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胡居仁与余干之学研究
QQ咨询:
有路璐璐:

胡居仁与余干之学研究

  • 作者:冯会明
  •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 ISBN:9787802065642
  • 出版日期:2009年04月01日
  • 页数:227
  • 定价:¥20.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文章节选
    **章 胡居仁的学术背景——明初理学的官学化
    一、明初理学的官学化
    通常认为理学是宋元明清时期的哲学思潮。它起源于北宋,盛行于南宋与元、明时代,清中期以后逐渐衰落。广义的理学,泛指以讨论天道性命问题为**的整个哲学思潮,包括各种不同学派;狭义的理学,专指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以理为*高范畴的学说,即程朱理学。理学是北宋以后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理论表现,是中国古代哲学长期发展的结果,特别是批判佛、道哲学的直接产物,是哲学化的儒学。
    程朱理学对于维护封建制度的作用,远非汉唐时期的儒学所能比拟。明初统治者也非常懂得程朱理学对维护统治的重要性,程朱理学受到特别重视并被官学化,被定于一尊地位,成为全体士人研习的显学,程朱理学的统治地位得到加强。
    ……
    目录
    **章 胡居仁的学术背景——明初理学的官学化
    一、明初理学的官学化
    二、胡居仁的时代:正统、成化年间
    三、明初诸儒对胡居仁的学术影响
    四、江西——理学传播的主要阵地
    五、余干——梦里水乡、理学名区
    第二章 胡居仁的师承——吴与弼及其学术思想
    一、吴与弼的学履生平
    二、吴与弼的内圣理论
    三、吴与弼的外王思想
    四、吴与弼的道德践履
    五、吴与弼的教育实践与教育主张
    六、吴与弼简评
    第三章 胡居仁的学履生平
    一、先世简述、故居考证
    二、求学履历、讲学终生
    三、掌教白鹿、续订《学规》
    四、身穷志坚、至孝至纯
    五、英年早逝、身后留芳
    六、精言粹语、著作传世
    第四章 胡居仁理气心性哲学的传承与发展
    一、天下���今,一理而已的宇宙天道观
    二、心与理一的心理本一论
    三、诚敬格物的穷理之法
    四、胡居仁谈性论欲
    五、义利一体的义利说
    第五章 主敬——胡居仁学术思想的主体
    一、明初主敬的承袭
    二、主敬——开圣学门庭
    三、敬的主要内涵
    四、敬为存养之道,须贯彻始终
    五、主敬之方法论
    第六章 胡居仁的政治主张
    一、行王道的政治理想
    二、刑以弼教的法治思想
    三、立大本、用贤才的修己治人之道
    四、君臣相处以道义
    五、为政以得人为先
    六、主张乡举里选的选人制度
    七、一道德、同风俗的学校教育主张
    八、倡行井田之法
    九、农本商末主张
    十、寓兵于农、万世良法的军备理论
    第七章 胡居仁的圣贤帝王观
    一、圣人可学而至
    二、春秋王霸之论
    三、胡居仁评历代帝王
    四、胡居仁论封建与亡国之鉴
    第八章 胡居仁对佛、道的批判
    一、承袭儒家的辟佛传统
    二、论佛教的危害
    三、佛教流行泛滥的原因
    四、儒、释的区别
    五、对道家的批判
    六、胡居仁辟禅的评价
    第九章 胡居仁对陈献章 的批评
    一、陈献章 其人其事及其思想
    二、胡居仁批评陈献章 的主要内容
    三、胡居仁批评陈献章 的实质与评价
    第十章 胡居仁的教育生涯与教育思想
    一、创办礼吾、南谷、碧峰书院
    二、应淮王之请讲《易经》
    三、入主白鹿洞书院
    四、制订《续白鹿洞学规》
    五、明代士习学风探析
    六、学以为己,勿求人知
    七、论读书之法
    第十一章 胡居仁的评价
    一、重视为己之学
    二、高尚的道德人品
    三、承袭斯道、恪守朱学的醇儒
    四、开创余干之学
    五、《明儒学案》与《四库全书总目》对胡居仁的评价
    第十二章 余干之学的其它同仁
    一、余干之学的来由
    二、娄谅及其理学思想
    三、胡九韶乐观知足的清福观
    四、罗伦其人及其学术思想
    五、张元祯晓达天下**事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