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项羽与刘邦第二部(超越《德川家康》,日本销量最大的历史小说:首次精准解读楚汉兴亡的历史密码)
QQ咨询:
有路璐璐:

项羽与刘邦第二部(超越《德川家康》,日本销量最大的历史小说:首次精准解读楚汉兴亡的历史密码)

  • 作者:(日)司马辽太郞 王学东
  • 出版社:南海出版社
  • ISBN:9787544244497
  • 出版日期:2009年11月01日
  • 页数:255
  • 定价:¥25.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从来没有一部作品能够如此精准地解读项羽与刘邦胜败兴亡的真正原因!
    从来没有一部作品能够如此惊心动魄地解读这对中国历史上*悲壮又*伟大的对手!
    两千多年来,关于楚亡汉兴的历史玄机,尚无一部作品能够达到司马氏《项羽与刘邦》的高度、广度与深度!
    **全新解读天下大乱的谋篇布局、群雄并起的雌伏出击、逐鹿中原的运筹帷幄、开创伟业的帝王心术……
    文章节选
    **章 兵发彭城
    韩信这个人,是“人不可貌相”这句话的*好证明。
    比如熟谙兵法的武将龙且,多年之后在与韩信决战沙场之际,就曾以嘲笑的语气,向左右说道:“那人本将军老早就认识了,极易交手。”
    “极易交手”这几个字用在这种场合,很有蔑视的味道,似乎打败韩信简直易如反掌。龙且还说:“本将军以前就知道韩信胆小如鼠,你们等着瞧,那小子转眼间就会落荒而逃。”
    龙且出生于楚地,一直在项羽军中,逐渐成长为一��将军。在韩信还是一名默默无闻的低级校尉时,他们就认识。人往往容易产生一种错觉,以为了解一个人的过去,就等于了解这个人的一切。龙且就犯了这个错误,结果身败名裂。
    军事才能与教育同培养并无直接关系,只是纯属偶然地寄寓到某个人身上。才能本就极其稀有,也极为特殊,它究竟会寄寓在什么人的身上,即便是早年曾一起待过的同僚也无法察觉。
    昔日的低级校尉韩信,如今登上了正式拜将的神坛。
    刘邦宣布,从即日起任命韩信为大将军。数万名士卒参加了这一庄严仪式。任何人看到坛上的韩信,都不会想到他是位名将,唯有萧何对此信心十足。萧何一生从不愿在热闹的场合出现,始终躲在刘邦背后,总是避免显眼,也不大提起自己的功绩,但从在韩信身上发现大将之才来看,他实在绝非等闲之辈。
    至于刘邦本人,虽然依从萧何而让韩信当了大将军,但内心并不十分明白为什么此职位非韩信莫属。
    仪式结束之后,刘邦以主君的身份,为韩信举办了一场小型酒宴。作陪的是不轻易开口的萧何,以及更为沉默寡言的夏侯婴。
    前面已经讲过,战国时,社会开始承认个体和个体的尊严。在其后的历史上,这种风气渐渐衰落下去。个体的尊严只限于士**。所谓士,当某一个人已经有了这种自觉的认识时,就已成为士,并不是谁规定的身份。总而言之,在刘邦活的时代,战国之风仍在盛行,故刘邦虽以汉王身份任命韩信为大将军,但并不认为韩信仅仅是自己的一个手下,从礼仪上讲,只是将韩信作为一名具有独立人格和自尊心的士以礼相待。连一向以不拘礼节著称的刘邦也只能如此。
    “将军!”刘邦摆好了姿势,郑重其事地向韩信求教,“因为萧何向本王竭力**,本王才任命你为将军,可是本王并不十分了解将军,将军对本王有何赐教?”
    韩信颇有分寸地向刘邦深施一礼,首先对任命自己为将军表示感谢。
    接下来便是一问一答。在古代社会,逻辑与修辞都高度发达,因此,韩信可以毫无障碍地阐述自己的想法。在后来尊崇儒家的年代里,大臣绝不敢向君主提出质疑,而在当时,君臣之间的关系在这方面还很随便,可以随意高谈阔论。
    “现在大王如欲争霸天下,对手将会是谁?”
    韩信从目前的事实出发开始发问,这是当时阐述问题的人常用的一种破题法。
    “项羽。”刘邦迟迟疑疑地答道。刘邦对于自己的答话并不十分认真。项羽本身就是天下,刘邦不过是大地尽头一小片土地的头领而已,如果项羽本人听到刘邦的答话,岂不会笑掉大牙?
    韩信点了点头。他那突起的前额下,一对眼睛宛如黑夜中的鹿一般,放出两道蓝光。
    此人的眼睛怎么会是这样?不仅刘邦,连与韩信很亲近的萧何,也感到奇怪。韩信那双眼睛既不锐利,也不阴森怕人,只是让人感觉像是暗蓝色的深潭,清澈透底,至于他脑子里究竟在想些什么,只有天知道。
    实际上韩信此刻正处于忘我的状态。畏惧、顾虑,或者是爱与尊敬这些感情,好似蒸发了一般,统统从韩信的心里消失了。他常常是这样,一旦开始思考,或是讨论什么问题,就会忘记自我,感情也变得格外单纯。在这一点上,他确实与众不同。
    “大王,论勇悍和仁强,不知大王自觉和项羽谁可胜出?”
    韩信主张以这两方面为出发点,称一称二者的重量。所谓勇悍,就是一种超乎勇敢的积极精神,具体来讲,就是指在战场上的勇猛程度;仁强则是指超越仁的伦理情感,指的是不仅对部下要有慈悲心肠,而且要表现出粗鲁而疯狂的爱心。勇悍与仁强,乍一看相互矛盾,但彼此相克的性格有时却可以存在于同一人身上,由此,理想的王就诞生了。当时,论到王的资格,也都普遍如此理解。
    只是韩信这个提问提得甚是无礼,连萧何都想起身阻止,但刘邦可能是被韩信那双异样的眼睛给迷住了,竞一本正经地动起了脑筋。不一会儿,他开口说:“本王不及项羽。”
    “臣也有同感。”韩信冷冰冰地点了点头,又继续说道,“臣追随过项羽,所以深知其勇悍。他一旦发怒,斥责众人时,数以千计的勇者都匍匐在地,无人敢抬头。他虽然如此勇悍,却不具备放手让有本事的将军纵情驰骋沙场的性格。如此一来,他的勇悍就绝非战将之勇悍,而是成了匹夫之勇。”
    刘邦无言以对,长出了一口气。他在鸿门宴上曾亲身领教过项羽那霹雳般的愤怒劲头。先前只要一听到项羽这个名字,就不免浑身发抖。韩信却说那是匹夫之勇。
    “哦?那是匹夫之勇?”刘邦有一种被人从某种诅咒里解救出来的感觉。“项羽在仁强方面怎么样?”
    “说到他的仁强,实在很微妙,没有接触过的人绝不会明白。他尽管对敌人如猛虎,对士卒却十分和蔼可亲。但这种对比该如何评价呢?士卒们远离家乡,在战场上殊死搏斗、东征西讨,毫无乐趣,痛苦不堪。他们对仁充满了渴望,而且是渴望一军主帅之仁。当感受到项王和蔼的态度和满心的关切时,他们就会像严冬冰天雪地里的野兽来到阳光普照的地方。唯有在这种时候,所有的人才会心甘情愿地为项王而死。楚人本来就有这样一种容易冲动的性格。”
    “项羽对属下的将军们也是这样?”
    “一样。倘若有人得了病,他就会流着眼泪站到床头,把自己的食物分给病人。”
    “是这样?”刘邦只知道项羽的勇悍。项羽勇悍过了头,竟然能把几十万投降的敌军士兵毫不在乎地活活埋掉;发起脾气来就把属下痛骂一顿。刘邦一直以为项羽就是如此,却没想到项羽对自己人的爱竞如此强烈。看到属下受疾病折磨而落泪,这种感情在刘邦身上是没有的。其实在项羽的感情世界里,世上的人,要么是朋友,要么是敌人,二者必居其一,非敌非友的人绝不存在。由于对敌人永远仇恨,对朋友永远热爱,论功行赏也是以爱憎分明的标准来进行。项羽心中似乎从无非敌非友这种暧昧的感触。可是,当刘邦审视自身时,除了觉得自己是个普普通通的凡人,再无任何感想。对于敌人和背叛自己的人,他并没有那么强烈的恨,对属下也从未给予过热情洋溢的爱。
    我原来竟是个无用之人啊!刘邦不禁暗自感慨。
    韩信紧紧地盯着刘邦,仿佛要看透他的心思。问:“大王听明白了吗?”
    “明白。我到底还是比不上项羽。”刘邦表情严肃地说。
    照理韩信至此应该很佩服刘邦了。如果对项羽说这番话,肯定一句话还没完,就被扔进油锅里去了。但韩信可不会为别人的这种表现而感动,他生来就对此无动于衷。在这一点上,他与张良有根本的不同。韩信只是把刘邦看成一个好说话的人,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看法,*多是再感慨几句。世上有哪个糊涂人会为人家好说话而激动不已呢?
    “但说到项王的仁强,”韩信说,“那只是妇人之仁。”
    听到韩信这一说,刘邦大为震惊,萧何和夏侯婴也都瞠目结舌。
    “项王无疑爱惜属下,可是一旦到要论功行赏的时候,却迟疑不决表现吝啬,即使是非授不可的印信也不肯撒手,握在手里不断抚摸。虽说仁,却也太吝啬了。这就是妇人之仁。”
    “在这一点上,我是超脱的。”刘邦心道。
    “所以说项王之强悍,归根结底不堪一击。”
    “不堪一击?”刘邦如同抓到救命稻草一般。
    “也不尽然。”
    “将军刚才不是如此说吗?”
    “要看对手是谁。”
    “对手是谁?”刘邦急不可耐地问道。
    “是大王。”韩信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刘邦,就像农夫凝视着藤蔓上悬挂的瓜一样,脸上毫无表情。“大王,*关键的就是要与项王反其道而行之。凡是擅长用兵之人,大王都要积极任用。只要能建功立业,就毫不吝惜地封赏。如此这般,项羽的强悍自会不攻自破。”
    ……
    目录
    **章 兵发彭城
    第二章 丧家之犬
    第三章 汉王使臣
    第四章 陈平之毒
    第五章 纪信救主
    第六章 背水一战
    第七章 郦生说齐
    第八章 半渡之战
    第九章 虞姬
    第十章 辩士往来
    第十一章 平国侯潜逃
    第十二章 汉王百败
    第十三章 乌江之畔
    后记(司马辽太郎)
    通过历史上的典型探讨威望的奥秘(谷泽永一)
    编辑推荐语
    **购买《项羽与刘邦(超越《德川家康》,日本***大的历史小说:**精准解读楚汉兴亡的历史密码)》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