单的球形。经过发展,形成了有流、口、颈、肩、腹、耳、足、盖、座等较为复杂的组合性结构。在追求实用性和合理性的同时,制作者展开了想象的翅膀,给陶器的造型加入了自我的审美趣味,从而使实用陶器表现出造型的形式美感,产生了艺术魅力。 P15-16
    目录
    自序
    导言
    上编 原始艺术
    **章 原始艺术概说
    **节 原始艺术的共性和个性
    第二节 异峰突起的西域原始艺术
    第二章 石器艺术
    **节 原始人类举起**把石刀
    第二节 石器怎么变成了艺术品
    第三章 陶器艺术
    **节 火与泥土的杰作
    第二节 美妙的器表纹饰
    第四章 岩画艺术
    **节 刻在石头上的形象“史书”
    第二节 西域岩画的文化意义
    动物和牧猎主题
    生殖崇拜王题
    巫术与宗教主题
    征战与迁徙主题
    舞蹈主题
    第三节 西域岩画的艺术风格
    稚拙简朴的原始风格
    以具象为特征的写实风格
    以抽象为特征的写意风格
    多义性的无定型风格
    第五章 石雕艺术
    **节 神奇的鹿石雕刻
    第二节 怪异的石人雕刻
    藏匿深山草原的石人
    草原部落人像写真
    第六章 歌舞艺术
    **节 文献和传说中的西域歌舞
    第二节 图像资料中的西域歌舞
    第三节 西域歌舞与原始艺市的起源中篇 佛教时期艺术
    第七章 佛教时期艺术概说
    **节 佛教来自近邻
    第二节 扣动心扉的艺术形式
    第八章 两汉时期西域艺术
    **节 两汉时期的西域
    第二节 草原文化的摇篮
    第三节 西域艺术与东西方艺术
    西域艺术在中原
    中原艺术在西域
    西方艺术的影响
    第四节 佛教文化在西域的传播
    佛教初传西域
    佛教艺术的滥觞
    第九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艺术
    **节 魏晋南北朝日寸期的西域
    第二节 于闻艺术
    佛教文化浸润蔓延
    佛教艺术脱颖而出
    第三节 龟兹艺术
    龟兹佛教和鸠摩罗什
    古洞隐现的龟兹石窟
    五彩斑斓的龟兹壁画
    卓尔不凡的龟兹乐舞
    第四节 高昌艺术
    高昌汉文化艺术
    高昌佛教文化艺术
    高昌多元文化艺术
    第五节 鄯善、疏勒艺术
    鄯善艺术
    疏勒艺术
    第六节 西域艺术与中原文化
    第十章 隋唐时期西域艺术
    **节 隋唐时期的西域
    第二节 于闻文化**
    于阗社会和文化
    于阗音乐的艺术魅力
    影响中原画坛的于阗画家
    丹丹乌里克出土的珍贵绘画
    第三节 龟兹文化**
    龟兹文化的鼎盛时期
    库木吐拉石窟汉风壁画
    “特善诸国”的龟兹乐舞
    龟兹音乐家的**代表苏祗婆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苏莫遮》
    第四节 高昌文化**
    壶氏父子与中原文化
    西州文化的繁盛
    回鹘文化艺术
    石窟艺术巡礼
    高昌乐舞艺术
    唐墓出土俑塑与高昌艺术舞台
    高昌墓葬中的《伏羲女娲图》
    交河故城出土的绘画
    摩尼教艺术寻觅
    第五节 西域艺术在中原的巨大影响
    盛行长安的“胡化”之风
    西域乐舞在中原文化中的地位
    唐诗中西域乐舞的旋律与律动下编 伊斯兰教时期艺术
    第十一章 伊斯兰教时期艺术概说
    **节 伊斯兰教东传西域
    第二节 伊斯兰教时期艺术及其内容
    第十二章 宋辽金时期的西域艺术
    **节 帛辽金时期的西域
    第二节 喀拉汗王朝艺术
    转型中的伊斯兰文化
    艺术大典《福乐智慧》
    百科全书《突厥语大词典》
    诗的箴言《真理的入门》
    第三节 于闻艺术
    佛教文化的绝唱
    于阗文化的变异
    第四节 高昌艺术
    佛教文化的顽强堡垒
    佛教文化的*后辉煌
    高昌回鹘乐舞艺术
    第十三章 元明时期的西域艺术
    **节 元明时期的西域
    第二节 元明时期的西域艺术
    填补空白的《拉失德史》
    维吾尔音乐大曲《木卡姆》
    柯尔克孜英雄史诗《玛纳斯》
    第十四章 清朝时期的西域艺术
    **节 清朝时期的西域
    动荡中的西域
    多民族的艺术
    第二节 维吾尔建筑艺术
    维吾尔建筑艺术的绿色情结
    宗教建筑艺术的精华
    第三节 维吾尔装饰艺术
    维吾尔装饰艺术的绚丽花环
    富丽堂皇的建筑装饰艺术
    精美典雅的地毯装饰艺术
    多姿多彩的花帽装饰艺术
    其他用品的装饰艺术
    第四节 维吾尔歌舞艺术
    歌舞之乡说歌舞
    艺术瑰宝《十二木卡姆》
    欢乐歌舞《麦西来甫》
    民间舞蹈《赛乃姆》
    音乐奇书《乐师史》
    第五节 维吾尔幽默艺术
    幽默大师阿凡提
    智慧人物毛拉则丁
    第六节 哈萨克族艺术
    哈萨克族民俗艺术
    哈萨克族工艺美术
    哈萨克族音乐艺术
    哈萨克族舞蹈艺术
    第七节 蒙古族艺术
    英雄史诗《江格尔》
    蒙古族音乐艺术
    蒙古族舞蹈艺术
    蒙古族寺庙艺术
    第八节 其他民族艺术
    柯尔克孜族艺术
    乌孜别克族艺术
    回族艺术
    塔吉克族艺术
    锡伯族艺术
    第九节 汉文化与清代西域艺带的新格局后记
    附录一 王嵘著作及文论要目
    附录二 拓荒、挑战与超越
    ——评王嵘新作《西域艺术史》
    编辑推荐语
    古代西域艺术文化,是一个五彩斑斓的奇异梦幻,又是一个确确实实的客观存在。本书由上编原始艺术、中编佛教时期艺术、下编伊斯兰教时期艺术三大部分组成。
    本书从出土文物、遗址遗存、传统文化与习俗等各个层面申发开来,详尽论述了西域艺术的源流、发展以及在原始阶段、佛教流行时期、伊斯兰教流行时期西域各民族在艺术上取得的辉煌成就。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