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软科学研究的复杂性范式
QQ咨询:
有路璐璐:

软科学研究的复杂性范式

  • 作者:李崇阳 李茂青
  • 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1529393
  •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01日
  • 页数:250
  • 定价:¥30.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软科学研究的复杂性范式》一书博采众长,从历史发展、理论架构、方法应用等作了深度的概括和系统的论述。从时代的高度阐明软科学研究的意义、内容和方法。在概述软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系统地论述软科学研究的系统思考、自组织思考、复杂性思考和复杂性范式,结构严谨、逻辑自洽、内容丰富、形式新颖、表述清晰、颇有创意。特别是强调把软科学研究对象视为复杂混沌动力学系统,引入融贯论、鲁棒性和混沌边缘思想,采取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方法。这些理论和范式,在省内软科学研究的相关论著中尚不多见,在某种意义上可认为是一项创新。相信该书将对软科学研究起到推动和**的作用。
    目录

    前言
    第1章 软科学概述
    一、软科学的基本概念
    (一)软科学的定义
    (二)软科学研究对象与任务
    (三)软科学的范围和内容
    (四)软科学的特点及其局限性
    (五)软科学研究的特点及其局限性
    二、软科学的学科体系结构与功能
    (一)软科学的四大类主体学科构成
    (二)软科学的体系结构
    (三)软科学的功能
    (四)结构、功能关系的复杂性
    (五)结构与功能的表现形式
    三、软科学在社会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软科学在社会实践中的意义和科学价值
    (二)促催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结合
    (三)推动决策机制转变,促进决策观念更新
    (四)在决策中发挥战略性、前瞻性的思想库作用
    四、软科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社会实践催生软科学
    (二)我国软科学发展进程
    (三)我国软科学发展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第2章 软科学研究方法论
    一、软科学研究的原则
    (一)研究对象指标的选取原则
    (二)对研究对象实施综合评价过程中的原则
    (三)结果可行性分析的原则
    二、软科学研究方法体系构成
    (一)软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二)软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
    (三)软科学研究的有效工具
    三、软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核心
    (一)人·机结合
    (二)定性与定量方法的结合
    (三)综合集成方法在我国软科学研究中的运用
    四、软科学研究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研究方法存在的问题
    (二)软科学研究方法改进的基本方向
    第3章 软科学研究的系统思考
    一、软科学研究的基元规律
    (一)基元规律
    (二)基元规律的表达式
    (三)软科学的基元规律
    (四)基元规律的演绎
    (五)基于复杂系统的基元规律集成
    二、系统思考的辩证关系
    (一)系统的开放性与封闭性的辩证统一
    (二)局部与整体的辩证关系
    (三)层次之间的辩证关系
    (四)平衡与非平衡辩证关系
    (五)静态与动态的辩证统一
    (六)竞争与协同的辩证统一
    三、硬系统思考(功能主义范式)
    (一)思想方法
    (二)硬系统思考的积极意义与局限性
    (三)硬系统思考对软科学研究的启示
    四、软系统思考(诠释主义范式)
    (一)循环学习范式
    (二)软系统方法论评说
    (三)软系统方法论对软科学研究的启示
    五、后现代系统思考(多元主义范式)
    (一)后现代主义思潮
    (二)后现代系统思考的几种方法
    (三)后现代系统思考的启示和来自各方面的评说
    第4章 软科学研究的自组织思考
    一、组织、他组织、自组织
    (一)组织
    (二)他组织
    (三)自组织
    (四)自组织与他组织的辩证统一
    二、自组织判据
    (一)熵判据
    (二)序参量判据
    (三)系统动力学方程判据
    (四)自由能判据
    (五)信息判据
    三、自组织的基本形态
    (一)自创生
    (二)自生长
    (三)自同构
    (四)自适应
    (五)自复制
    (六)自催化
    (七)自反馈
    四、自组织的基本特征
    (一)开放性特征
    (二)涨落特征
    (三)非线性特征
    (四)反馈特征
    (五)不稳定性特征
    五、早期的自组织理论
    (一)生物学的自组织理论
    (二)经济社会领域的自组织理论
    (三)物理学自组织理论
    (四)控制论的自组织理论
    六、基于现代科学的自组织理论
    (一)耗散结构理论
    (二)协同学
    (三)超循环理论
    七、自组织的状态描述
    八、自组织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方法论特性
    (一)自组织的基本研究方法
    (二)自组织方法论的特性
    第5章 软科学研究的复杂性思考
    一、复杂性与复杂系统语义
    (一)复杂性语义
    (二)复杂系统语义
    (三)复杂系统的特征与演化路径
    二、复杂性科学
    (一)复杂性科学兴起的背景
    (二)复杂性科学的特点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
    (三)复杂性科学思想方法的启示
    三、复杂适应系统理论(CAS)
    (一)复杂适应系统的基本思想、特性与机制
    (二)主体的适应和学习
    (三)复杂适应系统回声模型
    (四)复杂适应性系统建模软件平台
    (五)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应用与发展
    第6章 软科学研究的复杂性范式
    一、复杂性范式的意义
    (一)范式的意义
    (二)复杂性范式语义
    (三)从简单到复杂认识范式的更替
    二、复杂性范式的形成
    (一)简单性——经典科学的**追求
    (二)复杂性范式的萌芽
    (三)复杂性范式雏形
    三、融贯论
    (一)超越还原论
    (二)超越整体论
    (三)融贯论
    四、综合集成方法
    (一)综合集成方法的意义
    (二)综合集成方法的特点、运用过程与基本步骤
    (三)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
    五、鲁棒性
    (一)鲁棒性的语义
    (二)鲁棒性与脆弱性、稳定性、演化的关系
    (三)鲁棒性的应用
    六、混沌边缘
    (一)混沌的意义和特征
    (二)混沌系统研究的方法
    (三)走向混沌边缘
    七、基于复杂性的思维方式转变
    (一)思维方式向辩证思维复归
    (二)从还原论到整体论的转变
    (三)从线性思维到非线性思维转变
    (四)从简单到复杂超循环旋进
    (五)定性判断与定量描述结合
    (六)从力学自然观到人类生态系统观转变
    第7章 复杂性范式应用实例
    一、财政收支预测与控制
    (一)概述
    (二)内容及应用理论与方法
    (三)几点启示
    二、石狮市经济社会系统耗散结构的形成与
    超循环可持续发展
    (一)经济社会系统耗散结构
    (二)石狮耗散结构的成因
    (三)经济社会系统超循环可持续发展
    (四)政策建议
    三、闽宁合作动力机制与运行机制
    (一)课题研究背景
    (二)内容及应用理论与方法
    (三)闽宁合作的发展方向与政策建议
    (四)政策建议
    四、弱发展地区可持续发展动态仿真研究
    (一)系统辨识
    (二)不可逆熵增与可持续发展
    (三)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
    (四)可持续发展动力学模型
    (五)几点启示
    参考文献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