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谈何容易:鲍鹏山十年语选(签名本)
QQ咨询:
有路璐璐:

谈何容易:鲍鹏山十年语选(签名本)

  • 作者:鲍鹏山
  •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3100385
  •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01日
  • 页数:178
  • 定价:¥19.8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文章节选
    圣:说大话
    —杏坛弦歌
    《庄子•渔父》篇:
    “孔子游乎缁帏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
    ——这是多么令人心仪的场景啊。这是孔子个人的生活,却也是人类的心灵生活;这是孔子个人的场景,却也是一个民族的场景;这是一个发生在春秋后期的某一瞬间,却也是历史的、永恒的……
    大袖飘飘,弦歌不绝;休乎杏坛,风乎舞雩;听弟子朗朗书声,看天上荒荒浮云;留心于往古圣贤,注意于诗书礼乐——这是公元前514年至公元前500年这十四年间孔子的生活,它成了一个民族永恒的浪漫。
    洪水滔天的时候,西方人有方舟,我们有什么?有杏坛——孔子的杏坛就是中国的方舟。
    自从进入文明社会以后,对人类生命构成*大威胁的,不再是大自然,不再是毒蛇猛兽,而是人自己,是人类的残暴的统治者。孔子的理想,就是终结这种人类自身的野蛮与残忍。
    我们当然可以说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刀把子掌管着印把子,但有一种力量,可能更其伟大。那就是理想的力量,精神的力量,道义的力量,良知的力量。
    历史是由骄横的权势与盲从的群氓所造就,还是由如孔子及其七十子之徒这样的精英人物所引导?
    人间的一切魑魅魍魉,一切鬼蜮伎俩,一切小人暗算、命运摆弄,孔子都可以一笑置之——轻蔑成了他*好的武器。
    “文化大革命”期间,我们屡屡以“丧家之犬”来骂孔子。但这实在是一个很哲学化、寓意很深的比喻,提升一点说,这简直是对人类整个生存状态的隐喻,对人类的*高尚的称谓。
    我们谁不是丧家之犬?但只有孔子这样的大哲才能对这个妙手偶得的比喻了然于心并欣然受之。
    司马迁说叔梁纥和颜征在“野合而生孔子”,这实在太有意味了,为什么呢?孔子终其一生都为“礼坏乐崩”而头疼,而愤怒,而奔走呼号,要人们“克己复礼”,孰料他本人即是不合礼的产儿呢。如果他的那位老父亲真能克制自己来恢复周礼,可就没有孔子了。
    中华民族是在对孔子的信仰与尊崇中,在孔子的指导下一路走过来的民族。我们把我们的成功、我们的幸福、我们的光荣,都归功于他;而有些时候,我们又把我们遭到的不幸、经历的失败、受到的屈辱,也归罪于他。孔子成了我们归功与归罪的*后对象。这是孔子的命运,也是我们的命运。
    李逵如果碰到孔子就变成子路了,子路如果不碰到孔子,就是李逵。
    孔子是所有中国人共同的心灵密码。空间上,他是无远弗届的;时间上,他又是无时不在的。
    在古代中国,从住在京城里的皇帝、王公大臣、赶考而来的士子,到遥远边疆地区的无知小民,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孔子。
    孔子有时像一个哕嗦而唠叨的老头。但这种老头往往很善良,他常常为我们担心,生怕我们走上邪道,犯了错误,受到挫折。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八个字,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经常被拿来批评孔子。
    照这种荒谬的思维逻辑,我们必须分给陈景润一块自留地,由他自己播种,收获,磨粉,蒸馒头,吃下去,然后再去桌子边证他的哥德巴赫猜想。如果不是这样,他即使证出了1+2,由于他不会蒸馒头,于是我们就鄙夷他连一个馒头师傅都不如。
    要学腌泡菜蒸馒头切土豆丝,需要去中科院问博士生导师吗?你找一个胖大嫂或小媳妇即可。
    读《论语》,你会发现,孔子答得好,往往是因为他的学生问得好。
    当孔子和弟子们周游列国的时候,他自己驾车。他确实是在驾着这个时代的马车。弟子们在车上或疲惫假寐或心事重重,一脸迷惆与怀疑,只有他永远目光炯炯,自信目标就在前方。
    君子正因为讲道德、讲原则,追求进取却又有所不为,所以他常常是被掣肘的,时时是被壅阻的,往往是行不通的。所以,君子固穷。
    孔门弟子们的志向,是家国天下的大计,而绝没有谋生的算计,没有功名富贵的小算盘。
    如果说老子让我们在他的深刻面前备感压力、沉重与冰冷;那么,孔子则让我们在他的温情面前,感受到一种温软,一种熨贴,这实在是让我们大大松了一口气,历史终于在绝望中咧口而哭出了声,一些可怕的心理能量在孔子的歌哭、幽默、感喟中被释放了。
    在一个抽象的、冷酷的、沉闷的老子之后,出现一个一往情深、感怀万端的孔子,确实也是很合乎历史逻辑的。
    孔子不仅可敬,也更可爱,他给人的感觉是亲切的、随和的,随时随地给我们带来快乐。
    孔子有极高的艺术修养,是极有性情的人,是常常被艺术感动的人。一个如此热爱艺术的圣人,就不仅是严正的、可敬的,而且还是随和的、可爱的,他是道德上的圣人,也是艺术上的圣人。
    原始的儒家,孔子、孟子,都非常非常的可爱。孔子很性情,孟子很天真。
    儒家到什么时候开始不可爱了?到汉代董仲舒就不可爱了。董仲舒还有一点倔强,还有一点倔脾气,还有人性的东西,所以,他还可笑,可笑毕竟还是好的。到了后来的宋明理学,什么程颐、程颢、朱熹,那就可怕了。——儒学的发展经过了由可爱到可笑再到可怕三阶段。
    孔子不把一个人修养成板着面孔光会讲仁义道德的人,他要一个人能够欣赏艺术,能够在艺术中陶醉,能够被艺术感染,*好还能够创造艺术。——这才是**的人格。
    孔子把艺术看成人生的*高境界,所以他永远是快乐的,他总是快乐的,而且他的这种快乐是在巨大的压力之下表现出来的快乐。
    孔子有多大的道德承担啊。但即使如此,他仍然是快乐的。泰山压于顶,他仍然是快乐的,仍然是从容的。
    孔子道德固然很高,但是他对我们不构成压力。
    孔子是一位哲人又是一个诗人,他对世道人心*深刻的洞察不是形诸理论教条、逻辑,而是形诸感慨,通过感慨万端的、诗性的语言告诉我们。
    孔子之所以是个很快乐的人,是因为他活得足够舒展,足够真实。他从不委屈自己。
    孔子是个充满人性光辉的人,是个很朴实的人,是个给我们很多温暖的人,是个快乐的人。
    孔子是性情中人,是性情之圣。
    颜回的快乐和幸福不以物质条件改变而改变,这样的人永远都会是快乐的。
    孔子给学生的鉴定:“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今天的老师如何给学生做操行评语?——在他的成绩单里,在他的鉴定表里写上一行非常客观、非常冷静、枯燥而毫无感情的评语。
    孔子谈历史人物:“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
    今天的历史老师如何教历史?——上课是一二三四、甲乙丙丁,是所谓的什么**、难点、知识点。
    孔子对待历史,总是感慨万端。这种感慨,感染了学生,从而让他们首先从感情上热爱上了历史、热爱上了历史上的这些伟大的人物。——孔子的历史,是有温度的。在孔子的历史课上学出来的人,对历史是有感情的。
    让人热爱历史,应该是历史学*重要的使命,也是一位历史老师*必须做到的。——我们今天的历史课,仅仅把历史作为知识背下来、记下来,然后去应付考试。
    我们一直认为孔子这样一个道德极高的人,肯定比较苛刻,肯定比较刻板,肯定在所有细节上都一丝不苟。事实上,真正的孔子并不这样,他很随和。
    孔子喜欢心胸开阔一点、活得舒展一点的人。
    孔子可以忘记一切,但一定记住了快乐。
    孔子是快乐的,没有什么能让他这样的圣人消沉,没有什么能够剥夺他内心的**。
    一部《论语》找不到一个苦字。孔子心中和“乐”相应的反义词不是“苦”,而是“忧”,不是忧愁的忧,而是心忧天下的忧,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忧。——不是名词,而是动词。
    孔子是一个非常有性情的人;是一个有着自由人格的人;是一个很讲究道德却又并不**化的人,一个洒脱的人;一个无可无不可,这样行,那样也行的人。
    他的心态是自由的,他的精神是自由的,他的思想是自由的,他的生活也是非常自由的。
    孔子有威严,但是他并不给我们很大的压力,他的威严来自于他的道德修养,而不是态度的严厉。
    孔子说“逝者如斯夫”。后来——
    当青春流逝的时候,我们这样说;
    当壮志消磨的时候,我们这样说;
    当身边很多美好的事物消逝的时候,我们这样说;
    当好朋友离开我们的时候,我们也这样说。
    我们都跟着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人生总是在不断地和美好的东西告别,不断地在挥手。——孔子的一句话,说透了人生。
    儒家讲的成人是什么?完成的人。道德上完成的人,知识上完成的人,人性上完成的人。这个完成的*后一道工序,画龙点睛的*后一道工序,让这个龙变活、能飞的*后一道工序是什么?——是艺术。
    圣人是什么人呢?圣人是接近于神的那种人,他在生理上是一个人,但在心智上、精神上和人格上,他已经接近神了。
    ……
    目录
    圣:说大话
    —杏坛弦歌
    —子曾经日
    —中华丈夫
    —大学学大
    贤:说真话
    —怕说老子
    —正说墨子
    —笑说庄子
    —恨说商鞅
    —痛说苟子
    —惜说韩非
    文人:说心里话
    —诗如是云
    —楚骚痛哭
    —汉赋冷笑
    —史有温度
    —乐有寒凉
    —绝代风流
    —归去来兮
    —爱情圣经
    —神话诞生
    —天地词心
    —人间故事
    —人生如戏
    —千古文章
    我:说人话
    —我侬伊人
    —人以群分
    —寻欢作人
    —人生在世
    —艺术人心
    编辑推荐语
    十载反思中国传统的笑忘录,一卷滋养现世心灵的隐之书
    贾平凹序鲍鹏山《寂寞圣哲》:本书的尖刻得之于宽博,幽默得之于智慧,恣肆得之手安详。尤其内力的张合俯仰,语言的顽劲皮性,是我接读书稿中*好的一位。
    骆玉明:鲍鹏山的文章似由一大堆珍珠中挑出的*漂亮的珠子贯穿成链,简洁好看。
    白岩松“新说”鲍鹏山:他看到了人生中的某些真相。
    鲍鹏山语录
    在一个文化屈从权势的传统中,庄子是一颗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当我们大都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两棵在清风夜唳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
    读庄子的文章如消消停停赴约会,读韩非的文章则是铤而走险去入伙。
    李逵如果碰到孔子就变成子路了,子路如果不碰到孔子,就是李逵。
    《古诗十九首》中的女性,不仅要人爱,而且,能爱人,会爱人。她们是男人的故乡。可是,男人们的回乡之路,往往那么漫长,漫长得花落人老。
    幸福的女人,往往是没有历史的。
    《水浒传》那一种热闹繁华里,那一种生动顽强里,却总有一种萧肃,一种无奈,一种灰心,一滴随时滴落的眼泪。
    生活到底是什么?是我们依恋的东西,还是折腾我们的东两?是我们追寻的东两,还是我们一切苦痛的根源?
    我们生长滚爬在先辈的丘墓之间:他们有辉煌,我们只有回忆;他们有雄心,我们只有残梦;——还有,他们有丰功伟业,我们只有旅游业。
    《答苏武书》告诉我们,人是脆弱的,逼急了,会背叛而去。
    《报任安书》告诉我们,人是坚韧的,绝境里,会绝地反击。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