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高僧传奇
QQ咨询:
有路璐璐:

高僧传奇

  • 作者:陈笑呐 陈英呐
  • 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
  • ISBN:9787806964934
  • 出版日期:2008年08月01日
  • 页数:355
  • 定价:¥25.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高僧传奇》这本书,主要是通过佛教“三宝”之一的僧宝——高僧的其人其事,来表现他们的精神世界。这是佛教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材料来源,主要是从历代僧传、笔记小说、民间传闻等移植过来,经过筛选推敲,润色改造,写成现代故事。尽量做到寓教于故事,体现古老美好的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利国益民。全书共分十九类故事,每类故事之前,写有提纲式说明短语,介绍一些佛教知识,帮助读者了解此类故事梗概,提示读者应注意的问题;本书还采取脚注的方式,对故事中的一些佛教术语和某些难懂词语作了注解;另外还配有几十幅插图,力争起到图文并茂的效果。
    文章节选
    临别赠言
    耆域来中国,住在洛阳好多年了。这一年,洛阳发生战乱,耆域要离开洛阳回印度去。
    有一个叫竺法行的和尚,是当时有名的高僧,人们把他比作乐令。法行和尚对耆域说:“大师既然是位得道高僧,请留下一句话,作为**性的警诫之词吧。”
    耆域说:“可把大家都召集来。”
    众人都来了,耆域登上讲坛,说:
    “守口摄身意,慎莫犯众怒;修行一切善,如是得度世。”
    说罢,便闭目静默入定了。
    竺法行又请求说:“希望大师告诉一些前所未闻的话。像您刚才说的一道偈语,8岁小孩子也能背下来,这可不是我们希望从得道之人那里所听到的话啊!”
    耆域笑着说:“8岁孩子虽然能背诵,可是活到100岁都不去履行,背诵又有什么益处呢?人们都知道尊敬得道的人,却不知道履行能使自己得道的法则,可悲啊!我说的虽少,可是做起来好处可就大了。”
    说罢,就告辞了。耆域慢慢地走着,后面的人却追不上。耆域用手杖在地上画着说:“在此分别了!”一苇渡江
    据传说,印度禅宗第二十七祖般若多罗把衣钵传给二十八祖菩提达摩后,欲派达摩往东土传经授法。
    般若多罗问他:“往东土输教传经,任重道远,你能担当得起吗?”
    达摩坚定地答道:“我有一颗红心献佛,一定不负师望!”
    般若多罗又问:“若要失败怎么办?”
    达摩又答:“按戒律处治,粉身碎骨无怨!”
    般若多罗见达摩志坚如钢,便批准他到东土立宗传禅教大法。达摩辞别师父和众僧友,便只身东来。他从南印度乘船,劈波斩浪,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在梁武帝普通年间(公元520—527年)来到了中国的广东。他从广东北上,来到金陵(今南京市),在金陵住了一段时间,与梁武帝对话不契,便离开金陵,准备渡江北上。
    这**,他来到江边。只见茫茫江水,不见一只渡船。这时,后面有梁武帝派来追赶他的人。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达摩见身旁有棵芦苇随风摇曳,便随手折下,心里默默地祷告:“我佛天佑,助弟子一力,一苇能渡我过江,弟子誓将禅法传遍中土大地!”
    告罢,便将芦苇往江中一放,用自己平时“坐禅”练就的轻功,双脚踏上芦苇,双手合十,便要踏苇渡江。说也神奇,一阵微风吹来,芦苇轻飘飘地在江面滑动,不到一顿饭工夫,已到长江北岸。来追赶达摩的人见此情景,个个目瞪口呆,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直到达摩弃苇登岸走远,才如梦初醒,跑回去报告梁武帝去了。
    九年面壁
    达摩一苇渡江之后,便来到中岳嵩山的少林寺落迹传教。
    在少林寺北有座五乳峰。离五乳峰山顶不远,有个约一丈见方的石屋。石屋门前荆棘杂草丛生,将石门遮蔽。达摩在少林寺住下以后,一日来到五乳峰,拨开杂草,发现此屋,便看中这是个修心念佛的清静之���。于是除草芟棘,准备在此修行。
    达摩为什么要选这个僻静处修行呢?原来达摩东来之后,满怀宏愿,恨不能立刻将禅法普传开去。但传教弘法并不顺利,特别是与梁武帝交谈不契,使他弘法更加处于困难境地。他心情十分苦闷,临行前的发誓,何日实现?心中便有些急躁。来到少林寺后,他开始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感到必须静下心来,消除烦恼,让自己的修行成果做证。于是,他决定面壁苦修。少林寺当时已是一座大寺,整天人声熙攘,于静修不利,所以他才选中这个石屋,作为自己面壁苦修的场所。
    所谓面壁,又叫壁观,即坐禅的一种方式。通过面壁而坐,眼观鼻、鼻观心、心入定,达到“外止诸缘,内心无惴,心如墙壁”的境界。一开始,达摩白天登山入石屋壁观,晚上归少林寺传经说法。后来,他便整日整夜在石屋面壁,再也不下山一步。春夏秋冬,寒来暑往,达摩已经忘记了时间。春秋在石屋坐禅还可过得去。一到夏天,石屋闷热难挨,到了晚上,蚊蠓叮咬,非常人所能耐得。一年夏天,达摩脸上被蚊虫叮得生疮流血,浑身也体无完肤,但达摩毫不在意,继续面壁苦修。冬天到了,大雪封山,送饭僧人因路滑,三天两头上不了山。达摩在石屋里忍饥受冻,更是常人所不能做到的,但达摩做到了,他仍然坚持苦修下去。
    四季节候对达摩是个考验,狼虫虎豹对其更具威胁。有一次,送饭僧走进石屋,见一只恶狼两条前腿搭在达摩肩上,正张开血盆大口要啃他的脖子,送饭僧吆喝一声,饿狼才慌忙逃走,而达摩竟不知不觉,坐在那里已完全入定了。
    达摩在石屋里一住就是九年!精诚贯石中,面壁之石上有影,酷肖其像,九年面壁图破壁,他终于了悟出了在中土传法所要开拓的道路,这才有了“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的中国禅宗的延续和发展。人们为了纪念达摩面壁的功德,便把五乳峰的这个石屋称为“达摩洞”,面对的石壁称为“面壁石”(今已移置少林寺后殿)。
    达摩面壁,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五乳峰山腰的石洞仍在。洞前立有一座单孔石坊,石坊南额上题有“默玄处”三个字,乃宋代胡斌的墨迹;石坊的北额上题有“东来肇迹”四个字,是明代人近溪的墨宝。在初祖庵中还有莆阳蔡卞书“达摩面壁之庵”六个大字,这是目前留下的*早记录达摩面壁的刻迹。在洞外的石壁上,还有明代苏民望题写的七言绝句一首,诗曰:“西来大意谁能劳,五乳峰头九载功。若道真诠尘未了,达摩应自见圆通。”
    顽石点头
    禅宗初祖达摩,原是印度高僧,他是佛祖释迦牟尼的高徒摩诃迦叶的第二十八代徒弟,人们称他为二十八祖,他携经东来,开中国佛教禅宗一派,中国禅宗又称他为“初祖”。
    初祖达摩刚来中土,人们并没有马上皈依他。他到处传经讲道,却没有人听。但他毫不灰心,依然婆心苦口,每天照常讲经传道。**,他来到福州市东的鼓山,在喝水岩下跌坐讲经,没人来听。达摩便搬来很多石头当听众,执著地向石头讲解佛法,传授经文。讲着讲着,天上的白云驻足不飘了,小溪的流水不流了,鸟儿鸣叫停止了,松涛不啸,虎豹不吟,就连块块顽石,都在频频点头,好像对佛心禅意心领神会而颔首称道。
    就这样,达摩的虔心诚意终于感动了中土的佛徒,使禅宗一派流传兴旺起来。人们为了纪念他传经讲道的虔诚之心,便在鼓山喝水岩下的石壁上,刻下他趺坐讲经的影像,并在旁边题下“顽石点头”四个大字。年深日久,影像和题字虽然有些模糊不清了,但达摩讲经的故事却依然在民间流传着……P6-11
    目录
    佛法东来
    中国**僧
    和尚“释”姓始于道安
    临别赠言
    一苇渡江
    九年面壁
    顽石点头
    西去求法
    西去求法
    译经功德
    中国**个佛经翻译家
    **大译经师
    彦琮译经
    弘扬佛法
    为老师说“大乘”
    慧远与东林寺
    法显出家
    昙翼伐木
    戒虎(二则)
    观音为昙颖除癣疮
    讲经说法身体力行
    虔诚修持
    大石佛
    袈裟之地
    慧能南下度道明
    大相国寺谁建?
    替民除恶
    百岁碗
    祗园法戒
    化缘建庙
    为法殉道
    捧心向佛
    留下一颗心
    护法
    天降红雨
    20岁,40岁,70岁,90岁
    高僧降世
    佛国智子
    真观出生
    慧也,能也
    玄奘出世
    济公降生
    山居修炼
    僧虎情(六则)
    景泰坑
    回归自然
    山居
    山居奇遇
    僧与鹅
    水火定
    高僧示寂
    梧桐落叶钟不发声
    死之从容
    *后的嘱咐
    大师圆寂
    灵异的圣光
    高僧风范
    荆杖自责
    敢坐皇帝椅子的和尚
    不事权贵
    千里一苗
    管天
    “三车”和尚
    “第八名”
    山中奇遇
    “储粮”
    适意人生
    三老谈寿
    寒潭救娃
    少林寺的日本“首座”
    睡和尚
    善僧之举
    接生
    报恩
    赶虎
    抢娃风波
    抢狗肉
    破扇济贫
    斗蛐蛐儿
    梁上济公
    南塘神医
    断臂建桥
    智僧之慧
    巧对
    巧思
    才思敏捷
    奇童
    “花轿和尚”
    妙用石碑
    摘匾
    华蓥老僧救元璋
    “一桶姜山”
    “要篮子不要江山!”
    武僧之德
    大力士
    少林和尚救唐王
    “铁脑壳”
    拜师
    换盐
    抓·蹬·捏
    野拂退贼
    离寺收“三礼”
    “燕南飞”
    功在不语中
    艺僧书画
    “真迹”如命
    怀素练字
    怀素画月
    照影图形
    “下下人为上上人”
    弯腰观音
    诗僧魂魄
    神臂诗人
    “天公强生我”
    诗僧三友
    “推敲”
    悟道诗
    鱼跃鸟飞
    诗罢宴
    诗僧与松(三则)
    沾泥絮
    雨中鹤
    跳篱取火
    九字梅花咏
    思母(二则)
    “恨不相逢未剃时”
    奇僧之怪
    耆域治病
    神奇的木杯和芦因子
    不死的怀度
    心里干净
    水落水涨
    “没寺好!”
    疯僧扫“秦”
    挑缸
    笑和尚收徒
    恶僧之报
    监守自盗的下场
    忘恩负义
    僧贪寺毁
    变虎
    诱惑——生命之敌
    恶僧化缘
    神奇预言
    大预言家lO
    巧合
    女预言家
    “自有天成”
    “傻子”的预言
    佛国趣闻
    神秘的钟声
    佛境中的竹林寺
    舍利之光
    神奇的记忆
    溪水倒流
    《金刚经》的神力
    暗语复仇
    三生石上
    古井运木
    怪诞故事
    龙的回报
    求雨
    天堂讲经
    禅杖击狐头
    借雨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编辑推荐语
    《高僧故事》从佛法东来到西去取经;从译经功德到弘扬佛法;从高僧降世到高僧之死;从为法殉道到山居修炼;从高僧风范到佛国趣闻;从善僧之举到恶僧之报;从智僧之慧到武僧之德;从艺僧书画到诗僧魂魄;从奇僧之怪到神奇预言,乃至怪诞故事,共分十九个题目。讲述着历代高僧们磨难与奋斗相伴、正义与邪恶斗争、黑暗与光明消长、幸福与理想相系的种种故事。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