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货币政策“影子”
“副业”之作,获奖之文
2001年,夏斌还在中国人民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监管司司长任上,主要负责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监管业务,面对日常繁重的管理事务,他却能“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不在其位但谋其政”,心怀大政大策,抽闲写了《货币供应量已不适宜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一文。此文不但在人总行内部引发了激烈争论,而且在决策层、学术界也引起了广泛反响,并且被评为当年中国经济学界*高奖——孙冶方经济学奖。货币政策要发挥作用,也不是立竿见影、一日千里的,你不可能奢望一觉醒来,所有的商品价格整齐划一地下降了,就是说货币政策产生效果存在一定的“时滞”。央行进行货币政策操作时,先运用各种政策工具,进一步影响到货币供应量、利率或汇率等经济指标.然后才作用于价格、国内生产总值(GDP)等*终目标。通俗地说,打个比方:良好的宏观经济走势就像水中的大鱼,央行就像垂柳岸边的钓者,货币政策就像诱“鱼”的金丝饵,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则是漂在水面上的“鱼浮子”。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并不是等发现“饵”被吃了或大鱼绷直了线,才恍然大悟,我们要通过观察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这支“鱼浮子”来做到“先知先觉”,来研究当前采取的政策能否达到预期目标。如果预期不能达到目标,就需要对政策作出调整修正。经济指标要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鱼浮子”需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可测性、可控性和相关性。可测性是指“鱼浮子”不是隐形的,指标统计数据能够及时得到;可控性指央行通过政策工具的变动,能有较大把握地将中介目标控制在既定的区间之内,就像把“鱼浮子”甩在凭经验认为多鱼的水域;相关性指中介目标与*终目标之间具有高度的相关关系,比如“鱼浮子”的沉浮就代表着大鱼咬钩与否。
……