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中国古代政治传播思想研究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中国古代政治传播思想研究

  • 作者:陈谦
  •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0479802
  •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01日
  • 页数:253
  • 定价:¥35.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以现代传播学视角探讨古代王朝政治活动中的信息传播的思想与观念。其中,在古代王朝政治控制过程中,监察、谏议与教化活动中传播的思想与观念是探讨的**。研究的框架来自传播学创始人之一拉斯韦尔提出的社会信息传播的“三大功能”的理论。
    文章节选
    **章 泛论:中国古代政治传播
    制度与政治传播思想
    传播学界普遍认识到,传播与人类社会相伴始终,人类活动须臾不可没有传播。政治活动何尝不是如此,有学者指出:“自从有了政治有了**,也就有了政治传播。”伊尼斯说:“在政治的组织和实施中,传播占有关键的一席。在历代各国和西方文明中,传播也占有关键一席。”②传播学者张昆认为:“信息传播系统之于**,犹如神经系统之于人体。**正是在人类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信息传播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疆域的广狭及其组织程度的高低,与信息传播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在不同的**,因地理环境、民族文化传播的差异,信息传播系统的社会职能不尽相同。但是在沟通上下,争取民心及协调、整合社会各**、各族群、各集团的利益方面,却是基本一致的。政治过程与传播过程实际上互为表里,彼此不可须臾分离。鉴于信息传播在政治过程中的地位及影响,几乎所有的政治家都把控制信息传播活动作为其施政的重要内容。”⑧中国古代王朝对信息传播的控制活动自然也不能例外,而且中国古人就政治传播所提出的主张、见解及观念,代有所出,形成了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政治传播思想。
    由于政治传播学者对“政治传播”概念认识不一,.形成多种研究取向,很难全面把握。本书以信息控制的视角审视中国古代政治传播,而信息控制必然包含着不少环节或方面。故本章首先着意以信息控制观念为指导,建构一个中国古代政治传播制度及活动领域,而政治传播思想就是古人针对这些政治传播制度与活动的认识、思考。其次,先秦几大学派(尤其是儒、法)的政治思想,虽在后世有所融汇与演变,但总体上是承继而非断裂,形成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基调与资源,政治传播思想亦复如此。
    ……
    目录
    引言
    **章 泛论:中国古代政治传播制度与政治传播思想
    **节 中国古代政治传播制度
    一、信息**的决策制度
    二、政治信息的传递渠道(包括媒介)制度
    三、政治信息的收集与反馈制度
    四、政治秩序的信息监控与政治传播权力调节制度
    五、政治文化传统的信息存续与维护制度
    第二节 先秦儒家的政治传播思想
    一、“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重视政治传播**的道德素质,有将政治传播等同于道德传播的倾向
    二、“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传播活动中“礼”的原则
    三、重视教化传播在政治中的功用
    四、重视民意——初步的舆论思想
    第三节 先秦法家的政治传播思想
    一、强烈支持政治传播的一元化
    二、“以法为教”——政、教几近完全合一的传播主张
    三、以权术驾驭臣下的信息监控思想
    四、先秦法家行政管理思想的组织传播学分析
    第四节 墨家与道家的政治传播观
    一、“一同天下之义”——墨家的政治传播观
    二、“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道家的政治传播取消观
    第五节 “一言兴邦”,“一言丧邦”——中国古代政治传播思想的基本特征
    一、“一言兴邦,一言丧邦”的政治倾向
    二、“一言兴邦,一言丧邦”的传播学意义
    三、“一言兴邦,一言丧邦”与君主专制的政治思维
    第二章 面向臣民的信息监督控制思想——以监察为**的传播观
    **节 信息传播是中国古代监察活动的重要特征
    一、传播者
    二、传播内容
    三、传播渠道(媒介)
    四、受传者
    五、传播效果
    第二节 古代政治信息监控思想的发端
    第三节 先秦的政治信息监控思想
    一、“人主以一国目视”,“以一国耳听”——信息监控的理想状态(或目的)
    二、“定分”——信息监控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三、“潜御群臣”——信息监控中的“术”
    四、几个有意义的信息监控原则
    五、先秦法家信息监控思想的理论基础
    第四节 耳目之寄:中国古代信息监控的关键性认识
    一、身体政治与耳目之喻
    二、“耳目”与监察职守的重要性
    第五节 耳目思想与信息监控的原则、策略
    一、以卑察尊——信息监控者的位势策略
    二、重察贵要——纠举监控讲求**的策略
    三、风闻言事——快速奏报,网罗天下信息的策略
    四、秘密侦伺——暗布耳目的监控策略
    第六节 小结:从“监视环境”的传播功能看信息监控思想
    第三章 面向君主的信息调节控制思想——以谏议为**的传播观
    **节 信息调控思想的起源与理论依据
    一、谏议及谏议思想的起源
    二、西周至春秋时代的政治理性思潮与谏议思想的发展
    三、谏议传播的理论依据
    第二节 先秦诸子的谏议传播思想概述
    一、孔子:“以道事君,不可则止”
    二、孟子:“长君之恶,其罪小,逢君之恶,其罪大”
    三、荀子:“从道不从君”,但“事圣君者,有听从无谏争”
    四、韩非子:“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
    五、先秦法家与儒家谏议传播论的区别
    第三节 谏议传播的分类思想及推崇“讽谏”、“曲谏”的原因
    第四节 几个重要的谏议说服原则
    一、进谏时要揣度君主心理、情绪,取得信任,毋犯忌讳——说服的心理原则
    二、进谏的语言与态度要适度,不可作“迂险之言”、“激切之论”——说服的态度原则
    三、不可扬君之过,要尽力控制传播范围——信息的保密原则
    四、规谏君主过失,要防微杜渐,“必谏其渐”——说服的时机原则
    第五节 历史上有代表性的谏议传播论
    一、贾山:“人主之威,非特雷霆;势重,非特万钧”
    二、王符:“明君莅众,务下言以招外,敬纳卑贱以诱贤”
    三、陆贽:“众多之议,足见人情,必有可行,亦有可畏,恐不宜一概轻侮而莫之省纳”
    四、白居易:“篇篇无空文,句句必尽规”
    五、苏洵:“勇者无不谏”,“勇怯半者,赏而后谏”,“怯者,刑而后谏”
    六、范祖禹:“谏而被杀者,亡之兆也”
    第六节 对君主纳谏的思考
    第七节 小结:从“协调关系”的传播功能看信息调控思想
    第四章 面向民众的信息规范控制思想——以教化为**的传播观
    **节 教育、教化与政治
    一、教育的概念
    二、重教化——古代教育的重要特征
    三、教化与政治
    第二节 礼乐:教化内容的传播形式与媒介
    一、“制礼作乐”
    二、古代的礼乐传播活动
    三、礼乐的政治伦理意义
    第三节 典籍:后来居上的教化传播媒介
    第四节 中国古代重要的教化传播思想
    一、人性与教化——教化传播发生的思想起点
    二、强调教化中的表率作用——教化传播者**论
    三、先富后教——教化传播的条件论
    四、移风易俗,潜移默化——教化传播的渐进论
    五、“草上之风必偃”——教化传播**果论
    第五节 小结:从传播功能理论看中国古代教化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