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财富的道路
QQ咨询:
有路璐璐:

财富的道路

  • 作者:裴小革
  •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ISBN:9787509708453
  •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01日
  • 页数:263
  • 定价:¥49.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着重论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核心要义对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富道路的重要指导意义。指出,虽然在马克思创立可变资本理论一个世纪后,即20世纪60年代,西方经济学家舒尔茨等人提出了与可变资本理论具有类似作用的人力资本理论,但是,由于他们抛弃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没有说明劳动在人力取得和发挥作用中的特殊作用,也没有指出资本主义生产只把人力作为创造物质财富工具的局限,所以,这种理论在揭示财富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方面,其实远没有可变资本理论那样科学和深刻。按照可变资本理论和以这种理论为主要依据建立的科学发展观的财富基础理论认为,人力财富的大小不仅要由人力投资的数量决定,而且要由人们如何使用他们的劳动来决定,包括人力财富的教育和人力财富的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富道路,并不是仅仅指实行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而是指要建立与现代社会化生产方式相适应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制度和意识形态,把*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让他们能够科学利用物质资源,享受到自己的劳动成果,破除资本主义私有制对生产力发展的阻碍,使社会财富的各种源泉充分涌流。
    文章节选
    **章 导论
    **节 科学发展观的财富概念体系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在深刻总结世界各国特别是中国经济发展经验教训的过程中概括出的理论精华,是一种适应经济全球化竞争十分激烈的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要求的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大成果。在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上,科学发展观被正式写进了党的文件,这沃会议通过的《中共**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将科学发展观的要点表述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七大提出,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
    在科学发展观体系中,“以人为本”是核心。人类社会的发展要以人为本,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目录
    前言
    **章 导论
    **节 科学发展观的财富概念体系
    第二节 科学发展观的财富理论基础
    第三节 科学发展观的财富道路选择
    第二章 科学发展观的人力财富道路
    **节 人力财富理论的科学性
    第二节 人力财富的投资
    第三节 人力财富的教育
    第四节 人力财富的实践
    第三章 科学发展观的物质财富道路
    **节 物质财富的二重存在形态
    第二节 自然物质财富的性质及其保护开发
    第三节 劳动产品商品物质财富的生产
    第四节 劳动产品非商品物质财富的生产
    第四章 科学发展观的制度财富道路
    **节 制度财富道路的决定因素
    第二节 资本主义制度的道路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道路
    第四节 适合现代中国的制度财富道路
    第五章 科学发展观的财富产权
    **节 产权概念及其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关系
    第二节 财富产权在经济科学发展中的基础作用
    第三节 **财产和国有财富产权
    第四节 集体财产和集体财富产权
    第五节 个人财产和个人财富产权
    第六节 **、集体、个人财产及财富产权的相互关系
    第六章 科学发展观的���富分配
    **节 财富分配的基础理论问题
    第二节 财富分配与财富创造
    第三节 财富分配与公平竞争
    第四节 财富分配与社会和谐
    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的财富源泉
    **节 财富的自然源泉
    第二节 财富的劳动源泉
    第三节 财富的人力源泉
    第四节 财富的资本源泉
    第五节 财富的制度源泉
    第六节 财富的科技源泉
    第七节 财富源泉的两种类型
    第八章 科学发展观的财富增长
    **节 劳动积累是推动财富增长的能动主体力量
    第二节 财富增长与自主劳动积累
    第三节 财富增长与高科技含量劳动积累
    第四节 财富增长与成果回归劳动积累
    第五节 财富增长与创新劳动积累
    第六节 以多元创新劳动为基础的财富增长道路
    参考文献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