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东张西望/夜光杯文丛(夜光杯文丛)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东张西望/夜光杯文丛(夜光杯文丛)

  • 作者:黄爱东西
  •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 ISBN:9787806769669
  • 出版日期:2006年01月01日
  • 页数:258
  • 定价:¥18.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806769669
    • 作者
    • 页数
      258
    • 出版时间
      2006年01月01日
    • 定价
      ¥18.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本书为“小女人散文”的开创者——黄爱东西的专栏作品。她以编辑为业,以写作扬名,了解广州,因为有所研究,更重要的是热爱。著有《花妖》、《男女有别》、《桃之夭夭》等多部作品。

    桃花,我见过。
    阳光之下,漫山遍野,妖娆万状,红粉花菲。如果要震撼和壮丽,恐怕非得要大红色,或者,血红。未婚而受异性欢迎,称桃花,已婚而受异性欢迎,也称桃花,只有结婚,称红鸾。男女纠缠多年,一直互为桃花,他或她却忽然和别人星动红鸾去了……
    本书分为四辑:奸妃所为;桃花;爱情急诊室;球盲的***。
    文章节选
    书摘
    电话快捷键事件
    别人的手机快捷键被不小心碰了一下,于是,你的手机就响了——“喂
    ?喂?喂喂?喂喂喂!啊呸。”不知道其他人的反应是否会斯文有礼些,但通常
    在这种时候,我的表现很差劲。
    这种电话响起来的时候,那边可能会是我的爸妈。我爸妈没事不找我,
    找我的电话里,印象深刻的不是我妈肠胃炎就是我爸感冒,*大的一件事,
    是我妈带着哭音说我爸病危,吓都吓死了。所以一看来电显示,我心里就会
    犯嘀咕:“又怎么了?”结果,其实他们没找我,话筒那边传来的是在户外
    不知什么热闹的地方的一片嘈杂之声。
    这种电话响起来的时候,那边可能会是我们报社的司机。这就比较奇怪
    了,他从来不找我,他应该找我们的行政总监或者上级领导——不是出什么
    事了吧?唉,我一看来电显示就总是往不好的方面想,真是一个悲观的人。
    结果,其实他也没找我,话筒那边传来的估计是他那一两岁左右的小女儿的
    咿呀之声。
    这种电话响起来的时候,那边可能会是和我们在工作上打过交道的一位
    现居北京的台湾兄弟。他要过来出差吗?又或者,又有什么工作方面的提议?
    很礼貌地接电话,煞有介事地说“你好”,然后,话筒那边传来的是人家模
    模糊糊在忙着点菜以及介绍菜式的声音。又有一次,好像是人家在卡拉OK里
    的声音。还有一次,好像是在酒吧里的声音。……然后我干脆就一看这个电
    话号码,就说怎么又是这样,直接按键拒接。
    这样拒接了很多次,效果很不错,这位兄弟只有一次是再打了电话过来
    ,有事找我。然后,他的大悲剧其他人的大喜剧终于发生了——元旦吧,他
    的电话来了——想到这是位礼数周到的同胞,我就接了电话——咦,不是节
    日礼貌电话。真是鬼使神差,我的手机快没电了,想着干脆听听他在干嘛,
    放完电就换电池吧——结果,我听到人家在和女朋友说分手,听到人家女朋
    友的尖叫和哭声,像在听琼瑶片里的哭腔大集锦。我举着电话目瞪口呆,掐
    了电话。愣了半晌,打了个电话过去:“呃对不起,你的快捷键拨通了我的
    手机。你在干吗呢?我都听到了,对不起对不起,新年快乐!”……
    至此之后,这位仁兄的手机快捷键就再也没有出过问题。不过,要等到
    他毫不介意地在饭桌上和大家讨论起自己那次电话直播的场景时,我那种一
    不小心撞破别人隐私的尴尬才算彻底释然。
    P26-28
    目录
    辑一 奸妃所为
    奇特问题
    我的志愿
    打错算盘
    边干活边晒太阳
    拍卖行里的房
    ……
    编辑推荐语
    本书为“小女人散文”的开创者——黄爱东西的专栏作品。她以编辑为业,以写作扬名,了解广州,因为有所研究,更重要的是热爱。著有《花妖》、《男女有别》、《桃之夭夭》等多部作品。 书评
    如果按时效性来说,这本专栏的结集好像应该出版得再早一些。
    在写这些专栏的这段时间里,我在南方日报报业集团下的一份报纸里工作,和一群同事一起做一份周刊,那段过程,到现在想起来,还是很愉快。
    对于报纸杂志这一行,从日常工作的角度来说,专栏作者并不稀罕,几乎每天或者起码每周都要打交道,甚至一群同事坐在一起吃饭,说起来除了本职工作,都还写着专栏;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好的专栏作者是编辑和读者们一直都稀罕的。
    说到这里好像有点乱,我好像不擅长这么正经八百地说话——这么说吧,在这N多年里,我一直呆在这个报社那个报社,就在一群一群的记者和编辑里呆着,在一群一群的专栏作者里呆着,我的正职是编辑,兼职是专栏作者,而且我自己一直觉得正职比兼职要做得好些,不过好像别人不这么看,他们都以为我是自由职业者,弄得我很冤枉地疾呼,俺也是有组织的人啊。另外,我一直觉得,我的朋友们同事们的专栏,都写得比我好。
    可能你会说,在写了N年之后你才发现,是不是有点晚了,你早干吗去了?——至于这个嘛,其实我早就知道了。不过,我一直觉得专栏这件事,是谁都可以写的,至于是否刊登,那是报社和编辑的判断和取舍,其实有点像现在红火得要命的博客,谁爱开都行,很多编辑已经直接向博客作者约稿。而到*后,到底有多少人爱看,那已经快变成一个玄学问题了。
    其实一直到现在,我仍然是个专栏爱好者,**不上网看人家的博客和人家的专栏,就不舒服。若干年前,在《新民晚报》上开过的专栏,叫做《东张西望》,那种东瞅瞅西瞧瞧的德行,还是很像我本人的。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