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闲弹中国文人
QQ咨询:
有路璐璐:

闲弹中国文人

  • 作者:赵金铭
  • 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
  • ISBN:9787806963050
  • 出版日期:2006年02月01日
  • 页数:213
  • 定价:¥15.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收录的这三辑文章,**辑和第二辑是我在天津《今晚报·今晚副刊》上连续刊发的专栏文章。**辑的专栏名为“重读经典札记”,第二辑名为“文坛琐记”。承蒙天津古籍出版社在我刊发文章时就愿为出书,因而,此次结集时,感到原名对读者似乎不甚了然。文章写的是 先秦文人,却称重读经典;“文坛琐记”一名也颇为模糊,既没冠年代为 何时文坛,也未清琐记何指。故而,为读者阅读此书能够知其所以然,就改为现名。
    综观文人的历史,可谓大浪淘沙,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既有顶天立地的大丈夫,也充斥了规行矩步的真小人;既有经世致用的**栋梁,也充斥了空谈心性的社会蛀虫;既有仁人志士的高风亮节,又多掮客讼棍的穷酸恶俗;既有李白的狂放,杜甫的真诚,又有张居正的机变,海青天的愚忠。志士风骨与奴才嘴脸,独立意愿与权力心结,天下情怀与小圈子意识,大地山河与风花雪月,道德文章与书画琴棋……鱼珠并陈,风尘缭乱。“仁以为己任”的天下书生们依违于进退之间,彷徨于公私之际,既挺起了民族的坚强脊梁,也造就了传统*腐臭的渊薮。
    本书以文人为题,缘文论史,既有逆流而上的追溯,又有沿波而下的浏览;既有严肃的研究讨论,又有轻松的撷英拾趣。一卷在
    文章节选
    随笔一点张爱玲 张爱玲是公认的**小说家,一些学者文人称过她为天才,无论她是否担当得起,她的作品的确是写得好。我曾对朋友说,她的《倾城之恋》、《红玫瑰白玫瑰》、《金锁记》等一系列小说,告诉你的是不涂油彩的人生底色。她所叙述的人生真实,在现代文学中是少见的。张爱玲的散文也写得非常之好,著文什么叫行云流水,张爱玲散文可以道之:真挚、自然、生动、亲切,没有斧凿痕迹,一切都是那样乘意而来,顺意而去,留给你的却是无穷意蕴,而在回味意蕴之中,你又会感到张爱玲爱用的那个字眼:苍凉。 我曾读到一篇文章,是介绍一位研究张爱玲的青年学子,这位学子探寻地问:当时已经成名、才二十几岁的张爱玲,为什么会对生活那么绝望?乍一看这是一个深奥的问题,其实,若深刻理解张爱玲,这样的问题不难回答。还是张爱玲自己说的,她说她所处的时代是个乱世。她说:“乱世的人,得过且过,没有真正的家。”(《私语》)对乱世的领悟,她对生活又怎能不绝望?恐怕与她同时代的作家没有比她对这乱世感切更深的了。这乱世构成张爱玲人生的一道黑色背景,她无奈地把她那瘦弱身影叠印上去,我们看不到她身影四周会镶上五彩光环。而张爱玲又是太聪明,对构成自己人生的这道背景看得太清楚,因而她要给自己镶上一道光环,即使那光环不是五彩的,但只要是光环就要镶上一道,所以我们就看到一个具有特别性格的张爱玲。 张爱玲在香港上大学时写过一篇《天才梦》,这篇文章虽写在她成名之前,但那几乎就是她对自己一生的预言:她对自己文学上的才华充满了自信,而后来证明她确是**的。她说:对于色彩、音符、字眼,我极为敏感。七岁时我写了**部小说,一个家庭悲剧。第二部小说是关于一个失恋自杀的女郎。八岁那年,我尝试过一篇类似乌托邦的小说,题名《快乐村》。她上中学时写有一篇小说《霸王别姬》,被目为比郭沫若的《楚霸王之死》有过之而无不及,那时她才是一个少女,然而她深知自己的性格,这就是这篇文章对她自己一生的另一个预见,她说: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在没有人与人交接的场合,我充满了生命的欢悦”。因而她选择了人生边缘。而她的选择来源于使人惊叹的对生命的洞见:“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这就是生命的底色。爬满蚤子的生命,即使除去乱世的背景,还有无数烦恼被啮咬。张爱玲对烦恼的消解,是能够不理会的一概不理会,维持着素日的生活模式。这就是我读她回忆香港沦陷的《烬余录》,面对她那冷酷的叙述,目瞪口呆之余,突然感悟的。大约许多人读完《烬余录》多不明白张爱玲叙述的人怎么会那样?如她所言:“我们这些自私的人若无其事地活下去了。”法国的萨特在二战后曾写过一篇文章叫《被占领下的巴黎》,他也提出被占领的人民应选取怎样的生存方式。其实这还用说吗?我们只能悲哀地自认,生存下来成为生命的全部意义。那平凡的生命是在能生存而又不知能否生存到明天的窄小空间享受着生命自然的点滴欢悦。因而我理解张爱玲笔下的那女生听到开战的消息,急道:“怎么办呢?没有适当的衣服穿?”那个苏雷珈在炮火下将那只装满*显焕衣服的大皮箱搬运下山;那个艾芙林比平时吃得特别多,还劝别人努力地吃,因为不久便没的吃了;那个炎樱冒死去城里看电影,在流弹打碎的玻璃下泼水洗澡;那群在警报解除之后,不顾性命地挤上电车,唯恐是怕浪费了一张电车票;那对儿急于想攀住一点踏实的青年男女,在空袭中默默地对坐结婚。还有张爱玲自己在香港沦陷后是怎样满街地找寻冰淇淋和嘴唇膏。我也能更深地理解张爱玲使人触目惊心地看到她与别的同学看护中流弹的苦力和受伤的趁火打劫者的厌恶之心,以及一个病人的死使她们怎样的欢欣鼓舞。那是因为能使她们在战时的生命减轻负担。 真真切切地生存状态,张爱玲把一切外在的不相干的东西抹掉,露出生命的底色。她说:“生命也是这样的罢——它有它的图案,我们惟有临摹。 ”而临摹的底色是使人生排遣不掉的生命苍凉! P148-150
    目录

    他在报人和学者之间
    **辑 谈先秦文人
    文人的诞生
    用士的理论
    入仕之途
    士无定主
    再说“士无定主”
    道家有主吗?
    民本思想?
    孔子的选择
    孔子的有备入仕
    孔子的游说
    何以“知其不可而为之”
    文人之于士
    孔子失败对文人的启示
    儒家的分化
    关于子张之儒
    关于子夏之儒
    所谓礼贤下士
    第二辑 谈现代文人
    梁启超“腰子”引发的争辩
    “恋爱大家”
    一颗滑过天幕的流星
    鲁迅所写下的一篇奇怪文章
    “诗怪”李金发
    诗刊与“三一八”惨案
    珞珈三女杰
    苦命的女作家
    胡适对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的态度
    “创造社”发行股票
    郭沫若郁达夫发泄醉一回
    林语堂画“鲁迅先生打叭儿狗图”
    “泪浪滔滔”引发的轩然大波
    徐志摩和林徽因的情诗
    郭沫若为什么没有加入文学研究会
    郭沫若与茅盾的论战
    陈西滢其人的性格特点
    胡风为萧红小说起名《生死场》
    周作人心中的“两个鬼”
    鲁迅为什么没获诺贝尔文学奖
    说一点“新月派”
    胡适和“三个火枪手”
    梁实秋对五四新文学的全面否定
    “问题与主义”之争之我见
    周作人对鲁迅的理解
    胡适的改业
    新文化思想启蒙运动为什么选择白话
    自我为难的胡适
    随笔一点张爱玲
    走进雪林
    关于敬隐渔以及他所引发的一桩公案
    第三辑 随笔文人
    关于诺贝尔文学奖的随感
    随笔三则
    他曾给中国人一种新眼光
    ——严复译《天演论》百年
    感悟陈寅恪
    千年杜甫
    我看屈原:一个人格
    由王小波谈到的
    中西文化中一个观念的比较
    能否触动国民精神的那一根神经
    现实主义的“间隙量”
    因读《时间简史》所扯出的话题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